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现在兴起的智能手机无线充电主要是运用电磁感应技术,当电源的电流通过充电底座中的送电金属线圈产生磁场,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接受磁场,产生电流,实现充电过程。以下设备也是利用“磁生电”工作的是( ) A . 电磁起重机B . 扬声器C . 电烙铁D . 动圈式话筒2. (2分)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如: “测量七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让不同质量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关于图片中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磁石的南极B . 图乙:将变阻器滑片右移,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会增加C . 图丙:使用测电笔时,用指尖按住上端的金属帽,会发生触电事故D . 图丁:条形磁体的a端为N极,b端为S极4. (2分)有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 a 和 b;按图甲放置,手拿住 a 时,b 会掉下来;按图乙放置,手拿住 b 时,a 不会掉下来.这说明( ) A . 钢棒 a 具有磁性B . 钢棒 b 具有磁性C . 钢棒 a 和 b 都具有磁性D . 钢棒 a 和 b 都不具有磁性5. (2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使用时若出现如图所示情形,会导致连接插座的导线发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 在保险盒中更换更粗的保险丝B . 减少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C . 在该插座上再插入一个插座供其他用电器使用D . 不需理会继续使用6. (2分)如图所示,虚线区域内的“”为垂直纸面的磁感线当线框从位置A向右匀速移动到位置B时,线框内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无有无有无B . 无有无C . 没有感应电流D . 一直有感应电流7. (2分)如图,甲、乙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用甲的一端接触乙的中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相互吸引,则甲、乙均有磁性B . 若相互吸引,则甲有磁性,乙一定没有磁性C . 若相互间没有吸引,则甲、乙均没有磁性D . 若相互间没有吸引,则甲一定没有磁性,乙可能有磁性8. (2分)201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 . 中子数B . 质子数C . 电子数D . 中子数和质子数9. (2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有机物,化学式为CHB . 丙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 . 甲在反应中体现出氧化性D .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510. (2分)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 . 黑色固体B . 易溶于水C . 有吸附性D . 能够燃烧1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B . 只有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C .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D . 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12. (2分)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中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 . 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 . LiMnO2属于氧化物D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3. (2分)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 取用液体 B . 量取液体 C . 倾倒液体 D . 加热液体 14. (2分)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 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B . 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C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 .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15. (2分)刷卡机已经普遍应用,当银行卡有磁条的一侧经过刷卡机的卡槽时,刷卡机的检测感应器(相当于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下图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16. (2分)一个阻值为20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A,那么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 A . 4VB . 10VC . 0.25VD . 100V17. (2分)城市下水道井盖丢失导致行人坠入下水道的悲剧时有发生,令人痛心。为此,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警示电路:在井口安装一环形灯L,井盖相当于开关S;正常情况下(S闭合),灯L不亮;一旦井盖丢失(S断开),灯L即亮起,以警示行人。图中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18. (2分)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 . B . C . D . 19. (2分)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 , 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 . C2H4 B . CH4OC . CH4 D . C2H4O20. (2分)下列图标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共8题;共25分)21. (5.0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磷的元素符号为_;(2)两个锌离子_;(3)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_;(4)13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6)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_22. (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正在使用测电笔辨别正常家庭电路中三孔插座的火线与零线,此时测电笔氖管_(填“发光”或“不发光”);C孔应接_线,是为了防止家用电器金属外壳_,对人体造成伤害。家庭电路中各插座之间是_联的。 23. (2分)用手边的铅笔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用两手指水平压住铅笔的两端。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_平衡力(选填“是”或“不是”)。 (2)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再匀速拉动,如图乙所示。根据_比较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 24. (7.0分)医学上常用雾化治疗哮喘、感冒等疾病,主要采用让患者吸入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着固体或液体药物微粒),达到洁净湿化呼吸道、局部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1)气溶胶在物质分类上属于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药物雾化成气溶胶后,通过呼吸系统进人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最终到达病患部位。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图中的编号 _。 25. (2分)气体的制备是科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初中科学中常见的气体。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如果选择 C 装置收集氧气,是利用氧气_这一物理性质。 26. (2分)现在医学上使用的心肺机的功能之一是用“电动泵”替代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所示,当线圈中的电流从 a 流向b 时,线圈的右端为_极,此时活塞将向_运动,_(选填“S1”或“S2”)打开。为了使活塞往复运动,可以采取得方法是_。 27. (2分)如图“五连环”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请回答: (1)选择氧气、铁、二氧化碳、氧化钙、稀硫酸、烧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钙中的5种物质(所选物质至少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四种类型),将其化学式分别填入对应的环内。 (2)“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28. (1分)工业上食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最后得到固体烧碱。 (1)已知制得烧碱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X,则X的化学式是_。 (2)仓库中有一包放置了一段时间的工业烧碱样品,推测其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推测的理由是_。 (3)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固体粉末溶于水,取少量溶液,滴入过量的稀硝酸_三、 探究题(每空2分,31题每空1分,共21分) (共3题;共21分)29. (6分)小军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一块生铁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据此他对黑色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Fe;Fe2O3;Fe3O4;FeCl3;几种含铁物质的混合物。(1)你认为小军同学的上述猜测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_(填序号),理由是_。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_(填化学式),理由是_。 (2)小军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你认为小军的结论对吗?理由是_。 30. (12分)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 A 与红磷 C 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1)A,B,C 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 (3)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 70热水的作用:_。 31. (3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设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与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I: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假设一成立实验: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铁粉,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无现象假设二_(填“成立”或“不成立”)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_。请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铁是催化剂的方法(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_四、 计算题(32题2分;33题4分;34题8分) (共3题;共14分)32. (2分)向100克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1)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N点时所得溶液的pH值为 (填编号); A . 大于7B . 等于7C . 小于7(2)通过计算,确定M点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33. (4分)小科将 100 克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 50 克稀盐酸中,以测定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进行到 P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 (2)该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4. (8分)小明利用实验室的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可变电阻器R2等器件设计了一个恒温箱控制电路,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小明通过实验测得的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1)电磁继电器中电磁铁上端是_极(选填“N”或“S”)。 (2)当温度较低时,触点开关_(选填“接通”或“断开”)。 (3)电磁继电器的电源两端电压U=6V,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可不计,通过实验测得当电流为3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若可变电阻器R2的电阻值设定为150时,恒温箱温度可达到_。 (4)如果要使恒温箱内预设的温度可调节范围是90150,可供选择的可变电阻器R2的电阻值有如下的几种,你选择 。 A . 0100B . 0200C . 01000D . 01500第 19 页 共 1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装饰工程公司的合同模板
- 地砖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的模板
- 企业经营转让协议
- 行业标准化沟通邮件撰写模板
- 村级农家乐环保员招聘面试经典题及答案
- 企业级IT服务整合服务协议
- 消费信用协议
- 企业年度计划制定与执行监控工具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表
- 2025年内河船员考试(主推进动力装置2103·一类三管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护理
- 公司不交社保合作协议书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
- 骨灰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火锅店股东协议合同范本
- 村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细则
- 2025年4月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 2025年试题辅警面考试练习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存款保险宣传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