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31101-2014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实时定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是一项国家标准,它规定了用于评估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领域内实时定位系统性能的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定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RFID(射频识别)、Wi-Fi、蓝牙等技术实现的位置服务。

根据此标准,性能测试涵盖了几个关键方面:定位精度、响应时间、系统容量以及可靠性。其中,定位精度是指系统能够提供的位置信息准确程度;响应时间则衡量从请求发送到接收响应之间所需的时间;系统容量关注的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系统可以支持的最大用户数或设备数;而可靠性指的是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能力。

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GB/T 31101-2014》还详细定义了测试环境设置、测试流程、数据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在进行定位精度测试时,需要明确指定参考点及其坐标,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测量实际位置与报告位置之间的偏差。对于响应时间测试,则需记录下从客户端发起请求至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结果整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此外,该文件也强调了对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的重要性,比如环境干扰、硬件差异等,以减少外部变量对最终评价的影响。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更科学地评估其开发或使用的实时定位系统的实际表现,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和服务质量提升。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31101-2023
  • 2014-09-03 颁布
  • 2015-0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31101-2014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实时定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_第1页
GB∕T 31101-2014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实时定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_第2页
GB∕T 31101-2014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实时定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_第3页
GB∕T 31101-2014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实时定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31101-2014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实时定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35040 L70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311012014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实时定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Informationtechnology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techniques Real-timelocatingsystemperformancetestmethods2014-09-03发布 2015-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 布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GB/T31101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1 1 规范性引用文件2 1 术语和定义3 1 符号4 1 缩略语5 2 测试要求6 2 测试对象 6.1 2 测试环境 6.2 2 测试布置 6.3 2 测试设备 6.4 3 默认允差 6.5 3 测试方法7 3 定位精确度 7.1 3 定位准确度 7.2 5 定位延时 7.3 5 标签容量 7.4 6 标签方向变化 7.5 8 参考文献 10 GB/T31101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 (SAC/TC28) 。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电子科 : 、 、 、技大学 中兴长天信息技术 南昌 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西 、 ( ) 、 、 、安优势物联网科技公司 北京烽火联拓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优频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国家 、 、 、工程研究中心 深圳市阿艾夫通讯有限公司 、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曹国顺 杨东凯 王文峰 冯敬 高林 刘乃安 金倩 耿力 夏娣娜 宋继伟 乔申杰 : 、 、 、 、 、 、 、 、 、 、 、罗海勇 孙长征 王晓磊 王宏刚 雷地球 谭杰 赵红胜 张波 宋伟宁 廖应成 张革军 朱宇红 陈传红 、 、 、 、 、 、 、 、 、 、 、 、 、蓝海盛 杨田荣 王毅 鄢若韫 林强 、 、 、 、 。 GB/T311012014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实时定位系统性能测试方法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时定位系统性能的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实时定位系统的设计 测试和使用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 , ( ) 。 信 息 技 术 自 动 识 别 和 数 据 采 集 技 术 词 汇 第 部 分 射 频 识 别 GB/T29261.32012 3 : (ISO/IEC19762-3:2008,NEQ) 信 息 技 术 自 动 识 别 和 数 据 采 集 技 术 词 汇 第 部 分 无 线 电 通 信 GB/T29261.42012 4 : (ISO/IEC19762-4:2008,NEQ) 信 息 技 术 自 动 识 别 和 数 据 采 集 技 术 词 汇 第 部 分 定 位 系 统 GB/T29261.52014 5 : (ISO/IEC19762-5:2008,IDT)3 术语和定义 和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GB/T29261.52014、GB/T29261.32012 GB/T29261.42012 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 定位误差指标 locatingerrorindex 系统期望的定位系统标准差的阈值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 xi 标签第i 次定位横坐标 : ; i 标签第i 次定位纵坐标 y : ; x 标签多次定位横坐标均值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