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3讲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课件.ppt_第1页
(浙江选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3讲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课件.ppt_第2页
(浙江选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3讲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课件.ppt_第3页
(浙江选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3讲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课件.ppt_第4页
(浙江选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3讲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 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试标准 内容索引 过好双基关回扣基础知识训练基础题目 研透命题点细研考纲和真题分析突破命题点 课时作业限时训练练规范练速度 过好双基关 一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只与初 末位置的有关 2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重力对物体做正功 重力势能减少 重力对物体做负功 重力势能 物体从位置A到位置B时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即WG 3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弹力对物体做正功 弹性势能减少 弹力对物体做负功 弹性势能增加 弹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 高度差 增加 Ep 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1 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 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而总的机械能 保持不变 3 条件 1 系统只受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 不受其他外力 2 系统除受重力或弹簧弹力作用外 还受其他内力和外力 但这些力对系统 不做功 3 系统内除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外 还有其他内力和外力做功 但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 4 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 系统内外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 为零 自测1如图1所示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 它的左端连一弹簧 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 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当撤去力F后 物体将向右运动 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B 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C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图1 自测2如图2所示 质量分别为M m的两个小球置于高低不同的两个平台上 a b c分别为不同高度的参考平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以c为参考平面 M的机械能大B 若以b为参考平面 M的机械能大C 若以a为参考平面 M的机械能大D 无论如何选择参考平面 总是M的机械能大 答案 图2 解析 解析若以b为参考平面 M的机械能为零 m的机械能为负值 M的机械能大 B正确 若以c为参考平面 则EpM MghM Epm mghm 因不知M m的大小关系 故无法比较M m的机械能大小 若以a为参考平面 同样无法比较M m的机械能大小 故A C D错误 三 功能关系1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和能的关系一是体现在不同的力做功 对应不同形式的能转化 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二是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值上相等 2 做功对应变化的能量形式 1 合外力的功影响物体的变化 2 重力的功影响物体的变化 3 弹簧弹力的功影响的变化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4 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做功影响物体的变化 5 滑动摩擦力的功影响的变化 6 电场力的功影响的变化 7 分子力的功影响的变化 机械能 系统内能 电势能 分子势能 四 能量守恒定律1 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 也不会凭空消失 它只能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 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 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 表达式 E减 转化 E增 自测3 2016 宁波市联考 关于能量守恒定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但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B 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 一个物体能量增加了 必然伴随着别的物体能量减少D 能量守恒定律证明了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 答案 研透命题点 命题点一机械能守恒的理解和判断 1 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 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则其动能 势能均不变 机械能守恒 若一个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则其动能不变 重力势能减少 机械能减少 2 做功判断法 若物体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 其他力均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 能量转化判断法 若只有系统内物体间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 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 如没有内能增加 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A 火箭在匀速下降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B 火箭在减速下降过程中 携带的检测仪器处于失重状态C 火箭在减速下降过程中合力做功等于火箭机械能的变化D 火箭着地时 火箭对地的作用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例1 2017 浙江4月选考 12 火箭发射回收是航天技术的一大进步 如图3所示 火箭在返回地面前的某段运动 可看成先匀速后减速的直线运动 最后撞落在地面上 不计火箭质量的变化 则 图3 答案 解析 解析匀速下降阶段 说明阻力等于重力 不止重力做功 所以机械能不守恒 选项A错误 在减速阶段 加速度向上 所以超重 选项B错误 火箭着地时 地面给火箭的力大于火箭的重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火箭对地的作用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选项D正确 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选项C错误 解析匀速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但除重力外可能有其他力做功 如物体在阻力作用下匀速向下运动 其机械能减少了 A错 物体除受重力或弹力外也可受其他力 只要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机械能就守恒 B错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动能不变 但势能可能变化 故C错 由机械能守恒条件知 选项D正确 答案 解析 变式1下列关于机械能守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 其机械能一定守恒B 物体只受重力 机械能才守恒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其机械能一定守恒D 除重力做功外 其他力不做功 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答案 解析 变式2 2017 湖州市质检 下列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A 小球做平抛运动B 汽车以2m s2的加速度启动过程C 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降过程D 箱子在拉力作用下沿光滑斜面上滑过程 解析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只受重力 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 故A正确 汽车以2m s2的加速度启动过程 动能增大 重力势能不变 故机械能增大 故B错误 跳伞运动员打开伞后 空气阻力做负功 其机械能不可能守恒 故C错误 箱子除受重力以外 还受到拉力作用 由于拉力做功 故箱子的机械能不守恒 故D错误 解析匀加速上升过程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 故机械能增加 答案 解析 变式3 2017 嘉兴市质检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 承载着 太空快递员 身份的 天舟一号 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如图4所示 若把发射离地后的一段上升过程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则 天舟一号 在这一过程中A 重力势能不变B 机械能不变C 机械能增加D 所受合力做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变化量 图4 命题点二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2 在处理单个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时通常应用守恒观点和转化观点 转化观点不用选取零势能面 图5 1 求小球在B A两点的动能之比 答案5 1 答案 解析 由 式得EkB EkA 5 1 2 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 答案能理由见解析 答案 解析 解析若小球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 小球在C点所受轨道的正压力FN应满足FN 0 由 式可知 vC vC 即小球恰好可以沿轨道运动到C点 变式4 2017 金华十校 联考 如图6所示 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 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 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 且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势能为mghB 从抛出到落到海平面的运动过程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图6 答案 解析 解析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则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 mgh 故A错误 重力对物体做功W mgh 故B正确 变式5如图7所示 在某竖直平面内 光滑曲面AB与水平面BC平滑连接于B点 BC右端连接内壁光滑 半径r 0 2m的四分之一细圆管CD 圆管内径可忽略 管口D端正下方直立一根劲度系数为k 100N m的轻弹簧 弹簧一端固定 另一端恰好 与管口D端平齐 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 可视为质点 放在曲面AB上 现从距BC的高度h处静止释放小球 小球进入管口C端时 它对上管壁有FN 2 5mg的相互作用力 通过CD后 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0 5J 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2 求 图7 1 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解析 解析小球在C点时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上管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N FN 2 5mg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 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的最大动能Ekm 答案6J 答案 解析 解析在压缩弹簧过程中速度最大时 合力为零 设此时小球离D端的距离为x0 则有 kx0 mg 命题点三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1 牢记三条功能关系 1 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 2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3 除重力 弹力外 其他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 2 功能关系的选用原则在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1 若只涉及动能的变化则用动能定理分析 2 若只涉及重力势能的变化则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3 若只涉及机械能变化则用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4 若只涉及电势能的变化则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例3 2017 金华市义乌模拟 如图8所示 缆车在牵引索的牵引下沿固定的倾斜索道加速上行 所受阻力不能忽略 在缆车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 A 缆车克服重力做的功小于缆车增加的重力势能B 缆车增加的动能等于牵引力对缆车做的功和克服阻力做的功之和C 缆车所受牵引力做的功等于缆车克服阻力和克服重力做的功之和D 缆车增加的机械能等于缆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做的功之和 答案 解析 解析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可知 缆车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重力势能 故A错误 由动能定理可知 牵引力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动能 增加的重力势能与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之和 即牵引力对缆车做的功等于缆车增加的机械能与缆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之和 故B C错误 D正确 变式6悬崖跳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 需要运动员具有非凡的胆量和过硬的技术 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 设质量为m的运动员刚入水时的速度为v 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 那么在他减速下降深度为h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 他的动能减少了FhB 他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mv2C 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D 他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答案 变式7如图9所示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 图中 和 为楔块 和 为垫板 楔块与弹簧盒 垫板间均有摩擦 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 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 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 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D 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答案 解析 图9 解析由于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存在克服摩擦力做功 所以缓冲器的机械能减少 选项A错误 B正确 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 选项C D错误 块右端位置A点 静止释放后 木块右端恰能运动到B1点 在木块槽中加入一个质量m0 800g的砝码 再将木块左端紧靠弹簧 木块右端位置仍然在A点 静止释放后木块离开弹簧 右端恰能运动到B2点 测得AB1 AB2长分别为27 0cm和9 0cm 则木块的质量m为A 100gB 200gC 300gD 400g 变式8某同学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测量一个凹形木块的质量m 弹簧的左端固定 木块在水平面上紧靠弹簧 不连接 将其压缩 记下木 答案 解析 图10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有 mg lAB1 Ep m0 m g lAB2 Ep 联立得m 400g D正确 课时作业 1 2017 温州市质检 如图1所示 蹦蹦跳 杆中的弹簧向上弹起 从图中1到2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 关于小孩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势能减小 弹性势能增加B 重力势能减小 弹性势能减小C 重力势能增加 弹性势能减小D 重力势能增加 弹性势能增加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1 解析题图中1到2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 小孩相对地面的高度上升 重力对小孩做负功 则小孩的重力势能增加 同时 弹簧弹力对小孩做正功 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故A B D错误 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2017 浙江吴越联盟联考 跳水比赛中 看似不起眼的跳板却是高科技产品 不仅要够结实 够弹性 而且还要软硬度适中 如图2所示 运动员在跳板上会有一个起跳动作 若研究从运动员下落接触跳板到下落到最低点这一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的动能不断增大B 运动员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C 运动员的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跳板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图2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运动员从下落接触跳板到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由于跳板的弹力对运动员做负功 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减小 跳板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机械爪抓到玩具匀速上升时 玩具的机械能守恒B 玩具从机械爪中掉下 玩具的动能增加 机械能增加C 机械爪抓住玩具水平匀速移动时 机械爪对玩具不做功D 机械爪抓到玩具匀速上升时 机械爪做的功等于零 3 2017 嘉兴市质检 如图3所示是 抓娃娃机 的照片 使用者可凭自己的技术操控机械爪抓住透明箱内的玩具 提升至一定高度后水平移动到出口就可取得玩具 不计空气阻力 关于这一操作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3 解析 解析机械爪抓到玩具匀速上升时 玩具的动能不变 重力势能增加 两者之和即机械能增加 故A错误 玩具从机械爪中掉下 只有重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 故B错误 机械爪抓到玩具水平匀速移动时 由平衡条件知机械爪对玩具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与位移方向垂直 对玩具不做功 故C正确 机械爪抓到玩具匀速上升时 机械爪对玩具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与位移方向相同 对玩具做正功 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假人经过c点时处于超重状态B 假人在弧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C 假人被抛出的位置一定是c点D 出发点a点一定比c点高 4 2017 嘉兴市质检 如图4所示 Verruckt 是世界上最高 最长的滑水道 游客乘坐皮艇从a点由静止沿滑水道滑下 滑到最低点b后冲上弧形轨道 c为最高点 最后到达终点 在营运前的安全测试中 测试假人有被抛出滑道的现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17 金华十校 联考 如图5所示 蹦极 运动中 运动员身系弹性绳 质量不计 下落 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有关运动员从弹性绳刚绷紧到最低点的下落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的加速度一直减小B 弹性绳的弹性势能为零时 运动员的动能最大C 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最大时 运动员的动能为零D 运动员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性绳弹性势能的增加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5 解析运动员从弹性绳刚绷紧到最低点的下落过程中 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 弹力不断增大 开始阶段 重力大于弹力 合力减小 加速度减小 速度增大 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为零 之后 弹力大于重力 合力向上且不断增大 运动员做减速运动 加速度增大 所以运动员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故A错误 弹性绳的弹性势能为零时 弹力为零 运动员受的合力向下 速度增大 此时速度不是最大 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 故B错误 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最大时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 动能为零 故C正确 对于运动员 地球和弹性绳组成的系统 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则运动员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性绳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与运动员动能增加量之和 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2017 杭州市四校联考 第17届亚运会于2014年9月19日 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 我国运动员薛长锐 李玲以5 55m和4 35m分别夺得男 女撑杆跳金牌 如果把撑杆跳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a b b c c d d e 如图6所示 不计空气阻力 则对这四个阶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图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b阶段 加速助跑 人和杆的总机械能增加B b c阶段 杆弯曲 人上升 系统动能减少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增加C c d阶段 杆伸直 人上升 人的动能减少量等于重力势能增加量D d e阶段 人过横杆后下落 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a b阶段 加速过程中 人和杆的动能增加 重力势能不变 人和杆的机械能增加 所以A正确 b c阶段 人上升过程中 人和杆的动能减少 重力势能和杆的弹性势能均增加 所以B正确 c d阶段 杆在恢复原长的过程中 人的动能和杆的弹性势能的减少量之和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所以C错误 d e阶段 只有重力做功 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 所以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如图7所示 A B两球质量相等 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 B球用轻弹簧系于O 点 O与O 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分别将A 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 使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 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 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 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不计空气阻力 则A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 两球动能相等B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 A球动能较大C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 B球动能较大D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 受到的拉力相等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7 解析整个过程中两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 A球减少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A球的动能 B球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B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 所以到达悬点正下方时A球的动能大于B球的动能 所以B正确 A C错误 在悬点正下方位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小球所受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则A球受到的拉力较大 所以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2017 温州市质检 研究 蹦极 运动时 在运动员身上装好传感器 用于测量运动员在不同时刻下落的高度及速度 如图8甲所示 运动员及所携带的全部设备的总质量为70kg 弹性绳原长为10m 运动员从蹦极台自 图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下落 根据传感器测到的数据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速度 位移 v l 图象 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g取10m s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运动员下落运动的轨迹为一条抛物线B 运动员下落加速度为0时弹性势能为0C 运动员下落速度最大时绳的弹性势能也为最大D 运动员下落到最低点时弹性势能为2 1 104J 答案 解析运动员下落运动的轨迹为一条直线 A错误 加速度为0时 运动员下落速度最大 此时绳拉力与重力平衡 绳处于伸长状态 弹性势能不为0 此时弹性势能也不是最大 下落到最低点时才最大 B C错误 由题图知 下落最大位移l 30m 弹性势能最大 Ep mgl 70 10 30J 2 1 104J D正确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物体下落h高度 重力做功mgh 则重力势能减少mgh 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起跳摸高是学生经常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 一质量为m的同学弯曲两腿向下蹲 然后用力蹬地起跳 从该同学用力蹬地到刚离开地面的起跳过程中 他的重心上升了h 离地时他的速度大小为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同学机械能增加了mghB 起跳过程中该同学机械能增量为mgh mv2C 地面的支持力对该同学做功为mgh mv2D 该同学所受的合外力对其做功为mv2 mg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解析 该同学与地面作用过程中 支持力对该同学做功为零 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2017 余姚中学高三上期中 一个物体从距水平地面H高处自由下落 不计空气阻力 当其动能是重力势能的2倍时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物体的速度为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如图9所示 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 若将小球A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 小球A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 若将小球A换为质量为2m的小球B 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 则小球B下降h时的速度为 答案 解析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