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 (1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为20cmB . 一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10NC . 电热水壶的功率约为50WD . 公路上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300km/h2. (1分)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响度不同B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些C . 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 .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 (1分)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17.82cm、17.80cm、17.81cm、17.28cm、17.8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 ) A . 17.70cmB . 17.704cmC . 17.8cmD . 17.81cm4. (1分)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人空气,再进人小张的眼睛B . 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 . 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 . 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5. (1分)通常情况,下列物质属于液体的是( ) A . 酒精B . 冰C . 氧气D . 玻璃6. (1分)下列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野战部队行军时都是携带压缩饼干,是因为与普通饼干相比压缩饼干的密度大,体积小B . 人们常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大C . 液态石蜡凝固时体积变小,说明其密度变小了D . 拍摄电影时描写“石头砸伤人”的场面中,所用的“石头”密度小,质量小7. (1分)下列四组物体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的是( ) A . 碳棒、人体、大地B . 水银、食盐水、油C . 陶瓷、玻璃、塑料D . 橡胶、石墨、陶瓷二、 填空题 (共7题;共9分)8. (1分)如图11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_cm;秒表的读数为_s;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示数是_。 9. (1分)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_,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视力表的像的大小将_。 10. (1分)丹田之气吹奏的乐曲也可伤人。高手以箫声过招时,声音是由_的振动产生的。振动越快,声音的_ 越高(填声音的特性之一)。打斗到激烈处,忽听一声山崩地裂之声,顿时飞沙走石。前者说明声音的_大(填声音的特性之一),后者从声的利用角度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 11. (1分)丽丽在阳光下吹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上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光的_现象小丽站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的景像,这是鱼通过水的_所成的虚像与云经过光的_所成的虚像同时出现形成的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_ 12. (1分)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发生了_现象;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现象。冰箱的工作原理_除霜时发生的物态变化_ 13. (3分)在探究“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 (1)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作出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如题18图所示。从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由此可以判断出当地的大气压_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实验即将结束,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_,但温度_。 (3)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14. (1分)某品牌牛奶包装盒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_cm3 , 现测得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 , 则这盒牛奶的质量为_g;喝掉一半后剩余牛奶的密度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一瓶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9kg/m3 , 若用去了 ,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kg/m3。 三、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15. (1分) (1)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3)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6. (1分)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保留辅助线) 17. (1分)图中画出了蜡烛发出的两条光线,请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 四、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1分)18. (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D、A(填选项前的字母)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2)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_(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3)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放大/缩小/等大)的烛焰像;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远离/靠近)透镜(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完整/不完整)(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上/下)移动19. (4分)小羊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 (2)小羊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冰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冰的质量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小羊实验后,小朱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丁所示,丙、丁图象的差异是因为小朱在实验中_(回答一点即可)。 20. (3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106g;再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酱油的质量为_g,酱油的密度为_kg/m3。 (3)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已知水的|密度为水)五、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天然气热水器已经普遍使用,小明在家中尝试估测家中热水器的热效率,他把家里自动洗衣机的“水量”设置为50L,用热水器输出的热水注入洗衣机,当注入水的体积达到50L时洗衣机便会自动停止注水。已知当时的自来水的温度是15,设定热水器输出热水的温度为35,注水前后天然气表的示数变化了0.15m3 (c水4.2103J/(kg),q天然气3.2107J/m3)求 (1)50L水从15升高到35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2)完全燃烧这些天然气共放出多少热量? (3)小明估测该热水器的热效率是多少? 六、 综合能力题 (共1题;共3分)22. (3分)晓丽去买蜂蜜,发现峰蜜在瓶内向下流动得比较慢,不像流水那样。她常德,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她联想到,在做火统磁铁的实验时发现温度越高,磁铁的磁性越弱,那么,液体的粘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她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蜂蜜分装人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被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邮意,同时,分别高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蜜蜂冰中在箱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低一般较高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1)晓丽又用其它几种物质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对这些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有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_,这一结论可以用图乙的_图象(选填A或B)来表示。在上述探究中,晓丽丽经历了发现问题、_、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她在实验时控制了_、_和_不变;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度”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_来完成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请各举一例: “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_“转换法”的例子:_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1、2-1、3-1、4-1、5-1、6-1、7-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9分)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