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孙晓虹  zgrvgh_第1页
脑血管病孙晓虹  zgrvgh_第2页
脑血管病孙晓虹  zgrvgh_第3页
脑血管病孙晓虹  zgrvgh_第4页
脑血管病孙晓虹  zgrvgh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组织血液供应,孙晓虹,大脑的两个半球,右脑,左脑,脑作为人体分化程度最高的器官,有丰富的血供和较完善的血液代偿系统。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氧的储备,依靠循环血液提供氧和GS进行有氧代谢,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脑的不同部位对缺血缺氧耐受性不同。脑组织血供完全中断,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5分钟后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伤。,脑动脉会像一般动脉那样搏动吗?,想一想?,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功能。脑静脉: 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特点: 1、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 2、因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导致脑出血。,大脑血管结构特点,PTG129 9/04 本文件仅供内部培训使用,不得在波士顿科学公司以外传播。 机密文件 仅供内部使用 禁止复制或传播。,脑的组成,端脑(大脑)-功能性脑叶区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小脑,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动脉两大体系,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供应眼、大脑半球前3/5(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眼动脉:供应眼球、眼球外肌、泪腺和眼睑等,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症状及体征:发生狭窄或梗塞后,最突出症状视网膜缺血,表现为病变侧单眼黑朦。,前、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连接两侧大脑前动脉症状与体征:与大脑前动脉交叉处,为动脉瘤好发部位。后交通动脉:为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症状与体征:与颈内动脉交叉处,为动脉瘤好发部位,该段如有动脉瘤,可因压迫动眼神经而致动眼神经麻痹。,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供应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叶外侧面的上部(包含主管排尿、语言中枢)。 =损伤可导致对侧偏瘫、感觉减退、可伴尿失 禁,优势 半球可出现失语。,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外侧面的大部分,=损伤可导致: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可出现失语。,豆状核纹状体动脉:出血动脉,大脑中动脉,豆状核纹状体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颞叶基底部)、丘脑、脑干、小脑,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构音及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等,如病情重,可出现四肢瘫、昏迷,并导致死亡。,椎基底动脉损伤的表现,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动脉供血范围,大脑后动脉,供应:全部枕叶,颞叶的内侧面和底面及间脑组织。,大脑后动脉,由大脑前、中、后动脉及颈内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接构成沟通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平衡脑前后、左右的血供。对部分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时的侧枝循环建立有重要作用,大脑动脉环(Willis cycle),脑血管疾病,短暂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不留任何神经功能缺陷。特点:发作性、短暂性、可逆性、反复性。,TIA分类()颈动脉系统TIA:大脑半球症状(一侧面和或肢体无力、麻木或偏瘫);优势半球缺血(失语),眼动脉缺血症状(一过性单眼黑矇)。()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常见;突发跌倒,但无意识丧失;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等。特征性的症状: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护理诊断及措施,1疾病知识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释疾病知识,帮助病人消除的恐惧心理。 生活规律,根据身体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戒烟少饮酒,定期门诊复查。 应避免各种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浓缩的因素,如大量呕吐、腹泻、高热、大汗等,以防诱发脑血栓形成。2饮食指导: 给予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 忌刺激性及辛辣食物,避免暴饮暴食3用药指导: 在抗凝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时测定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一旦出现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坚持按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占脑卒中60%-80%。临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即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CI),发病机制,脑梗死形成机制 脑血流障碍 脑血流降至20ml/(100g脑组织*min)时, 脑细胞电活动停止。 脑血流降至10ml/(100g脑组织*min)时, 神经细胞膜功能完全衰竭 脑血流完全阻断5-10min, 神经细胞膜则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极短时间内恢复血流。,定义:在脑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血管腔狭窄、闭塞,引起该血管供应范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过程。,脑血栓形成,一般病理过程:,形象的描述一下,好发于中老年最常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缓慢起病,多为静态下发病,尤多见于清晨典型者1-3天达高峰,少数起病急剧多数意识清醒,血压改变轻微,无明显高颅压症状,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护理措施,防止脑部血流量减少 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避免搬动,以使有较多血液供给脑组织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以免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而使脑血流量减少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病前水平,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灌注量减少,使病情恶化。若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定义: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急性起病,在活动中起病。局限性神经缺失症状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展到高峰,为脑血管疾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 。最常见为“三偏”综合征 。栓子来源:心源性(最常见)、非心源性、来源不明。,脑栓塞及临床特点,颈内动脉系统:1. “三偏”最常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2.双眼向病灶凝视;3.优势半球受累有失语;4.精神症状(额叶功能)5.二便失禁;6.患侧颈动脉搏动减弱。,脑梗塞的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呕吐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及感觉障碍等常见症状。主干闭塞导致四肢瘫、昏迷,常引起死亡。,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躯体移动障碍: 与脑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使锥体束受损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 与肢体瘫痪,肢体活动能力丧失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及未能及时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有关,护理措施,防止脑部血流量减少 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避免搬动,以使有较多血液供给脑组织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以免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而使脑血流量减少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病前水平,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灌注量减少,使病情恶化。若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护理措施,饮食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可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心理护理 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 克服急躁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度依赖 增强病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护理措施,用药护理 1、低分子右旋糖酐应用时,可出现发热、荨麻疹等过敏 反应,应注意观察,必要时须做过敏试验;2、服用阿司匹林后注意有无黑便3、使用抗凝剂和溶栓剂:有无全身皮肤粘膜出血,并 定时测出凝血时间,还需备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剂等,以便于出血并发症的处理。4、甘露醇:溶解、速度应快,30min内输完,护理措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1、瘫痪肢体关节按摩和被动运动2、起坐锻炼: 抬头仰卧起坐床边坐位,双腿下垂稳坐3060分站立 3、步行锻炼 扶助站立稳站1530分不疲劳迈步训练4、增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患肢肌力改善后,训练手的功能 经顽强训练,13年内肢体功能可基本恢复。,护理措施,安全护理 防止窒息 防止跌伤 防止烫伤,保健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生活有规律,平时保持适量体力活动,促进心血管功能,改善脑血液循环 老年人防体位性低血压致脑血栓形成 病人及家属学会康复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定期到医院复查,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定义:,定义: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临床特点,最常见原因 高血压最易发生出血的血管 豆纹动脉(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基底神经节区(占所有脑出血的70%);基底节区又以壳核出血最多 。,基底神经节,临床表现,基底节区出血:系豆纹动脉破裂所致: 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双眼同向凝视(向病灶侧) 失语(主侧半球受累)大量出血有昏迷,可发生脑疝死亡小量出血不伴头痛、呕吐,难与脑梗死区分,主要护理诊断,疼痛:头痛 与出血性脑血管病致颅内压增高有关 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 与脑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使锥体束受损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潜在并发症: 脑疝、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避免颅内压升高 1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搬动,保持环境安静2避免各种刺激,并限制亲友探视 3患者取侧卧位、颈部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4头部置冰袋或冰帽以降低脑代谢5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吸痰、鼻饲、导尿等)均需动作轻柔6避免患者剧咳、打喷嚏、躁动或用力排便,护理措施,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变化 T 发病后迅速出现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应物理降温、吸氧,减少脑耗氧量 体温逐渐升高并呈弛张热-感染 体温下降或不升-病情危重 R:早期呼吸深而慢 如呼吸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呼吸中枢严重受损 呼吸停止先检查是否痰液阻塞,并迅速排除,护理措施,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变化 P和BP: 早期血压代偿性升高,脉搏缓慢而充实 如血压、脉搏大幅度变化, 或血压急剧下降延髓血管中枢受损,病情危重。,护理措施,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变 意识: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颅内有进行性出血 瞳孔: 两侧瞳孔针尖般缩小脑桥出血 两侧瞳孔明显不等大脑疝早期,护理措施,脑疝观察:,脑疝前驱症状: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急救:迅速降颅压 备气管切开包和脑室引流包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护理措施,饮食急性脑出血病人在发病24小时内禁食此后开始流质饮食昏迷者可鼻饲。保证有足够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摄入;一般每日不超过15002000ml,护理措施,用药护理脱水剂: 20%甘露醇250ml(30分钟内滴注完成),限制每天液体摄入量(一般禁食病人以尿量加500ml液体为宜) 降压药: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数,血压不能过低,护理措施,皮肤护理1向家属解释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协调做好预防皮肤损伤的措施。2每12小时给病人变换体位,操作过程中避免拖、拉、推等动作。3受压部位给予局部按摩,用软枕或棉垫垫于骨突受压处。4勤换尿垫,保持皮肤清洁,被褥平整干燥。5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营养丰富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6感觉减退的病人注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物体,避免烫伤、冻伤,保健指导,告知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防止再次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指导病人自我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教会病人家属测量血压 饮食宜清淡,摄取低盐、低胆固醇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饱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矫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烟酒,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概念与分类,定义: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谓之。分类:外伤性和自发性。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一般所称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1.最常见病因 :先天性动脉瘤(50%)好发于Willis环。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界处,约占40%;前交通动脉与大脑前动脉约占30%。2.运动状态下突然炸裂样局部头痛。多有诱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排便、咳嗽等)。3.主要表现(三主征)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梗塞相关护理,一.调节颅内压能力下降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四.便秘五.语言沟通障碍六.躯体移动障碍七.潜在并发症出血,一、调节颅内压能力下降: 与水肿压迫脑组织有关 预期目标: 生命体征正常,无颅内高压症状出现,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2)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安静舒适。3)根据医嘱予脱水剂的使用,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4)如果出现颅高压征象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各准备工作。5)有出现呕吐时及时将头转向一边,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评价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无颅内高压出现。,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困难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护理措施1)给予糊状流食或半流食,小口进食。2)保证每日的输液量。3)鼓励自己进食,少量多餐,循序渐进。 护理评价患者神志清楚,5月14日可使用健侧肢体自己进食。,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预期目标:皮肤完整无破损,护理措施1)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2)加强翻身拍背q2h,适当按摩骨隆突处。3)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热量食物。4)每日温水擦浴,禁用刺激性洗洁用品。5)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时注意做好静脉保护。 护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皮肤完整无破损,四、便秘:与长期卧床,食物缺乏粗纤维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至少2-3天排出成形的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