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docx_第1页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docx_第2页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docx_第3页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docx_第4页
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一、从下面两组题目中任选一组,按要求完成相应文言材料下的第7-10题。【16 东城一模】【第一组】选段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段二顺宗即位,(子厚)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李诵,公元805年即位,在位不到一年。 柳宗元的字。 官名,唐代以州(郡)太守为刺史,比下文闲职“司马”官职高。 指子女。 音mu,指相等。 官名,指桂管经略史。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斗折蛇行 斗: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下: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以其境过清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D.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其俗以男女质钱 译文:10.材料的参照对读,可以促进我们对人物深入了解。比如材料一结尾提及“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比照材料二,我们发现其原因不仅是小石潭本身的偏僻、幽静,而且也与 有关。材料二显示,子厚任永州司马期间,主要活动有 、 (每空不超过4个字),材料一则是印证;当他任职柳州,情形就有了变化。(3分)【第二组】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此语得其一偏。譬如西施、毛嫱,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掠须是掠,磔须是磔,千变万化,此不可移也。若掠不成掠,磔不成磔,纵其精神筋骨犹西施、毛嫱,而手足乖戾,终不为完人。杨朱、墨翟,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尽得师法,律度备全,犹是奴书;然须自此入。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沈括梦溪补笔谈)音qin。 汉字书写的笔划,即长撇。音zh,指汉字书写的笔划,即捺。战国时期思想家,其学说重在爱己,不以物累。即墨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此语得其一偏 偏: 作字亦然 作: 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 (1分)A.朝而往 (醉翁亭记) B.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世之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译文: 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译文: 10.为论述书法之道,本则材料中,作者首先指出 ,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法要想达到“入神”的境界,需经历 、 (每空不超过4个字)这两个阶段。(3分)答案:【第一组】7.答案:像北斗星一样。 推广。8.答案:C9.答案:(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长短不齐,随风飘拂。 当地有个习惯(风俗),向人借钱用子女作抵押。评分:第一小题中,关键词“蒙”“络”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二小题中,关键词“质”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10.示例:他初遇挫折,内心愤懑;读写;游玩。【第二组】7.答案:方面(点;偏颇)。 写。8.答案:B9.答案:世上论书法的人,大多认为书法不一定要有法则;(杨朱、墨翟)智慧口才超过他人,却最终不能进入圣人行列。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第一小题中,关键词“书”“法”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二小题中,关键词“过”“而”意思和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10.答案:多数人认为书法不必有法之看法的不妥。(“此语得其一偏。”) 示例:有法(“尽得师法”或“律度备全”);无法(“无迹可窥”或破陈规)。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2016 西城一模】【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慕容垂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坚大悦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赐帛五百匹。(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注】秦王坚:苻(f)坚,前秦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慕容垂:前燕皇子,受排挤投奔苻坚。淝水之战中暗中保存实力,后建立后燕,自称燕帝。蕞(zu)尔:小的样子。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记录的是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一役被东晋军队打得大败的历史故事。 9.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2)吾欲自将以讨之 将: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皆朝于齐 翻译: (2)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翻译: 11.甲文中邹忌委婉劝谏,采用了以 作比的方法,使齐威王醒悟,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乙文中慕容垂顺着苻坚的骄傲心态进言,夸耀前秦 ,鼓动苻坚出兵伐晋,使苻坚更加盲目自大。从文中看,两位君主都曾让众人发表意见。齐威王闻过能改,使国家日益强盛;而苻坚却 ,最终导致前秦兵败淝水。(3分)答案: 9答案:(1)实在 (2)领兵10.答案:(1)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难道可以再留下它来送给子孙(去攻取)吗11.例:切身经历 国力强大 只听取自己想听的意见(或“没有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偏听偏信”等)【西城】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第57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刘向战国策)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_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发政举事:指君主发布政令,行动做事。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时时而间进 间: (2)宋昭公出亡 亡: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如果能够 ,最终就有可能会“ ”;而他如果听到的只有 ,最终就有可能会“ ”。7.下面是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获得的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空用原文回答,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 5.(1)间或、偶然 (2)逃跑 6.(1)宫里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2)朝内朝外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7.广纳谏言 战胜于朝廷 谄媚阿谀之言 离国家失社稷 三【2016 朝阳一模】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 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宋史范仲淹传(节选)【注】制中:居丧期间。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吾谁与归 归: (2)生平事业备见于是 备: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居庙堂之高 不可久居 B. 是进亦忧 类如是乎 C. 尽行其言 复行数十步 D. 足任斯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2)遗宰相书 翻译:9.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2分) 宋 有 仲 淹 诸 贤 无 愧 乎 此10.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 答:答案:6答案:(1)归依 (2)完备 7答案:B(2分)8. 答案:(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给宰相写了一封信。9答案:宋有仲淹诸贤 无愧乎此 10. 答案:他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15中考答案略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 12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_(2)则有去国怀乡去:_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春和景明翻译:_(2)时有小舫往来翻译:_12. 【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风、湖水、 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 、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 。(4分)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10题。【2016 丰台一模】【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 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郢:古代楚国都城。声问不知,修行不闻: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解。说义:陈说道理。方术:所持方策。耦世接俗:随顺社会,附和世俗。期思:孙叔敖的故乡。舆:车。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荆庄王。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王舆迎叔敖 以衾拥覆 B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 辍耕之垄上C征于色 所恶有甚于死者 D吾将为子游 士卒多为用者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荆王欲以为令尹 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所以动心忍性 翻译:(2)此沈尹茎之力也 翻译:10【甲】文中孟子认为避免国家灭亡的条件是 ,【乙】文中强调国君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是 。(2分)答案: 7. A 8.(1) 发:起,被任用(2)为:担任 9. (1)用来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2) 这是(凭借)沈尹茎的力量。 10.(2分)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举荐贤能,任用贤能 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57题。【2016 平谷一模】【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有删改)【注】原:推究。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函:匣子,名词用作动词,指用匣子装。仇雠(chu):“雠”与“仇”同义,仇敌。本:探求,考察。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 6.【甲】【乙】两文都在阐述忧患意识对于成才治国的重要性。【甲】文列举了舜、傅说等人历经艰苦磨练成就事业的事迹,从而得出 的认识;【乙】文讲述了 的事例,进而得出 的结论。【甲】【乙】两文从不同侧面论证了【乙】文中“盛衰之理”在于“ ”的道理。(空用原文回答,空用自己话概括)5.答案示例: 同“弼”,辅弼你6.答示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晋庄公不忘父亲遗恨灭仇敌得天下以及后来失天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人事五 【甲】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资治通鉴晋纪十)【乙】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河朔岳飞题。 (岳飞五岳祠盟记)【2016 石景山一模】注释:板荡:指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相台:即相州,曹操曾在此建铜雀台,故称相台。总发:束聚头发,指刚成年。雠:通“仇”。宜兴:今属江苏。蹀:踏着。奠枕:安枕。4.【甲】文中“起冶铸兵”的“兵”可译为 ,【乙】文中“养兵休卒”的“兵”可译为 。【乙】文中“亦且快国雠之万一”和【甲】文中“ ”句(A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B睿素无北伐之志)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空只填序号)(3分)5.翻译 纠合骁健 翻译:_ 一鼓败虏 翻译:_6祖逖和岳飞同为精忠报国的北伐名将。他们既有对山河破碎的清醒认识,如【甲】文中的“ ”和【乙】文中的“ ”,又有 的共同誓愿。(空用原文回答,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4兵器 战士(部队) B 5集合勇猛健壮的人 一鼓作气击败敌人6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收复国土【甲】 祖逖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资治通鉴晋纪十)【乙】 枕戈待旦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刘琨传)注释:枭斩首示众,引申为消灭。逆虏敌人。常通“尝”,曾经。胡笳管乐器名,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使用。歔欷叹息,哽咽。向晓拂晓,天快亮时。6.甲乙两文中有多处“为”字,意思不同。甲文中,“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一句中“为”的意思是 ;乙文中,“常为胡骑所围数重”一句中“为”的意思是 。(2分)7.下列词语中,与“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中的“济”意思相同的是(2分)A.同舟共济 B.无济于事 C.扶危济困 D.刚柔相济8.翻译(1)遂屯淮阴,起冶铸兵。 (2)贼并弃围而走。9.某学校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小明阅读了以上材料很受鼓舞,他要在活动中介绍两人的事迹。下面是他的发言提纲,请你帮他填一填。(4分)人物表现共同点获得的启示祖逖闻鸡起舞请缨北伐中流击楫 刘琨枕戈待旦智退敌军参考答案: 6.(2分)做,担任 被 7.(2分)A8.(1)(军队)于是在淮阴驻扎,修起冶铁炉,铸造兵器。(2)敌兵一起放弃围城而撤离。(2分)9.示例:共同点:少有大志;杀敌报国(或“热爱祖国”)启示:(1)要树立远大理想,有志向,有抱负;(2)爱国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要为国事尽心尽力;(3)退敌要有勇有谋,讲究策略才能做成大事六【朝阳】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9-12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缞绖(cu di)丧服。亟(j)急迫地。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赗(f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赒(zhu)救济。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范文正公守邠州 守: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11.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 轻快,敏捷。 完成,结束。 全部,全都。12.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2分)参考答案: 9.(1)摆开 (2)做州郡的长官(做太守)10.(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他)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他们重金救济 11. 12.示例:因“士人”而悲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8-10题。 【2016 门头沟一模】【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 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8.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2)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 是: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 (2)心窃乐之。 译: 10.【甲】【乙】两文作者都借助山水表达了自己的乐趣,【甲】文中作者乐在 ,【乙】文中作者乐在 。答案:8.(2分)(1)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2)是:这样9.(4分) (1)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心里暗自喜欢这片山水10. 【甲】乐在与民同乐 示例:乐在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乐在与百姓同乐。【乙】乐在从山水的乐趣中发现了一个哲理(2分) 示例:乐在千古文章之道;乐在多角度思考和欣赏;乐在感悟到了一个哲理(道理);七【东城】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4题。(共10分)【选段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选段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1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2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3失明,厥有国语;孙子4膑脚,兵法修列;不韦5迁蜀,世传吕览;韩非6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报任安书1.倜傥:卓异。 2.文王被囚,演周易六十四卦。 3.左丘明:鲁国史官,集有国语。 4.孙子:名膑,战国时军事家。 5.不韦:姓吕,曾为秦相。与门下士集体创作吕览。 6.韩非:战国时韩国公子。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都是其中名篇。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 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 2.下列语句中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1分)A.夺而杀尉 B.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C.收而攻蕲 D.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从【选段二】得知,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认为“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请结合【选段一】的具体内容,说说陈胜为什么能成大事。(3分)1铁甲通“现”,意思是显现,露出。(或:表达)2B3.(陈胜)发布命令,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商讨大事。 屈原被流放,才写了离骚。4.善于抓住时机。会煽动人情绪,有号召力。会用人。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第8-10题。(共10分)【2016 东城期末】【选段一】吴广素爱人,杀之以应陈涉。【选段二】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史记高祖本纪)音yun,与主吏皆为县令的属员。萧何、曹参、樊哙,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是西汉开国功臣。刘季,为汉高祖刘邦,字季。指刘邦的异相异事,如高鼻梁、额头突起、美须髯,左大腿有72个黑痣;醉卧时,人见其身上常有龙出现等。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尉果笞广 笞: 后秦种族其家 种族: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 乃闭城城守 译: 10.阅读两个选段,说说陈胜、刘季二人先后起事都能有所成就的原因。(4分) 答: 8.用鞭子打。屠杀,绝杀。9.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因为戍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达到十分之六七。于是关闭城门凭借城墙防守。(或: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10.客观:天下苦秦;有人相助。主观:能抓住有利时机;注意笼络人心(鼓动人心,会宣传)。【2016 丰台期末】【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乙】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右:上。古人以右为尊。相如素贱人:指蔺相如这个人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争列:争位次的高下。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相与:一起,共同。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因:通过。将军:当时的上卿兼职将相,所以廉颇这样称呼蔺相如。刎(w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 会天大雨 会: (2)鄙贱之人 鄙: 7.下列语句中的“而”与“佣者笑而应曰”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潭西南而望 B.而君畏匿之 C.而中道崩殂 D.惑而不从师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译: 。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 9.史记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散文,作者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历史人物形象,在一篇传记中往往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甲】文中“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慨叹,体现出陈涉虽身份低微,但胸怀大志;“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等一系列举动,又展现了他善于谋划,做事周密的特点。【乙】文中的廉颇因蔺相如功高于自己,便抛出一句“我见相如,必辱之”,可见他 的特点;但是在了解到蔺相如以国家为重的用意后,立即“负荆请罪”,又表现出 的特点。 6.(1)适逢(恰巧遇到)(2)见识浅陋。7. A 8.(1)天下百姓苦于秦国(的统治)已经很长时间了。(2)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怎么样? 9.鲁莽自负(心胸狭隘)知错就改 八【怀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7-10题。(甲)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乙)华佗传(节选)华佗字元化,沛国谯1人也,一名旉2。游学徐土,兼通数经3。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4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5,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6,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7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8。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9,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10,便饮其麻沸散11,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12,缝腹膏摩13,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14尔。动摇则谷气15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16之事,熊颈鸱顾17,引挽腰体18,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释: 1沛国谯:(qio)古地名,“沛国”在今安徽的北部,“谯”是沛国的一地。2一名旉:“旉(f)”同“敷”。3兼通数经:“经”,经书,指诗书礼易春秋等。4养性:养生。5又精方:“方”,处方,药方。6心解分剂:心解,熟悉、明白。分,分量。剂,药剂,指各种药物配合的比例。7舍去:离开。8病亦应:“应”,随即。“病亦应”,病痛就应手消除。9当引某许:引,延伸。许,处所。10刳割:“刳(k)”,剖开,开刀。11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剂,比西方早1600多年,由华佗创制用于外科手术。12断肠湔洗: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湔(jin)”,洗。13缝腹膏摩: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14使极:使其劳累过度而觉得疲劳。15谷气:精气,养分。16导引:这里指气功。17熊颈鸱顾:摹仿熊悬挂(颈:通“经”,悬挂)树枝和鹞鹰转头顾盼。18引挽腰体:伸展腰部躯体,使各个关节活动。7.下列语句中的“以”与(甲)文中“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美于徐公 B.固以怪之矣 C.不以木为之 D.必以分人8.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2)若至,语人。语: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2)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10.我国传统中医学的主要诊疗手段是望、闻、问、切,根据你对(甲)文的理解,你认为扁鹊对蔡桓公疾病的诊断主要靠的是哪一种诊疗手段?结合你对(甲)文和(乙)文的理解,请你分别谈一谈扁鹊和华佗对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贡献。(4分)答案: 7.D(2分) 8.(1)跑 (2)告诉 9.(1)(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2)因此古时的仙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摹仿熊悬挂树枝和鹞鹰转头顾盼,伸展腰部躯体,使各个关节活动,用来求得不易衰老。 10.第一问:望 答理疗、针灸、用药的不得分。第二问:扁鹊:创立了“望”诊这种诊疗手段;华佗:发明麻醉药麻沸散,创立外科手术。答五禽戏也给分,答其它医疗手段不得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2016 西城期末】【甲】扁鹊见蔡桓公,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乙】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节选自方孝儒指喻)【注】握:四寸为一握。 膂(l):脊骨。 瘳(chu):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9.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2分)(1)居十日 居: (2)至于既成 既: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2)以为不足患 翻译: 11.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 ”;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 ”,结果“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这两篇寓言故事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即: 。(用原文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9(1)停,过(2)已经10.(1)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2)认为不值得忧虑(或“担心”等)11.答案:遂死 从其言 要防微杜渐(或“小毛病如果不早做处理就会引发大问题”等)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及文言选段,完成第4-7题。 (一)1. 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