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 (1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2mB . 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C . 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37D .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2. (1分)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吹笛子时是笛子本身(笛管)振动发声B .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 . 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D . “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 (1分)小华同学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记录分别是24.82cm、24.81cm、24.28cm、24.81cm、24.83cm,则课本的长度为( ) A . 24.71cmB . 24.83cmC . 24.81cmD . 24.82cm4. (1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浓密树荫中呈现圆形光斑B .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C . 月食的形成D . 水中山的“倒影”5. (1分)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主要是由于( )A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B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C . 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D . 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6. (1分)把一个铁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铁球全部浸在液体中),从杯中溢出8克酒精(酒精0.8103kg/m3),若将该铁球放人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 A . 大于8gB . 小于8gC . 等于8gD . 都相同7. (1分)(2015北京)在常温干燥的情况下,下列餐具属于导体的是( )A . 塑料筷子B . 陶瓷碗C . 不锈钢勺D . 玻璃果盘二、 填空题 (共7题;共9分)8. (1分)如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木块的长度是 _cm。如下图所示,此时停表示数为_s。9. (1分)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的时间_,平面镜成像利用_原理,潜水镜利用_原理制成。 10. (1分)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白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1. (1分)如图甲显示的现象叫做_现象,就像雨后天空中的彩虹,其实我们_(选填“背对着”或“正对着”)太阳喷水,也能观察到“人造虹”的现象,其中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乙图中的温度计放在可见光带外侧,但示数会升高,说明红外线的_比较显著;日晷是通过观察其指针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的,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_来解释; 神州飞船的两侧各设置了一个黑色、宽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它可以将_能转化为_能。 12. (1分)(2013北海)2013年的春夏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冰雹“袭击”,冰雹的形成与高空中的小冰晶及气流温度等有关,其中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形成的,落到地面上的冰雹,会逐渐_并汽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 (3分)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实验时,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而不是直接用冷水做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加热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图乙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由图象知水的沸点为_ (2)小华平常在家中烧开水时,常常是听到水发出响声,就认为水烧开了,通过实验,她知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判断水是否烧开应根据_的现象 (3)实验结束,她应先_(取走温度计/吹灭酒精灯/移走并熄灭酒精灯) (4)若实验中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些,请在乙图上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5)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_ (填序号)(2分) A . 60B . 80C . 10014. (1分)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 先注入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的玻璃管 三、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15. (1分)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的表面,请你画出该光线在玻璃砖中的光路,并标出折射角。 (2)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电表的指针均正常偏转,请在方框内填上电源符号,并标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3)如图所示是安装在小区进出口的栏杆(粗细均匀的直杆)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二个力F时,可将栏杆压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最小压力F的示意图和重力G的力臂。 16. (1分)在图中画出由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恰好经过A点的光线. 17. (1分)画出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的出射光线。 四、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1分)18. (4分)小祥同学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首先利用太阳光准确地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应该让凸透镜_阳光。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他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 , 当他将纸片稍微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发现光斑变小了一点,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_(选填“大于”、“小于”或“可能大于或小于”)L。(2)小祥仔细调节纸片的距离,当纸片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时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f=_cm。 (3)小祥将烛焰移到距离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一个倒立、_、的实像,_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制成的。 (4)小祥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的像时,从旁边同学处拿来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直接替换自己的凸透镜,而没有改变烛焰的位置,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模糊了,于是他将光屏向该凸透镜移近一些距离后,光屏上又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了,于是他又得出了:当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小,像距越_的一个新的结论。19. (4分)小华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的物态变化规律”。 (1)该实验应选用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如图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是_段(用字母表示),在第4分钟时处于_状态。 (4)当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且气泡上升时_(选填“越来越小”“大小不变”或“越来越大”),说明水已_。 (5)图象丙中,在实验过程中BC段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中_ A . 都不吸热B . BC段吸热,DE段不吸热C . 都吸热D . BC段不吸热,DE段吸热20. (3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简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拔到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总量如图14甲所示,则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_g,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14乙所示,酱油的密度为_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偏_(填“大”或“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和烧杯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p酱=_(己知水的密度为p水 )。五、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热核聚变是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在可控情况下发生的核聚变,聚变反应中释放出来的核能提供了大量的热量,据媒体报道:1L海水提取的氢的同位素,在完全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L汽油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1)若汽油的密度约为0.7103 kg/m3 , 300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1L103 m3) (2)若汽油的热值为4.6107 J/kg,300L汽油完全燃烧能释放多少热量? (3)若这些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50%,则它可以供给一台功率是200W的电视机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六、 综合能力题 (共1题;共3分)22. (3分)晓丽去买蜂蜜,发现峰蜜在瓶内向下流动得比较慢,不像流水那样。她常德,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她联想到,在做火统磁铁的实验时发现温度越高,磁铁的磁性越弱,那么,液体的粘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她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蜂蜜分装人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被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邮意,同时,分别高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蜜蜂冰中在箱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低一般较高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1)晓丽又用其它几种物质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对这些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有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_,这一结论可以用图乙的_图象(选填A或B)来表示。在上述探究中,晓丽丽经历了发现问题、_、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她在实验时控制了_、_和_不变;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度”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_来完成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请各举一例: “控制变量法”的例子: _“转换法”的例子:_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1、2-1、3-1、4-1、5-1、6-1、7-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9分)8-1、9-1、10-1、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