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将进酒看李白的艺术个性特征盛唐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具有“既闲新声,复晓文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的特点。在这阵诗歌的巨浪中,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诗人。而在成就最高的几位诗人之中,较之沉郁顿挫的杜甫,我更喜欢清新飘逸的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以盛唐时代的开放胸怀,气盖一时的宏大气魄,豪放不羁的独立人格,自由洒脱的浪漫情怀,编织出了唐诗最绚丽多彩的天锦云裳,辉耀着中国诗歌的星空。在现存的约1000首李白诗歌中,后人无一不从中读出李白鲜明的创作个性,无不感受到其诗歌豪迈的气势,如奔流的潮水,在读者心中一阵又一阵的涌起。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无愧于是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本文将从将进酒入手,浅析李白诗中对自由的追求、销愁的独特方式并尝试挖掘其背后的根源。一、对自由的追求。李白一生不得志,无奈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但是他总以盛唐诗人的自信乐观、桀骜不羁的性格对自由不断的追求。在他的诗中,处处可以领略他对感情无拘无束的表达:时而豪放喷薄,时而消极感慨;时而仰天长啸,时而暗自迷离。同时,在他的诗中,常常塑造雄气伟岸的意象赋予其鲜明的主观色彩,以表达内心的追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以奔腾咆哮的黄河起兴,不仅写出黄河的宏伟,还描写了黄河从天而下的落差,以表达出黄河流速之疾及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其气势可见一斑。而对于这句话的所体现的李白创作的自由个性特征,我以为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其一,这句诗在给人以天风雨海、激情彭湃之感的同时,读者可以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不只是黄河之水,似乎更是长期郁积在诗人胸中的苦闷的爆发。作者欲写出自己心中的痛楚和忿懑如黄河之水一样喷涌而来,奔流到海一去不回,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也有一种释怀的洒脱。借黄河不可抵挡之势,极言内心愁苦已经无法再承受,急需喷射出去。将黄河水与自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使黄河水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是李白自由创作个性的表现之一。其二,黄河的意象本身带有汹涌澎湃的特征,与诗人大河奔流的心胸和气度有异曲同工之处。诗人借饮酒的醉意欲尽情爆发其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比起天际的狂飚和迸发的火山也毫不逊色。诗人信笔拈来,选择了黄河,以其从天而降的巨大能量,追摹情绪冲动的那一刻情感喷射的起伏跌宕,如同黄河的急流一样给人以心灵的震颤。这种强烈的、无拘无束的感情喷发正表现了李白的自由个性。其三,“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有气吞山河之势气,这种感情无疑是豪迈激昂的。然而随后的“奔流到海不复回”,及下一句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的感情却又显得如此悲壮,集慨叹、伤怀之情于一身。中国自古就喜以流水比喻光阴的流逝,诗人正是利用黄河之水的一去不返,青丝成雪的无可奈何,感叹人生的短促,时间的无情。对时光的感慨正是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从豪放的激情到低沉的感慨,诗人的感情起伏跌宕、随意而发、无拘无束。这正是李白创作的自由个性的写照。二、销愁的独特方式饮酒。李白的一生,仕途多舛,面对这样的人生,他选择了及时行乐,借酒浇愁,从而形成乐他的另一种艺术个性以醉态为诗。把酒醉后的幻觉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融入诗中,这种独特的方式从表面看不免消极颓废,而实际上,正是这样的一种非常态的表现形式,才写出了生命中难能可贵的真实感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诗人处于半醉半醒的状态中的诗语。它流传千古,豪情万丈。其气魄,其胸怀,其胆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在这句诗中,体现着以下几个矛盾:其一,得意与失意的矛盾。“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人提到人生“得意”,而他的人生本是无尽“失意”的,不然也不需要借酒浇愁了。这两者从表面看是矛盾的。但是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一方面是因为老友相逢,互相倾诉衷肠,纵酒狂歌,所有不快一饮而尽,因此“得意”。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借着醉意,故意拾起“得意”的话头,似乎在自嘲,也是在嘲弄那些不懂得欣赏自己才能的人,同时也是沉沦的下僚者最愤激的心声!用二者的对比,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其二,消极沉沦与乐观自信的矛盾。如果说人生得意须极尽欢乐的人生观是略显消极悲观的,那么天生我材必有用却又是那么积极乐观,这构成了一种矛盾。如果说前面的高谈阔论,恣意放纵,极尽欢乐是一种冷冷的嘲弄,是对内心难以压抑的痛苦下的麻醉剂,那么当酒酣耳热之时,在醉意中偶然清醒的瞬间,诗人忽然想到自己所受的冷落和欺骗,想到统治者对自己的轻视和鄙夷,他自问:难道我永远都要这样沉沦了吗?难道我注定失败吗?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度过了吗?那一刹那,他的眼中忽然闪烁出了希望的那道光芒,他不会、不愿、也不能承认这个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他矛盾的心在挣扎中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千古名句,这是他最真的性格,自信而又自豪地宣言,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对那些无知者的蔑视,更是盛唐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对后世的人们有着振聋发聩的影响。我们读出了李白的带有一点自傲的自信,也读出了一个屡遭失败者不肯屈服的倔强个性。无论他是否能够做官,在这一点上,他已经是成功者了!如果说嗜酒放纵、借酒浇愁是庸俗的行为,而李白以天才自称,那么在他的身上,则体现了庸俗和高傲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正是李白独特的销愁方式,正是李白创作的一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其三,醉与醒的矛盾。我始终无法清楚地辨别出哪一句是醉语,哪一句是醒语。似乎醉亦醒来醒亦醉。醉中有醒,醒时亦醉。李白所创作的诗作中,与酒有关的比比皆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以说,酒是李白生命中一部分。然而酒作为饮品的一种,本身并无意义,而它代表着醉。醉,使人能够暂时忘却现实,到达一个幻觉的境地。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离他远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己的境地。所谓“酒后吐真言”,真言往往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表白。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地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抒写并派遣自己心中的郁闷。他常常是半醉半醒的状态。其实无所谓哪句是醒,哪句是醉。在这种矛盾构成的诗篇中,李白以悲喜兼备的方式,使傲视、悲愤、失意、希望相互推移,他的诗激荡着丰富而曲折、奔放而深沉的复调性的生命旋律。“李白的醉态诗学在一种非常态中恢复了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真。”三、李白艺术个性的根源。探求李白的创作个性的源泉,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探讨,即李白所处的时代;李白的思想性格。首先,李白所处的时代。唐代初盛时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当时的文人都怀着远大的理想、开放的胸怀,走向政治和历史的舞台。国家的强盛造就了士人的高傲向上,他们怀着“欲上青天览明月”的浪漫情怀,做着“致君尧舜上”和“立登要路津”的卿相之梦。李白正是其中的一个。而他的理想更高,胸怀更宽广,幻想更丰富。同时,唐文化的自由开放也塑造了李白放荡不羁的独立人格。可以说,他的诗风的形成与时代的风气是分不开的。最后,统治者的昏庸和无能也是导致李白失意的直接原因。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一次次受到挫败,最终彻底破灭了。他也终于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申,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才导致了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其次,李白自身的思想性格。在李白的思想中,儒、道两家兼有。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然而受到其师隐士赵蕤的影响,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在李白的思想中也埋下了深深的根。这两种思想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理想,想当一名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他的艺术个性是儒家和道家的统一体。鉴于篇幅所限,我只能从将进酒的寥寥几句中,体会李白的在艺术创作上独特的个性。他追逐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狂傲不羁的抒情方式;他嗜酒如命,以醉意表达生命最真实的一面。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李白的诗歌将永远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道最绮丽的彩虹。从小说艺术来说,李娃传具有相当高的成就。其一,它的故事情节比以往任何小说都要复杂,波澜曲折,充满戏剧性的变化,而结构非常完整、叙述十分清楚,很能够吸引人。其二,小说主要人物李娃的性格也比前出传奇作品显得丰富。她作为一个风尘女子,在荥阳生钱财花尽时,镇定自如地在一场骗局中抛弃了他,这是由其营生性质所决定;但当她目睹荥阳生陷入极度悲惨的境地时,被妓女生涯所掩盖了的善良天性又立即显露出来,机智果断地对自己和荥阳生将来的生活作出安排。这一过程中,她的性格特征既有承接又有变化。其三,虽然小说本身出于虚构,但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很多真实动人、描写细腻的细节,显现一种生活气息。其中关于东肆、西肆赛歌的描写,令人如见唐代城市生活的景象。 第三章 唐诗的流派 (一)初唐诸诗派 “上官体”和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人:以歌咏宫廷生活、为唐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基本内容;语言艺术上表现出倾慕齐梁、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风尚;将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 (“上官体”诗人还有虞世南、李百药、杨师道、长孙无忌、李义府等,唐太宗也当在内。) “四杰体”:诗歌的题材内容由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对江山塞漠的描绘和个人性灵的抒写,风格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新。体裁上,“四杰”各有所长,卢、骆擅长七言歌行,所作被后人誉为“初唐体”;王、杨则擅长五言律诗,格律更趋规范化。 (卢照邻、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具有辞赋化倾向,文辞华美,音韵和谐,组织整齐而又有较壮的气势,被后人誉为“初唐体”。卢的长安古意、骆的帝京篇,以及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是“初唐体” 七言歌行代表作。) “沈宋体”和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内容多为奉和应制、厄从诗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使唐代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 (“沈宋体”诗歌:就是指那些以沈、宋诗作为代表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厄从诗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如沈的五律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七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的五律麟趾殿侍宴应制、七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就是“沈宋体”的代表作。“沈宋体”的贡献,主要是使唐律的体制得到定型。)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二)盛唐诸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多以五言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艺术上熔陶诗浑成与谢诗工巧为一炉,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融的画面,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代表作家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綦母潜、祖咏、刘昚虚、裴迪、卢象、丘为等。 (开元、天宝盛世,经济繁荣,物质富裕,环境和平,社会安定,释道思想广为传播,士大夫中或企求“终南捷径”,或逃避现实矛盾,纷纷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这时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 孟浩然:现存诗260首左右,绝大多数为五言,又以五言律诗最好。主要通过创造幽雅恬静的意境和塑造“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来表现山林隐逸者的幽居情趣。其五言小诗也同样具有恬淡孤清的风格。其诗善于发掘自然美,即景而会心,写出一时的真切感受;佇兴而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不事雕琢,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王维:其多数山水田园诗歌,在客体的描绘中,着重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流露出闲逸冲淡的情怀。他的诗语言疏朗自然,清丽流畅,构思明净浑成而不枝蔓琐细,色彩映衬鲜明,画面动静相宜,特别是能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细微变化,他的诗还物色带情,情景交融,青山绿水间处处透露出诗人独特的个性、感受和情思。(王维田园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晴野望和渭川田家) 储光羲:不少是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生活气息较浓,有的还接触到农村的血汗现实。诗风朴实,能寓缜密于浑厚;气韵不凡,能给人以真切感受。 唐代诗人中继王孟而以山水诗著称的还有中唐的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人。(前人评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素有“王孟韦柳之称。) 边塞诗派:抒报国壮志,揭军中不平,发反战呼声,记民族交往,颂域外风情,摹塞上风光;代表作家有岑参、高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灏等;由于经历、个性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各自的风貌,或雄奇瑰丽,或深厚沉著,或凭想象抒怀,或借咏史寄意,但却都体现了时间的积极进取精神。 岑参:其西部边塞诗,一改传统边塞诗的表现方法,很少虚拟想象地理概念;不从理念出发进行情景剪辑;很少靠使典用事以表情达意。而是直接表现了诗人耳闻目睹的西部地域的景物、生活及其各具体侧面,直接表现了诗人的真切体验,从而增强了边塞诗的真实性和抒情性、自然美和阳刚之气、以及浓郁的民俗情味。雄奇瑰丽,是岑参边塞诗的基本风格。 高适:其二百多首诗题材广泛,现实性也较强。边塞诗有的泛写征人思妇的感情,有的刻画战斗的场面,也有写边地风情的。其特色主要在于能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以争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意见。 王昌龄:其边塞诗凭借丰富的想像和充沛的感情,歌颂戍边战士们的豪情、勇气和信心,也刻画他们离乡背井的怨愁。他的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情调激越悲凉,语言流丽隽永,音调铿锵动听,使人吟味无穷。(他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同李白齐名) 盛唐之后,能继承边塞诗派传统的,大约只有大历时期的李益了。 (三)中唐诸诗派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夏侯审):多为依附权贵、出入公候之门的清客,“擅场饯送”、点缀升平、感叹宦海浮沉、寄情山水林泉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工五言近体,但风格较为单调,缺乏艺术创造力。 韩孟诗派:崛起于中唐后期,代表作家除韩愈、孟郊外,还包括贾岛、卢全、姚合、刘叉等。他们力图自创新格,另辟蹊径;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险怪僻;在思想内容上,则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 孟郊:其诗从内容上看,突出的特点是特别多地写自己的贫病穷愁,反映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苦闷情绪。在其现存400多首诗中,没有律诗,大多为五言古体。许多佳篇不蹈袭陈言,立意深刻新颖,造语奇警。有的硬语盘空、矫激坚挺;有的却不事典故丽藻,纯用白描,常语之中见古拙,古拙之中存凝练,不陷平庸浮浅。 韩愈:追求奇崛险怪的风格,以古文美来补充诗歌美。不仅对大历靡弱的诗风具有振起的力量,而且丰富了唐诗的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读我要做个好孩子有感350字13篇
- 老师谢谢您250字10篇
- 纪念白求恩余映潮课件
- 小说人物塑造手法探究教学教案
- 2025年审计师考试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试卷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衍生品市场与交易试卷
- 公司股权转让详细协议签署事项
- 清丰县期中卷子数学试卷
- 全国一卷江西数学试卷
- 内蒙古三模数学试卷
- 达州电力集团笔试真题
- AAMIST79-2017卫生保健设施蒸汽灭菌和无菌保证综合指南
- 《BOM材料清单教程》课件
- 《安全管理体系》课件
-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课件
- 防腐保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法律事务所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DB33T1373-2024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规范
- 肿瘤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 学生矫治教育申请书
- 防范工贸行业典型事故三十条措施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