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练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练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练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练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练 (共7题;共22分)1. (1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硕士(shu su)_ 圣坛(tn yn)_ 永驻(zh z)_硝烟(xio xo)_ 丧钟(sng shng)_ 敲响(qio qo)_2. (1分)判断下面的词语是否正确,改正错误的词语忘纪 花篮 流住 甜蜜 _3. (1分)看拼音写词语。gu lzhn jngchn dnghung hungh h_4. (1分)多音字组词。量 ling_ ling_强 qing_ qing_供 gng_ gng_5. (1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的雷声 _的巨人 _大地 _世界_的大地 _的花草树木 _变化 _斧头6. (3分)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又写了_;既有_之景,又有_之韵。( ) A . 湖;山;春天;夏天B . 湖光;山色;晴和;雨天C . 湖光;山色;温暖;凉爽(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而且_,情味隽永。( ) A . 西湖;生命;新奇别致B . 美景;生命;新奇怪异C . 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这两句运用了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相照应,“相宜”与“_”、“_”相照应。( ) A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B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C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7. (1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路转溪桥忽见。(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B .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C .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