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在数字测井解释岩石强度中的应用 .pdf_第1页
模糊数学在数字测井解释岩石强度中的应用 .pdf_第2页
模糊数学在数字测井解释岩石强度中的应用 .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2 卷 6 期 20 10 年 6 月 中国煤炭地质 C 0 A L GE 0 L 0GY 0F C HD A V o1 22 N o 6 Ju n 20 10 doi 10 39696 i ssn 1674 1803 2010 06 16 文章编号 1674 1803 20 10 06 006 3 03 模糊数学在数字测井解释岩石强度 中的应用 曲钢 黑龙江省煤 田地质勘察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 1 摘要 目前 岩石相 对硬度分六个等级 在实 际工作 中 可不考虑某一岩石 的抗压强度 的准确 性 只需求 出它隶属于 某一级硬度的可靠程度 即 门 为此提 出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解决这类 问题 首先确定与岩石抗压强度相 关的 3 个数字 测井参数 强度指数 杨 氏模 量 密度参与计算 然后分配相应权重 构建与硬度级别相对应 的 6 个模糊子集 最 后建立判别岩石硬度分级的 6 个隶属函数作 为模糊模式识别岩石硬度等级 判别 原则 将任一深度 的强度指数 杨 氏模量 密度 3 个 数据 加权求和 将 其值作 为判别对象依次代人 6 个模糊模式得 到 6 个计算 值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 确定 其相对 的硬度级别 该值越接近 1 则其隶属于那个硬度级别的程度就越大 关键 词 抗压强度 杨氏模量 模糊 数学 密度 中图分类号 P631 8 文献标识码 A A pp l i ca ti on of F u zzy Mathem ati cs i n D i gi ta l Wel l L oggi n g R ock Stren gth Interp retati o n Qu G ang H ei l ongji ang Provi nci al Coal G eol ogi cal Expl orati on Insti tute H arbi n H ei l ongji ang 1 50001 A b strac t A t p resent re l ati ve hard ness of rocks i s d i vi d ed i nto 6 grades i n p racti ces m ay not req uest com pressi ve stren gth exacti tu de of roc ks onl y the rel i ab i l i ty of hard ness grade they bel ong to th u s fu zzy pattern recog ni ti on i s advi sed to sol ve th i s ki n d of i ssues Fi rstl y to de term i ne 3 di gi tal l oggi ng param eters stren gt h i nd ex Y oun g S m odu l u s and den si ty rel ated to rock com p ressi ve stren gt h taken p art i n com p uti n g th en correspon di n g w ei gh ts assi gn i ng b u i l d i n g up 6 fuzzy su b sets to co rresp ond i n g hard ness grades fi n al l y e stab l i sh 6 m em bershi p fun cti o ns as fuzzy p attern to recogn i ze rock h ardn ess gra des R ecogni ti on p ri nci pl e i s to tak e stren gth i ndex Y oung s m odul us and densi ty data of any depth w ei ghted and fi nd the sum take the val ue as di scern i ng object and substi tute i nto 6 fu zzy p attern s i n turn and get 6 com pu ted val ues b ased on m axi m u m m e m bershi p p ri nci pl e de term i ned rel evant hardn ess grade the m o re the val ue cl ose to 1 the m ore rel i ab i l i ty the h ard ness m em bersh i p bel o ngs to th at grade K eyw ord s com p ressi ve strengt h Y ou ng S m odu l u s fuzzy m athem ati cs pattern den si ty 1问题的 由来 用数 字 测井 资料解 释岩 石 强度 的工作 前人 已经 做过 其 中预测岩石的抗压强度及利用岩石抗压强 度进行分层综合解释是其重要内容 岩石强度解释 的方法是首先根据测井物性参数与抗压强度的相关 分析结果建立杨氏模量与抗压强度回归方程 然后 代 人某一 深度 的杨 氏模 量值 得 到抗压 强 度值 Y y a bx 抗压强度分层综合解释时 如没有实验室抗压 强度 则以杨氏模量预测的抗压强度为主要依据 同 作者简介 曲钢 1958一 男 哈尔滨人 工 程师 1979 年 毕业于鸡西 煤校 现在黑龙江省煤 田地质勘察院从事煤 田地质工作 收稿 日期 20 10 04 22 责任编辑 孙常长 时参考其它物性 曲线的相关反映 相应 的物理试验 成果及 岩 心分层 的刀刻 强度 以上 方法 基本 可行 但 存在以下问题 用一个数学方程式求算抗压强度虽然可以得 到一个确定值 实际上是难 以置信的 地质量的随机 性是不能简单用一个精确值表示的 只能给出一个 抗 压强 度 的波动 区 间 抗压强度综合分层解释是定性解释 可以用 一 种数学方法来代替分层解释抗压强度的综合思维 过程 并 由定性分析变成定量分析 同时可以提高对 同一类问题综合判断的一致性 由此提出模糊数学 方 法用 以解决 这 类 问题 2模糊模 式识别方法预测岩石硬度 中国煤炭 地 质总局 在 露 天煤矿 采用 轮斗 开采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第22卷 时岩石强度勘探的暂行规定 中提出岩石相对硬度 有六个等级 极硬 抗压 强度 M Pa 25 很硬 抗压 强度 M Pa 15 25 硬 抗压 强度 M Pa 10 15 软 抗压强 度 M Pa 6 10 很软 抗压强度 M Pa 0 6 以上 硬度概念 实 际上就是模 糊数 学定 义的模糊 概念 硬 或者 很硬 不好用一个明显的数值来划 分 如果把 20M Pa 的岩石作为 硬 和 很 硬 的界 限 那么强度正好是 20M Pa 的岩石究竟属于 硬 的 级别 还是 很硬 的级别 呢 模糊 数学 与经典数 学 的 区别就是它研究客观事物间的非突变性 事物 的模 糊性 并且能 够定量 地表达模 糊概 念 常用 的隶 属 函 数 U 是刻划事物模糊性 的数量标志 值域为 0 1 对岩石硬度而言 它不考虑某一岩石的抗压 强度准确性 而是求 出它隶属于哪一级硬度的可靠 程度是多少 根据中国煤炭部地质总局 暂行规定 的要求 对岩石强度的预测主要满足某一岩石隶属 于哪一 级硬 度就可 以 了 事 实上也 只能做 到这一 点 为此 可采用模 糊模式 识别 的方法来 完成 这项丁 作 3模糊模式识别过程 根据模糊集合论确定与岩石抗压强度相关的数 字测井物性参数为论域 U u M Zn 元素 也 可以看成拟强度参数一 测井的三个物理量强度指数 S 杨 氏模量 s 及 密度 S 加 权之 和 6 个级 别 的硬 度 为论 域 上 的 6 个 模糊 子 集 A 构造 与 其相 应 的 6 个隶属函数 U u 作为模糊模式去判别元素 3 1 选择与抗压强度相关性较好的物性参数 本文模 糊讨 算 的基 础数据 来 自 元宝 山露天 勘 探 资料 可直 接从 元 宝 山露天勘探 区相关 系数 统 计表 查出 强度指数和杨氏模量与抗压强度相关系 数 一般 都 0 85 密 度与抗 压强 度 的相关 系数 一般 为 0 6 本 文选用 以上三 种参数 3 2 构造模 糊模 式模型 找出 6 个硬度级别模型空间的重心 方法是 依次求出对应每个硬度级别的三种物性参数的平均 值 强度指数平均值 杨 氏模量平均值 密度平均 值 然后分配权重 再将 3 个均值加和 表达式 W 1sI 平 均 2 平均 q 0 3 3j 平均 式 中 r模 型空 问重心 a ae 三种物性 参数 的权重 s 强度指数 s 杨 氏模量 s 密度 i 1 2 3 4 5 6 对 应 6 个 硬度 级别 1 2 l 9 对应一个硬度级别 的物性参数 中 19 个 随机数 据 设拟强度参数 Un 它是三种物性参数加权之 和 0l l J 血 2s2 0 3 1 2 3 4 n 构造 6 个模糊模式 U u l 1 一 0 U A M 1 i 1 2 3 4 5 6 依次代表硬度级别 3 3 模糊计算及结果分析 数字 测井参 数取 自元 宝 山勘 探 区 G 7 G 1 孔 孔 深 300m 以上 的数据 由于个 别硬 度级 别数 据不 足 又在 G 8 孔 200m 深度以下取一些数据 采取原始数 据 的方法 是 在试验 室抗 压强 度 0 6M Pa 范 围内 随 机抽取 l 9 个试验数据 查出每个试验数据所在的钻 孑 L深度 相对这 l 9 个深度又可以找到 l 9 组物性参 数 每组 3 种物性参数一强度指数 杨氏模量 密 度 计算 步骤如 下 求 19 个强度指数 s 的平均值 S s J 19 求 l 9 个杨氏模量 s2 平均值 S2j S2i 19 求 19 个密度 s 平均值 s s J 19 考虑到它们对预测抗压强度的贡献分配权重相 加求和为 很软 这一级硬度的模型空间重心 W l 以 1Sl 平均 a2s2 平均 a3s3 平均 al 0 32 啦 0 39 a3 O 29 其余 5 个硬度级别 的模型空间重心按前面的步 骤依 次求 出 下 面数 据单 给 出 了很 软 软 中等 硬 很硬 极 硬 6 个级别的模型空间重心 0 32 x0 1 1 7 2 0 39 x4 04 6 2 0 2 9x 1 86 2 9 2 157 2 13 2 157 2 很 软 W 2 0 32 0 17 0 8 0 39 x5 32 6 2 0 29 x2 30 1 2 3 969 222 3 969 2 软 W 3 0 32 x 0 22 5 0 0 39 x 10 74 7 9 0 29 x2 33 3 4 940 347 4 940 3 中等 W 0 32 x0 24 8 9 0 39 x l 1 328 9 0 29 2 349 9 5 179 39 5 179 4 硬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6 期 曲钢 模糊数学在数字测井解释岩石强度中的应用 65 5 0 32 x0 34 4 6 0 39 X 14 4 9 0 29 x 2 39 4 7 6 455 835 6 455 8 很 硬 6 O 32 x0 5 82 6 0 39 x2 1 6 52 6 0 29 x 2 4 46 3 9 340 373 9 340 4 极硬 下 面列 出 6 个 模糊 识别模 式 很软 U u l 1 2 157 2一 2 软 U A2 2 1 1 3 969 2一 M 中等 U A3 2 1 1 4 940 3一 2 硬 2A4 2 1 1 5 179 4一 Z 很硬 U A5 2 1 1 6 455 8一 u 极硬 U A6 2 1 1 9 340 4一 2 在任一深度上取强度指数 s 杨 氏模量 s 密度 s 三个数据加权求和 这个值 作为判别对 象 拟强度参数 依次代入 6 个模糊模式 I I 20 得 到 6 个计算值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 哪一个 U u 值 最大 也就 是越 接 近 1 则 被 判别 对 象就 隶属 于 那 个 U 程度最大 换句话说 也就是被判别对象 属于那一硬度级别的程度最大 这样当我们已 知物性参数时 就可以通过模糊模式的识别去预测 岩 石 的硬度 4结 语 本文采 用 的原始 数据及 选 用 的参 数 尚存在 一定 问题 试验室抗压强度值选用 了两种规格试件成 果 并缺少必要的试件描述 抗压强度值存在系统误 差 钻孑 L深度和测井深度两者间有误差 构造模 糊识 别模 型 时选用 的参 数不 足 数字 测井 孑 L深度 的 计算值因为存在人为计算错误没有选用 其它有关 物性参数和刀刻强度都是因自己对模糊数学掌握程 度不够而没有选用 这三方面原因降低了模糊模式 识别预测硬度的可靠性 但这只是个例问题 普遍意 义讲 包 括模 糊识 别 的模 糊 数学 方法 是促进 地质 科 学研 究 的有力 工具 在露 天边 坡勘 探 中 用模 糊数 学 的方法去解释数字测井 资料 可望能取得理想 的成 果 部分地代替试验室工作的想法是能够实现的 开设 矿井地质 栏 目并征稿启事 矿 井地质 工作是煤矿 生产 建设开发 中至 关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