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作品。作者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阅读其实就是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对话的基本前提是亲近文本,“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地。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先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练习朗读,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独特个性。并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心理,往往处于应付被动的劣势,学生的认知及感悟能力有限,独立思考的能力差。 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另外,教师还要对文言文实虚词、特殊用法、重点句子翻译,分门别类整理好,便于学生知识的梳理和掌握。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概括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难点】 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评价任务】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分组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名家作品,趣闻轶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忆雅号,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说“名字”这个词时,通常是指人名。可是我国古人则既有“名”又有“字”,有的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我国古代一些名人都有自己的雅号,往往有艺术色彩,非常有趣。你知道这些人的“雅号”吗?如李白号,杜甫号乡陵野老辛弃疾号稼轩欧阳修号醉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生介绍作者。 3引导学生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设计目的:巩固已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水到渠成”引入本课课题。) 二、诵读文本,初步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他生评价。 教师指导: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第一段:舒缓陈述;第二段:赞叹抒情。 2投放课件,强调重难点字词的读音或写法。 生齐读两遍。 3师配乐朗读课文。 配乐:古琴曲归去来辞。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4朗读练习。(要求:有滋有味地读,有板有眼地读。) (设计目的:文言文,非诵读不能学好。先让学生读,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步正音,夯实文言文字音字形;第三步教师配乐范读,所选音乐与课文情景相得益彰,进一步渲染情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三、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1诵读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但老师觉得除了读以外,我们还得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内容大意。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说你平时都是如何中翻译文言文的? 生答:借助书下注释;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联系已学过的字词来推敲等。(预设) 师强调:翻译出的句子要力求“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 (设计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交流,使其明确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翻译课文。 学生借助工具书,根据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边读边疏通文意,同时圈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小组交流探讨,解决疑难,难以统一的问题勾画出来。 (设计目的: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4归纳整理:教师强化重点字词、句式,整体梳理课文翻译,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四、课堂竞答,感知文本 1师出示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竞答方式互相交流,教师纠正强化。 投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酣觞赋诗,以乐其志。 2理解内容: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扮演“五柳先生”和“记者”,举行“五柳先生记者招待会”。 要求:“记者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商讨制定出要提的问题,每小组不少于三个问题。 “五柳先生组梳理课文内容,可预猜问题。 问题设计和回答都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不脱离原文内容。 (设计目的:调动学生翻译文言文的兴趣,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通过趣味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嘴、动手,充分“动”起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 五、熟读课文,当堂成诵 自我练习,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借助多媒体显示名号来历、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的提示,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重点字词释义, 2课文背诵。 3作者、背景情况回顾。 (设计目的:“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现新知的自然过渡,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合作探究,寻读课文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这些语句赞美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思想品格?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隐士。 (设计目的:学生结合已积累的有关知识,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三、赏析人物,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勾画出找出文中的“不”字句,仔细品读,看看这是一个怎样与众不同的五柳先生。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 不求甚解: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胸襟开阔。 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安贫乐道 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 2全班交流,讨论以“不”来贯穿全文的表达作用。 3师出示陶渊明生平简介。 教师小结:陶渊明少时胸怀“大济苍生”的“猛志”,但是他生活在门阀士族把持朝政的东晋末年,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他的理想壮志屡次碰壁。 四十一时毅然辞官归隐,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佳话。从此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其间,多次拒绝朝廷和地方官府请他出仕的要求,临终前,贫病交加,还是毅然拒绝江洲刺史捐赠给他的粮肉。 作者言“不”,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一个小小的“不”字,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4学生朗读课文,争取读出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在自嘲中自赏的韵味。 (设计目的:本环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四、评价人物,拓展文本 1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材料引导深入思考: 材料一: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读山海经) 材料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 (设计目的:当学生认为五柳先生没有抱负时,教师引入“材料一”“材料二”,让学生感受陶渊明少壮时“骞翮思远翥”的襟怀“有志不获骋”之悲愤,引导学生走进陶渊明的心灵。) 2因势设疑:当初襟怀高远、踌躇满志的陶渊明何以会成为一个深藏避世、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材料三: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宋书) 材料四: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教师总结: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3醉读课文,追念先贤 学生配乐吟读课文,再现五柳先生的形象,感受其高情远趣,高风亮节。 (设计目的: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环节借助材料,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对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全面的印象。从而自然而和谐地过渡到洒脱、率真的“魏晋风流”的文化反思与咀嚼。)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结束语: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嵇康的广陵散已成遥远的绝响,五柳先生的背影也渐行渐远,慢慢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当今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而人却越来越无力;商品越来越丰富,生活却越来越单调;世界越来越喧闹,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这已经是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切身感受。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空虚的心灵?崇尚自然,守望精神,也许正是我们期待的“大道之行”。因此,我们不能不缅怀那些在极度的贫困与潦倒中依然能够守住“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五柳先生们,不能不追念那几成绝响的魏晋风流 (设计目的:本着对五柳先生的缅怀与对魏晋风流的追念,让当代学生去触摸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根,这已经涉及到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命题认识脚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大庆让胡路区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真题
- 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构建策略研究:2025年产业生态构建模式探讨
- 2025未签订劳动合同范本
- 江西长旅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租房合同规定
- 2025养殖场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民办幼儿园用工合同样本
- 2025深圳市劳动合同范本
- 2025【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房屋抵押合同范本
- 2025年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模拟题库及答案
- 质量改进培训课件
- 中国写意花鸟课件
-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 2025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组装工艺培训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
- 儿童用药合理使用课件
- 2025-2030船用内燃机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新编日语泛读教程学生用书1》课件-新编日语泛读教程 第三册 第1课
- 护理实习生安全协议书10篇
- 巨人的陨落介绍课件视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