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胡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故乡的胡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故乡的胡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故乡的胡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故乡的胡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乡的胡同教学设计 故乡的胡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胡同的特定内涵,对作者的生平经历有所了解。2.通过自读圈点、小组讨论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分析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比较文章前后部分笔调的差异。3.学习作者积极的豁达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对故乡的情感。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有多少人去过北京?北京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呢?(没有去过的学生也可以他们谈谈所了解到的关于北京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师:提起首都北京,很多同学都会想到故宫、长城、天坛、鸟巢等著名的景点,但是北京的胡同也是首都的一大特色。有人对“北京胡同”有了解的吗?(资料补充)有人称北京的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和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其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城市的,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史铁生先生笔下的故乡的胡同这篇文章。史铁生先生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除了我们熟知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外,你对他还有其它了解吗?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师:文章的标题在胡同前面加上“故乡”,说明作者不仅写胡同,而且在写自己的故乡。故乡是每一个人永远都难以忘怀的地方,是人类文学永恒的歌唱,那么作家史铁生将如何写自己的故乡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师:请几位同学一起合作为大家读读这篇文章,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思考:作者叙述了人生的几个时期?写了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与胡同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小组交流】幼年时期:等待外出的母亲归来、生病打针的恐惧、初入幼儿园的失落童年时期:听诵经声与钟声、校园遇到可怕的孩子成年时期:和一群老太太涂抹说笑、母亲种下合欢树、恋爱结婚【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梳理】师:在这篇文章中,大多内容都围绕着作者经历的一些事情叙述,并未有过多的笔墨去描绘胡同,但是文题却是“故乡的胡同”,这是有何用意呢?文章第几段给了我们提示?(第2/5/11小节)哪些句子给了你启发,画下来读一读。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师:这是什么句式。(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现这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表明什么?(作者写胡同就是在写自己的生命)作者给了一个“办不到”的回答,他到底有没有办到呢?(办到了,作者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回想起那些已经远离的过去)小结:结合作者不同时期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以“故乡的胡同”为题,主要是因为的人生经历都是在胡同中度过,这篇散文则以故乡的胡同为线索,将幼年、少年和成年的一些生活场景串在一起。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师:再看第2段,“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引领下文的句子)作者写的是曾经历过的寻常事,这些事中作者的心绪是如何的呢?请你再次默读文章,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关键词圈出来。【小组讨论】师:怎样等待母亲归来?(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作者的心绪:依恋师:奶奶带“我”去打针,他怎么表现的?(天上地上都是风打完针嚎啕之际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作者的心绪:痛苦师:入园时,作者的表现如何?(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作者的心绪:失落师:童年时代上学了,在学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作者的心绪:谄媚、防备、孤独师:原本应该快乐无忧的童年对作者来说却带着忧郁与哀伤,但作者心中还是怀有一点希望的,你们找到相关语句了吗?(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归纳概括】在这两个时期,作者用一种极细腻的笔调,叙述着幼时那些不算快乐的过往,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之感。师:作者为何会选择这些不快乐的事情写自己的童年呢?同学们思考下,联系下作者的整个人生经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尽管作者记叙的是童年的经历,但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更多是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在回忆,结合后来的人生轨迹(双腿残疾),作者会认为童年的经历预示着未来的人生,这也是能够理解的。师:作者在双腿残疾后是否整日郁郁寡欢呢?(没有)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作者的心绪:乐观、豁达、幸福【归纳概括】在叙述成年后所遭遇的不幸生活时,作者的笔调慢慢变得明朗起来,走出了哀伤,逐渐豁达乐观起来,这就形成了一种神奇的对照。师: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来把文章简单小结一下。小结:史铁生有一种宿命观,童年的现象预示着未来人生。孩子眼中是忧伤、沉重与期盼,正是他未来人生的预兆。成年后真正经历了痛苦,使心灵得到磨砺和净化,生活里的希望支撑着“心魂从轮椅中站起来”,而灵魂一站起来,人生也就有了一方晴朗的天空。师:我们再来看“故乡的胡同”这个题目,我们来思考下:胡同与作者的人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找找文中的关键句子。第2小节: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第11小节:看一条天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归纳总结】第二段是心神走进胡同,体会到每条胡同都有生命的痕迹。最后一段是,飞到胡同上空,看见命运如胡同那样延展、曲折。作者的构思多么巧妙,行文前呼后应。明写故乡的胡同,实质是在写自己的全部生命,胡同和作者的生命已经融为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