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呼吸道病的防治 _第1页
鸡呼吸道病的防治 _第2页
鸡呼吸道病的防治 _第3页
鸡呼吸道病的防治 _第4页
鸡呼吸道病的防治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呼吸道病的防治,曹永长 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风空气质量氨气化学药品温度湿度饲养密度,传染性囊病马立克氏病呼肠孤病毒感染传染性贫血淋巴白血病沙门氏菌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大肠杆菌,导致鸡病的综合因素,传染性疾病,环境及管理因素,免疫抑制,疫苗反应,传染性囊病马立克氏病呼肠孤病毒感染传染性贫血淋巴白血病沙门氏菌病,霉菌毒素营养不良应激药物,其它,呼吸道病,呼吸道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不是单指某一种疾病,它是一种综合感染的症状。新城疫ND禽流感AI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粘膜型鸡痘FP传染性鼻炎 IC支原体病MGMS大肠杆菌病E.coli霉菌性肺炎不利的环境因素,呼吸道疾病,经常发生,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可使雏鸡生长发育迟缓,成年鸡产蛋下降和引起各种日龄的鸡只死亡呼吸道疾病发生后,从临床症状和鸡群的表现上都很难确定发生的是哪一种呼吸道疾病,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绝大多数的商业鸡群不存在单一病原体的“大肠杆菌病”、“支气管炎”、“支原体病”、“新城疫”,而往往是以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形式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空气中氨气的含量:在含氨达20ppm的环境中饲养的鸡和火鸡6周后可出现肉眼或组织学病变,并且这种条件下饲养的鸡对NDV更易感;饲养在含氨达10ppm或40ppm的环境中的火鸡其粘膜纤毛退化、粘液分泌多、纤毛表面粗糙、气管组织纤毛脱落,气囊、肝和肺对大肠杆菌的清除率下降;在70或100ppm时,4天后则表现心肌前房壁增厚,肺毛细血管收缩;25或50ppm时,感染IBV后,体重减轻,饲料转化率下降,肺增大,气囊炎更为明显,免疫接种反应,所有呼吸道病毒活疫苗均可在禽体内增殖,并引起一定程度的细胞损伤,这种由疫苗毒增殖引起的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称为免疫接种反应接种呼吸道病毒活疫苗可诱导免疫应答,但同时也可引起十分轻微的发病或轻微的免疫接种反应,IBV或NDV正常接种反应于接种后35天,出现临诊症状,且持续35天,接种的目的,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增加,疾病发生的几率也相应增加生物安全措施和免疫接种可控制疫病发生的风险免疫接种目的是激发鸡体建立自然的、可抵御疾病感染的能力为激发免疫反应,诱导免疫力产生,必须使鸡接触抗原免疫接种后1014天方可建立良好的免疫保护免疫接种不能替代有效的管理,母抗可针对野毒提供保护,也可针对疫苗“保护”,可能干扰疫苗主动免疫。所以,适时免疫非常重要。既要考虑母抗水平,又要考虑母抗衰减速度群内抗体均匀度野毒致病力及感染压力疫苗免疫方法及途径疫苗类型,疫苗免疫考虑因素,一、SPF蛋问题,活疫苗外源性病原污染问题二、注意疫苗代次、效价、抗原浓缩马立克氏病CVI-988的代次;活疫苗效价、灭活(苗)前效价;多联灭活苗抗原浓缩。三、不用非法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冷链保存等。四、血清型(亚型)活疫苗不主动引入新毒株,新血清型、亚型,毒力。五、性状、有效期灭活疫苗不破乳、活疫苗冻干形状,是否失真空。,选择疫苗时注意事项,接种原则,接种健康动物(个别情况紧急接种)应激时期不得进行免疫接种不得使用过期疫苗于感染前进行免疫给予足剂量免疫,同时免疫经恰当的途径接种无特定说明外,必须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可减少发病症状,但不能根除疾病活疫苗应在稀释后2小时内用完(MD还得快),免疫失败的基本原因,1、高母原抗体可能中和了疫苗 免疫时机选择不当,没作母原抗体检测 2、免疫应答能力受到影响 环境和管理,营养,药物,寄生虫 3、免疫抑制低致病性禽流感,马立克,法氏囊病,传贫,呼肠孤病毒感染,白血病,网状组织内皮增生症等,霉菌毒素,免疫失败的基本原因,4、人为因素程序不合理,接种途径不对,疫苗保存不当,失效,免疫密度不高,应激5、疫苗问题抗原含量不够,血清型不对,疫苗污染,问题出在哪?,保存疫苗和使用设备不合理运输不当疫苗超期使用不合理的接种途径-较差的全群接种技术疫苗稀释后3小时内仍未用完接种剂量不足接种部位不当清洁设备较差,认真读标签说明!,疫苗保存(读说明书),错误的运输或保存会影响疫苗效力,降低其对鸡的保护所有的疫苗均应按其标签说明进行保存应常查阅标签信息,以防变化接收和使用疫苗时应认真记录家禽活苗通常应冻存或冷藏灭活苗常应冷藏(2-8),但不能冻存冰箱内应存放温度计或日志记录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含有冰袋的保藏箱,免疫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疫苗毒力强,鸡只应激太大2、疫苗毒力弱,保护力不足,免完后还发病3、免疫鸡群与易感鸡群混合,免疫抑制性病原的普遍存在,CAV、ALV、REV和呼肠孤病毒 (REOV) 都是可以经胚传至下一世代的种鸡群的净化特别是父母代的净化做得不好家禽使用的活疫苗尚有相当比例是非SPF鸡胚来源的,免疫抑制病原体的作用,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有很多种,除大家熟知的马立克氏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外,禽白血病病毒(AL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呼肠孤病毒也产生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而呼吸道病原体NDV、AIV 等本身也是免疫抑制性的上述病原体造成免疫抑制的机理是感染、破坏乃至杀死淋巴细胞或其前体(IBDV、CAV、MDV、AIV);感染和破坏巨噬细胞(ILTV、AIV、REOV、ALV);造成肿瘤转化细胞分泌前列腺素等免疫抑制物(MDV、ALV)当发生呼吸道疾病的鸡群同时又存在某些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时,则呼吸道疾病往往非常严重,且无法控制,重视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抑制作用,肉鸡群的呼吸道病非常严重,MDV强毒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发生MD免疫失败的种鸡群和蛋鸡群,呼吸道疾病大都非常严重,有时造成大部分死亡,剖检死亡鸡发现全部有呼吸道疾病变化(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病毒造成的复合型)除生长期较长的“三黄”鸡外,肉鸡是不接种MD疫苗的,但强毒感染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抑制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IBD疫苗的免疫抑制作用,中等偏强毒力的IBD疫苗是能引起严重免疫抑制,目前在国内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这种疫苗能突破IBD母源抗体干扰,对IBD的免疫效力高,但对ND疫苗免疫的抗体应答有严重影响不少呼吸道疾病问题严重的鸡场,都是长期使用这种中等偏强IBD疫苗的,有的场经变更IBD疫苗后,呼吸道疾病有明显好转,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 particle (Swiss Institute of Bioinformatics, 2009),IBDV genomic organization,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 禽双RNA病毒属(Avibirnavirus),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1.突然发病,行动摇摆,毛松怕冷,头颈震颤,伏地昏睡,拉黄白色水样稀粪,很快虚脱死亡死亡率330%。,2.法氏囊肿大、质变硬、表面水肿,呈淡黄色透明冻胶状,囊腔内有灰黄色粘性渗出物或豆渣样物,囊皱壁粗糙变黄,有时可见充血出血。体积和重量可增达正常值的23倍。,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3.鸡胸、腿肌肉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4.肾脏苍白肿大,呈花斑状。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内有尿酸盐沉积,心包和肝脏表面也常有尿酸盐沉积5.脾脏轻度肿胀,表面有弥散性的灰色点状坏死灶,1、死亡率增加,由10%以下增加至10% 50%。发病日龄拓宽,小龄化2、新鸡场发病多,死亡率较高3、病例不典型而且混合感染或者法氏囊病综合症增多4、免疫抑制现象普遍存在5、出现不免疫不发病,一免疫就发病,主要是在免疫后37 d,黄羽肉鸡IBD流行现状,IBD流行病学调查,IBD流行病学调查,IBDV分离毒株的基本信息(1),IBDV分离毒株的基本信息(2),IBDV毒株系统进化分析,SPF鸡感染IBDV分离株的死亡率,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种鸡群的免疫,将其母源抗体传给子代使雏鸡免受法氏囊病病毒的早期感染。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当地本病的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何时接种 ?,预防发病、死亡和免疫抑制,Hatch 1 2 Weeks of age 4 5 6,母源抗体保护,34,VAXXITEK,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火鸡疱疹病毒载体活疫苗,动物实验方案,IBDV分离株,编号GD1003,IBD抗体变化(anti-VP2),从抗体变化曲线可以看到,21d时威立克免疫组抗体要明显高于法倍灵免疫组,14d-28d这个时间段,威立克免疫组抗体水平平稳且维持较高的抗体滴度。法倍灵免疫组则在21d是降到最低,因为此时母源抗体衰减到最低,而法倍灵疫苗免疫还没有产生足够高的抗体。,疫苗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2512免疫后引起法氏囊的肿大,vaxxitek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上图可看出,脾脏指数无显著差异。临床解剖发现2512免疫组有4只鸡法氏囊轻微出血,法倍灵免疫96小时后,vaxxitek,法倍灵免疫组及对照组各取10只鸡解剖,测法氏囊和脾脏指数,21天龄攻毒保护效果,攻毒剂量:200LD50,21天龄攻毒后法氏囊和脾脏的变化,28天龄攻毒保护效果,攻毒剂量:200LD50,28天龄攻毒后法氏囊和脾脏的变化,35天龄攻毒保护效果,攻毒剂量:200LD50,35天龄攻毒后法氏囊和脾脏的变化,VAXXITEK免疫对IBD强毒攻击保护效果(第二次试验),攻毒剂量:1000LD50,结 论,vaxxitek疫苗免疫组在21天龄和28天龄攻毒的综合保护效果优于2512免疫组,但在35天龄攻毒时,两组攻毒保护率差异不明显,但法氏囊指数,Vaxxitek要好于2512免疫。,中国禽流感现状,野禽和家禽的粪便是禽流感的主要传播来源病鸡的每克粪便可以感染10万只以上的家禽近几年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占93.6%,需引起重视水禽携带病毒,并出现严重发病H5N1感染,25%30%的鸡出现角膜混浊。肉髯肿胀(免疫的鸡群),脾脏肿大,出现斑点状坏死。胰腺坏死大感染鸡的80%以上。病鸡心肌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温和型禽流感症状,MPAIV引起野鸟的大部分感染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在家禽中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器官的病变。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打喷嚏、呼吸啰音和流泪。产蛋鸡表现为喜欢伏窝但产蛋量下降。另外,无明显特征的临床症状包括扎堆、羽毛蓬乱、精神沉郁、少动、食欲和饮水量下降,以及间歇性腹泻等。有时也有消瘦现象,但不常见,因为是一种急性疾病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是其典型的特征,死亡率一般不到50,MPAIV的病变,家禽典型的病变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尤其是鼻窦,典型特征是出现卡他性、纤维蛋白性、浆液纤维素性、粘液性或纤维素性脓性的炎症。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偶尔出血。气管渗出物从浆液性变为干酪样,偶尔发生通气闭塞导致窒息。眶下窦肿胀,鼻腔流出粘液性到粘液脓性的分泌物。在体腔(腹腔)会出现卡他性到纤维蛋白性炎症和卵黄性腹膜炎。卡他性到纤维蛋白性腹膜炎也可发生在盲肠和或肠道,尤其是火鸡。输卵管内炎性分泌物,蛋壳上的钙沉积减少。这样的蛋形状怪异并且易碎,色素沉着少。卵巢衰退,大滤泡出血,进而溶解。输卵管水肿,由卡他性、纤维蛋白性分泌物。少数产蛋鸡会出现肾脏肿胀及内脏尿酸盐沉积。,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次数,以24为免疫保护:一次免疫最长保护期为7周30日龄和120日龄两次免疫,保护期为4个月30、60、120日龄三次免疫,保护期为4个月20天90%使用的是H5型禽流感疫苗,而现场发生的禽流感约有50%为H9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禽流感免疫保护,禽流感抗体水平与保护率,杜元钊中国家禽2006年11期P12,免疫鸡群发生ND的原因,ND毒株的毒力在不断增强环境当中大量强毒的存在,导致早期感染免疫次数过于频繁,免疫剂量过大导致免疫麻痹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机紊乱,免疫途径不当,免疫操作失误等免疫鸡群中始终存在强毒感染,并且不断排毒,在个体间相互传播,反复感染应激因素的存在,如温度、通风、换料、噪声等;病毒在免疫压力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F蛋白产生变异,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免疫抑制病的早期感染, MD、 RE、REO、ALL、CAA、IBD,扬州大学刘秀梵院士等对近百个鸡场的调查结果表明,免疫鸡群中强毒的感染,群感染率为63%,平均个体感染率为12%;有非典型性新城疫临床症状的鸡群,个体感染率为30%以上疫苗为主的控制策略所带来的特有问题,忽视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和其它卫生措施。疫苗免疫只能减少强毒入侵鸡群时带来的损失,而不能阻止强毒侵入鸡群,更不能消灭鸡群中已经存在的强毒,鸡新城疫的应对措施,1、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强毒侵入鸡场2、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3、优质的疫苗、正确的使用4、早期免疫孵化室免疫主动免疫的保护比母源抗体坚强的多!5、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重视局部免疫6、产蛋期的定期免疫不容忽视(每6-8周补强一次)7、紧急免疫接种注射/饮水8、免疫监测,高母抗雏鸡不同日龄攻毒结果,首免日龄与疫苗选择,提倡早期免疫,母源抗体不会全部中和掉疫苗抗原主动免疫具有受体站位效应、局部免疫效应和细胞介导免疫作用免疫记忆效应会使再次免疫产生抗体更快、效价更高、更持久主动免疫比母源抗体具有更坚强的抵抗力发病时紧急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可在呼吸道、生殖道(输卵管)、肾脏、肠道、腺胃等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中复制增殖并引起相应病变。,流行广泛 对养禽业危害严重,变异株数量庞大 血清型众多,交叉反应弱,IB现状,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正链病毒。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冠状的纤突。纤突蛋白片段与诱导产生病毒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有关,片段与病毒吸附细胞有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本身没有血凝特性,但是经胰酶、卵磷脂酶、家兔型魏氏梭菌等处理后具有血凝活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干扰新城疫病毒的增殖。鸡气管上皮细胞对该病毒易感性很高。,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IBV genomic organization,IBV particle,致病型与血清型,基因型,美国:Mass、Conn、Ark欧洲:Mass 、4/91 、Italy02、QXIBV 澳大利亚:亚群1和亚群2 日本:Mass、Gray、 4/91、 JP、JP(Taiwan)、JP(China)中国: Mass、 4/91 、QXIBV,血清型,致病型,基因型,根据不同毒株致病时对组织的亲合力不同而将IBV划分为:呼吸型、肾型、肌肉型、肠型、腺胃型等。,腺胃型(QX),1995年后始有报导出现多发于20110日龄鸡只,病程为1025天。病鸡消瘦,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拉稀,陆续死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溃疡,腺胃肿大,两胃交界处扩张,乳头界限不清,IBV对呼吸道、肾脏、生殖道的影响是共同的,只是以明显受害严重的脏器而划分成不同类型。IBV对不同组织所造 成的损伤与当时发 病鸡群生存状态有 关。临床上单纯从 嗜组织性划分类型, 甚至以此选择疫苗 是比较困难的。,传支病毒的变异会持续进行,1、IBV的高传染性2、国际家禽贸易的复杂性3、巨大的易感鸡群体4、传支病毒的持续传播5、放养,与野禽接触机会增加,IBV疫苗使用和在鸡群中的保护效果,现在IBV疫苗的使用 疫苗株: H120、类4/91、类QX (LDT3) 免疫程序:通常两个血清型疫苗交叉免疫IBV疫苗在鸡群中的使用效果 没有大范围爆发 Mass + x (4/91,或者LDT3)能防控很多毒株 但长期、零星发病-有出现新强毒株的危险,IBV的流行病学分析,1、 IBV发病时间统计,2010 2012 期间,本实验室共分离鉴定了700多株IBV。根据分离时间对这些分离株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IB主要在冬春季节(114月)发生,占总数 的将近70%,2、 IBV发病天龄统计,1140天龄为IB高发天龄,比例高达66%。10天龄之前和70天龄以后发病率则明显降低,3、2010-2013各年度IBV分型统计情况,第1分支病毒是我国近年IBV主要流行类型;第6分支病毒始终很少分到;第3、4分支病毒呈逐年减少趋势;第2、5分支病毒变化不大,大概分别占总的分离株的15%左右,2010-2013总的IBV分型统计情况,a,近年来主要流行的仍然是类QX IBV,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小 结,中国大陆IBV仍在不断变异,至少存在6个基因型,类QX基因型是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基因型,在很多省市都分离到,且所有分离株与国内所用疫苗毒亲缘关系较远。,8株IBV致病力的测定,ZJ-YWZ2010排毒规律,ZJ-YWZ2010组攻毒后第5天可以在气管、肝脾、肺和肾中检测到病毒,到攻毒后20天就不能检测到病毒.,JX/WTF09排毒规律,JX/WTF09第3天就能在肾检测到病毒,到攻毒后20天就不能检测到病毒。,IB的控制,不同免疫程序对IBV流行株的攻毒保护效果,血清检测结果,病理评分,“-”表示未见,“+”表示轻微,“+”表示中度,“+”表示明显,“+”表示严重,病毒分离结果,IBV不同基因型毒株交叉保护试验,临床症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料中IBV 含量,IB免疫建议,IBV变异株普遍存在,目前的优势毒株是类QX,因此,使用新的疫苗是必要的一个好的IB疫苗,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流行株也是有效的两个不同基因型的IBV活疫苗联合免疫,能使其免疫谱大大增加,对多种血清型的IBV流行株能提供保护,其他措施,1、肾型IB可用肾肿灵或100克NaCl 、200克柠檬酸钾加水90升饮服;0.150.2%碳酸氢钠饮水1 2天。2、肾型IB,降低饲料中蛋白水平,补充多维、葡萄糖及电解质。3、小鸡适当提高室温,保持垫料干燥。,结语,IB是不可能根除的。变异株普遍存在,新的毒株类型层出不穷,和IBV的斗争是长期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新的变异株,是控制IB的前提条件优质的IB疫苗,合理的免疫程序,是控制IB的技术关键两个不同基因型的IBV活疫苗联合免疫,能应对多种类型IBV流行株,新城疫:VG/GA株,1987年,美国佐治亚大学P.Villegas 和Glisson博士从火鸡粪便分离出副粘病毒血清型毒新城疫病毒。用该病毒接种SPF鸡,不出现呼吸道反应且可产生抗体,并对新城疫强毒的攻毒表现出非常的保护性。为纪念该病毒的发现者,定名为VG/GA株(VG代表两位发现者姓名的开头字母,GA代表佐治亚州)。此后梅里亚集团完成了利用该毒株研发制成商品疫苗的工作,疫苗取名为AVINEW(新威灵),VG/GA株既能在呼吸道繁殖,也能在肠道繁殖,对VVND的预防来说, 肠道的局部免疫力要比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力更重要, 因为肠道是VVND的主要侵入门户自1991年新威灵问世以来,新威灵所含有的独特病毒株VG/GA已为新城疫的控制带来了一次革命。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田间,所有结果都充分证明新威灵不但具有绝佳的免疫原性,表现出优于或至少与Lasota相当的保护力,而且免疫后几乎没有呼吸道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了由于使用传统新城疫疫苗而引发的呼吸道症候群,VG/GAH120,威支灵是由新城疫VG/GA毒株和传支的H120毒株制备而成的二联活疫苗,包括传统的冻干威支灵疫苗和在中国首家推出的液氮威支灵疫苗。威支灵秉承了VG/GA毒株和H120毒株固有的高免疫原性和低呼吸道副反应的优点,并有效克服了传统新城疫活疫苗与传支活疫苗的互相干扰,VG/GAH120,新城疫、传支的最佳组合一日龄喷雾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曹永长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1925年,一篇名为“Tracheolaryngotracheitis in poultry”的科学文献发表在J Am Vet Med Asso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上 由May和Tittsler共同发表的此文首次提到了喉气管炎这种病,当时对此病没有统一的命名。曾被命名为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1931年,美国兽医协会禽病专业委员会采用了传染性喉气管炎这一名称,历 史,历 史,1934年Brandly和Busnell基于禽泄殖腔强毒的应用设计出一种针对鸡的免疫方法。喉气管炎也是第一个研制出疫苗的禽类主要病毒性疾病 1937年 Beaudette 在“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一文中首次证实ILT是一个滤过性的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的疱疹病毒亚科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核衣壳由162个壳粒组成,在细胞内呈散在或结晶状排列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强毒株和弱毒株之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基因结构,ILTV 基因组是典型的 -疱疹病毒基因组,大小为 150 kb,由一个长独特区(UL)和一个短独特区(Us)组成,在短独特区两端排列着一个内部反向重复序列(IR)和末端重复序列(TR),长独特区和短独特区的大小分别为 108 kb 和 12 kb, 内部反向重复序列和末端重复序列的大小都为 15 kb,症 状,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是鸡的一种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能引起鸡的死亡或产蛋量下降,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根据临床症状此病又可分为急性型和温和型两种,急 性 型,主要在成年鸡发生,传播迅速,短期内全群感染 病鸡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每次呼吸时突然向上 向前伸头张口并伴有鸣音和喘气,喘气和咳嗽严重,咳嗽多呈痉挛性,并咳出带血的粘液或血凝块。病重者头颈卷缩,嘴喙下垂,眼全闭,检查喉部,可见粘膜上附有黄色或带血的浓稠粘液或豆渣样物质,(气管内带血浓稠粘液),(气管内豆渣样物质),温 和 型,温和型的感染症状较轻。病初眼角积聚泡沫性分泌物,流泪,出现眼结膜炎;病的后期角膜混浊、溃疡,鼻腔有持续性的浆液性分泌物,眶下窦肿胀,GD2011,分离于华南地区某养殖场非免疫鸡群,该病毒导致100%的发病率,死亡率在30%左右,攻毒方案,ITPI值观察记录,临床症状记录按照参考文献(Guy et al., 1990)进行。每只鸡攻毒5天后记录临床症状并计分0 = 正常,1= 温和 (喷嚏, 咳嗽)2 = 中等 (呼吸困难, 张口呼吸)3 = 严重 (死亡) ITPI指数等于临床分数总和除以攻毒鸡只总数,样品收集方案,A组攻毒后5天宰杀,采集14个器官组织,包括喉头、气管、肺、脾脏、胰脏、心脏、胸腺、腺胃、食道、法氏囊、肾脏、盲肠、肝脏和大脑。B组分别在攻毒后3、4、5、6、7 和 8天宰杀3只鸡,同样采集14个器官组织。C组都在攻毒后5天全部宰杀,同样采集14个器官组织。,临床症状及病变,ILTV组织嗜性,ILTV组织嗜性,ILTV组织嗜性,ILTV动态分布,A. 100倍胰脏组织显示细胞溶解和局灶性坏死;B.100倍气管组织显示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大量炎性细胞侵润;C.40倍食道组织显示腺体肿胀、坏死;D. 100倍肺组织显示气管内坏死、肿胀及炎性细胞侵润;E.100倍肾组织显示弥散性充血,肾小管变性、坏死;F.100倍喉头组织显示粘膜坏死,纤维素性渗出;G.100倍盲肠组织显示淋巴组织增生、坏死;H.100倍胸腺组织无可见病变,嗜性器官组织切片结果,流行特点,1.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但以秋冬干燥寒冷季节较为严重2.大小鸡均会感染发病,但多发生于中成鸡3.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鸡、康复鸡或接种过疫苗的鸡成为带毒者而长时间排毒,均可成为传染源4.鸡舍拥挤、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等,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2007-2010年9个省和地区ILT发病统计结果,发病严重的地区有广、广西、云贵等地。江苏、浙江、两湖发病情况相对广东等地较轻。安徽、京津、福建等地有零星发病。发病时间多集中在1-3月份和9-12月份。西南地区未见ILT病例,2013年1月-2014年2月针对十三个省和地区做了疾病统计调查从图中可看出2013年1月、2月、11月、12月,2014年1月、2月的病例相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发病群数,2013年1月-2014年2月ILT发病情况,发病率统计,主要集中于40-59日、60-79日次之,发病日龄统计,序列比对结果,分离株gM序列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为99.7100%分离株gB序列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为99.9100%分离株TK序列与已发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分离株gD序列与已发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分离株ILTV的ICP4p (688bp)的序列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为96.9100%。ICP4基因(635bp)的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为96.7100%,2013分子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分离到6株毒株,分别对每个毒株的gM、gB、TK、gD、ICP4635、ICP4688通过PCR扩增获得相应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对相关基因测序,然后与已发表的ILTV相关基因进行比对,获得ILTV分子流行病学信息,序列相似性与进化树分析,6个分离株gM的序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在99.8%100%之间6个分离株gB的序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在99.6%100%之间6个分离株TK的序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在99.3%100%之间6个分离株gD的序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在99.2%100%之间6个分离株ICP的序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在99.1%100%之间,结 论,ILTV高度保守,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分离株其主要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在99%100%之间,诊 断,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及其渗出物中,从死后不久患病鸡的气管分泌物和肺部采集病料,采用包涵体检查的方法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同时可以将病料接种鸡胚肝、鸡胚肾组织培养细胞,或者接种CAM进行分离。分离病毒后,可用电镜观察进行病原的初步鉴定,病料接种CAM分离病毒,痘斑的形成,血清学诊断,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实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DNA 酶切图谱分析技术、PCR 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使ILTV 的诊断更加准确、方便和快捷。常用 PCR 对 ILTV 特异性核酸进行检测,从而达到检测 ILTV 的目的!PCR 技术检测 ILTV 病毒比较简洁准确,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且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和提高,PCR鉴定核酸电泳,预 防 和 控 制,管理措施 由于野毒感染或者疫苗接种可引起鸡的潜伏感染,因此避免将免疫鸡或康复鸡同易感鸡群混养极为重要 采用严格的定点检疫和卫生措施,防止有潜在污染的工作人员、饲料、设备和鸡的流动是成功预防LT的关键,环境消毒,消毒剂或高温条件能很快杀灭鸡体外ILTV,因此在空舍期间进行彻底的清洗能够有效预防ILT 将所有可能污染的尸体、羽毛、饲料、饮水和垃圾桶存放于同一鸡舍内,而后将鸡舍加热至38C 100h进行杀毒,彻底清洗建筑物和设备 采用消毒剂如酚盐、次氯酸钠、碘伏或季铵盐复合物进行喷雾消毒,预 防,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即使发病早期的鸡群也可进行紧急接种未发生过本病的鸡场不主张接种疫苗,因疫苗的弱毒进入鸡体后,毒力逐渐增强,传播一段时间后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未接疫苗的鸡群造成威胁,疫苗预防,强/弱毒株疫苗,缺点:1.引起临床症状2.在鸡体内形成潜伏感染3. 疫苗的使用会干扰疫情的监测和诊断,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主要针对TK基因的缺失,选取糖蛋白 gB基因来制作,ILTV gB基因与病毒载体重组,将抗原基因通过载体导入宿主细胞,治 疗,目前对ILT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常用对症综合疗法,以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投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以减少死亡,为防止继发感染在饮水中添加强力霉素或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增加机体抵抗力用复合多维,加倍量饮水以及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等,呼吸道病的防制对策,刘秀梵中国禽业导刊2001年5期P89, 对该鸡场呼吸道疾病可能参与的病原体进行摸底了解,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主要的致病因素。在呼吸道病原体方面,例如了解支原体的感染率,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ND强毒感染情况,是否有低致病性禽流感,ND和IB活毒疫苗使用情况等等;在免疫抑制病原体方面,了解IBD发生情况,使用IBD疫苗的种类和使用日龄、MD强毒感染率、鸡的来源和活疫苗的来源等;在不利环境因素方面,了解氨浓度、含尘量、温度、通风和饲养密度等基本情况,在确定了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后,必须针对它们采取有力措施,而对其它参与致病的因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取改善措施。H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这时针对AI的免疫是最关键的措施;又如鸡群的支原体感染率高,大肠杆菌污染严重,又存在IBD疫苗引起的免疫抑制,这时针对这些采取改进措施就是很必要的了;如果肉鸡群MD强毒感染率很高,而呼吸道病又很严重,则MD引起的免疫抑就可能是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主要原因,在针对呼吸道病原体采取对应措施的同时,一定要通过生物安全或疫苗免疫降低MD强毒感染率,从长远的观点看,特别是对大中型养禽企业,控制呼吸道疾病必须抓种鸡群支原体的净化,降低商品代支原体的感染率,抓环境的大肠杆菌污染控制,降低大肠杆菌的感染率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做好ND、IB、H9AI的防疫接种。活疫苗的使用频率不宜太高,除非不得已,不使用I系ND活疫苗,做好IBD、MD、CAA等免疫抑制病的预防工作。IBD主要是预防和选择合适的疫苗,慎用中等偏强毒力的疫苗。建议肉鸡群普遍使用MD疫苗要使我国鸡的多因素呼吸道病和其它重要传染病的控制有一大的改进,必需在全国范围内抓3件事:一是抓种鸡群胚传疾病的净化,提高苗鸡的质量;二是抓禽用活疫苗的SPF鸡胚来源化,防止多种胚传疾病的人为传播;三是抓养禽业的生物安全系统,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依赖疫苗和药物控制传染病的错误观念,谢 谢!,鸡支原体病,我国所有商业鸡群都存在支原体 (MG、MS),感染率10%60%不等,刘秀梵中国禽业导刊2001年5期P89,支原体 Mycoplasmosis,支原体是很小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仅有胞浆包裹。在人类、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均发现了支原体。支原体一般寄生于黏膜表面,多数对宿主无侵染性。目前已知包括鸡毒支原体在内的一些支原体可以侵入细胞内。鸡毒支原体(MG)感染鸡称之为慢性呼吸道病(CRD)其特征是呼吸啰音、咳嗽、流鼻涕、结膜炎,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且病程很长。当与ND、IB或大肠杆菌并发时可引起气囊炎。滑液囊支原体(MS)感染最常表现为亚临床型上呼吸道感染。与ND、IB、或二者混合感染引起气囊病变。有时MS可引起系统性感染,并导致传染性滑膜炎,这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涉及关节的滑液囊膜及腱鞘,引起渗出性滑膜炎、腱鞘滑膜炎或黏液囊炎,。,支原体的危害,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鸡毒支原体感染是家禽致病性最强,经济损失最大的支原体病。胴体淘汰或降级、饲料利用率和产蛋的降低以及治疗费用的增加,使得该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养禽业面临的代价最高的疾病问题之一。鸡毒支原体感染的宿主范围相当窄,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没有公共卫生学意义。,减少产蛋10%20%,印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鸡败血支原体病可使72周 龄的每只入舍母鸡产蛋量减少2025个。,传播、携带者和传播媒介,易感鸡群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水平传播,引起临床或亚临床感染,导致鸡群的高感染率或疾病流行;上呼吸道和结膜是气溶胶和飞沫中的菌株进入机体的通道;增加群体密度会增加鸡群水平传播MG的发生率;可以经种蛋垂直传播。感染4周后达到蛋传高峰,大约25%的鸡蛋被感染,另一项研究是在感染后的36周,有50%的蛋感染。被感染的蛋孵化出来的后代,可以引起MG的水平传播。,MG的抵抗力,MG在宿主体外存活很少超过几天,因此MG的携带者是该病流行的关键。MG在鸡粪中20存活13天,在棉布上20可存活3天或37存活1天,在卵黄中37可存活18周或20存活6周。在人的鼻腔中可存活2天,在人的头发中存活3天,在稻草、棉花、橡胶制品中存活2天,在羽毛中存活24天。加温到45.6 ,持续1214小时,可杀灭感染鸡胚中的MG。,发病率和死亡率,潜伏期612天,但临床症状的发展随MG菌株毒力、并发感染、环境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在自然条件下,根据临床症状的出现很难估计可能感染时间。MG感染通常可危及整个鸡群,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所不同。在寒冷的季节病情更严重,病程更长,对小日龄鸡危害比成年鸡严重,但产蛋鸡群由于产蛋量降低造成的损失可能相当大。在成年鸡群的死亡率很低,但产蛋量下降。肉鸡无并发感染时死亡率非常低,有并发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30%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生长缓慢,胴体等级降低及废弃等可能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失。,,,病理变化,大体病变主要是鼻道、副鼻道、气管、支气管及气囊的卡他性渗出液。气囊可见干酪样渗出,还可能观察到一定程度的肺炎。典型的气囊病例可见到气囊炎、纤维素性或纤维脓性肝周炎以及心包黏连等三炎病变,引起高死亡率和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淘汰。但衣原体和败血症也可引起类似的病变,并非MG的示病性病变MG引起的商品蛋鸡角膜结膜炎可见面部皮下组织和眼睑明显水肿,偶尔可见角膜浑浊。伴随产蛋下降可能出现输卵管肿胀,内有渗出物,。,。,诊断,血清学试验呈阳性,结合病史和典型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MG的标准诊断方法是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气管悬液或气囊的渗出物、鼻甲骨、肺脏或鼻窦的渗出液可直接接种于支原体肉汤中或琼脂培养基培养。在感染的急性阶段(通常是指感染后最初的48周),采集1020只活禽的气管或鼻后裂拭子,一般就足以分离出该菌;但在感染的后期,则可能需要培养30100个样品。抗生素治疗可能妨碍感染禽MG的分离。,防治,建立清洁的种鸡群,防止经蛋传播;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损失和经蛋传播;疫苗免疫:灭活疫苗F株6/85株ts-11株,在印度以及别的一些国家有采用R株(或S6株)制作的高效菌苗(油剂混悬苗)供应用。这些菌苗可减轻或控制鸡败血支原体引起的临床症状,并抑制此病经种蛋的垂直传播。提高入舍母鸡产蛋率(每只母鸡多产15个蛋)、提高鸡的存活率、改善鸡的饲料利用率。菌苗还能在三个生产周期内根除鸡败血支原体经种蛋的传播,Poultry InternationalSeptember1999P96,。,用MG进口灭活苗于14(0.25ml)、42 (0.5ml)、125日龄(0.50ml)三次接种MG阳性种鸡群,对种鸡群进行净化,使1日龄雏鸡MG分离率由亲代的20.6%下降到子代的3.8%。证明用MG灭活苗接种种鸡群进行净化MG是可行的措施。,上海畜牧兽医通讯贾增根 刘秀梵 2001年4期P22,MG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安全可靠,不受药物影响,可保护雏鸡免受鼻内接种强毒的攻击,保护产蛋鸡群不造成产蛋下降,防止气囊炎的发生。两次接种灭活苗,抗体效价可持续到400天以上,能够有效地控制鸡败血支原体的垂直传播。种鸡接种可减少垂直传染而保护小鸡不受感染。疫苗接种不能阻止感染,但可减轻生产性损失。56周龄0.25ml注射1617周龄0.50ml注射,鸡败血性支原体油乳剂灭活疫苗,适用于接种健康种鸡(肉鸡和火鸡)及蛋鸡,以预防鸡败血性支原体感染。 推荐免疫程序种鸡和蛋鸡 初次免疫68周龄;加强免疫预期产蛋前24周种鸡(火鸡) 初次免疫4周龄;加强免疫812周龄;加强免疫2426周龄。鸡产蛋期间请勿接种!,MS的免疫和治疗,澳大利亚临床分离株经过突变筛选出一种活的温度敏感型MS菌苗(MS-H)。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实验室和临床上已经得到证实。并在澳大利亚广发应用。但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没有得到许可。抗生素治疗对于预防气囊炎或滑膜炎是有价值的,但不能消除鸡群的MS感染。MS对氯霉素、达诺沙星、恩诺沙星、林可霉素、土霉素、壮观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和泰勒菌素敏感。,治疗,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氟奎诺酮类蛋鸡、肉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