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PPT课件.ppt_第1页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PPT课件.ppt_第2页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PPT课件.ppt_第3页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PPT课件.ppt_第4页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目的选择合适的管径d 通过阻力计算 使进入各立管 散热器的水流量符合设计要求4 1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基本原理一 水力计算基本公式流体流动阻力 P PY PJ RL ZPa 4 1 式中 PY 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 Pa PJ Z 计算管段的局部损失 PaR 每米管长的沿程损失 Pa mL 管段长度 m 1 一 沿程阻力损失 比摩阻RPa m 4 2 式中d 管子内径m 热媒在管道内的流速 m s 热媒的密度 kg m3 管段的摩擦阻力系数 摩擦阻力系数值取决于管内热媒的流动状态和管壁的粗糙程度 其表达式为 Re Re d K d式中Re 雷诺数 Re2320 流动为紊流 热媒的运动粘滞系数m2 s K 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 m 管壁的相对粗糙度 2 层流区 Re 2320 Re 紊流区 Re 2320 紊流光滑区 布拉修斯公式 紊流过度区 洛巴耶夫公式 紊流粗糙区 阻力平方区 尼古拉兹公式当管径d 40mm时 采用希弗林松推荐的公式 0 11 K d 0 25 3 流态判别 临界流速m s临界雷诺数 5 紊流区统一公式柯列勃洛克公式阿里特舒里公式 4 实用计算公式 把代入公式 得出Pa m 公式 反映了比摩阻 管径d 流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 只要已知其中的两个 便可求出第三个参数 利用公式 制成的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详见附表 5 局部阻力损失公式 a 式中 局部阻力系数之和水流过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附件 如三通 弯头 阀门等 的局部阻力系数值 可查附录4 2 表中所给定的数值 都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 附录4 3给出热水供暖系统局部阻力系数 1时的局部损失 P值 二 局部阻力损失 6 二 水力计算方法 一般方法 P PY PJ RL Z其中 值选择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1 预定压头法最不利环路平均比摩阻 计算公式 a 式中 P 预定的作用压头 沿程阻力占总阻力百分比 最不利环路总长 m 2 推荐流速法推荐常用流速 对应比摩阻值为 a m 7 2 当量阻力法 动压头法 当量局部阻力法当量局部阻力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管段的沿程损失转变为局部损失来计算 P RL Z其中的沿程损失RL写成局部阻力损失形式有 RL 而依据公式 可以得出 从而有 如已知管段的水流量G kg h 时 则根据有关公式管段的总压力损失 P可改写为 P RL Z 8 把代入前式 得出 P令 则有 P 式中为折算的局部阻力系数 于是 P 令 则有 P a 4 7 式中S 管段的阻力特性数 简称阻力数 d 值见附录 见附录 9 3 当量长度法 当量长度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管段的局部阻力损失折合为管段的沿程损失来计算 P RL Z其中的沿程损失Z写成局部阻力损失形式有 Z RLd而局部阻力依据公式 4 2 从而可得出Ld 整理后得到局部阻力当量长度Ld m 4 8 于是 P RL RLd R L Ld RLZhLzh称为折算长度m 10 二 水力计算任务 1 已知系统各管段的流量G和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 压头 P 确定各管段的管径d 2 已知系统各管段的流量G和各管段的管径d 确定系统所必需的循环作用压力 压头 P 3 按已知系统各管段的管径G和该管段的允许压降 P 确定通过该管段的水流量G 其中任务1 2为设计计算 任务3为校核计算 11 四 水力计算步骤 首先画出管路系统图 并在图上划分管段 流量和管径都相等的 标注管段号 热负荷Q 流量G和管段长L1 确定最不利环路 指允许比摩阻最小的环路 一般为最远立管环路 2 确定最不利环路作用压力 自然循环系统按有关公式计算得出 式3 3 机械循环系统一般取10000Pa 3 计算最不利环路平均比摩阻 采用预定压头法 式4 5 或推荐比摩阻60 120Pa m 4 利用附表4 1 已知G RP查表选择合适的管径d 并得出相应d条件下的比摩阻R 流速u5 根据管道布置 利用附表4 2查出管径d对应下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 12 6 根据上述数据和有关公式计算管段的阻力损失沿程损失RL 局部损失Z 总损失RL Z7 计算最不利环路各管段总阻力损失 RL Z 8 按照并联环路阻力损失相等的原则计算分支环路各管段 各并联环路 不包括共同管段 阻力不平衡率为15 各支路在平衡计算时 应注意管内流速的限制 民用建筑1 2m s 生产厂房辅助建筑2m s 生产厂房3m s 13 4 2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例题 例题4 2 确定图4 2机械循环垂直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管径 热媒参数 供 回水温度为95 70 系统与外网连接 在引入口处外网的供回水压差为30kPa 图4 2表示出系统两个支路中的一个支路 散热器内的数表示散热器的热负荷 解 1 确定最不利环路为最远立管 环路 包括管段 2 确定最不利环路比摩阻 由于入口作用压力过大 30000Pa 因此不采用预定压头法 而采用推荐的平均比摩阻60 120Pa m 3 确定最不利环路管径各管段流量G 0 86Q tg th 依据各管段流量G 比摩阻RP查附表 详细的计算结果见水力计算表主干线总阻力损失为8638Pa 14 15 4 计算分支环路的管径 立管管段 资用压力为 RL Z 6 7 1312 1408 2720平均比摩阻查附表4 1选取管径15 15 总阻力损失2941 不平衡率为 2720 2941 2720 8 2 在允许的15 之内 计算 立管管段 其与管段 并联 资用压力为 RL Z 5 8 2720 2 403 3526 选择管径15 15 总阻力损失2941 不平衡率为 3526 2941 3526 16 5 15 用阀门节流 计算 立管管段 其与管段 并联 资用压力为 RL Z 5 8 3526 2 207 3941 选择管径15 15 总阻力损失2940 不平衡率为 3940 2941 3940 25 3 15 用阀门节流 16 计算 立管管段 其与管段 并联 资用压力为 RL Z 5 8 3940 2 354 4648 选择管径15 15 总阻力损失3517 不平衡率为 4648 3517 4648 24 3 15 用阀门节流 17 4 3散热器的进流系数 一 定义进入散热器的水流量与连接散热器立管水流量之比称为该散热器的进流系数二 影响因素1 两侧散热器热负荷不相等 出口水温度不相等 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不相等 从而引起两侧流量不相等 2 两侧管道及附件阻力不相等 在相同的作用压力下 由于阻力不相等 其流量分配必然不相等 对于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其作用压力远大于自然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 因此由两侧热负荷不相等造成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不相等的因素可以忽略 因此 可以认为 影响散热器进流系数的主要因素就是连接散热器的管道及其附件的阻力大小 18 三 进流系数公式 由并联环路节点压力平衡有 P1 P2即 R1L1 Z1 R2L2 Z2 整理后R1 L1 Ld1 R2 L2 Ld2 当两侧管径相等 流动状态相同时 d1 d2 1 2 此时比摩阻R与流量G的平方成正比 上式可改写为 开方后 令 进流系数则 4 9 当 1 4时 近似认为进流系数 0 5 19 4 4同程式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例题 例题4 3 将例题4 2的异程式系统改为同程式系统 已知条件与例题4 2相同 管路系统图见下图 20 解 水力计算步骤1 计算最远立管 管段1 9 2 计算最近立管 管段10 14 公用管段1 2 8 9不算 3 立管 间不平衡率要在5 之内 4 绘制压力平衡图 5 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