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亚洲革命风暴_第1页
第9课  亚洲革命风暴_第2页
第9课  亚洲革命风暴_第3页
第9课  亚洲革命风暴_第4页
第9课  亚洲革命风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第 9 课 亚洲革命风暴 第 9 课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的历史背景 1、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亚洲的侵略;( 1)根源: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目的: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 3)方式:倾销工业品(廉价商品),掠夺原材料;( 4)区域: 沦为殖民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 沦为半殖民地:奥斯曼帝国,伊朗,中国;( 5)后果:西方侵略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政治上:使亚洲人民失去了民族独立、自由和尊严; 经济上:国家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6)认识 欧洲列强的扩张掠夺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是亚洲革命风暴的根本原因; 驱逐外国侵略者,成为亚洲被压迫民族的强烈愿望; 亚洲革命风暴具有鲜明的反侵略性; 2、亚洲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勾结,遭到人民的反对;(反封建性)二、亚洲革命风暴的基本概况 1、主要目的: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 2、性质: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3、五大起义 五大起义 时间 备注 爪哇人民反荷起义 18251830 最早 阿富汗 人民反英起2 / 5 义 18381842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8481852 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 反殖民主义 4、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 2)表达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项目 基本概况 原 因 19 世纪上半期,遭到俄国、英国的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封建统 治阶级不思民族振兴,横征暴敛,激化了阶级矛盾; 时间 1848 年 1852 年; 主力 巴布教徒; 内容 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 目的 建立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 “ 正义王国 ” ; 提示 与太平天国的 “ 人间天国 ” 理想相似; 结果 1852 年,起义被镇压而失败;四、 18571859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英国殖民者的高压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3 / 5 层的不满;(根本原因) 部分封建王公不满殖民者的兼并政策; 印度土兵受到民族压迫,宗教歧视,生活 待遇恶劣;( 2)下层人民极端困苦,要求改善生活; 2、概况( 1)导火线:密拉特事件; 时间: 1857 年; 直接因素:英国殖民者宗教歧视 把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发给印度土兵使用;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普遍的不满; 结果:引发了密拉特起义,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开始;( 2)领导:拥立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起义领导机构;( 3)主要力量 印度土兵:中坚力量; 人民群众:起义的支持者; 封建王公:起义的领导者;(封建落后阶级)( 4)起义中心:德里;占西;( 5)英雄人物:占西女王;3、英国对策:( 1)改变在印度的统治政策,; 项目 概况 点评 目的 分化起义阵营,尽快镇压起义; 表 现 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反映英印统治策略的改变;根本之点是加强英国的殖民统治; 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 承诺不再侵犯封建王公地主的特权和地产( 2)派往中国、伊朗的侵略军调回印度; 4、结果 项目 概况 4 / 5 结果 1859 年,英军镇压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失败 之因 英国实力强大, 采用分化策略; 起义力量分散,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 部分封建王公的背叛; 根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5、历史意义( 1)性质特点: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与的反英民族大起义;( 2)历史作用 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传略活动; 归纳总结: 1、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 1)具有反殖民反封建性质(最突出);( 2)波及亚洲 众多国家地区;( 3)采用武装斗争形式,带有宗教色彩;( 4)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导致失败之根源); 2、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比较 项目 基本概况 相 同 点 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农民阶级的广泛参与; 都成立了政权,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侵略者; 显示了人民群众5 / 5 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都属于亚洲革命风暴中的重大事件; 都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不 同 点 主要矛盾不同 中国: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是运动根源;由中国和印度不同的社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