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示文稿_第1页
常用方剂示文稿_第2页
常用方剂示文稿_第3页
常用方剂示文稿_第4页
常用方剂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常用方剂,方剂的思路,一.怎样才能开好方剂? 1.背书 2.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二.临床常用方剂,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天人合一理念的精髓“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并非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它是一种真实的境界,是一气周流的真实写照,是天人合一的真实描述。,人体脏腑气血运行图,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于肝,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左升右降,中气斡旋,脾胃居于中央,脾气左升,胃气右降,然后是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肺气右降,肺气降则心火随之下降,心火下沉入肾,则肾水不至过寒,肾水随肝脾上承入心,则心火不至过热,这叫水火既济,人体因而平和无病。,气机升降重要性,内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根据脏腑升降失常处方用药,这个脏腑的升降如果出了问题,则会上热下寒,百病丛生。那么,这个循环最容易在哪里出问题呢?答案是:最容易在肝上出问题。肝气不舒:柴胡疏肝散肝脾不调:四逆散肝郁脾虚血虚:丹栀逍遥散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四逆散,【组成】 柴胡 枳实 芍药 炙甘草【功效】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 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症状机理。证治机理:实质太阴脾经。和阳微阴盛的四逆汤区别。,方解及特点,柴胡升发肝气,疏畅气机,化解脾土侮肝。枳实降胃气,将浊气,浊气得降,清气自升。白芍养阴柔肝,防肝气之郁结,化火伤阴。甘草,健脾胃,调和药性。本方特点:借调肝之药调脾,也属治病求于本。四逆散只是针对四逆而设。加减。,辨证要点及运用,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应用:病例分享。,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陈皮 川芎、香附、芍药、枳壳 甘草炙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证治机理肝失疏泄 经脉循行部位 情志不畅 肝气横逆犯胃,方解,君药: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 注意剂量臣药:香附微苦辛平,人肝经,长于疏肝理气,并能行气止痛川芎味辛气温,入肝胆经,能行气活血,开郁止痛 共助柴胡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佐: 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醋炒以人肝行气;枳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俱为佐药使: 甘草 调和药性,特点,本方以大队辛散疏肝理气药为主,辅以养血柔肝、行气活血、和胃之品。故疏肝之中兼以养肝,理气之中和兼以调血,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且治肝之中兼以和胃,故为疏肝解郁之代表方。本方由四逆散变化而来,二者均有疏肝理气之功。但四逆散中柴胡、积实、芍药、甘草四药等量而用,功在调理肝脾;本方则重用柴胡,轻用甘草,枳实易为枳壳,再加香附、陈皮、川芎 等药,重在行气疏肝,并能和血止痛,为治疗肝郁气滞诸证之良方。,辨证要点和运用,1本方为治肝气郁结病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且药性芳香辛燥,易于耗气伤阴,不宜久服。孕妇慎用。 2.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证属肝郁气 滞,逍遥散,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柴胡 茯苓白术 白芍药 当归 甘草 薄荷 生姜【用法】 水煎服 散剂【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脉弦而虚者。 【证治机理】肝郁-脾虚-血虚,方解,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臣药白芍:滋阴柔肝,养肝体以助肝用,兼制柴胡疏泄太过当归养血活血佐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抑木,且使运化有权,营血生化有源。烧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而散郁热,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本方制方特点:肝脾同调,气血兼顾。配伍特点:疏养并施。,辨证要点和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疏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临床使用应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辩证要点。2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也可用于胆石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精神分裂症、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老年性白内障、黄褐斑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3.丹栀逍遥散,小柴胡汤,【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主治】1.少阳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舌苔薄白,脉弦。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证治机理】寒邪入体,入胆,胆胃之气上升;胆郁化火,随胃气上逆,胸胁苦满,默食,喜呕;胆火上升扰乱心神;胃气上逆导致肝气上升受阻,肝郁:咽干、目眩,脉弦。肝气上升则病情好转,胃气上逆则病情加重;如果正逢经期,胆火随胃气上升,心火复帜,随肝气下陷入肾,入子宫。,方解,柴胡 升发肝气半夏 降胃气,胆气随之下降 。 肝升胃降黄芩 清胆火人参 补脾生姜大枣 调和营卫炙甘草 调和药性,辨证要点和运用,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产褥热、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四君子汤,【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功效】 益气健脾。【主治】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用法】 水煎服【证治机理】 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湿浊内生.,方解,君人参 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白术 苦温,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茯苓 甘淡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炙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辨证要点和运用,【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方剂比较: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以上均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皆有益气健脾之功。六君子汤配半夏、陈皮,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伍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24g) 山茱萸(12g) 干山药(12g) 泽泻(9g) 茯苓(9g) 丹皮(9g)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功用】滋补肝肾。【主治】 肝肾阴虚证。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牙齿动摇,足跟作痛,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以及小儿囱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证机理】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开窍耳,齿为骨之余。 阴虚生内热 ,阴亏虚火上炎。亦即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解,君药:熟地:入肾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臣药:山茱萸:入肝经,滋养肝肾 山药:入脾经,健脾补虚,涩精固肾,补后天养先天 三药以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补其不足,以治本。佐药:泽泻 泄肾浊,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 丹皮:清泻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泄肾浊,又助山药健运 三药渗湿浊,清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