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 第五版 复习提纲 武汉大学主编 绪论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发展概述 过去 现在与未来 Agoodendingiswhat swearelookingforwardsto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 1概述 分析试样的制备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1 2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准确度和精密度 误差与偏差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定义及位数确定 数字修约规则 运算规则 1 4滴定分析法概述 特点和主要方法 对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计算 滴定度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概述 定量分析过程 分析试样的采集试样的制备 破碎 过筛 混合 缩分Q kd2试样的分解 3 1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 样本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之间的关系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3 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 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t分布曲线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 F t检验 异常值的取舍 3 4误差的传递3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小结 3 1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 样本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之间的关系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3 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 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t分布曲线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 F t检验 异常值的取舍 3 4误差的传递3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可见 随机误差超过 3 的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只占0 3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如果多次重复测定的一组数据中出现了个别数据的误差的绝对值大于3 则这些测定值可以省略 随机误差出现的区间 以 为单位 u 1u 2u 3 3 1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 样本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之间的关系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3 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 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t分布曲线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 F t检验 异常值的取舍 3 4误差的传递3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 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3 3 1t分布曲线 影响因素 置信度P 显著性水平a 3 3 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 4显著性检验 F检验 t检验 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两组平均值的比较 3 5异常值的取舍 格鲁布斯法 Q检验法 3 1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 样本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之间的关系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3 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 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t分布曲线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 F t检验 异常值的取舍 3 4误差的传递3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 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减小测量误差减小随机误差消除系统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第五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5 1概述 浓度 活度和活度系数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离常数 滴定反应常数 活度常数与浓度常数 5 2分布分数 的计算 一元酸溶液 二元酸 三元酸 5 3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 强酸 强碱 溶液 一元弱酸 碱 溶液 多元酸 碱 溶液 酸混合溶液 两性物质溶液 缓冲溶液 5 5酸碱缓冲溶液 pH的计算 缓冲指数 5 6酸碱指示剂 原理 变色范围 用量 离子强度的影响 5 7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用强碱滴定强酸 用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判别式 5 8终点误差 强碱滴定强酸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强碱滴定多元弱酸 5 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小结 与酸的总浓度无关 只与溶液的pH有关 一元酸二元酸 右下角的数字代表型体中所含H 的数 酸为几元酸 分子上各项即为几项相乘的结果 酸为几元酸 H 的最高次幂即为几 分母为 H 的降幂排列 一元酸 二元酸 离解常数对分布分数图的影响 第五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5 1概述 浓度 活度和活度系数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离常数 滴定反应常数 活度常数与浓度常数 5 2分布分数 的计算 一元酸溶液 二元酸 三元酸 5 3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 强酸 强碱 溶液 一元弱酸 碱 溶液 多元酸 碱 溶液 酸混合溶液 两性物质溶液 缓冲溶液 5 5酸碱缓冲溶液 pH的计算 缓冲指数 5 6酸碱指示剂 原理 变色范围 用量 离子强度的影响 5 7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用强碱滴定强酸 用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判别式 5 8终点误差 强碱滴定强酸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强碱滴定多元弱酸 5 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 3 2pH的计算 酸碱溶液的几种类型 一元弱酸 碱 HB多元弱酸 碱 H2B H3B两性物质HA 类两性物质A HB混合酸碱 强 弱 弱 弱共轭酸碱 HB B 判断条件 确定用近似式或最简式 先用最简式计算 再看是否合理 一元弱酸pH计算公式总结 精确式 简化式2 最简式 简化式3 简化式1 Kac 10Kw Kac 10Kw Kac 10Kw 5 两性物质溶液 6 缓冲溶液pH计算HAH A 精确式 若溶液呈酸性 则 简化1 若溶液呈碱性 则 简化2 若酸及共轭碱的浓度足够大 即Ca OH H Cb H OH 则 最简式 缓冲容量 第五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5 1概述 浓度 活度和活度系数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离常数 滴定反应常数 活度常数与浓度常数 5 2分布分数 的计算 一元酸溶液 二元酸 三元酸 5 3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 强酸 强碱 溶液 一元弱酸 碱 溶液 多元酸 碱 溶液 酸混合溶液 两性物质溶液 缓冲溶液 5 5酸碱缓冲溶液 pH的计算 缓冲指数 5 6酸碱指示剂 原理 变色范围 用量 离子强度的影响 5 7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用强碱滴定强酸 用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判别式 5 8终点误差 强碱滴定强酸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强碱滴定多元弱酸 5 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6 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6 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定义 各级络合物分布分数 平均配位数 6 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各级副反应系数 条件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6 4金属离子指示剂 作用原理 选择 常用的指示剂及适用范围 封闭及僵化现象 6 5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等当点pMsp的计算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终点误差 准确滴定判别式 分别滴定判别式 6 6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单一离子 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 6 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常用的络合掩蔽法 无机 有机 6 8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水解效应 辅助络合效应 酸效应 混合络合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6 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6 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定义 各级络合物分布分数 平均配位数 6 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各级副反应系数 条件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6 4金属离子指示剂 作用原理 选择 常用的指示剂及适用范围 封闭及僵化现象 6 5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等当点pMsp的计算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终点误差 准确滴定判别式 分别滴定判别式 6 6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单一离子 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 6 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常用的络合掩蔽法 无机 有机 6 8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6 4金属离子指示剂 metalionindicator pMep lgKMIn 6 5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6 5 1络合滴定曲线 理想状态下 有酸效应存在时 滴定突跃下限 pM 3 0 pcsp M 化学计量点 滴定突跃上限 pM lgKMY 3 0 2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6 5 2终点误差 6 5 3准确滴定判别式 6 5 4分别滴定判别式 pM 0 2 Et 0 3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6 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6 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定义 各级络合物分布分数 平均配位数 6 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各级副反应系数 条件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6 4金属离子指示剂 作用原理 选择 常用的指示剂及适用范围 封闭及僵化现象 6 5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等当点pMsp的计算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终点误差 准确滴定判别式 分别滴定判别式 6 6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单一离子 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 6 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常用的络合掩蔽法 无机 有机 6 8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6 6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6 6 l单一离子络合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最高酸度 cM 2 l0 2mol L 1 pM为0 2 Et为 0 1 2 最低酸度 最佳酸度 K MY在pHa pHb之间达到最大 且不随pH变化 但此时 仍与pH有关 但通常可以找到一点满足 对应的pH为最佳pH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6 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6 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定义 各级络合物分布分数 平均配位数 6 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各级副反应系数 条件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6 4金属离子指示剂 作用原理 选择 常用的指示剂及适用范围 封闭及僵化现象 6 5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等当点pMsp的计算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终点误差 准确滴定判别式 分别滴定判别式 6 6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单一离子 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 6 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常用的络合掩蔽法 无机 有机 6 8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 1氧化还原平衡 重要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Nernst Peters公式 条件电势 氧化还原的方向 次序和程度 平衡常数 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催化与诱导反应 7 2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指示剂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 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滴定等当点的计算 不对称电对滴定曲线的特点 结果的计算 终点的误差 7 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7 4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高锰酸钾法 重铬酸钾法 碘量法 硫酸铈法 溴酸钾法 7 1 3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方向 次序和程度 方向 浓度 酸度 沉淀 络合次序 根据电位差程度 平衡常数K 7 1 4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E 0 35V n1 n2 1 E 0 18V n1 n2 2 7 1 5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物质本性 浓度 T 催化剂7 1 6催化反应与诱导反应 7 1 2条件电势 ConditionalPotential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 1氧化还原平衡 重要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Nernst Peters公式 条件电势 氧化还原的方向 次序和程度 平衡常数 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催化与诱导反应 7 2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指示剂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 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滴定等当点的计算 不对称电对滴定曲线的特点 结果的计算 终点的误差 7 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7 4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高锰酸钾法 重铬酸钾法 碘量法 硫酸铈法 溴酸钾法 7 2氧化还原滴定原理7 2 1氧化还原指示剂 分类 变色范围 7 2 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一 对称可逆的氧化还原滴定反应 n1 n2 1 n1 n2 滴定突跃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二 对称不可逆的氧化还原滴定反应机理复杂 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偏差较大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 1氧化还原平衡 重要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Nernst Peters公式 条件电势 氧化还原的方向 次序和程度 平衡常数 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催化与诱导反应 7 2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指示剂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 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滴定等当点的计算 不对称电对滴定曲线的特点 结果的计算 终点的误差 7 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7 4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高锰酸钾法 重铬酸钾法 碘量法 硫酸铈法 溴酸钾法 8 1沉淀滴定法 银量法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莫尔法 佛尔哈德法 法杨司法 混合离子的沉淀滴定 8 2滴定分析小结9 1重量分析法概述9 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9 3沉淀的类型和沉淀形成的过程 沉淀的形成过程 9 4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共沉淀 继沉淀 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9 5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均匀沉淀法 9 6有机沉淀剂9 7重量分析的换算因数 第八 九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10 1了解分子对光的吸收与溶液颜色的关系 吸收曲线 定性分析的基础 定量分析的基础 朗伯 比尔定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停薪留职员工创业指导与资金支持合同
- 2025版智能化砂石材料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
- 2025版绿色环保幕墙专业分包施工合同
- 2025版旅游度假用地出让居间代理合同书
- 2025年充电桩安装与能源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保温材料供应及施工合同范本举例
- 2025版二手房买卖及家居装饰设计服务合同下载
- 2025年度专业速记服务委托保密合同
- 2025泵车租赁及设备检测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砂石料环保再生利用技术合作合同样本
- 快餐店食品处理操作流程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三篇
- 高中数学开学第一课课件(初高中衔接)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 DL∕T 1804-2018 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摆度装置技术条件
- 新版学校班主任工作手册模板
- 国家公祭日成品课件
- 八年级下册英语补全对话及答案
- 大便失禁课件
- (正式版)QBT 8003-2024 化妆品用原料 水杨酸
- 麻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