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doc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doc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doc_第3页
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doc_第4页
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课件 1、背景音乐 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 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 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 (生:春和背影)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_、_、_,他还被誉为什么? (生:民主战士) 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 超然 而又想 挣扎 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二)讲授新课 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 (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 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 (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 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 推门进去。(一)细读课文 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 (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 颇不宁静 。) 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 幽静 ,夜晚的 寂寞 ,路上的 阴深 ,月光的 淡淡 ,以及惦着江南的 采莲 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 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 (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静。) 作者心情有无变化? (生:有变化。开始比较忧愁 心里颇不宁静 ,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 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 ,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 且 字,且:暂时。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向往,这一部分写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这 静静的美 吧!赏读第4段 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 回答十分准确,作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 (生:作者形容荷叶 田田 、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 。) 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 (生: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 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还有没有呢? 媒介显示:芭蕾舞片断 (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舒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那么作者如何表现花的呢? (生:作者用 袅娜 、 羞涩 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袅娜 女子柔美, 羞涩 娇羞姿态。写花像 明珠 、像 星星 ,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 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 媒介显示:星空图 作者怎么描写荷香呢? (生:比喻,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 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 清香 和听觉范围的 歌声 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 远处 、 高楼 上,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 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生: 凝碧的波痕 比喻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动,特别传神。水: 脉脉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水满怀感情。) 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 月 字,然而却处处写月,处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 赏读第5段 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作者笔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媒介显示: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 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如何展开的? (生:叶子和花上的投影 灌木丛和柳树上 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生: 泻 、 浮 、 洗 、 笼 、 画 泻:月光充沛,从高处落下浮:雾十分轻,扩散慢洗:花颜色十分洁白,鲜润笼:朦胧不可捉摸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 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还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 (生: 月光如流水一般 ,这里刻画了月光流动、明净的样子。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 ,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 月光在灌木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为什么一个用 黑影 ,一个用 倩影 ? (生: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显得黑糊糊一片。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显得很美,这两个词准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 月光 与 小提琴 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 (生: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 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协调。通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而作者苦闷的心绪,也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暂时得到了解脱。 第6自然段 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等等。 文中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什么意思?(生:这说明苦闷与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头,所以热闹一点也没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四)巩固新课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错,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 (五)再次欣赏重点片断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4、5自然段。媒介显示:月下荷塘图 背景音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 雨中校园。 (六)课堂小练笔媒介显示:作文雨中校园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