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部编版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部编版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部编版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部编版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解析: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的头脑里跳出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2.你们又想起了哪些古诗呢?预设:春晓咏柳。3.春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古诗,就是描写春天的,我们一起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色彩明丽的图画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积极性,在头脑中搜索 春天 ,激起探究古诗内容的欲望。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1.质疑:第一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诗,但是,从题目怎么也看不出与春天有关。 绝句 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简称五言绝句,七个字的简称七言绝句。诗人以 绝句 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用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2.了解作者。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杜甫,字子美,汉族,自号 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后世称其为 杜拾遗、杜工部 ,也称他为 杜少陵、杜草堂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谥号 文忠 ,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3.读通读顺,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3)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指正区分,反复领读。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鸯 是后鼻音; 崇 是翘舌音; 豚 与 村屯 的 屯 同音; 惠 下部是 心 。4.标出停顿,把古诗读通。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指名读,男女生读。设计意图:掌握生字,扫除学习障碍,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三、理解古诗,感受春之美1.学习绝句。(1)指名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2)自读古诗,再看看插图,思考:诗的前两句中有哪些景物?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3)你能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吗?预设:温暖的阳光,秀丽的江山,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的花,嫩绿的小草。(4)多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道: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学生填空。什么是 迟日 ?(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 迟日 。)诗中有美景,还有气味呢?(香)谁闻到了?怎样读这两句诗?(5)美丽的春景也吸引了小动物,读读古诗,找一找哪些小动物出来了。预设:燕子、鸳鸯。(6)小燕子在做什么?(飞来飞去)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 泥融飞燕子。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冻的泥土也变得湿软,小燕子飞来飞去地衔泥垒窝。(7)勤劳的小燕子忙着垒窝,那鸳鸯在干什么呢?预设:在沙滩上睡觉。(8)看图,鸳鸯睡得多香甜哪!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呢?预设:春天,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照在沙滩上,沙子渐渐地变暖了,在沙滩上休息的鸳鸯在温暖的春风中睡着了。(9)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幅图,你会画什么?(10)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尝试背诵。2.学习惠崇春江晚景。(1)出示春江晚景图,你能感觉到这是哪个季节?(春季)(2)这幅画是惠崇画的,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僧人,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作的一首题画诗,我们来读一读。(3)认识 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4)谁读懂了第一句?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5)春天来了,谁得到了这个讯息?(鸭)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来了,寒冰消融,水温升高,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6)除了最先感知春天的群鸭,一些植物也发生了变化。预设: 蒌蒿满地芦芽短。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7)整个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苏轼的短短的几句诗就把画面中的景物都呈现出来了。再读古诗,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前三句)第四句是写什么的?(作者的联想) 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8)题画诗,依画而题,苏轼通过观察,引发联想,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的季节。他的联想是有根据的,不是胡乱的想象。请你朗读古诗,结合插图,想象画面。(9)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尝试背诵。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插图、生活实际、想象,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中在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 融、燕、鸳、鸯、惠、崇、芦、芽 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重点强调:融:左下内部不是 羊 。燕: 廿 是燕头, 口 是燕身, 北 是燕子的翅膀, 灬 是燕子的尾巴。鸳:上部分的右侧不是 巳 。惠:第六笔是竖,不是竖提。3.学生独立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4.展示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教师抓住难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2.布置作业:将古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设计意图:将古诗读熟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第二课时一、复习学过的两首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2.曾几的三衢道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古诗,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热情。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1.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三衢山的道中)2.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著有茶山集。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古诗的同时,对诗人也要有所了解。三、图文结合,理解古诗1.掌握生字。(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2)组内交流,纠正字音。(3)指名读,汇报生字。溪、泛:左部都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 溪 右边中间部分有点。减: 减法 的 减 。梅: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 每天 的 每 。(4)指导写字。课件演示 梅、溪、泛、减 的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溪:写时注意右部分, 爫 幺 大 ,不要忽视中间的 幺 有点。写时要紧凑。减:右边不是 成 ,里面是 一 口 。(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3.读古诗,提出疑问。(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3)作者的心情怎样?4.学生交流汇报。5.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感。这句应该怎样读?学生练读。(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而行。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句诗写了什么?(一 溪 ,一 山 ,一 泛 ,一 行 )它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指导学生读这句诗。这两句诗的意思: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都是晴朗的日子,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山路。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么,该怎么读这两句诗呢?(3)正当诗人走在山路上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下面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绿阴:苍绿的树荫。阴,树荫。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这两句诗的意思:一路上绿阴并不比来时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绿阴、黄莺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那么,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7.朗读古诗并想象画面。8.欣赏江南景色。9.学生配乐诵读古诗。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诗句意思,读与悟结合,体会诗人心情。四、综合比较,总结全课1.将这三首古诗连着背一遍。2.比较异同:同:情感同。(都是表达喜爱之情)异:内容不同;作者朝代不同;景物地点不同。3.再读三首古诗,总结全课。4.布置作业。读古诗,想象画面,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画。设计意图: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 ,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