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研讨_第1页
遵义县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研讨_第2页
遵义县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研讨_第3页
遵义县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研讨_第4页
遵义县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研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 背景分析二、 问题、机遇与挑战三、 城市定位与发展规模四、 城市空间结构五、 用地布局与设施配套六、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Part 1,1 背景分析,1.1 遵义市城市概况1.2 遵义县城市概况,遵义市城市概况 1.1,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距直辖市重庆308km,南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153km,东临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西为四川省泸州市,西南河东南分别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和黔南自治州。东西部经济过渡地带 遵义所处地区近年来深受政策“洼地”激活,与东部城市相比竞争力虽相对不强,但在资源、能源方面的优势必将成为东部经济发展的互补。渝南黔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 渝南黔北地区是渝黔合作的重要区域,目前已经成为重庆与贵州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的一大平台。遵义作为贵州的北大门,担负着区域经济发展通道与承接作用,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泛珠区域经济合作区 未来即将建设的贵广高铁和渝湛高速,将加速贵州与珠三角地区的经贸、文化和生产交流,对遵义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1.1.1 区位关系,宏观视角成渝经济圈与泛珠三角区域,遵义市城市概况 1.1,公路交通: 目前,遵义市已建、在建高速公路有贵遵遵崇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规划新增仁赤高速、遵绥高速等,形成“一纵一环”的布局。铁路交通: 遵义市未来将修建贵广高铁及渝黔铁路。客运站形成“一主八副”格局,货运站形成“一主六副”格局。航空交通: 遵义市城区东北有新舟机场,周边主要高速有杭瑞高速、尊遂高速,与主城区通过机场快线联系。水运交通: 遵义市的港口分别有乌江渡港、三沙港、楠木渡港。,1.1.2 交通联系,遵义市城市概况 1.1,综合: 2012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3.9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5.9%;三次产业结构为13.5:45.1:41.4;人均生产总值为22001元,比上年增长16.0%。初步测算,全年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76.7%。农业: 第一产业增加值181.24亿元,增长8.9%。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411.97亿元,增长18.3%,重工业137.41亿元,增长15.8%。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75.50 亿元、292.02亿元、2.71亿元和39.64亿元,分别增长47.1%、12.8%、9.6%和4.8%。人口: 初步测算,遵义市2012年年末常住人口为611.7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771.43万人,出生率为10.45;死亡率为5.38;自然增长率为5.07。,1.1.3 社会经济现状,遵义县城市概况 1.2,遵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县境环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中心城区,全县国土面积3367 平方公里。 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金沙县,北界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位于东经1061722至1072525,北纬271315至280303之间。全县东西长102.5公里,南北宽89.3公里。,1.2.1 区位关系,遵义县城市概况 1.2,遵义县内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四通八达,遵南大道、海尔大道把县城与市区相连,川黔铁路、210国道、326国道和贵遵高速公路 杭瑞高速 遵赤高速横贯东西南北,拥有公路里程2524公里,航运136公里。,1.2.2 交通联系,遵义县区域交通系统分析图,遵义县城市概况 1.2,1.2.3 社会经济现状,2010年,遵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8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第一产业271714万元,增长6.9%;第二产业663940万元,增长28.9%,;第三产业442686万元,增长12.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7%、48.2%和3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21元,比上年增长18.0%。遵义县刚进入工业化中期 2010年遵义县现状人均GDP约2100美元,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阶段发展特征如下:制造业逐步由原材料加工转向加工装配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原材料为主的初级产品制造转向以加工装配为主的高加工度化产业。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第三产业需求将逐渐加速,第三产业加速发展。,Part 2,2 问题、机遇与挑战,2.1 现状问题2.2 新的机遇2.3 面临的挑战,现状问题 2.1,2.1.1 客观方面城市用地局促,遵义县所在地区属于浅山槽谷地形,城市适宜性建设用地呈带状布局,宽度1-3km,各带状用地被山丘峰丛所分割,被高速公路、铁路等所切割,用地较为破碎。问题一:遵义县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局促,带状发展不利于公共设施集约利用。,遵义县用地可行性分析,遵义县地形地貌分析,现状问题 2.1,2.1.2 主观方面缺乏统一规划,遵义县现状工业组团有铝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龙山工业园区、和平工业园区,各园区脱离城区分头建设,城区与园区均有建设混乱、风貌不协调的现象,无法实现产城融合、园城共建的目标,城市形象不佳。问题二:遵义县现状城市建设没有统一规划、规划先行,造成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混乱。,遵义县工业组团分布,遵义县园区建设粗放,现状问题 2.1,虽然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主、两副、一带”的“网络化、组合型”的城市结构,“东扩西控,南北充实,提升中心,优化环境”的城市拓展方向,但现有城市发展存在城区与园区争夺发展空间的问题,造成城区与园区犬牙交错局面,既无法疏导中心城区工业,降低污染扩散,减少对主城生活区影响,发挥副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又无法打造园区产业集群环境。问题三:现有城市空间布局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具体落实各类用地拓展方向、功能分区与空间联系。,2.1.3 主观方面空间布局不协调,遵义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遵义市规划区空间结构图,遵义市空间拓展方向,新的机遇 2.2,为了实现“三个率先”的目标,加快推进“四区建设”,遵义县正在加快撤县设区步伐。这将带来以下几大发展优势:优势一:实现大遵义区域协同发展,遵义县更快融入中心城区发展;优势二:加快遵义县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一轮城市快速发展;优势三:推动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2.2.1 撤县设区,全国撤县设区申请数量,大遵义发展遐想,遵义县撤县设区方案,新的机遇 2.2,十八大提出国家实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遵义县可抓住此机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不仅实现土地城镇化,而且是人的城镇化,更是城乡统筹,低碳智能的新型城镇化。优势一:推动内需,促进居民消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优势二:繁荣建筑业产业链,使房地产市场更加理性;优势三:实现城市规模化发展,带动产业集聚与升级。,2.2.2 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2.3,挑战一: 如何在狭长地形条件下组织城市功能空间?,“带形城市”的发展期,“带形城市”结构,前苏联国家“带形城市”的研究,面临的挑战 2.3,挑战二:如何实现产城互动、园城共建?,“产城融合”理论研究,“园城共建”模式研究,面临的挑战 2.3,挑战三:如何使遵义县(播州区)有效衔接未来遵义市发展?,遵义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新蒲副城区,主城区,播州区?,坪桥深溪环山工业带,遵义县用地批租情况,遵义县新增用地统计,Part 3,3 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3.1 城市功能定位3.2 城市发展目标3.3 经济与产业支撑3.4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功能定位 3.1,遵义总规对本规划范围(南白副城区)的定位为:南白副城区包含南白片和龙坑片,南白作为遵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综合服务职能。龙坑片规划布置居住、办公、商贸用地,东部沿渝黔铁路的带型用地,布置产业用地。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城市开明、开放、开拓的文化城市养眼、养心、养身的休闲城市最终确定其定位为:集绿色居住、商贸服务、旅游休闲、加工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城市发展目标 3.2,经济发展目标2014年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5%,工业增加值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社会发展目标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形成和谐相处、环境整洁、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建成社会和谐、设施完善、服务高效、文化发达、保障全面的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坚持资源利用集约化,促进节能减排,加强耕地保护,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及生态建设,着力在美丽遵义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经济与产业支撑 3.3,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农业“321工程”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加速产业园区建设加速工业结构调整加速完善配套设施全力扶持培育第三产业,全面促进发展活力迸发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快培育物流业提质发展服务业,城市发展战略 3.4,遵义县未来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判断如下:生态与环境,资源与工业,区域与交通,文化与旅游,为此,遵义县未来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为:以循环经济建设为基础,以城镇化为突破,立足城乡统筹,坚持工业强县,于区域谋发展,以跨越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培育创新型城市。加强区域协调与融合产业优化与集约发展交通快速高效和网络一体统筹城乡,深入改革转变增长模式,塑造生态文明构建文明魅力新城区,Part 4,4 城市空间结构,4.1 用地拓展方向4.2 空间发展策略4.3 城市空间结构,用地拓展方向 4.1,城市特点研究:山地城市与带型城市特点山地城市特殊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城市“有机疏散”的空间格局。空间拓展难题:可用地分散、面积规模小,形态不完整可建设用地比较分散,之间往往以高山相隔,可建区面积规模相对较小,且间夹有大量低丘缓坡,对构建完整城市形态造成障碍。遵义县北接红花岗片区,西邻象山,东部用地为多条南北向山丘所割裂,山谷间地势相对平坦。针对此用地特点,采取“东扩、西控、北接、南拓”的城市用地拓展方向。,空间发展策略 4.2,针对城市发展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一下几个空间发展理念会呼吸的城市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让城外的山成为城市背景:让城内的山成为城市公园;山、水、林、城相互渗透,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斑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精明增长”的城市构建网络化、紧凑型、组团式空间格局采用TOD发展模式,公共交通把各个组团联系起来;发展步行化社区。城市社区与工业配套中心采用土地混合使用方式,以增加就业。可持续生长的城市制定合理规模,循序渐进,空间发展策略 4.2,针对城市发展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一下几个空间发展理念生态社区、组团与生态城市结合遵义的地形情况,对构建生态社区、组团与城市进行层层结构。“生态单元构成系统、人车分离系统、TOD与SOD结合、P+R停车换乘、渗透的生态绿地系统、步行化社区与共享的公共肝囊肿更新体系”。可共享的公共中心体系城市主中心、副中心、片区/组团中心、社区中心、邻里中心,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构成可共享的网络格局。绿色交通,城市空间结构 4.3,轴心联动三轴两心,带状发展规划强调北接南联,以贵遵高速公路、渝黔铁路、渝黔高铁为发展主轴线,形成“三轴两心,带状发展”的布局结构。三区协同两脉三片,有机聚合规划依据紧缩城市理念,以两条绿脉为主要生态网络骨架将基地分为三个片区,西部城市主要建设区,中部生态旅游及居住拓展区,东部工业集中区。,Part 5,5 用地布局与设施配套,5.1 总体用地布局5.2 城市人口分布5.3 规划结构5.4 城市道路结构,总体用地布局 5.1,5.1.1 遵义县土地利用规划,本次规划范围为168Km2;其中建设用地为80Km2;西部为城市主要建设区,面积为21.4Km2;中部为生态旅游及居住拓展区,面积为26.1Km2;东部为工业集中区,面积为32.6Km2。,城市人口分布 5.2,5.2.1 城市人口分布,龙坑片区:12万人,南拓片区:12万人,中部片区:20万人,南白片区:11万人,配套片区:3-5万人,近期(2014-2020)规划人口为30万人;远期(2014-2030)规划人口为60万人。,规划结构 5.3,两脉、两心、三区、多轴两脉:南北向山体绿脉两心:北侧湿地公园、南侧东风水库郊野公园三区:西侧城市主要建设区 中部生态旅游及居住拓展区 东侧工业集中区多轴:横向的城市主干路交通轴线以及纵向的 区域交通轴线,5.3.1 规划结构,城市道路结构 5.4,六纵六横一环:一纵:东南大道二纵:忠庄-龙山大道-铝水大道-阁老坝三纵:贵遵高速四纵:马石岩-龙泉大道-东大街-青山收费站-后坝五纵:播南大道六纵:共青一号线-遵南大道-西大街-南拓一号线-后坝一横:龙四线-谢家坝二横:龙坑二号线-和平工业园区三横:南楠大道四横:青山-苟江工业园区五横:后坝-苟江工业园区六横:新站-苟江工业园区一环:乐理-鸭溪-新站-苟江-三岔-龙坪,5.4.1 城市道路结构,Part 6,6 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6.1 文化资源分析6.2 城市文化提炼6.3 风貌特色彰显,文化资源分析 6.1,6.1.1 文化资源梳理,文化资源分析 6.1,三大文化板块,城市文化提炼 6.2,遵义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在这片富饶的而美丽的土地上,除汉族外,还有仡佬、苗、土家、布依、侗、彝、回等3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客,成为旅游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6.2.1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城市文化提炼 6.2,遵义县是闻名遐迩的酒之乡,民间酒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厚。就这一独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