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2013高考一模试题:语文答案.doc_第1页
北京西城区2013高考一模试题:语文答案.doc_第2页
北京西城区2013高考一模试题:语文答案.doc_第3页
北京西城区2013高考一模试题:语文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试卷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4第一部分(27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9答案CCAAD BBDB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CA厮杀乘人之危(chng)B再接再厉(再接再砺)发酵(jio)D众志成城倾轧(y)2.C A语序应为“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且调整后,应在“扰乱”前加主语。B“将导致”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矛盾。D“最高可以达到”与“左右”不搭配;“约等于堵车时汽车尾气的排放浓度”具体指向不明。3.A B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此处应为“令人大失所望”。C身体力行:亲自去做,努力实行。此处应为“量力而行”。D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4.A 从第一空前面文字的表述看,第一空填入的内容应该是动物没有思维能力,或与前面的“过去”相对,写出“现在”的新看法,所以只能选或,但第一空后的内容与矛盾,故只能选。第四个空前面的“一度”和中“现在”照应,其中的“动物也”与上文“只有人能够”对应。5.D 文学常识。在时代上,本次涵盖的是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外短篇精品。在内容上,内容理解,常识识记,对应。二、每小题3分,共12分。6B 7B 8D 9B第二部分(共123分)三、(30分)10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寻找)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做过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 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11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评分标准:本题5分。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标记“/”之处,可断可不断,不赋分。12(1)身既死兮神以凌 魂魄毅兮为鬼雄(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3)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6)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本题8分。每句1分,多字、丢字、写错字一律不给分。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超过4道题则以前4道题为准。若文字涉及版本区别,酌情处理。13(1)C(3分)(2)“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 “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 “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也可以)。定风波 评分标准:本题4分,1点1分,2点2分,3点4分四、(14分)14. B (3分)15. A (3分) 16“闹”的本意是嘈杂、喧扰,就是市场上的争吵、喧闹,因此延展开来,“闹”就有了“争吵”的意思,如吵闹、又哭又闹等。争吵情绪就会出现波动,就有了“引发情绪或发泄情绪”之意,比如闹情绪,闹别扭、闹矛盾。情绪一不好,就容易引发混乱,小则身体不舒服,于是有了“得病”的意思,如闹病、闹肚子;大则会扰乱周围的人,于是有了“扰乱”的意思,如闹乱子、闹翻了天。“闹”还能使人产生更绝妙的联想和想象,在文学作品中“闹”又有了“热闹、浓盛”之意,如“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等诗文名句。评分标准:本题6分,-每空1分,第空2分五、(25分)17A E 18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村清明祭祖时,后代人丁兴旺的情景,将一个非常肃穆的场景写得妙趣横生,富有生活情趣。/照应了上文祭祖时和祖辈谈说“土里的收成”、“大地上的甜美”,想象自然合理,使文脉连贯。评分标准:本题5分,点出修辞手法1分,解说2分;指出照应上文1分,解说1分分析准确,逻辑思维严谨 19“清明”是文章的线索(形式,表象):作者对奶奶的追忆由清明祭祖时写起;奶奶把世间一切看得清明;大地清明是奶奶每日清早常说的话;奶奶临终遗言是“心存清明,一世淡好”。“清明”是奶奶的处事原则(实质,内涵),是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大地清明”更是一种期盼(实质,内涵),寄托了作者希望与读者达到的共鸣。评分标准:本题6分。点出线索并分析2分;点出主旨并简要分析2分;点出期盼并分析2分答题思路要清晰,主旨归纳要全面 20.从全文看,这句话在于告诫人们,在尘世铅华中,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心存清明,知止承福,不去追名求利,只求于心无愧,只有洞悉社会自然的规律,才能活得明白透彻。获得内心的清明(A看淡金钱财物;B洞悉许多人间道理;C处事公平、认真、公正等都可以理解为正确)(从全文看,此处“清明”并非时节上的清明,不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应属于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联系阅读经历或生活体验分析(他这么说,你怎么看?可以围绕“只有这样,才可以”展开,也可围绕“芸芸众生中多少人可以看明白,又可以看明白多少呢,但求无愧于心”展开。也可以持反对态度,何必事事看得那么明白呢?难得糊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当然也可以围绕“含义”中的一点展开分析)。【评分标准:含义的理解2分;联系阅读经历或生活体验分析6分,其中观点2分,材料和分析4分;语言表达4分(层次清晰2分,语言准确2分)】六、(60分)21(略)按2012年高考北京卷统一评阅标准执行。作文评分参考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6050分)紧扣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5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5分以上。二类卷(4940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4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5分以上。三类卷(3930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5分以上。四类卷(29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标题空缺,减2分。附:【古文阅读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全国闹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皇上勤于政事,加以安抚,老百姓虽然到处觅食,却不曾叹息抱怨。 (贞观)五年,全国大丰收,背井离乡的人全都回到乡里,一斗米(价值)不过三四钱,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大海,南到五岭,家家都不用关院门,旅行的人不用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取得给养。河内人李好德患精神疾病,胡说蛊惑人的话,皇上下令追查这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报:“李好德得了病有征兆,依法不应当治罪。”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举报说:“张蕴古籍贯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任相州刺史,(张蕴古是在)阿附纵容讨人情,查办此事不符合实情。”皇上大怒,下令将张蕴古在市中斩首,不久又后悔了,于是下诏说:“从今以后有死罪的,即使下令立即处决,仍然要三次回奏才能够行刑。”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而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只是没有制定法令。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于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皇上亲自审查在押囚犯,见到应该判处死刑的人,怜悯他们,放他们回家,约定来年秋季回来接受死刑。所放回家的全国的死刑犯共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监督带领,全都按期限自己回到朝堂,没有一个人逃跑藏匿。皇上全部赦免了他们。【句读文段参考译文】 在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安定太平方面,最看重的是什么?(首先是)天下没有人申诉,没有冤情,人们不用拜谒(上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是尧舜盛世的景象。其次,有申诉,申诉了就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