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册应用题解题思路杭州市抚宁巷小学 周隽祺本学期有关应用题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知识技能方面:1、掌握三组基本关系,即单价、数量与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能在情境中灵活应用。2、掌握“归一”和“归总”的思想方法,能正确解答“归一”和“归总”应用题。3、进一步掌握“两积之和”的基本结构,能有效解答两积之和结构的应用问题,包括正向、逆向和变式题。4、能用归一的思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数学思考方面:1、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思考的逻辑性和概括性。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形结合、列表归纳、情景假设等基本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本册教材中应用性问题,主要是份总关系的应用题及其扩展而成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归一和归总应用题,以及两积之和结构的问题。另外还结合分数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归一”的思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两积之和结构的问题在长方形面积中有较好的呈现,所以在这张练习中体现不是很明显。接下来分题介绍设计思路:练习(一)是基础性的,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第一题 :填空1、 在括号里填上“单价”、“数量”、“总价”衬衫65元/件( ),买65件( ),共需4225元( )。2、 在括号填上“速度”、“时间”、“路程”大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6小时( )一共行驶了3600千米( )。3、 在括号里填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筑路队修公路,4天( )修280米( ),一天修70米( )。设计目的在于复习三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第二题:先写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比较。1、一辆货车3小时行驶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小时-150千米 8小时-( )千米2、一辆货车3小时行驶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45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3小时 -150千米 ( )小时 -450千米 这题的设计包含两个意图:一是归一应用题的分析主要借助写对应关系,因此特意设计的了填写对应关系量这个练习,强调分析数量关系的一些基本策略。二是两道题进行比较,突出“归一”的特质,体会正归一和反归一的结构。第三题:根据已知条件填表,并解答相关问题把一根绳子分成长度相等的几段。1、 这根绳子长多少分米?2、 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分米?3、 每段长10分米,可以分成几段?那么如果每段长5分米呢? 这题的设计意图和第二题雷同,只不过复习的是归总应用题,这类题分析侧重利用表格,强调看表比较哪个量不变?另外两个量如何变化,突出“归总”的结构(反比例关系)。练习(二)则是综合性的训练,重视练习的变化。本学期应用题有三种形式:表格形式、纯文字形式和数形结合。第一题:按要求填表30天做1020个零件从甲地到乙地,用不同的速度行驶与相应的所需时间如下表。这一题就是将归一、归总应用题以表格形式呈现。第二题:果园里杨梅丰收了。(1) 果农采摘杨梅,4筐装了80千克。照这样计算,15筐可以装多少千克?1020千克需要装多少筐?(2) 一批杨梅用a型纸箱(每箱18千克)可装15箱。改用b型纸箱(每箱10千克),需要装多少箱?这一组题是纯文字类型的应用题,并且在同一情境下呈现不同类型的问题:(1)是归一应用题;(2)是归总应用题。第三题:根据算式补问题。某公司为支援灾区,6小时生产帐篷300个,照这样计算。 算式1000(3006) 算式300621第四题:根据条件提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一批游客去租船,小船每条坐6人,需要租25条。大船每条坐15人。提问: 解答: 根据算式补问题、根据条件补问题,都是要求学生把抽象的算式赋予现实的含义,促进学生沟通算式和文字陈述之间的关系,这属于逆向训练。正向和逆向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对解决归一、归总应用题构成更完整的思考。第五题:看图列式计算 整个图形222 涂色部分98 涂色部分是多少? 整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数形结合,是正归一、归总的几何模型,可以让学生看图编题,让学生在情节中把握基本结构。这样的练习不仅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以及促进解决问题策略方面都有作用。第六题:比一比,算一算(1)商场运来9箱牙膏,共360支。照这样计算,5箱有多少支? 商场运来360支牙膏,它的是多少支?(2)工厂计划8天用水360吨,结果节约了24吨,实际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 工厂计划8天用水360吨,结果每天节约24吨,实际平均每天用水几吨?以题组形式出现,(1)在解答的基础上将正归一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突出归一的思路,强调分数的意义,为将来学习分数应用题和计算落实基础。(2)这两道题非常相似,学生很容易做错,因此特意设计进行比较,强化记忆。第七题:把480千克油装箱,每瓶油2千克,每箱装10瓶,需要多少个箱子?第八题:有一堆货物,剩下的是运走的6倍,剩下120袋,剩下的比运走的多多少?这两题都是学生作业中的易错题,同时这两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理解问题的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如第七题:480210或480(210),第八题可以根据题意计算:1201206,也可以按归一思想求解:12065第九题:货车从甲城开往乙城,9:00出发,17:30到达,中间休息1小时30分钟,如果每小时行驶70公里,两地相距多少公里?将时间的相关知识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关系量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训练。第十题:一个皮球比一个排球便宜30元,学校买的皮球、排球个数相同,买皮球比买排球少付270元,两种球各买多少个?差对应应用题,总价差单价差数量。第十一题:在同样时间里,轿车行驶了648千米,货车行驶了585千米,轿车每小时比货车快7千米,两车各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速度各是多少?对上一题的扩充变换,先求路程差648-585,利用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这一公式求出时间,最后分别求速度,也可算是“追及”问题的雏形。第十二题:带了30元钱,可以怎样玩? 结构上讲,还是“和”关数学的预设与生成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这里所说的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而生成则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作用的重要保证需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创造性的生成是“学生为本”的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性,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有的时候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这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的合理把握和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教师而言,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将面临严峻考验和艰难抉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教师缺乏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轨”时,教师不是漠视就是将其强行拉回来,纳入预设的轨道,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泯灭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本文拟通过对“圆的周长”一个教学片段的描述,就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谈一些我的思考。一、案例描述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一)教学预设1、创设情境,建立圆周长的概念。动画蚂蚁跑步比赛,两只蚂蚁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只蚂蚁都正好跑了一圈。请学生思考:“哪只蚂蚁跑的快?”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比较哪只蚂蚁跑的快就是比较正方形和圆的周长,从而提示课题。2、探索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请学生指一指手中圆形实物或图形的周长(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材料,有一元硬币、象棋子、布剪成的圆、画在纸上的圆各一个,另有剪刀、直尺、细绳等)。(2)请学生动手测量圆形实物或图形的周长(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预计学生能用滚动、绕绳等方法测量出一元硬币、象棋子的周长,而测量布剪成的圆有一定困难,也无法直接测量出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3)组织反馈,激发进一步探索圆周长计算方法的欲望。请学生汇报测量方法与结果,有反馈过程中提示矛盾:“用滚动、绕绳等方法直接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有较大难度,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3、动手实验,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略)4、应用、拓展。(略)(二)教学生成。一开始,教学确实按照教师的预设有序地展开,学生探索的热情也被慢慢激发起来了。在小组合作测量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巡视,忽然,教师心情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因为教师发现,对那个画在纸上的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束手无策,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想到了先量出圆的直径,再乘以3。14的办法,这是教师课前预设时没有考虑到的,教师的心一下子拎了起来:“接下来怎么办?”师: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这些圆的周长的?(教师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已经小手如林了)生1:我测量的是1元硬币的周长,我先用绳子沿着硬币的周长绕一圈,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就是硬币的周长。生2:我测量的是象棋子的周长,我是将象棋子在尺上滚动一周,就知道了它的周长 。生3:我测量的是这个布剪成的圆,我先将这个圆对折再对折,然后用绳子测量出1/4圆周的长度,乘以4就是圆的周长。(生3的回答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时,还有一个画在纸上的圆没有反馈,而下面高举的小手已以很稀疏了,教师心里稍稍踏实了一些。师:要知道这个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办法?这时,教师多么希望学生齐声回答:不能!太麻烦了!“但事与愿违,下面的小手伸得更高了,那个戴着眼睛的小男孩忍不住叫了出来:行的!行的!边说还边跑到了投影仪前,用绳子仔细地沿着圆周绕了一圈。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做方便吗?(生齐:不方便!)这时,几乎所有的小手都放了下去,那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也耷拉下了脑袋,教师心里暗暗高兴。可不等教师将教学纳入预设的轨道,不少放下去的小手又倔强地举了起来,教师心想:“坏了!”只见一生走到投影仪前,在那个画在纸上的圆的中间点上了一点(圆心),用尺画了一条(直径):老师,我只要用尺量出这个圆的直径,再乘以3.14就可以了.教师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糟了,下面要探索的结论都被他说出来了,怎么办?”教师的思维高速运转了起来。师:3。14是什么意思?生:3。14是圆周率。师夸张地问道:圆周率是什么东西?(生大笑)生:好象与古时候一个叫祖冲之的有关。师:祖冲之是谁?(生又大笑)生:我从书上看到祖冲之发现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14倍。这时,又有一位学生部起来补充道:我还知道这个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教室里响起了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师:这两位同学真厉害,知道的这么多。他们认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这个结论可靠吗?你们验证过吗?(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那么安静,而从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中,教师分明读出了疑惑、专注和脑海中正欲奔腾而出的思维浪花)那么,我们暂且把这种说法称为“(那位学生的姓名)猜想”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想办法验证“猜想”。二、思考1、高质量的教学预设需要研究教材,更需要研究学生。传统教学较多关注教师怎样教,因此,研究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联系),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怎样有序展开)是教学预设的重心。而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怎样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同时,加强对学生研究,在关注内容组织与过程安排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学习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预设教学过程。如上述教学片段中,由于教师在预设时忽视对学生认知基础的了解,仅仅根据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不可能知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造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学生的现实状况是十分复杂的,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学习心理状态之间差异很大。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的生成点预设多种通道,使教学预设更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 老师只有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预设多种教学方案,才能胸有成竹地步入课堂,才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2、教学过程的展开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引领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这是无容置疑的,但传统教学的弊端是教师把教学过程统的过死,课堂完全成了教师的课堂,学生习惯于思考”老师要我回答什么”,而不是”我是怎样想的”,学习的过程成了学生揣摩教师意图的过程,成了学生努力配合教师完成教学预设的过程。比如“圆的周长”教学,不少教师在实践中也发现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于预设时的估计,在些学生已经知道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但是教师担心任由学生提出来会影响接下来的探索活动,而且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后,预设该如何调整缺少准备,担心教学会因此而“乱”。所以教师往往是选用自己的“权利”,一句“要知道圆的周长还有什么好办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有技巧”地将学生的生成活动扼杀于摇篮之中,以换取教学的“严谨与流畅”。“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我们认为,教学展开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思考、见解和价值取向多向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在这种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如果教师视预设如法规,不能根据学生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调整预设,那么教学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因此,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性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经历、与探索过程中增强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学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佑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上述教学片段中,虽然教师在预设时并没有考虑到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了圆周长计算方法这一现实,预设的是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但可贵的是,教师没有被自己的预设所束缚,而是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变预设中对未知的探索为对猜想的验证,反而激发起 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活力。其次, 预设再充分,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疾、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当然,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 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学习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我认为这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必然成为新课程教学的特征。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数学(文科) 第卷 (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则为( )(A),2 (B)1,2 (C),0 (D),0,22、已知在等比数列 中,且,则( )(A) (B) (C) (D)不能确定3、已知,则( )(A) (B) (C) (D)4.已知为两个命题,则“是真命题”是“是真命题”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若曲线y=x2+ax+b在点(0,b)处的切线方程是xy+1=0,则 ( ) A.a=1,b=1 B.a=1,b=1 C.a=1,b=1 D.a=1,b=16函数y的图象大致是 ()7.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入伙活动方案
- 惠民购车补贴活动方案
- 想参加志愿活动方案
- 感受冬至活动方案
- 感恩公司活动方案
- 感恩少年活动方案
- 感恩活动创意活动方案
- 感恩节婚庆公司活动方案
- 感谢师傅活动方案
- 慰问二线人员活动方案
- 2025年广东中考数学试题
- 2025年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民用航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2025年神经外科护理人文关怀计划
- 大学课件-机电传动控制(完整)
- 厂石墨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ranslating China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工业大学
- 耳尖放血课件完整版
- 输尿管结石诊疗指南
-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2023年安顺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