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54页。20000字。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中期检查表一份。
图纸共10张,如下所示
A0-制动管路示意图.dwg
A0-盘式制动器.dwg
A0-鼓式制动器装配图.dwg
A1-制动主缸.dwg
A1-制动盘.dwg
A1-制动鼓.dwg
A2-制动蹄及摩擦片.dwg
A3-制动轮缸.dwg
A3-驻车制动推杆.dwg
A3-驻车制动杠杆.dwg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 1
1.1 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 1
1.2 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
1.3 制动系统设计内容 2
1.4 制动系统设计要求 2
第2章 制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
2.1 制动器的结构型式的选择 3
2.2 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型式的方案比较选择 5
2.3 制动管路的多回路系统 7
2.4 本章小结 9
第3章 制动器设计计算 10
3.1 轻型商用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10
3.2 制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11
3.2.1 同步附着系数 11
3.2.2 制动强度和附着系数利用率 12
3.2.3 制动器最大的制动力矩 14
3.3 制动器因数和制动蹄因数 15
3.4 制动器的结构参数与摩擦系数 18
3.4.1 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参数 18
3.4.2 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参数 20
3.5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21
3.5.1 制动蹄摩擦面的压力分布规律 21
3.5.2 制动器因数及摩擦力矩分析计算 24
3.5.3 制动蹄片上的制动力矩 25
3.6 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计算 31
3.7 制动器的热容量和温升的核算 32
3.8 驻车制动计算 33
3.9 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34
3.9.1 制动鼓 34
3.9.2 制动蹄 35
3.9.3 制动底板 35
3.9.4 制动蹄的支承 35
3.9.5 制动轮缸 36
3.9.6 制动盘 36
3.9.7 制动钳 36
3.9.8 制动块 37
3.9.9 摩擦材料 37
3.9.10 制动摩擦衬片 37
3.9.11 制动器间隙 38
3.10 制动蹄支承销剪切应力计算 39
3.11 本章小结 40
第4章 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42
4.1 轮缸直径与工作容积 42
4.1.1 盘式制动器直径与工作容积 42
4.1.2 鼓式制动器直径与工作容积 43
4.2 制动主缸直径与工作容积 43
4.3 制动轮缸活塞宽度与缸筒的壁厚 44
4.3.1 盘式制动轮缸活塞宽度与缸筒壁厚 44
4.3.2 盘式制动器活塞宽度与缸筒壁厚 45
4.4 制动主缸行程的计算 45
4.5 制动主缸活塞宽度与缸筒的壁厚 46
4.5.1 制动主缸活塞宽度 46
4.5.2 制动主缸筒的壁厚 46
4.6 制动踏板力与踏板行程 46
4.7 真空助力器 48
4.7.1 真空助力器的选择 48
4.8 制动液的选择与使用 49
4.9 制动力分配的调节装置 49
4.9.1 感载比例阀 50
4.10 本章小结 51
结论 52
参考文献 53
致谢 54
附录1 55
附录2 60
摘 要
国内汽车市场迅速发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制动系统则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因此,如何开发出高性能的制动系统,为安全行驶提供保障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外,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本说明书主要根据已有的CA1041车辆的数据对制动系统进行设计。首先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结构、分类,并通过对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方案采用液压双回路前盘后鼓式制动器。除此之外,它还介绍了前后制动器、制动主缸的设计计算,主要部件的参数选择及制动管路布置形式等的设计过程。
关键字:制动;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液压;制动管路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vehicle market,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of vehicle, security issues are arising from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attention, the braking system is one of important system of active safety. Therefore, how to design a high-performance braking system, to provide protection for safe driving is the main problem we must solve. In addition, with increasing competition of vehicle market, how to shorte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to improve design efficiency and to lower costs, to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and has become a key to success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braking system ,which based on the data of brake system used in CA1041. Fist of all, braking system’s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category are shown, 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s, virtues and weakness of drum brake and disc brake, analysis is done. At last, the plan adopting hydroid two-backway brake with front disc and rear drum.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front brake and rear brake, braking cylinder, parameter’s choice of main components braking and channel settings.
Key words: braking; brake drum; brake disc; hydroid pressure; Brake pipe
题目名称 轻型商用车轻型车制动系统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汽车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直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使汽车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使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制动系统的控制机构和制动执行机构的各种性能,然后进行汽车的制动系统的设计以满足汽车安全行驶的要求。据有关资料的介绍,在由于车辆本身的问题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中,制动系统故障引起的事故为总数的45%。可见,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此外,制动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平均车速和车辆的运输效率,也就是保证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动系统设计是汽车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本题目的设计,本人可综合运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专用车辆设计》、《液压传动》等课程的知识,达到综合训练的效果。由于本题目模拟工程一线实际情况,自己通过毕业设计可与工程实践直接接触,可达到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本科要求,并可为自己就业提供帮助。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计算制动器的结构参数及对其进行校核计算。对各种结构件进行分析计算。另外,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完善,争取达到设计的合理化、最优化。
三、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一)计算说明部分
1、制动系统方案的选择
2、制动力矩的计算;
3、鼓式制动器计算及校核;
4、制动主缸和轮缸的设计计算;
5、制动操纵机构的计算;
(二)图纸部分
1、鼓式制动器装配图(A0一张);
2、管路布置零件图(A0一张);
3、制动鼓(A1一张);
4、制动蹄(A2一张);
5、制动轮缸(A3一张);
6、盘式制动器装配图(A0一张);
四、进度安排
1、调研 第一周(3月2号—3月8号)
2、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第二周(3月9号—3月15号)
3、制动方案确定 第三周(3月16号—3月22号)
4、制动器设计计算 第四周至第五周(3月23号—4月5号)
5、制动主缸、轮缸的设计计算 第六周至第七周(4月6号—4月12号)
6、制动管路布置 第八周 (4月13号—3月19号)
7、中期检查答辩 第九周(4月20号—4月26号)
8、完成装配图 第十周至第十一周(4月27号—5月10号)
9、完成零件图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5月11号—5月24号)
10、完成设计说明书 第十四周(5月25号—5月31号)
11、审查图纸、计算及设计说明书 第十五周(6月1号—6月7号)
12、修改图纸、计算及设计说明书 第十六周(6月8号—6月14号)
13、毕业答辩 第十七周(6月15号—6月21号)
五、参考文献
[1] 方泳龙.汽车制动理论与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20.
[2] 刘惟信.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50.
[3] 王望予.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7—285.
[4] 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9.
[5] 陈家瑞.汽车构造(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四版.293—294.
[6] 刘品,李哲.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5:51—55.
[7]刘惟信.汽车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50—461.
[8]程国华.汽车制动系统发展漫谈:汽车运用,2003年第6期.
[9]朱 旬,金海东.轿车制动主缸结构浅析:汽车研究与开发,1999 年第 2 期.
[10]陈步童.微型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检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期.
[11] 凤勇.汽车机械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51.
[12]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2676-1999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13]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5763-1998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14]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Microstructure and detachment mechanism of friction layers on the surface of brake shoes 2003:1.12, No.l.
[15] Influence of the state of the mating friction elements of the drum brake on the outer thermal field:Engineering transaction, 2002,vo1.50:No.1-2.
题目名称 轻型商用车制动系统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的目的、依据和意义
1、研究现状
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先进技术应用到提高商用车的制动性能方面。除了传统的制动防抱死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电子控制系统(EBS)、巡航控制系统(ACC)灯系统外,制动系统的零部件如空压机、制动器灯技术领域也日益模块化、高可靠性发展。近几年伴随着中国商用车的迅猛发展,其制动系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制动系统总体性能的逐步提高和电子化的应用等方面。
我国目前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实验方法》、GB7258—2004《机动性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爆制动性能和试验报告》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等作为汽车制动标准中最为重要的汽车制动系统的强制性标准。它们对汽车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系统的结构、性能要求和评价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有关应急制动、制动系统部分失效时的剩余制动性能和行车制动系统双回路控制的规定对商用车安全性的提高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目的、依据和意义
汽车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直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使汽车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使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制动系统的控制机构和制动执行机构的各种性能,然后进行汽车的制动系统的设计以满足汽车安全行驶的要求。据有关资料的介绍,在由于车辆本身的问题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中,制动系统故障引起的事故为总数的45%。可见,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此外,制动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平均车速和车辆的运输效率,也就是保证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动系统设计是汽车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题目的是根据整车参数进行汽车前后轴载荷计算;前后轴所需最大制动力矩计算;前后轴制动力矩分配理想曲线的分析以及制动系统中主要组成部件的计算、分析以及确定各部件的设计方案,以使汽车制动系统的零部件满足汽车制动的需要。使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符合或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从而提高汽车制动时的制动效能以及制动效能的稳定性,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通过本次设计可综合运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专用车辆设计》《液压传动》等课程的知识,达到综合训练的效果。对汽车制动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及功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本题目模拟工程一线实际情况,自己通过毕业设计可与工程实践直接接触,可达到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本科要求。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汽车制动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2)汽车制动器的设计校核方法
(3)汽车制动系统的驱动形式
(4)汽车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制动系统方案及制动驱动方式
(2)根据计算的制动力矩设计制动器
(3)对设计的制动器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
(4)合理分配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使其符合或接近理想要求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四、进度安排
1、调研 第一周(3月2号—3月8号)
2、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第二周(3月9号—3月15号)
3、制动方案确定 第三周(3月16号—3月22号)
4、制动器设计计算 第四周至第五周(3月23号—4月5号)
5、制动主缸、轮缸的设计计算 第六周至第七周(4月6号—4月12号)
6、制动管路布置 第八周 (4月13号—3月19号)
7、中期检查答辩 第九周(4月20号—4月26号)
8、完成装配图 第十周至第十一周(4月27号—5月10号)
9、完成零件图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5月11号—5月24号)
10、完成设计说明书 第十四周(5月25号—5月31号)
11、审查图纸、计算及设计说明书 第十五周(6月1号—6月7号)
12、修改图纸、计算及设计说明书 第十六周(6月8号—6月14号)
13、毕业答辩 第十七周(6月15号—6月21号)
五、参考文献
[1] 方泳龙.汽车制动理论与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20.
[2] 刘惟信.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50.
[3] 王望予.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7—285.
[4] 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89.
[5] 陈家瑞.汽车构造(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四版.293—294.
[6] 刘品,李哲.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5:51—55.
[7]刘惟信.汽车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50—461.
[8]程国华.汽车制动系统发展漫谈:汽车运用,2003年第6期.
[9]朱 旬,金海东.轿车制动主缸结构浅析:汽车研究与开发,1999 年第 2 期.
[10]陈步童.微型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检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期.
[11] 凤勇.汽车机械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51.
[12]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2676-1999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13]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5763-1998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14]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Microstructure and detachment mechanism of friction layers on the surface of brake shoes 2003:1.12, No.l.
[15] Influence of the state of the mating friction elements of the drum brake on the outer thermal field:Engineering transaction, 2002,vo1.50:No.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