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考试说明要求的24篇)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一、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关键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能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四文章中心概括 所选十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2、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章。孔子主张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要以学习为乐;要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孔子主张应采取的学习方法是:要“学而时习之”;要“温故而知新”;要“学”与“思”结合。 五写作特色 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的主要特点是:(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 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立意很深刻。如谈“学”与“思”关系的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不仅说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 (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清楚、完整,这说明了语言精练、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言式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七年级下册 2、口技 一、关键句子翻译 (1)京中有善口技者。 译文: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3)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译文: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吠声,(接着)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上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二、课文理解 1、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是300年前京城里一次口技表演的真实记录,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归纳文章的主旨 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 尔崧中学初三语文组 12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7、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关键句子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 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二、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齐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了统治者要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 做到听取不同意见,关键在于要有自知之明的道理。 三、人物思想性格概括 (1)邹忌:作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2)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四、写作特色 (1)本文的特色是成功地运用了设喻、类比的方法。文章中讽喻手法的运用表现在邹忌善于进谏,以自己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而文章中类比手法的运用是表现在“受蔽”这一点上。邹忌在进谏中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类似处进行类比,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王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3)本文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完备,情节曲折动人,文章以清晰、层层深入的笔法突出了中心思想。 五、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 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 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18、愚公移山 一、关键句子翻译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尔崧中学初三语文组 13 译文:我跟你们尽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行吗?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加大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吗? 二、文章中心概括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寓言塑造了愚公这一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三、写作特色 本文在写法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对比与烘托手法的运用。对比,用智叟的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作聪明同愚公的胸怀大志,远见卓识,敢于斗争的精神相对比。这一对比是主要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其次,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则进一步说明智叟的智慧和眼光远不及一个七八岁的幼童。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写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峻、广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烘托愚公的形象都具有重要作用,有力地突出了愚公的毅力和决心。通过对比更显出愚公过人的智慧及精神的伟大。这样的编排不仅加强了对比的色彩和讽刺的效果,还有利于启发人们思考智与愚的深层含义。 四、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 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19、曹刿论战 一、关键句子翻译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5)既克,公问其故。 译文: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二、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全面地叙述了齐鲁“长勺之战”,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同时也阐发了战争中“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 三、人物思想性格概括 (1)曹刿:热爱自己的国家,勇于进谏,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才能卓越,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2)鲁庄公:鲁庄公才能平庸,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保 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他在曹刿的启发下有所醒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跟昏君有区别,可见能知人善任、知错就改是他的优点。 四、写作特色 尔崧中学初三语文组 14 (1)这是一篇精彩的战争教材。作者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出一个关心国事,远谋深算的军事家的形象。鲁庄公虽然少谋,但却一次又一次听取曹刿的意见,让曹刿放手去干,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2)文章结构上过渡自然,上下句连贯,前后照应;语言上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章惜墨如金,言简而意明,辞约而意丰。 五、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20、伤仲永 1关键句子翻译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华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 吧?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说明人的知识才能绝不可单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作用。 3写作特色 先扬后抑,突出主旨。本文的叙事部分先扬后抑。先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及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1、孙权劝学 1关键句子翻译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你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这方面哪能和我相比?而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益处。”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等到鲁肃到了寻阳,和吕蒙讨论(军务),(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当)另眼相看,兄长怎么领悟这个事理这么晚呢!” 2文章中心概括 尔崧中学初三语文组 15 本文通过记叙吕蒙在孙权的规劝下发愤学习,才略大增,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启发人们不要因工作繁忙而疏误学业。 3写作特色 (1)本文虽出自史学名著,但就其内容和表现手法而言,更像一篇小说。叙事虽然简洁,但情节却很生动。开篇只用一个“初”字,便统领全文,导出“孙权劝学”的故事,真是开门见山。行文中间一个“及”字,承上启下,引出鲁肃惊叹吕蒙学问长进的内容,衔接自然而且结构完整。 (2)本文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权的深谋远虑、循循善诱;吕蒙的知错必改、坦率真诚;鲁肃的由衷赞叹,都刻画得非常真切。 4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5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学官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孙权是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22、湖心亭看雪 1关键句子翻译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文: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在此地。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呢!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3写作特色 (1)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湖心亭,写“我”的所 见所感。脉络清晰,散文在这里小说化了,有对白、人物、简单的情节。 (2)本文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又与题旨相扣,并兼独特韵味,全文浑然一体,得意处、感慨处相交相融, 文情荡漾,余味无穷,有一唱三叹之致。 23、满井游记 1关键句子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 鹅。 (2)如倩女之靧(hu)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译文: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高如兽颈上的毛约一寸左右。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文:游人虽然不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5)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译文: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所有的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笔清丽而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 3写作特色 本文虽然不长,但作者却匠心独运,写得十分精致。 (1)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第一段写春寒的料峭,看似与游览满井没有丝毫的联系,实则为游览作了铺垫,表现了作者经过一冬的“囚禁”,渴望走向大自然的急切心情。而且本段对天气的描写也 与下文作者在“天和”之后游览满井时的景色形成 尔崧中学初三语文组 16 鲜明的对比,更突出早春满井的独特之美。 (2)作者在捕捉初春时节富有特征的景物时,运用了贴切而新奇的比喻,令读者拍案叫绝.作者笔下所描写的动物,也被赋予了人的感情色彩。比如:“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笔中含情、借物喻人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3)作者最后一句感慨,也是作者独运的匠心,它展示了一种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属于记叙中加入的议论。虽然只有一句,但却言已尽而意无穷。 24、公输 一、关键句子翻译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译: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拿去攻打宋国。 2.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3.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译: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 4.吾义固不杀人。 译:我坚持道义从来不杀人。 5.吾从北方闻子 为梯,将以攻宋。 译: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 6.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7.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译: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只有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8.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译:先生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墙,把木札当做攻城器械。 9.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公输盘多次设置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都挡住了他。 10.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译: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四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取货安排协议
- 品牌宣传与推广素材模板
- 托运协议条款说明
- 地球自转复习课件
- 知识管理库模板知识共享与积累
- 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温室气体排放测量协议
- 2025年社团项目官员招聘面试题库附答案
-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设计》课件
- 2025年长沙中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舆情安全管理办法
- 替换车管理办法规定
- 临床营养学病例报告
- 危险作业票 安全作业票格式模板 动火登高煤气受限空间作业票
- 水电工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临床前CRO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官方标准答案)
- 幼儿园物资报损管理制度
- 酒精戒断综合症治疗方案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