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历史必修2中国经济史部分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 农业 二 手工业 三 商业 四 经济政策 一 农业 1 大概了解一下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铁犁牛耕 曲辕犁 代田法 都江堰 筒车 2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 1 农业起源 2 耕作方式 3 基本模式 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理解小农经济的含义 二 手工业 1 了解手工业各领域的重大成就 1 冶金 2 制瓷 3 丝织 青铜器代表物品 铁器出现及灌钢法 明青花瓷 景德镇 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政府经营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军用品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发展艰难后来居上 出现资萌芽 是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不在市场流通 2 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三 商业业 2 理解商业发展的原因 1 了解各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国家统一 农业 手工业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水陆交通的便利 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城市坊与市的限制被打破 3 了解各时期外贸情况 理解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 特点 目的 四 经济政策 2 基本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1 土地制度变化 夏商周 井田制 3 海禁 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 影响 商鞅变法 封建土地私有制 长期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1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2 技术领先世界 产品远销海外 享誉世界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1 起源早发展曲折2 受官府控制的色彩较浓3 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1 我国农业由 刀耕火种 进入 石器锄耕 阶段后 人民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 石锛B骨耜 石耜C钱 镈D铁铲 铁犁2 某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 五彩镂空云风纹瓶 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年代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3 清代广州的 公行 是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B官营贸易机构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外贸机构 B D C 4 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 正确的是 宫殿宏伟 街道整齐 注重城市绿化 建有排水设施 突破 坊 市 界限 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A B C D 5 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 市舶使B 总税务司C 澎湖巡检司 D 理藩院 D A 6 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A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7 自唐至清 长期作为重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A扬州B泉州C明州D广州 C D 8 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C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的 机房 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扩大 C 9 右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 其风格迥异于中原 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 夏商时期B 商周时期C 周秦时期D 秦汉时期 B 10 春秋战国以来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方式是 A 刀耕火种B 小农经济C 石器锄耕D 铁犁牛耕11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A 商周时期B 战国时期C 春秋末期D 秦汉时期 D C 12 在中国古代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 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 和时而润泽大地 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 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 小农经济B 佃农经济C 庄园经济D 商品经济 A 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短暂春天 20世纪初 一战期间 曲折发展 1927 1949年 较快发展 1927 1936 日益萎缩 1937 1945 陷入绝境 1946 1949 经济结构的变化 知识结构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所谓自然经济 可简称为自给自足的经济 它是指生产者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的生活消费需要 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 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 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以生产规模小 经济单位分散 生产技术守旧 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 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 什么是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图 思考 鸦片战争后 导致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解体的表现是什么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 表现 耕 与 织 分离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3 影响 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原因 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表现和影响 洋务运动 一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内忧外患 统治危机1 西方列强的侵略2 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二 洋务运动的情况1 时间 19世纪60 90年代2 代表人物 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3 目的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官僚资本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建立近代海军 创立新式学堂 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 维护清朝的统治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1 洋务运动的破产 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 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 工业化的起步 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用工业的兴办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 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国民政府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美国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挤压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增加 通货不断膨胀 国家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概况 时间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期 短暂春天 1912 1919年 辛亥革命的影响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较快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1927 1936年 日益萎缩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经济掠夺 官僚资本的压榨 陷入绝境 解放战争时期 恢复发展 建国初期 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调整 政局的稳定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3 1956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 知识点归纳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19世纪末期 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12 1919年 辛亥革命的影响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953 1956年 国家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朱家三子朱传杰成长为一个青年商人 最初经营一家货栈 后逢张作霖父子实行 整军精武 励精图治 的政策 开矿山 修铁路蔚然成风 受此影响 他瞒着父亲抵押了朱家经营的 山东菜馆 又联合当地山东和热河商家共同集资兴办了 山河煤矿 成为煤矿的总经理 日本财团森田物产对 山河煤矿 垂涎以久 对朱家威逼利诱 巧取豪夺 最后夺取了山河煤矿的控股权 九一八事变爆发 哈尔滨沦陷在即 国难当头 朱传杰被迫忍痛炸掉煤矿 刚刚开业的煤矿昙花一现 依据材料分析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和三重压迫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主要因素 2 先天不足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 人才 技术 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3 后天畸形 资本少 力量弱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地区 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失衡 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 政局动荡 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1 19世纪90年代初 汉阳铁厂将建成时 张之洞上奏光绪皇帝 说 地球东半面凡属亚洲界内 中国之外 自日本以及南洋各国各岛 暨印度皆无铁厂 中国创成此举 便可收回利权 各省局 厂 商所需 既已甚广 材料表明张之洞 力图创建亚洲最大铁厂 主张中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主张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重大贡献A B C D D 2 下列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发昌机器厂 福州船政局 继昌隆缫丝厂 湖北织布局A B C D C 3 实业救国 思潮出现于 A 鸦片战争后B 甲午中日战争后C 维新变法后D 辛亥革命时期 D 4 民国初年 面粉业是中国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而到1922年洋面进口猛增至360多万担 华商面粉业陷入困境 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明了 A 中国的面粉业无法与洋面竞争B 战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C 外国资本的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C 5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的时期是在抗战时期 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的日益萎缩B 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C 帝国主义放松经济侵略D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B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 1976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 经济体制改革 2 对外开放 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 1976 1 一五计划 1953 1957 2 三大改造 1953 1956年底 1 成就 2 意义 鞍钢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 内容 2 意义 a 农业 手工业 建立生产合作社b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 1976 3 中共八大 1956 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 内容 2 评价 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一次成功探索 1 原因 2 内容 八大二次会议的左倾错误 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 大办农业 人民公社化 刮 共产风 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 3 结果 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困难 1959 1961 三年经济困难 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 1976 3 中共八大 1956 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 一五计划 1953 1957 2 三大改造 1953 1956年底 5 文革 1966 1976 20世纪50 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成功 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失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 一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 1976 1 一五计划 1953 1957 2 三大改造 1953 1956年底 1 成就 2 意义 鞍钢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 内容 2 意义 a 农业 手工业 建立生产合作社b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纵观20世纪50 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 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认清主要矛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认清国情 实事求是 二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78 1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1 内容 思想上 政治上 2 意义 左 倾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阶级斗争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的起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原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生产关系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二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78 2 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 1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城市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安徽凤阳 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得到大发展 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体制 措施 1 背景 1 提出 2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3 基本框架确立 5 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4 理论进一步完善 2 过程 国内 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 21世纪初 二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78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 对外开放 1978 1 对外开放的步骤 2 对外开放的特点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三角 闽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1 对外开放的步骤 全方位 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 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宽领域 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 也在科学 教育 文化等领域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 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2 对外开放的特点 二 对外开放 1978 1 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 不正确的一项 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2 口号 标语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印记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盛典上 农民方队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广场 他们可能打出的标语是 拥护五年计划 人民公社好 一定要解放台湾 联产承包好 C D 3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A安徽 四川B安徽 江西C福建 四川D安徽 广西4 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 正确的A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 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5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 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 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A B A 6 1984年3月24日 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 福建日报 上发出 请给我们 松绑 的呼吁 随后 人民日报 转载了这封呼吁信 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 1979年 那个春天的到来 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指什么举措 4 在广东 福建设经济特区有哪些有利因素 3 除深圳外 我国还设了哪些经济特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珠海 厦门 汕头 近港澳华侨多利于引进外资 近沿海 交通便利 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资源丰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与建立哪一经济体制有关 课堂练习 中国是人口大国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 改革开放后 有人说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 两平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 两平 指的是哪两位人物 为什么说 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 两平 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邓小平 袁隆平 原因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袁隆平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 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启示 体制创新 或体制改革 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949 1976 二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三 传媒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840 1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影响 衣 西装 中山装 旗袍食 西餐住 楼房 风俗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婚丧仪式变简约文明 西方民主思想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的影响 衣 a 清代服饰 清朝男子穿长袍马褂 清代女子服饰 首先 通商口岸的 洋布 洋装 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其次 辛亥革命后 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b 变化 中山装是孙中山设计的五个扣 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 三民主义四个兜 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 C 20世纪20 30年代 中国服装五花八门 民国上袄下裙 校服 旗袍 食 a 传统饮食 满汉全席 南方饮食 北方饮食 b 变化 西餐 住 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 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风俗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和婚丧仪式变化 旧时的三寸金莲美女 脚的大小和鞋的外形成了旧时衡量美丽的标准 清末传统婚礼 20年代的婚礼 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840 1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原因 表现 新中国成立 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 小康社会建设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休闲娱乐 a 衣 多彩多样 改革开放前 50年代的时尚 列宁装 60年代的流行 绿军装 改革开放后 b 食 菜篮子工程 苏 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 鲁 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 粤 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 川 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 才艺满身的名士 鲁 川 粤 闽 苏 浙 湘 徽等菜系 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 八大菜系 c 住 安居工程 d 风俗 休闲娱乐多样化 二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840 铁路 火车 电报 有线 无线 电话 轮船 飞机 公路 汽车 移动电话 互联网 第二节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 铁路和公路 1 传统交通工具 2 近现代铁路交通的发展 辛亥革命前夕 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19世纪80年代 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火车机车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 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 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 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 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 2007年4月18日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 主要干线开始 时速200公里 的高速运行 中国铁路开启 追风时代 3 近现代公路交通的发展 1 20世纪初 汽车在上海出现 2 民国时期 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原因 3 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较快 公路网 公路大桥 二 水运和航空 1 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 19世纪70年代初期 洋务派 李鸿章 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局面 1 水运 3 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2 航空运输 1 1909年 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2 1920年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 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3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4 改革开放后 发展迅速 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空中客车A380 冯如 旅美华侨 1909年 他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区试飞成功 1910年 他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在国际飞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他同助手携带两价飞机返回祖国 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 任广东政府飞行队队长 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 不幸失事 壮烈殉职 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 杰出的飞行家 三 大众传媒的变迁 1840 1 报刊 3 互联网 2 影视 阶段 形成 发展 繁荣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19世纪中前期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艾小梅 汉口 时务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成果鉴定报告:设计创新大赛
- 金融科技企业估值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2025年行业投资组合构建策略
- 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态加密技术在我国2025年金融行业的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壁挂炉环保节能产品采购及施工验收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与股权转让优化实施合同
- 2025年高端车床设备定制化维修及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与推广居间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离婚纠纷子女抚养权调解协议及执行合同
- 2025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研发与专利保护合作协议
- 2025智能压路机租赁及远程监控与维护服务合同
- 线切割操作介绍培训课件
- 2025.4.15成都市住建局《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解析
- 2025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试讲稿(教师招聘面试)壶口瀑布
- 高一新生入学教育
- 线缆公司仓库管理制度
- 医院培训课件:《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解读》
- 课题申报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4中国演播室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十字相乘法(最终版)
- LY/T 3408-2024林下经济术语
- 肾内科医生进修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