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_第1页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_第2页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走到人生边上读书笔记杨绛先生逝世的时候,我正好调到办公室上班,每天愁眉苦脸的面对一堆要写的材料。虽然比较喜欢写公文,但是专职干这个的时候,还是觉得累觉不爱。 我看过先生的书,大概就只这本走到人生边上了,那会儿我还在业务科室上班,忙一阵闲一阵,倒也看完了几本书。其实我一直觉得杨绛先生的书应该属于比较小众的书,我想很多人大概也没怎么看过她写的书,一来写的不多,二来写得太实在。 看走到人生边上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这是杨绛先生 96 岁高龄之作。先生在书里首次探讨了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看完之后第一感觉是,这书写得太实在,通篇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娓娓道来。 正如她在序里所说,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边上,思考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奇怪 我见过的很多老人,还不到先生这个年纪,或已意识不清,或根深蒂固,或老气横秋,难以有先生这种探索之心,以聊天的方式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我们这个倡导经验主义的大环境里,先生在如此高龄依2 / 3然有如此胸襟着实让人感动。 写在人生边上的哲学,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感悟。我倒比较喜欢给主题做注释的故事,那就像自己经历过某种人生一样,透过这些去稍稍理解先生的本意。 劳教士的故事让人感动,最后的结果让我有点尴尬吧,也没能想到劳教士用心良苦。她的自述 ,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吧,我喜欢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就像余华的活着那样,如此的让人刻骨铭心,没有那么多的环境描写,所有都是她说的,她说的关于她的一生的故事,闭着眼睛都能在脑海里勾勒出艰难困苦的一辈子。我想起以前读过的王安忆小说集,却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主题,仿佛你也曾在荒无人烟的国道上,走在通往某个“鸡店”的小路,那店很突兀出现在视野里,招牌的红字必然是经历过一番沧桑而缺了一些边边角角,然后结局干脆利落,令人大吃一惊,久久难忘。这两种小说手法,总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哈哈,喜欢。 其次,我也觉得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子路而不是颜回,大概是因为子路才是用一生践行孔子理念的学生吧。还记得子路的“君子死而冠不免”豪言壮语,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子路扔掉宝剑,从容整冠而死的场面,却总也3 / 3想不到一个完整的满意的。到后来大概是 XX 年左右,记得当时热播的电影孔子让我又回想起曾经的这个精神偶像。电影给了子路一个凄凉的画面,那是一个老师对自己爱徒的追忆,那是一个时代对士的呼唤。我还记得画面似乎是这样滴:有人来告诉孔子,子路死了。孔子蓦然,望着远方,久久,曰:他临死前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曰:卫国大乱,出公他爹杀回来了,赶走了出公,有人告诉他,让他别进都城,他不听,说, “食其食者不避难” ,遂仗剑而入,以一敌二,不幸帽带被砍断,子路大喝一声,“君子死而冠不免” ,丢掉宝剑,席地整冠,遂死!”子曰:其实我早知道了! 最后,我以为,年纪轻轻的时候不要求索于生命的意义,不要去可以感受孤独的细腻,不要把脑力浪费在这些抓不到的烟尘上,情绪化不是弱冠之年的事。去征服、去流浪、去了解这个物质世界本来的模样,然后当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