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学力检测试卷(1.1-4.2)(II)卷.doc_第1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学力检测试卷(1.1-4.2)(II)卷.doc_第2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学力检测试卷(1.1-4.2)(II)卷.doc_第3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学力检测试卷(1.1-4.2)(II)卷.doc_第4页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学力检测试卷(1.1-4.2)(I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学力检测试卷(1.1-4.2)(II )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0分)1. (3分)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 .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B .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C .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变色D . 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2. (3分)某人因饥饿而感到头晕,你认为应补充以下哪类食品能使他尽快恢复?( ) A . 花生米B . 面包C . 烧牛肉D . 炒鸡蛋3. (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A . 铁和硫酸铜溶液B . 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C .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D .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4. (2分)在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中,波斯军队用投石车投出巨石来攻击斯巴达克城的城墙,在巨石被投出到击中城墙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巨石在最高点时动能最大B . 巨石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小C . 巨石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 . 巨石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5. (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木块时,应尽量匀速B . 斜面的倾斜程度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C . 木块在匀上升过程中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 . 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沿斜面所用的拉力越小6. (2分)化学实验操作时需要“胆大心细”,严格遵守实验规范,否则就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引发危险。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 (3分)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需要选用适当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A . C(Zn)稀硫酸B . CaCl2溶液(HCl)Ba(OH)2溶液C . CO2(CO)澄清的石灰水D . NaOH溶液Ca(OH)2K2CO3溶液8. (3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货物提到9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80N,则总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 )A . 1400J 80%B . 1800J 80%C . 1800J 83.3%D . 2160J 83.3%9. (2分)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B . 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热量散失关紧门窗,O2不足煤不完全燃烧易起CO中毒C . 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D . 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10. (3分)如图所示,在两伸直的食指上水平地放一根质量均匀的横棍,起初两指分开一定的距离,棍的位置左右不对称。在横棍不掉下的情况下,缓慢移动两指,缩小其间距离,直到并拢,这时会发现两指会合的地方在( )A . 若左边手指先移动,则会合处在棍的中央右侧B . 若左边手指先移动,则会合处在棍的中央左侧C . 由于开始时左边手指离中心近,会合处在棍的中央右侧D . 不管开始情况如何,会合处总在棍的中央附近11. (3分)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伏,10秒内定值电阻R1做功为20焦;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压为14伏B .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8欧C . 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75安D . 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为2:312. (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正常人体体温为37左右,故人体内所有消化酶活性最强时的温度约为370CB .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故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C . 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故生长素浓度越高就越能促进植物生长D . 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故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13. (2分)将一根100g的铁棒放入100g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干燥称重,固体质量为104g,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 ) A . 4gB . 14gC . 28gD . 56g14. (3分)下列实验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前要准备B . 实验时只观察C . 实验时认真记录D . 实验后整理打扫15. (2分)如图所示,灯泡L1比L2亮,电压表V2示数为6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V1示数为6VB . V1示数大于6VC . V示数小于6VD . V示数大于6V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共10题;共38分)16. (4分)很多同学不吃早饭就上学,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原因是_。17. (4分)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如图所示(1)C的化学式为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8. (4分)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_V;接在照明电路中的一盏电灯,正常发光25h耗电1kWh,其额定功率为_W19. (4分)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1104A,电压约1.8108V,放电时间约0.01s,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_J,合_kWh20. (2分)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提示:CuO+H2SO4=CuSO4+H2O)(1)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2)C的化学式_,E的化学式_,B的化学式_(3)X溶液与C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_;_21. (4分)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至平衡,现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10g碳酸钙,向另一只烧杯中投入适量Al片,要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投入Al片的质量为_: 22. (4分)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核事故,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提出问题:如图是某品牌加碘食盐的标签,通过服用加碘食盐的方法能否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问题分析: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上述品牌碘盐的质量为_。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_(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_。23. (4分)如图所示,原长为1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水平面上的木块相连。推动木块压缩弹簧,当其左端至A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5J;松手后,木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若干次后静止,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1J.则木块最终静止的位置一定不可能位于_(BCD)点,整个过程中木块克服阻力做的功是_J,整个过程中木块速度最大时其左端可能位于_(BCD)点。 24. (4分)如图所示,在进户线的干路上串联一个标有“220V,60W”的灯L2 , 只闭合开关S时发现L1与L2都发光。那么L2将_(填“正常发光”或“发光较略”)。若此时用测电笔接触A点,氛管_(填“会”或“不会”)发光。在干路上串联后,电路的总功率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 (4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写化学式)。 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共5题;共40分)26. (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一:挤压滴管2,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80。 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现象是_。(2)实验二: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其原因是_。 27. (6分)小柯在测量某铁块的重力时,发现铁块的重力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时又找不到其它测量工具,为了测出该铁块的重力,他找来木棒、细铁丝等物品进行如下改进: 步骤一:将细线系在木棒的A位置,在木棒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使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步骤二:用手指勾住弹簧测力计的B处,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如图乙步骤三:在木棒左端挂上铁块,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丙(1)步骤一中“在木棒的左端绕上适量的细铁丝,使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防止_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步骤二的作用是_。 (3)步骤三中,当木棒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该铁块的重力是_牛。 28. (6分)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装置:(1)仪器识别:a _ ;b 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3)能除去H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的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4)装置E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硬质试管中反应后有 _生成。(5)实验前硬质试管中混合物的质量为5g,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_ %。29. (8.0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过程如下,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吗?(2)建立假设: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催化作用。(1)设计实验方案:本实验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和_。(2)进行实验: 取三支试管,编号为1-3号,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为4-6号,分别加入1毫升唾液淀粉酶。将6支试管的1、4号,2、5号,3、6号编为ABC三组,分别放入0、37、70左右的水中水浴5分钟。 _,充分摇匀后,再分别放入_中,水浴5分钟(将该步骤补充完整)。往3组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3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3)记录结果,得出结论:若A组_、B组_、C组_(填“变蓝”或“不变蓝”)则假设成立。(4)表达与交流:针对本实验的结果,请在下面方框内绘制一个坐标图,大致表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0. (14.0分)李翔用如图所示电路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1)李翔在连接电路前检查仪器,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甲所示,则李翔接下来的操作是_。(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观灯泡总不亮,且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接近3V,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3)实验中,李翔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在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时,李翔设计了右图表格,请你评价表格设计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四、 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6+8+6+7+8,共35分) (共5题;共35分)31. (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体重计,主要部件是杠杆ABO和可变电源其中AO=1m,BO=0.2m,踏板与杠杆质量均忽略不计。体重计的工作原理为:人的体重变化时,受压面上压力变化使电源电压变化,从而使电路中电流变化,再由电流值得出体重值。图中定值电阻R0=10,灯泡L上标有“4V,1.6W”的字样(假设灯泡的阻值不变),可变电源的电压与受压面上压力大小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U=0.05F,(其中压力F的单位:N,电源电压U的单位:V)(1)灯泡L的电阻为_欧。 (2)当体重500N的人站在踏板上时,列式计算电流表的示数。 (3)由电流表改装的体重表,刻度是否均匀,请说明理由。 32. (8分)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Cl溶质的质量为7.3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6%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30.0060.0090.00120.00150.00生成沉淀的质量/g0.001.967.849.809.80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HCl+NaOH=H2O+NaCl 2NaOH+CuCl2=Cu(OH)2+2NaCl(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_g,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 _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33. (6分)如图,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电压表的量程是015V, R1的电阻是20,电源电压18V,变阻器R3的阻值范围是0200,灯泡电阻不变。 (1)只闭合开关S3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则R2的电阻为多大? (2)只闭合S1、S3和S4时,在不损坏电流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 (3)若只闭合S2、S4 , 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的变化范围。 34. (7.0分)如图甲是家用插线板。(1)在乙图画出插线板内部开关和两插座的连线,并接入家庭电路,要求:插线板上的开关可同时控制两插座的通、断;开关接通时两插座都能提供220V电压。 (2)该插线板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10A,通过计算分析,插线板能否让“220V 200”电吹风与“220V 50”电暖气同时正常工作? 35. (8分)无焰食品加热器常被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所用的材料有镁、铁、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利用镁和水反应产生热来加热食物。下面是在15、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上述材料进行的研究。实验l: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适量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图甲上绘得曲线1;然后把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若干细条,重复上述实验,绘得曲线2;再取相同质量的镁粉重复上述实验,绘得曲线3。实验2:把2.4g镁粉、5.85g氯化钠和一定质量的铁粉混合,放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并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测出容器内的温度。图乙是在改变铁粉质量的实验条件下,绘得的温度变化曲线。实验3:把2.4g镁粉、28g铁粉和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混合,放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并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测出容器内的温度。图丙是在改变氯化钠质量的实验条件下,绘得的温度变化曲线。(1)通过实验l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快慢的因素是_。 (2)实验3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