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主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宋利敏/巩义市市直第四初中八年级地理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域,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5)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2、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3、学情分析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农业发展的方法,在东北地区可以作为一种迁移。但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则是在中国地理部分首次接触到,但在世界地理部分学过印度、日本等国的工业分布,所以可以进行迁移学习。重要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读地图来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然后据此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并结合人文特点东北形成了商品粮基地,这种逻辑关系要搞清。除读图法外,学生还应该主要用讨论法、分析比较等方法。目标1.利用中国行政区划地图,记住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东北三省地形图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地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3.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4.运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5.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评价任务1.利用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旁,写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2.在东北三省地形图旁,写出东北三省主要的地形及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3.在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旁,写出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4.根据东北三省地形及气候特点,完成活动题1,2小题。5. 根据东北三省工业分布图,完成活动题1,2小题。教学过程第一节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由东北的图片及家在东北音乐引入新课。你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经济发展如何?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学习目标1。明确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范围。【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1 范围:包括 、 、 ,位于我国的东北部。2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为 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 。 3. 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 江和 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 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4.气候:东北三省气候 。(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板书)1、范围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三省的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板书)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及P15图6.12说明东北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以下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山脉排列呈马蹄形。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板书)3、河流众多请学生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的主要河流,主要有鸭绿江、图们江、黑龙江及相邻的国家朝鲜、俄罗斯。通过读图,让学生对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加深印象。 (板书)4、气候冷湿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教师进行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1、读图(课本P15图6.13)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_ 。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_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 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 ,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 季,冬季降雪较多。2、读图(课本P16图6.14)比较东北三省内的气候差异。(1)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小结: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年平均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东北三省的气候也有明显的内部差异。正由于东北的冬季漫长、降雪多,所以东北的民居形成了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板书)5、肥沃的“黑土地”承转:由于东北三省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东北三省的农。(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第二课时)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6至8题。【农业】6农业发展的条件:(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 密切相关。这里纬度较 ,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 影响容易发生 。(2)有利条件:地势 ,土壤 ,适宜大规模的 耕作;气候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7盛产 、 、 、 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8. 东北平原开发历程。(在书中找到标注)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分析出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小结)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该地区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承转)我们分析一下东北三省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2,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3、阅读课本P19图6.18及图6.19,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读图6.18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2)阅读课本相关课文及地图,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小结)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也能从超市中看到大量产自东北的农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这里优越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里我们要学会具体分析一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承转)东北三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湿地面积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板书)3、生态环境问题请学生自主学习后谈自己的看法。(新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明确了东北的自然特征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课堂检测详见导学案之课堂检测。板书设计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 自然特征1.位置、范围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3.河流众多4.气候冷湿5.“黑土地”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农业发展的条件2.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3. 湿地与生态保护课堂检测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 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冬短夏长 D:降水集中于秋季2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人口稀少 D :雨热同期3.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守护金融信息安全
- 2026届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民转幼儿园后勤工作总结与纸尿裤售后培训
- 关于名人的爱情故事
- 2026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街道亮点工作总结
- 2026届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研发中心年终总结报告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重庆綦江南川巴县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GB/T 5563-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
- GB/T 3600-2000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 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
- OA流程表单案例
- 医师多点执业注册申请表
- 《边坡稳定性分析》课件
- 刮板输送机-课件
- 深信服防火墙技术方案
- 福建省福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 车辆交接协议书(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