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则一、规划原则1、远近期结合,远期规划目标指导近期建设的实施。2、城市供电电源以系统受电为主,电厂为辅。3、简化城市电网电压等级、优化网络结构。采用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四个电压等级,35千伏变电站及线路在现状基础上逐步升级,新建35千伏输变电工程主要由220千伏/35千伏直配供电。4、电力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并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且略有超前。5、变电设施用地预留及高压廊道控制相结合,电缆通道的建设应与道路建设改造相结合。6、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尽量布置在城市边缘,以架空敷设为主,并预留高压走廊。高压走廊应避免城市中心区及重要风景旅游区。必须深入城市中心的220千伏、110千伏线路,在取得政府资金等方面支持的情况下,可采用地下电缆。7、电网具备条件时,110千伏电网宜采用双端电源结构辐射或“T”接形式,在正常运行时还可以调节两个电源系统之间的负荷平衡,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相互间有转供能力。二、规划指导思想1.科学规划,全面统筹。用科学的发展观分析问题,用科学的规划理论指导设计的全过程,用全面、统一的规划指导今后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分部实施。结合城市的发展,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规划。2、立足现状,面向未来。要立足于衢州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实施。同时又要面向未来,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远近期规划建设相结合。3、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城市电力设施是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系,应以人的需求为源动力,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稳步推进,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地上、地下空间,合理布局通道,避免设施重复建设,和谐有序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和谐美居城市。4、以点带面、持续发展。城市电力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应积极推进电力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其也可为城市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社会利益的均衡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电力设施工程建设,应作为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方针贯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希望通过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提高整个城市的电力网络,把衢州市城市电网工程建设成运转有序、效益良好、服务优质的城市血液命脉。三、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0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995.12) 2、相关规划(1)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12(2)衢州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展望 衢州电力局 2004.12(3)衢州城镇体系与城市发展规划 (4)衢州市衢化片分区规划(5)衢州市衢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6)衢州市东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衢州市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衢州市西区(一期)概念性城市设计(9)衢州市西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3、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参考资料(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99)(3)城市电力网规划导则(Q/GDW156-2006 国家电网公司)(4)农村电力网规划导则(DL/T-5118-2000)(5)浙江省城市电网规划技术原则(Q/ZDJ04-2007(6)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Q/GDW127-2005)(7)国家电力公司农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建设技术知道意见(试行) 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 2002年(8)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2002年(9)电力需求预测工作条例(试行) 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1995.03)(10)电力需求预测内容深度要求编制说明 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1998.12)(11)110500kV架空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12)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SDJ181-85)(13)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44号)(14)市县电力设施布局专业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电力工业局(2006年)(15)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02)(16)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和相关的参考资料四、规划范围及年限1、本次规划范围为衢州市柯城区和衢江区行政区域范围,面积2357.4平方千米,共设有9个街道、12个镇、17个乡。2、规划期限: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为20072010年,共4年。远期规划的期限为 20112020年,共10年。五、规划目标电网的规划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投资环境的改善,电网建设应发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因此,必须从改造和加强现有电网着手,解决电网结构中的簿弱环节,扩大电网供电能力,加强电网的结构布局调整和设备标准化,提高安全可靠性。通过十几年的共同努力,把衢州电网建设成为技术一流、网架先进、经济优良、供电可靠的一流电网。第二章 市区概况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衢州市区位于衢州市域中部,东接龙游县,南邻遂昌县,西连江山市、常山县,北与建德市、淳安县交界。衢州市区由柯城区和衢江区2个区组成,市区总面积为2354.4平方公里,占衢州市总面积的26.66%。2、地形地貌衢州市区整体呈“纺锤”型,南北长约91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市区位于金衢盆地西缘,地貌大致分为河谷平原类型,丘陵、岗地类型和山地类型三大类,其中市区南北两侧为山地区,中部为河谷盆地区。主峰水门尖海拔1451.8米,为境内最高峰,中部平原最低处海拔45.2米。3、气候区域内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柯城区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雨量1650mm,平均无霜期256天,年日照时数为2118.6小时;衢江区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雨量1666.7mm,平均无霜期257.8天,年日照时数为1856.4小时。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适合多种畜禽、水产养殖,也适合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4、自然资源(1)衢江为区内主河道,由西向东横贯全境,经龙游至兰溪与婺江汇合,属钱塘江水系。区内有多条支流汇入衢江。除衢江主流外,大部分属雨源型、山地型河流,源短流急,河床比降较大,流量、水位受降雨控制,洪枯水位明显,具有山地型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相对而言,市区的水资源较为丰富。(2)市区山地多、耕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但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可利用缓坡丘陵,为农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土地后备资源。(3)市区已发现固体矿产30多种,主要包括大理石、石灰岩、莹石、煤、石煤、钒、铝锌、铀等矿种,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其中市区北部是矿产资源主产区,上述矿产俱全;中部砂石、砖瓦粘土丰富;南部主要为与火成岩有关矿产,如铀矿、建筑用凝灰岩等。二、社会经济概况1、行政区划衢州市区下辖柯城区和衢江区两个区,共设有9个街道、12个镇、17个乡。2006年市区户籍总人口为81.04万人,其中柯城区41.11万人,衢江区39.93万人。市区人口密度为344人/平方公里,其中柯城区为679人/平方公里,衢江区为228人/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2、社会经济2006年衢州市区生产总值为160.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98万元(高于全市1.57万元的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82元,两者之比为2.86:1;地方财政总收入市本级为14.51亿元,柯城区为2.21亿元,衢江区为2.88亿元。市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8.0:40.7。三、市区总体规划概况(一)城市发展目标1、总目标现行总体规划确定衢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至规划期末将衢州建设成为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根据自身特点,衢州市进一步作出了打造“三中心一枢纽”的重大决策,即将衢州建成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针对市区2354.4平方公里,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以进一步理顺市区发展方向:(1)将衢州中心城市建设成为21世纪的宜居城市与休闲城市,将衢州市区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示范地区。(2)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衢州市区建设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地区以化工、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3)建设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的现代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将衢州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四省边际的中心城市。2、子目标(1)经济发展:加强支柱产业和创新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培育现代工业基地;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2)城乡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整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城乡实现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65-66%,2020年为82-84%;将衢州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环境优良的宜居城市和山水生态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达60万人左右。(3)资源与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规模经营,节约投资、资源、人力,以较低的消耗和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和较好的效益,形成集约型的增长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目标,突出城乡空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4)基础设施:建立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城市外部和内部交通系统,完善交通枢纽,奠定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地位。(5)社会事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引进人才,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社会进步。挖掘人文资源,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注重精神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二)空间发展战略根据以上确定空间发展战略的原则、城乡居民点的构思,以及其它相关前期研究的结论,确定衢州市区的空间发展战略为: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保护南北。根据衢州市区的城乡发展现实,综合纲要阶段的两个结构模式,考虑航埠镇、廿里镇作为省级中心镇的现实,以及市区今后的发展趋势,根据以上原则、构思,确定市区城镇空间结构为:“Y”形主轴,一心一环,一“主”七“重”四“点”。1、Y形发展主轴:依托320国道、46省道的发展主轴线,东与金华都市区相连,西与江山、常山相接。2、“一心”:指中心城区,作为衢州市域中心,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3、“一环”:主要是围绕衢州中心主城并且通勤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九个城郊型城镇。包括石梁、航埠、华墅、廿里、大洲、全旺、高家、莲花、杜泽(含峡川)九镇。囊括了除上方、湖南两个城镇之外的所有城镇。4、“一主七重四点”:一主即主城区;七重即航埠镇、廿里镇两个中心镇,杜泽镇(含峡川)、上方镇、大洲镇、高家镇与石梁镇五个重点镇,作为市区除中心城区之外的重点发展城镇;四点为四个一般城镇:全旺镇、莲花镇、湖南镇、华墅镇。(三)城乡居民点结构形成“中心城中心镇和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居民点结构。第三章 市区供电系统现状与存在问题一、衢州电网概况2006年末,全网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4座,变电容量579.30万千伏安,线路1994.79千米,系统供电最高负荷102.46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68.11亿千瓦时,全地区发电装机总容量113.33万千伏安。二、市区电源工程现状衢州市区电网的电源主要通过两条220千伏线路送入,即双航2381线、双衢2382线。本地电源以水电为主,有两座中型水电站,即乌溪江电厂的湖南镇电站和黄坛口电站,火电只有巨化热电厂达到一定的规模。2006年末市区发电设备装机总容量74.50万千伏安,其中6000千伏安及以上电厂6个,机组35台,容量65.70万千伏安。2006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27.76亿千瓦时,其中水电7.35亿千瓦时,火电20.41亿千瓦时。表31:2006年末装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情况表序号电厂名称电厂地点燃料性质接入变电站名称接入电压(千伏)机组数(台)装机容量(万千伏安)电厂性质1巨化热电柯城区煤110千伏巨化总变35822.40自备2柯 山柯城区水35千伏荆溪变3591.095公用3迪 青衢江区水110千伏湖南镇变3521.00公用4东港热电柯城区煤110千伏姜庄变3533.0公用5元立余热电厂柯城煤110千伏元立变3523.00自备6乌溪江电站柯城区水220千伏衢州变仙霞变2201135.2公用7黄坛口电站柯城区水220千伏衢州变11068.8公用合 计3574.49三、输变电设备情况1、550千伏电网2006年末,全市建成500千伏信安变一座,主变2台,主变容量150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2条由500千伏双龙变引入,线路总长度126.06千米。2、220千伏电网(1)2006年底,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7台,容量79.5万千伏安。表32:220千伏变电站情况表序号变电站名称地 点台 数容 量(万千伏安)电压等级投产日期1220千伏衢州变柯城区2215220/110/351976.072220千伏太真变柯城区115220/110/352005.123220千伏航埠变衢江区2215220/110/351995.014220千伏衢州牵引变柯城区222.25220/27.52006.9合计779.5(2)220千伏输电线路8条,线路总长度共211.68千米。表33:220千伏输电线路情况表序号名 称线路长度(千米)导线型号投产日期1220千伏衢石2383线37.07LGJ500/452004.072220千伏衢乌2282线29.44LGJQ4001980.093220千伏 航衢2380线16.70LGJQ4001995.014220千伏双衢2382线44.07LGJ500/451983.055220千伏双太2381线42.84LGJX500/452005.126220千伏太航2385线19.62LGJX500/452005.127220千伏航铁2Q61线10.97JL/LB20AA2402006.98220千伏埠铁2Q64线10.97JL/LB20AA2402006.9合 计211.683、110千伏电网2006年底,已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4座,主变20台,容量80.95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30共310.51Km。表34: 110千伏变电站情况表序号变电站名称地 点台 数容 量(万千伏安)电压等级投产日期1110千伏花园岗变柯城区26.30110/101981.062110千伏天宁变柯城区28.00110/102002.053110千伏城南变柯城区13.15110/101993.114110千伏沈家变衢江区13.15110/35/101994.075110千伏梅花变柯城区14.00110/102002.076110千伏北门变柯城区14.00110/102002.097110千伏姜庄变柯城区14.00110/35/102004.068110千伏高新变柯城区14.00110/35/102005.119110千伏杜泽变衢江区13.15110/35/102000.0310110千伏湖南镇变衢江区12.00110/35/101995.1111110千伏上方变衢江区14110/35/102006.1012*110千伏园区变柯城区26.3110/35/62006.1013*110千伏元立变柯城区210.00110/102004.0514*110千伏巨化总变柯城区318.90110/35/61958.08合计2080.95注:带*为用户变,下同。表35: 110千伏输电线路情况表序号线路名称起讫点线路长度(千米)导线型号投产日期1太 沈1715线220千伏太真变110千伏沈家变7.71LGJ240/302005.122太 模1716线220千伏太真变110千伏模环变31.44LGJ240/302005.123衢 姜1722线220千伏衢州变110千伏姜庄变4.04LHBJ3002004.074航 高1745线220千伏航埠变110千伏高新变13.52LGJ300/402005.115航 新1746线110千伏航埠变220千伏高新变13.52LGJX300/402005.116航 花1747线110千伏航埠变220千伏花园岗11.78LGJ300/402005.127*航 元1748线220千伏航埠变110千伏元立变15.63LHBJ3002004.048*元 航1749线110千伏元立变220千伏航埠变15.63LHBJ3002004.049航 岗1750线220千伏航埠变110千伏花园岗11.21LGJ1852005.1210航 天1752线220千伏航埠变110千伏天宁变9.36LGJX240/302002.0111航 梅1753线220千伏航埠变110千伏梅花变12.63LGJX240/302002.0412航 城1753线220千伏航埠变110千伏城南变2.21LGJX1852002.0413岗 天1754线110千伏花园岗110千伏天宁变3.11LHBJ2402004.1114航 杜1755线220千伏航埠变110千伏杜泽变26.36LGJ1851996.1015衢 黄1758线220千伏衢州变黄坛口电站11.26LGJ1851994.1216衢 沈1759线220千伏衢州变110千伏沈家变9.19LGJ2402003.1117衢 城1760线220千伏衢州变110千伏城南变4.50LGJ185/2401993.1118衢 梅1760线220千伏衢州变110千伏梅花变3.72LGJX240/302002.0419化 衢1761线110千伏巨化总变220千伏衢州变4.00LGJ1851984.0220衢 化1762线220千伏衢州变110千伏巨化总变4.05LGJ1501958.0721黄 衢1763线黄坛口电站220千伏衢州变12.20LGJ185/302001.1122乌 南1766线乌溪江电厂110千伏湖南镇变1.09LGJ1501995.1123太泽1713线220千伏太真变110千伏杜泽变12.81LHBJ-3002006.324泽方1796线110千伏杜泽变110千伏上方变20.78LGJ-240/302006.1225衢总1765线220千伏衢州变110千伏巨化总变4.87LGJ-400/352006.1*26总园1728线110千伏巨化总变110千伏园区变0.61LGJ-240/302006.1127园总1729线110千伏园区变110千伏巨化总变0.61LGJ-240/302006.1128巨宏1797线热电厂110千伏巨化总变1.85LGJ-500/452006.1029宏巨1798线110千伏巨化总变热电厂2.00LGJ-500/452006.1030沈北1741线110千伏沈家变110千伏北门变10.78LGJX-240/302002.08合计282.47四、市区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1、220千伏布点不足,110、35千伏变电站接入困难。2006年末衢州市区共有3座220千伏公用变电站,供衢州城区的衢州变、航埠变110、35千伏的构架已基本用完,且衢州变其中一台主变又被巨化集团占用。虽然220千伏太真变投产后解决了市区西北部和衢江区北部建材基地的电源接入问题,但东南部的的东港工业园区和高新工业园区、金属加工园区的供电问题还比较突出。急需建设新的220千伏变电站缓解出线矛盾。2、乡镇35千伏变电站亟需改造目前衢州市区乡镇供电主要依靠35千伏变电站供电,随着城市工业化的推进,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周边的航埠、华墅、大洲等乡镇,工业集聚效应明显,工业产值近年来增长速度加快,35千伏变电站的变电容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可以预见不久电力供求即将遭遇瓶颈。3、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化,土地供给、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强,城市规划区域内预留的变电站所址、线路路径存在被其他建设项目占用的情况,变电站所址、线路路径保护困难,建设环境不容乐观。4、城市规划、建设与电网建设在标准、进度等问题上存在差距衢州新城区的拓展和旧城区的改造与电网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标准、进度安排、投资渠道等问题影响电网建设、改造的进度,造成部分项目无法建设、甚至重复投资。特别是城市电缆改造的经费严重不足,省电力公司给予衢州城市中心区域电缆建设和改造投资的800万元/年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电缆建设的要求。5、由于衢州电网地处浙江西部电网末端,境内电源装机以水电居多,虽然建设了500千伏信安变,但潮流受水电机组启停影响变化仍存在,电压也有一定波动,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同时衢州电网有较多220千伏线路处在雷击高发区,受雷击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第四章 电力电量预测一、国民经济发展概况1、衢州地区经济发展概况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一年实现,我市总体上已从工业化初期进入工业化中期,迈入人均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新阶段,市区跨入了中等城市行列。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387.40亿元。2010年是浙江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期,在20072010年这段时间衢州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到2015年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根据市计委预测并结合2005年和2006年衢州GDP发展速度,预测衢州市的GDP近期年均增长率约12,远期年均增长率约8.5,由此计算得出到2010年衢州GDP为610亿元;到2020年,衢州市的GDP约1380亿元。表41衢州市20012006年经济总表年份GDP(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产业比重2001174.3435.0374.5064.8116.2:43.5:40.32002198.4136.7783.7177.9215.5:44.0:40.52003238.4739.15100.3099.0314.4:43.0:42.62004280.4644.38125.35110.7313.7:43.9:42.42005329.1149.27152.31127.5312.7:46.0:41.32006387.4051.15191.00145.2511.3:48.0:40.72、衢州市区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衢州市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自1990年以来,市区人GDP增长率超过17%,明显高于市域内的江山、龙游、常山等其它县市。特别是”十五”以来,市区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9%,2006年衢州市区生产总值为160.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97万元(高于全市1.57万元的平均水平);市区在市域范围内的经济地位稳固,并有明显的逐步提高的趋势,2006年市区GDP占全市总量的41.3%,与1990年相比提高了3.27个百分点,比2001年相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82元,两者之比为2.86:1;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9.61亿元(含市本级)。市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8.0:40.7。衢州市区GDP占全市总量的比重逐年提高,由1990年的38.0%提高到2006年的41.3% ,随着东港开发区和衢化片区的建设发展,衢州市区GDP所占的比重仍将保持上升态势。表42衢州市区2001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份GDP(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占衢州市GDP比重()产业比重200170.0911.3730.4828.2440.2016.2:43.5:40.3200279.7812.3435.1332.3140.2015.5:44.0:40.5200396.2513.8641.3641.0240.3614.4:43.0:42.62004116.7416.0051.2749.4741.6213.7:43.9:42.42005137.0517.4463.0956.5241.6412.7:46.0:41.32006160.1218.1176.8465.1741.3311.3:48.0:40.7二、电量预测1、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法是根据衢州市区往年的用电量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求出它们的增长率Ky,Kx,从而求得电力弹性系数E=Ky/Kx,再通过预测未来的弹性系数E及国民生产总值Kx,则得出电力需求增长率Ky,从而可根据比例增长预测法得出第m年的用电量AmAo(1+Ky)m。表43衢州市区20012006年GDP与电量增长情况表年份GDP(亿元)供电量(亿千瓦时)GDP增长率()供电量增长率()弹性系数200170.0922.6613.68.90.65200279.7823.6313.84.30.31200396.2526.5120.612.20.592004116.7428.6621.38.10.382005137.053317.415.10.872006160.1237.3416.813.20.79从衢州市全市来看,弹性系数(供电量增长率/GDP增长率)E一直保持在0.91.0之间,大部分年份在0.991.0之间,衢州市区近年来的弹性系数最小为2002年0.31,最大为2006年为0.79,近两年来随着城市东、南部工业区的建设,电量增长速度加快,并逐渐赶上GDP增长速度。规划近期弹性系数取0.95,远期随着工业区发展趋于稳定,电量增长速度略缓,E取0.85。根据衢州市域总体规划预测资料,到2010年市区的人均GDP约为3.3万元(按常住人口口径,下同),2010年衢州市区常住总人口为85-86万人;由此可以得出,衢州市区2010年GDP将达到约280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5.9%。增长速度为15,高于全市平均的12的增长速度。2010年2020年城市工业产业、要素进一步集聚,市区GDP占全市的比重将达到50以上,规划取52,按2020年GDP总量1380亿元计算,可以得出2020年衢州市区GDP为717亿元,期间增长速度为9.84,高于全市8.5的增长速度。表44 弹性系数法预测表2006年实绩2007年预测2008年预测2009年预测2010年预测2020年预测GDP(亿元)160.12184.43212.10243.91280.5717GDP增长率()16.815.21515159.84电力弹性系数0.790.950.950.950.950.85供电量增长率()13.214.4414.2514.2514.258.36供电量(亿千瓦时)37.3442.7348.8255.7863.73142.242、单耗法(用电分类分项分析叠加法)单耗法根据各产业的发展速度及单位产值耗电量推算电量。全社会用电分类可统一划分为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四大项。表45衢州市20012006年产值单耗年份项 目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用电量(亿千瓦时)22.6623.6326.5128.663337.34GDP值(亿元)70.0979.7896.25116.74137.05160.12第一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0.060.060.050.040.070.07GDP值(亿元)11.3712.3413.8616.0017.4418.11用电单耗(万千瓦时/万元)0.0050.0050.0040.0030.0040.004第二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20.9422.6523.8225.7929.5333.34GDP值(亿元)30.4835.1341.3651.2763.0976.84用电单耗(万千瓦时/万元)0.6870.6450.5760.5030.4680.434 第三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0.740.961.221.371.731.94GDP值(亿元)28.2432.3141.0249.4756.5265.17用电单耗(万千瓦时/万元)0.0260.0300.0300.0280.0310.030居民生活用电(亿千瓦时)0.931.091.421.461.672.00分析上表,我们可以发现20012006年期间,第一产业用电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产业单耗在0.4340.687之间 ,并有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单耗在0.0260.031间,主要围绕0.030上下波动。居民生活用电近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5。第一产业因农业技术的发展引导农业节约能源,预计2010年第一产业单耗约0.004左右,2010年至2020年稳定下降至0.003。随着经济集约化、科技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单耗持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第二产业单耗0.360左右,远期下降至0.290。第三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发展,预计单耗变化不多,规划末期达到0.023左右水平。居民生活用电电量稳定增长,预计增长率近期为15.0,远期增长率按10考虑。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2001年为0.17:0.43:0.40,到2006年为0.11:0.48:0.4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和人口政策的落实,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将放慢。农村人口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使城市人口增长迅速。预计规划期内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将以1315的速度增长,预计产业结构2010年为0.09:0.50:0.41,2020年为0.06:0.55:0.39。表47 单耗法预测表年份项 目2006年实际2007年预测2008年预测2009年预测2010年预测2020年预测用电量(亿千瓦时)37.3440.4444.9349.6456.97129.99全市GDP值160.12184.43212.10243.91280.5717第一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0.070.080.090.090.100.13GDP值(亿元)18.1119.5821.2523.1225.2543.02用电单耗(万千瓦时/万元)0.0040.0040.0040.0040.0040.003第二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33.3435.9639.8743.9450.49114.36GDP值(亿元)76.8489.90104.93122.05140.25394.35用电单耗(万千瓦时/万元)0.4340.4000.3800.3600.3600.290第三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1.942.102.322.572.886.43GDP值(亿元)65.1774.9585.9298.74115.00279.63用电单耗(万千瓦时/万元)0.0300.0280.0270.0260.0250.023居民生活用电(亿千瓦时)2.002.302.653.043.509.07三、电力负荷预测1、弹性系数法表48衢州地区往年GDP及用电负荷增长情况表年 份 GDP(亿元)用电负荷(万千瓦)GDP增长率()负荷增长率()弹性系数2001年70.0936.0013.67.140.532002年79.7837.4013.83.890.282003年96.2541.70206.11.500.562004年116.7447.0021.312.710.602005年137.0547.9417.41.020.062006年160.1255.9016.816.600.99由上表可知,衢州市区“十五”和2006年的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7.9,用电负荷也以9.2的平均速度增长;2006年随着一批高负荷大用户的上马,电力负荷增长速度加快,弹性系数达到了0.99,预计近期将持续保持高增长速度。电力弹性系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增长之间内在关系的宏观指标,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远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调整会保持下降趋势,且电力负荷弹性系数应略低于同期电量弹性系数。因此规划近期和远期的平均弹性系数分别为0.93,0.80。表49 弹性系数法预测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20年GDP增长率()15.21515159.84弹性系数0.930.930.930.930.80负荷增长率()14.1413.9513.9513.957.87用电负荷(万千瓦)63.8072.7082.8594.40201.372、最高负荷利用小时法在理论上,年最高负荷利用小时Tmax应是随着生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的一条曲线。理论上的推导是在排除政策性的引导等因素而得出结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衢州市历年的全社会用电量、最高负荷的统计资料分析,19902006年间衢州市用电的年最高负荷利用小时Tmax呈现为波浪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八五”期经济增长良好,企业普遍开工较足,负荷峰谷差减小,年最高负荷利用小时Tmax呈增长态势;“九五”前三年经济不景气,19961998年电量几乎没有增长,负荷甚至出现倒退,年最高负荷利用小时Tmax呈锯齿形跳跃。1999年经济形势好转,电量开始增长,但实行峰谷电价的政策引导大量的衢州企业改在夜间生产,日最高负荷出现在夜间,负荷峰谷非常接近。20012006年衢州市区最高负荷利用小时在60986883小时之间,平均值为6438小时。最高负荷利用小时近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二、三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2010年最高负荷利用小时为6400小时左右。远期最高负荷利用小时为6100小时左右。表410: 全社会最高负荷利用小时法实绩表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电量(亿千瓦时)22.6623.6326.5128.663337.34最高负荷(万千瓦)36.0037.4041.7047.0047.9455.90最高负荷利用小时(小时)629463186357609868836680表411: 全社会最高负荷利用小时法预测表年份20072008200920102020电量(亿千瓦时)40.4444.9349.6456.97129.99最高负荷(万千瓦)61.2769.1277.5689.02213.10最高负荷利用小时(小时)66006500640064006100四、电力电量预测分析411电力电量预测汇总表预测方法用电量(亿千瓦时)用电负荷(万千瓦)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20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20年弹性系数法42.7348.8255.7863.73142.2463.8072.7082.8594.40201.37单耗法40.4444.9349.6456.97129.99最高负荷利用小时法61.2769.1277.5689.02213.10综合分析上述结果,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均有可能成为目标年的实际电力需求,考虑到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提高规划电网的适应性,本次规划推荐两种方法的平均值作为预测的中方案,弹性系数法预测结果作为低方案,最高负荷利用小时法作为高方案,确定衢州市区2010年和2020年电力电量预测见下表。412电力电量预测表年份电量(亿千瓦时)负荷(万千瓦)高方案中方案低方案高方案中方案低方案2007年42.7381.5040.4463.8062.5061.272008年48.8246.9044.9372.7070.9069.122009年55.7852.7049.6482.8580.2077.562010年63.7360.0056.9794.4092.0089.022020年129.99136.00142.24213.10207.00201.37第五章 电力平衡一、市区电厂供应能力预测2006年末市区发电设备装机总容量87.50万千伏安,其中6000千伏安及以上电厂6个,机组35台,容量65.70万千伏安。2006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27.76亿千瓦时,其中水电7.35亿千瓦时,火电20.41亿千瓦时。规划期内将建设或扩建的主要电站有安仁铺电站(装机容量1.8万千伏安),衢江峡川电站(装机容量0.8万千伏安),石梁寺桥电站(装机容量0.75万千伏安)。预计到2020年,衢州市区6000千伏安及以上电厂将达到9座,总装机容量69.05万千伏安。二、电网平衡1、220kV电网电力平衡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城网变电容载比一般按下表设计。电压等级容载比220千伏1.61.935110千伏1.82.1由于乌溪江电厂以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卖大锅菜协议书
- 员工宿舍知情协议书
- 单位用工合同协议书
- 北京快速处理协议书
- 合伙修房分层协议书
- 土地征用补偿协议书
- 高级审计师的市场需求分析试题及答案
- 合伙开发山林协议书
- 商铺垃圾收集协议书
- 双方共同投标协议书
- 中国生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GB/T 22554-2010基于标准样品的线性校准
- 八项规定知识测试习题库带答案版(打印版)
- 操作系统-作业实验1存储管理
- 多学科诊疗糖尿病足病例分享
-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横道图
- 汽车起重机检查及记录表(月检)
- 公司委托经营协议
- 实用美学第九讲饮食美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