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I)卷.doc_第1页
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I)卷.doc_第2页
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I)卷.doc_第3页
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I)卷.doc_第4页
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分类汇编13:水、空气、金属(I)卷一、 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2. (2分)20C时,在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A、B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 烧杯乙中溶液质量是130克C . 烧杯甲中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D . 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3. (2分)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氧化铕的化学式为Eu2O3 , 则氧化铕中的铕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B . 3C . 2D . 34. (2分)小明在学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他先向只含 AgNO3 一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过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沦正确的是( ) 滤渣中一定含有 Fe 和 Ag滤渣中一定含有 Fe 和 Mg滤液中一定不含 AgNO3 , 一定含有 Mg(NO3)2滤液一定是浅绿色A . B . C . D . 5. (2分)如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 示意图中的 D 代表 HClOC . 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11D . 两种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6. (2分)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 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C . X可能是Fe,R可能是CuD . 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7. (2分)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B . 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C . 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物理性质不同D . 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8. (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9. (2分)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一种物质;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沿海各地可用的淡水资源肯定丰富。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8题;共19分)10. (3分)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入C0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甲组同学认为C0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0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又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_(填“A”或“B”)收集一烧瓶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圆底烧瓶内气球膨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_,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_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_(填“增大”或“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11. (2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o”表示氧原子。甲物质的名称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12. (2分)临床上发现,用 25%的硫酸镁溶液 1020mL与 10%的葡萄糖溶液 500mL的混合液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下表是硫酸镁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102030406080溶解度(g)28.233.738.944.554.655.8(1)若要用硫酸镁固体配 500g溶质质量分数 25%的硫酸镁溶液,则需要水的体积为_mL。(假设此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 1g/mL) (2)若要配制25%的硫酸镁溶液,则配制时应控制的溶液温度至少达到_以上。 13. (3分)写出下列物质的相关性质。 (1)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_性。 (2)氢气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性。 (3)石蕊和酚酞可用来检查溶液的_性。 (4)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根据气体的_性。 14. (3分)将纯净的氯化钠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9368190溶液质量/g209236272272(1)若将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_g。 (2)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 20时,将继续恒温蒸发100g水,过滤,得到质量为36g的固体D . 20时,2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72g15. (2分)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1)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用于实验的主要优点是_。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 (2)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 铁丝燃烧:Z为水,其作用是_。硫粉燃烧:Z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_。蜡烛燃烧:Z为_,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16. (2分)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1)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测量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 (2)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填字母编号) A .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 .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C .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17. (2分)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且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它们的名称: A_;B._;C._;D._;E._;F._。(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_作用,是这个反应的_。 三、 解答题 (共9题;共61分)18. (3分)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小科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右图),他取两种金属(表面积相同)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记录如下表:反应时间(秒)20406080100120140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甲金属256095130160170170乙金属3075120150150150150(1)由实验结果可知: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_。 (2)为了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小科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点应该是 。 A . 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B . 冒出气泡连续且均匀时C . 检验产生的气体纯净时(3)根据已有实验数据,要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知道 。 A . 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B .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19. (7分)18 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在足够的光照下,向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各放一支燃着的蜡烛,并在其中一个容器中放入一盆绿色植物,如图 1,(1)描述图一中他观察到的现象并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原因。瑞士科学家森尼别在探究上述现象的差 异的原因时发现,将一些植物浸泡在水中,受到阳光照射后,有气泡产生,如图 2,森尼别通过实验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分析验证后,得出结论,该气体是氧气,终于揭开了蜡烛 燃烧现象不同的之谜(2)请选择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图 2 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写出完成森尼别收集、验证该气体的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20. (5分)生活小窍门: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内投放几只田螺,可以减少换水次数。原来田螺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净水作用,并且田螺的排泄物能够为水草的生长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_。(请写出两种) (2)请写出一条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 (3)细心的小明发现金鱼藻开了小花,据此他判断金鱼藻属于哪一类植物?_。 (4)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金鱼提_,有利于金鱼更好地生存。 21. (7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_(填 “能”或“不能”)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选项序号)。 A . ca=bB . a=bcC . abcD . bac22. (8分)小明欲用氢氧化钠固体和蒸馏水来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以用来制作“叶脉书签”。 (1)称量时,不能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其原因是_。 (2)10 克氢氧化钠可以配置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毫升? (3)配置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可多选)。 A .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俯视量筒读数B . 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暴露较长时间C . 往氢氧化钠固体中加水时,少量水飞溅出烧杯D . 配置好的溶液,装瓶时不小心倒出去少量23. (11分)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 (2)曲线上_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_种溶质。 24. (6分)某科学小组为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实验设计: 甲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克于烧杯中,加入20克该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剩余固体3克。乙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克于锥形瓶中,将20克该盐酸溶液加入分液漏斗,利用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20 、标准大气压)计算盐酸浓度。装置示意图如:(1)请利用甲组数据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 (2)乙组计算结果略小于甲组。经过多次实验仍得到相同结果(忽略量筒引起的误差),可能的原因是_。 25. (7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二三四加入样品的质量/g5101520生成CO2的质量/g1.763.524.4m(1)上表中m的数值是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6. (7分)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后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 (2)最终所得溶液的pH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四、 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18分)27. (2分)甲、乙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2H2O2 2H2O+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 1.42 克/升。【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 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 H2O2 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程方法】:(1)甲首先设计如图:向装有 20 克样品溶液,且自身质量为 75 克的锥形瓶中投入 0.5克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 95.1 克,则可计算出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克。 (2)乙对甲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上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他质疑的理由是_。 (3)根据乙同学的设计,甲同学的实验结果较实际值_(填“偏大”或“偏小”) 28. (3分)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装置A的作用是_,装置C的作用是_。 (3)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 (4)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 29. (3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褐色固体逐渐变为_色。 (2)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为_,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的主要优点是_。 30. (3分)小李同学为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步骤2:将等质量,质量分数都为10%的稀盐酸倒入烧杯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步骤3: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左,右烧杯内,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步骤4: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1)根据实验,我们会观察到,天平开始会向_倾斜。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 (2)利用天平,我们还可以计算出,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从而建立相应的坐标关系。如图是小李做出的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坐标图,请帮他补充完整。 31. (4分)“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20=2Na0H +H2。【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实验编号钠块大小硫酸铜溶液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绿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绿色沉淀绿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豌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1)【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实验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2)【实验反思】(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 (4)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旒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32. (3分) 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献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