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架起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桥梁.doc_第1页
论文:架起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桥梁.doc_第2页
论文:架起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桥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架起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吨的认识教学后记 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一天,我一名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处于一种持续的高兴与激动之中,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一节让我颇有所悟的数学课吨的认识。 如果说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不太陌生的话,那么“吨”这个较大的质量单位对于学生而言就显得不那么常见与熟悉了。吨的认识这节课,就是要使学生结合其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的体重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了解“吨”的实际应用;要使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始上课了,在小动物们过桥的童话情境中,一切都和预想的一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自然地入课,个个兴趣盎然。当课进行到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时,我对同学们说:“路老师体重50千克,那么 20名和路老师体形相似的人体重之和大约有1吨重。”听到这儿,有些同学张大了嘴巴,但有的同学脸上却布满不解对于大人的体重孩子还是没有直观的感受。于是我又以班上的同学为例说:“大家在课间活动或体育课的游戏中,经常会抱一抱、背一背或拉一拉其他同学,同学们的体重差不多都在25千克左右,那么40名同学的体重之和大约为1吨,也就相当于我们班多一半的同学们的体重之和。” 这下,同学们有了直观的感受与想象,在他们小小的头脑里,明白了1吨到底有多重,一个个发出了惊叹的声音。这时我又说::“刚才的例子是老师举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让我们感知1吨有多重,你们能想到吗?”同学们经过回忆与思考,有人说:“我爸爸有时会开车运水泥,一袋水泥重25千克,所以40袋水泥共重1吨。”也有人说:“我和妈妈去买面,面袋上写着一袋面是25千克,所以40袋面就是1吨重。一袋面我根本就提不动,更别说40袋了,看来吨真的是个很大的质量单位。”还有人说:“我爸爸单位发了一袋20斤重的大米,20斤也就是10千克,我想了想,要整整100袋才够1吨重。”从教师到学生,一个个生活化十足的例子正在使学生们越来越感性并且深刻地认识到“1吨有多重”,而孩子们的思维还在慢慢地打开。看来,我们低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更低估了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本身是一个数学化的生活,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学习的素材。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被呈现出来后,他们对学习便产生了兴趣,从而能够自觉接纳要学的知识。所以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抽象难解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充分唤醒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并贯穿于知识学习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40分钟很快,课已接近了尾声,而同学们意犹未尽,于是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搜集用“吨”作单位的数学信息。同时我和同学们展开了比赛,看谁搜集得多,搜集得好。为了给学生们树立一个榜样,当天晚上我也翻书、查字典、上网完成作业,找到了很多以“吨”为单位的物体,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内容涉及动物、军事、建筑、交通工具、航天飞船等。第二天的早自习,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有的说到了卡车的载重量,有的说到了大象的体重,有的说到了鲨鱼的体重,还有一个小男生酷爱鲸,一张32开的纸上写满了各种鲸的体重甚至舌头等一些器官的重量。最后我也很低调地读了读我的记录,并把它贴在教室的墙上,以便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方面。我想,孩子们虽然没有我找得多,找得全面,但他们肯定经历了和我一样的搜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很好地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获取了课堂上无法得到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巧。 我想,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利用资料,这对于一个学习者、研究者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如果孩子们现在就开始简单地运用这种方法,并逐步地形成一种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很受用的。这一节课,完满地划上了句号。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一天后的数学复习课上,按课本的要求要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米、千克、吨”等学过的各种单位时,学生们精彩地回答:有说银行1米等候线的,有说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的,有说火车票上两地路程的,有说电子称上的国际符号的,有说食用盐包装袋上的重量的等等,有些甚至是我都不曾注意过的。看来,孩子们已经把目光从课本扩大到了生活,感受到了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是啊,课本只是知识的载体,只是学习的一个凭借,一个出发点。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运用生活素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