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基本规律和论证.ppt_第1页
逻辑基本规律和论证.ppt_第2页
逻辑基本规律和论证.ppt_第3页
逻辑基本规律和论证.ppt_第4页
逻辑基本规律和论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章逻辑基本规律 2 第一节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逻辑规律有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是思维具有同一性的规律 矛盾律是思维具有一贯性的规律 排中律是思维具有明确性的规律 充足理由律是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规律 3 第二节同一律 一 同一律的内容和公式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也就是说 每一个概念 判断都是确定的 是什么就是什么 一个判断是真的就是真的 是假的就是假的 公式 A是A 或A A 4 二 同一律对正确思维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我们所使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 不能任意变更 我们所做的判断要保持同一 是什么判断就是什么判断 断定是真的就断定是真的 断定是假的就断定是假的 不能随便变更 5 三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就要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概念是无意地把不同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是有意地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转移论题也叫离题 走题或跑题 是指无意地用一个似是而非的论题取代了原题 偷换论题是有意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暗中用另一个论题代替原题的逻辑错误 偷换论题是一种诡辩手法 6 四 逻辑同一与形而上学同一的区别 第一 含义不同 第二 性质不同 7 第三节矛盾律 一 矛盾律的内容和公式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都真 其中必有一假 这里的思想指判断 即互相反对的或互相矛盾的判断 互相反对 不能同真 但可同假 互相矛盾 不能同真 不能同假 公式 并非A且非A A不是非A 8 二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对同一对象所作的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 不能都断定为真 即不能 两可 必须断定其中必有一假 错误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错误叫自相矛盾 韩非子 以子之矛 功子之盾 何如 9 三 正确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两者是两种不同的矛盾 性质不同 内在关系不同 逻辑值不同 客观基础不同 解决方法不同 10 四 关于悖论 原意是指似是而非的话语 自相矛盾的说法或一些奇谈怪论 历史上最早发现悖论的是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说谎者悖论 就是 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 说自己说谎的人 他这句话是不是假的 如果他所说的 是真的 那么这句话是假的 如果他所说的 是假的 那么这句话是真的 11 悖论的定义 一个判断B 如果承认B 可推得非B 反之 如果承认非B 又可推出B 我们称判断B为一个悖论 公元前五世纪 爱利亚有个人叫芝诺 提出了四个违背常识的推理 运动不可能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飞矢不动 一段时间和它的一半相等 12 悖论的特点 1 没有处理好有限与无限 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2 语言结构层次的混乱 一句话中套着一句话 它们都违背了自己提出的要求 语言的辩证性遭到了破坏 对立的东西被绝对割裂开来 并片面地予以夸大 又机械地连在一起 形成直接的冲突 13 第四节排中律 一 排中律的内容和公式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 必有一真 这里的思想指判断 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即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注意 由于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不能同假 可以同真 因此 两个下反对判断实际上也受排中律的制约 公式 A或者非A 14 二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对同一思想对象作出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都否定 一定要肯定其中的一个 错误 叫做 两不可 即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都否定 15 三 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都适用矛盾判断 都排斥思维中的逻辑矛盾 具体区别 1 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的判断 排中律适用于下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的判断 2 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不能都肯定 必须否定其中一个 排中律要求不能都否定 必须肯定其中一个 3 错误不同违反矛盾律的错误是 自相矛盾 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是 两不可 16 四 排中律的 中 与唯物辩证法的 中介 含义不同 意义不同 思考题 甲 乙 丙 丁四个嫌疑人 说了四句话 如下 甲说 我不是罪犯 乙说 丁是罪犯 丙说 乙是罪犯 丁说 我不是罪犯 问 如一个人说真话 谁是罪犯 甲 如一个人说假话 谁是罪犯 乙 17 第五节充足理由律 一 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公式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一个思想被断定为真 必须有其充足理由 所谓充足理由 是指在对结论的论证中 前提真实 推理正确 充足理由律表现为理由和推断的关系 作为根据的判断叫理由 推出的结论叫推断 由根据 理由 推出结论 推断 表现了思维的逻辑必然性 公式 因为B真 并且B推出A 所以A真 A 推断 B 理由 B是真实的 并且B与A之间有内在逻辑必然性 所以 B是A的充足理由 符号 B B A A即A真 18 二 充足理由律对正确思维的要求 理由要真实 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三 违反充足理有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理由虚假 以主观臆造的理由为根据 推不出来 有时 孤立地看 理由是真实的 但它同推断没有必然逻辑联系 从理由推不出推断 19 第六节逻辑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与意义 关系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反映思维的确定性 但它们反映的角度和形式是不同的 同一律 肯定形式 同一性 矛盾律 否定形式 一贯性 排中律 非此即彼 明确性 充足理由律 论证性的反映 意义 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是科学理论的有利工具 20 第七章论证 21 第一节论证的概述 一 论证的定义论证就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论证的语言形式是论说文 论说文是通过概念 判断 推理的方法阐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的文体 22 二论证的种类 论证有两种 证明与反驳 证明 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反驳 时引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虚假性或对它的证明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23 证明与反驳都叫做论证 证明 立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统一反驳 破论证活动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例如 哥德巴赫猜想 三峡工程及把三峡工程和埃及的阿斯旺水坝相比较 24 三论证的作用 获得新知 形成新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做出科学预见的重要工具 是传播真理 传授知识 反驳谬误和诡辩的重要手段 25 四逻辑论证与实践检验 两者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6 第二节证明 证明的定义证明就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27 证明的结构 证明的结构包括 论题 论据 论证方式 论题 就是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 含两种 其一是已知 已经证明过的 其二是尚待证明的判断 注意 论题和文章的标题不同 论题是要阐述的基本观点 标题是文章的命名 28 论据 论据 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 有两种 其一是已被确认的关于事实的问题 事实胜于雄辩 其二是表述科学原理的判断 公理 原理 29 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 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 即证明过程中采用何种推理形式由论据推出论题 30 证明与推理的关系 联系 论题 推理的结论 论据 推理的前提 论证方式 推理形式 区别 思维进程不同 证明是由未知到已知 推理是由已知到未知 要求范围也不同 31 三证明的方法 一 演绎 归纳 类比证明法 演绎证明法 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证明的方法 即根据一般原理证明某一特殊论断真实性的方法 32 归纳证明方法 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进行证明的方法 即根据个别或特殊性的论断来证明一般性的原理 它分为两种 其一是完全归纳 有效形式确定的 其二是不完全归纳 可靠性存疑 33 类比证明方法 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证明的方法 即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来证明某一单称或然判断或全称或然判断真实性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窄 34 二 直接 间接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方法是从论据直接推出论题的证明方法演绎归纳类比 35 间接证明方法 通过证明与论题相关的其它判断为假 从而证明该论题真的一种证明方法 有两种方法 反证法 先证明与原论题相矛盾的判断为假 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原论题真的证明方法 选言证法 先论证与原论题相关的其他全部可能性的判断都不能成立 然后确定原论题证的一种证明方法 亦称排他法或淘汰法 36 第三节反驳 一 反驳的定义反驳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虚假性或对它的证明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37 二 反驳的构成 被反驳的论题 即被确定为虚假的判断 反驳的论据 即引用来作为反驳的根据的判断 反驳方式 指反驳中所运用的推理形式 即反驳过程中采用何种推理形式 由反驳的论据推出所要反驳的那个判断的反判断 38 三 反驳的突破口 反驳论题 反驳论据 反驳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