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 电工学主编 行小帅参编 张清泉杨培林李竹曳永芳主审 段新文蒋天发机械工业出版社 审稿委员会主审 段新文教授 青海师范大学 蒋天发教授 中南民族大学 委员 张晓东教授 皖西学院 齐吉泰教授 绥化学院 王金来教授 运城学院 胡庆华副教授 合肥师范学院 琚爱堂副教授 长治学院 孙秀萍副教授 包头师范学院 赵巧娥副教授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甄利玲副教授 吕梁高专 王爱珍讲师 忻州学院 刘秀军讲师 晋中学院 课程的性质 电子电工技术 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 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 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 平时考核 主要考查学生出勤 作业等 期末考核 采用闭卷考试 期末总评成绩的折算采用以下公式 总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 70 平时成绩 30 1 1电路的组成与模型1 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 3基尔霍夫定律1 4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1 5电路的等效变换1 6电路定理1 7惠斯登电桥问题的讨论1 8用Multitisim7对电路进行分析 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 要求正确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如电流 电压 电动势 电位 电功率与电能等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定理 电路中基本定律是指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电路中的基本定理是指叠加定理 替代定理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要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定理分析电路 3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电路的等效变换是本章的重点 正确使用支路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正确理解和运用电路的等效变换 同一个问题 可用不同的方法 求解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1 1电路的组成与模型 1 1 1电路的组成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 它是由若干电气器件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按电路的功能分类 可分为两类 实现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1 实现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2 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电源 提供电能的装置 负载 取用电能的装置 中间环节 传递 分配和控制电能的作用 直流电源 提供能源 信号处理 放大 调谐 检波等 负载 信号源 提供信息 话筒是产生信号的设备 称为信号源 它相当于电源 扬声器是转化和接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负载 放大器是中间环节 它将话筒输出的微弱电信号放大到足以推动扬声器发声 1 1 2电路模型 开关 电池 导线 灯泡 为了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 一般要将实际电路模型化 用足以反映其电磁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或其组合来模拟实际电路中的器件 从而构成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 手电筒的电路模型 理想电路元件主要有电阻元件 电感元件 电容元件和电源元件等 例 手电筒 手电筒由电池 灯泡 开关和筒体组成 手电筒的电路模型 电池是电源元件 其参数为电动势E和内阻Ro 灯泡主要具有消耗电能的性质 是电阻元件 其参数为电阻R 筒体用来连接电池和灯泡 其电阻忽略不计 认为是无电阻的理想导体 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今后分析的都是指电路模型 简称电路 在电路图中 各种电路元件都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 1 2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1 2 1电流及其正方向电流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习惯上把正电荷移动的正方向规定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流大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直流 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恒定电流 简称直流 用I表示 如图1 3a 交流电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 则称为时变电流 最常见的时变电流就是正弦电流 其强度用符号i表示 如图1 3b 直流电 假设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的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 用大写字母I表示直流电流 则直流电流的表示式为 交流电 设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dq 用符号表示交流电流 则交流电流表示式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A 当1秒 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库仑 C 时 则电流为1安培 A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千安 kA 毫安 mA 微安 A 它们的关系是 1kA 103A1A 103mA 106 A 电流的正方向和实际方向 在分析电路时 可事先任意假定某一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 并用箭头标出 根据假定的电流方向进行计算 若求得电流是正值 即I 0 则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选定的电流正方向一致 若求得电流为负值 即I 0 则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 1 2 2电压及其正方向 电压 在一段电路中 正电荷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移动形成电流 电场力推动电荷作功 从而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 为了衡量电场力对电荷作功的能力 我们引入电压这一物理量 直流电压用U表示 交流电压用符号u表示 如图1 5所示 若电场力将电荷q从A点移到B点 所作的功为WAB 则A B两点间的电压UAB为 上式表明 电场中任意A B两点间的电压 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时所做的功 若UAB 0表示电场力作正功 UAB 0则表示电场力作负功 即外力作功 在国际单位制中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V 当电场力把1库仑 C 的电荷量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所作的功为1焦耳 J 时 则该两点间的电压为l伏特 V 常用电压单位有千伏 kV 毫伏 mV 和微伏 它们的关系是 通常规定电路中两点之间电压的实际方向是由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的 电压的正方向可以任意选定 如图1 6所示 当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它的正方向一致时 电压为正值 即U 0 反之 当电压的实际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时 电压为负值 即U 0 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 两点说明 1 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可以任意选定 但一经选定 那么在电路分析和计算过程中 则不应改变 2 一般来说 同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以各自指定 不必强求一致 但在分析电路时 为方便起见 常将电流和电压二者的正方向指定为相关联的正方向 即把同一元件的电流的正方向与电压正方向选为一致 电流从电压的正极流向负极如图1 7所示 1 2 3电位 在电路中任取一点O作为参考点 则由某点a到参考点的电压Uao称为a的电位 即Va 选择参考点是任意的 因此电位也具有任意性 而任意两点之间电压 电位 是不变的 在一个电路系统中 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点 参考点的电位等于零 在电子电路中 常选定一条特定的公共线作为参考点 这条公共线一般是很多元件的汇合处 而且通常是电源的一个极 这条线虽不直接接地 但也称为地线 参考点可用接地符号 表示 电 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可以用它们之间的电位差表示 如 Uab Va Vb 在电子电路中通常采用一种习惯画法 当电源有一端与参考点相连时 电源不再用电源符号表示 只需将电源另一端相对参考点的数值和极性标出即可 如图1 8所示 1 2 4电动势 通常规定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经电源内部指向正极的方向 所以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电位升高的方向 这一点刚好与电压相反 上式表明 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由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时所作的功 显然 电动势的单位也是伏特 V 通常规定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经电源内部指向正极的方向 所以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电位升高的方向 这一点刚好与电压相反 小结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实际方向 1 2 5电功率 电功率是表示电场力作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叫电功率 用符号P表示 即而W qU IUt 所以 在国际单位制中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V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A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W 简称瓦 常用的单位还有干瓦 kW 和毫瓦 mW 为分析和计算电路的方便 电压和电流通常采用彼此关联的正方向 在这种条件下 若计算出功率P 0 则表示这段电路实际上在吸收电能 该电路上的元件为负载或起负载的作用 若P 0 则表示这段电路实际上在释放电能 该电路上的元件为电源或起电源的作用 1 3基尔霍夫定律 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于1847年提出 该定律适用于直流电路 交流电路 对于含有电子元件的非线性电路也适用 介绍几个名词 支路 两个节点之间每一条电路称为支路 回路 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叫回路 网孔 电路内部不含有支路的回路叫网孔 网络一般把包含元件较多的电路称为网络 节点 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 1 3 1基尔霍夫电流 KCL 1 定律 在任一瞬间 流向任一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 即 或 0 对结点a I1 I2 I3 或I1 I2 I3 0 实质 电流连续性的体现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反映了电路中任一结点处各支路电流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应用KCL定律时 需注意以下两点 1 首先应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 KCL不仅适用于节点 还可以推广应用于电路各任意假定的封闭面 例如图1 10所示常见的晶体管放大电路 Ie Ib Ic 例l l在图1 11中已知Il 2A I2 3A I3 2A 试求I4 解 由KCL可列出 将已知数代入 得 I4为正值说明实际方向与所给定的正方向一致 1 2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定律 1 定律 在任一瞬间 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 沿回路循行一周 则在这个方向上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 在任一瞬间 沿任一回路循行方向 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 u 0 在直流电路中 U 0 在图示的电路中 选取回路adbca的绕向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则有 此式又可写为 上式说明 凡是支路电压正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时 电压前取正号 反之取负号 那么该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应等于零 这一结论适用于任何电路的任一回路 不仅适用于直流电压 而且适用于交流电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表述为 在电路的任何一个回路中 沿同一方向循行 同一瞬间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可用下式表示 在直流电路中 显然KVL也与各支路所连接的元件性质无关 无论是线性电路还是非线性电路 回路的各部分电压都服从KVL 图所示的回路是由电动势和电阻构成的 根据KVL可得 写成一般形式 此为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另一种表达式 可表述为 在任一回路绕行方向下 回路中各电阻上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各电动势的代数和 式中 凡电阻中的电流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时 该电阻的电压取正 反之取负 凡电动势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时 该电动势取正 反之取负 注意 1 列方程前标注回路循行方向 2 应用 U 0列方程时 项前符号的确定 如果规定电位降取正号 则电位升就取负号 3 开口电压可按回路处理 图为某电路中的部分电路 a b两节点处没有闭合 若选顺时针方向为绕行方向 则可得 1 4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几种常用的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 包括支路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KCL与KVL 1 4 1支路电流法 直接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支路电流的方法也叫支路电流法 如图电路 有a b两各节点 选取电流参考方向和回路环绕方向如图 根据KCL定律对a I1 I2 I3 0对b I3 I1 I2 0 根据KVL定律 对回路 1 E2 I1R1 E1 I2R2 0对回路 2 I1R1 I3R3 E1 0对回路 3 E2 I2R2 I3R3 0 一个有b条支路 n各节点的电路 具有n 1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 因此在列写电流方程时 可先选定一个节点为参考点 剩下的n 1个节点就是独立节点 列写电压方程时 由于平面电路的网孔数刚好就是b n 1 个 故对所有网孔列出的回路电压方程一定是相互独立的 这样就有n 1 b n 1 b个独立方程 刚好可求解出b个未知电流 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的步骤可概括如下 1 选取电路中支路的电流正方向及独立回路绕行方向 2 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 3 运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独立回路电压方程 为方便起见 常选取电路的网孔作为独立问路 4 将已知条件代人上述方程 联立求解 可得出各支路电流 5 当支路电流为正值时 表明该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正方向同向 反之 则表明该支路电流实际方向与正方向反向 概括 例1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 已知电动势El 130V 内阻Rl 1 电动势E2 117V 内阻R2 0 6 负载电阻R3 24 求 1 各支流电路I1 I2 I3 2 a b两点间的电压 解 1 设支路电流正方向及回路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此电路有两个节点 故独立节点数为1 选取a为独立节点 根据基尔霍夫第一电流为定律 列出电流方程为 此电路的支路数b 3 故独立回路数为3一l 2 选取网孔 为独立回路 且顺时针方向为回路的绕行方向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列出电压方程为 将已知条件代入上述方程 得到 解联立方程式得 10A 5A 5A 2 a b两端间电压Uab为 从计算结果来看 电流I2 5A 负号表示I2的实际方向与图上所标的正方向相反 此时 E2不是处于放电状态 而是处于充电状态 由此可知 如果两个电源的电动势不相等且两者并联运行时 两个电源并不一定都同时向负载供电 而是电动势大的电源起电源作用 而电动势小的电源却在起负载作用 这种情形应尽量避免出现 例1 3图所示的电路中 已知E 12 5V R1 10 R2 2 5 R3 5 R 14 求R中电流I 解 选取各支路电流正方向 并设各支路电流分别为I1 I2 I3 I4 I5 I 此电路有三个独立节点 为a b c 根据KCL 可列节点电流方程为 此电路有三个网孔 选取顺时针方向为回路的绕行方向 对网孔I 分别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可列电压方程为 将已知条件代入方程 可得 由式 得I2 I I4 代入式 得 故 由式 得 代入式 得 故 将式 代人式 得 故 式中的负号表明 该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选的正方向相反 1 4 2网孔电流法 选取网孔电流作为独立电流变量的分析方法 称为网孔电流法 简称网孔法 网孔法有m个独立电流变量 只需建m个关于网孔电流的独立方程可以得到惟一解 显然 这种方法比支路电流法减少了 个方程 图l 17的电路有三个网孔 设网孔电流分别为I I I 正方向均取顺时针方向 应用网孔电流列写回路电压方程的方法 原则上与支路电流法中列写回路电压方程一样 但是 这时应该用网孔电流表示各电阻上的电压降 有些电阻上会有几个网孔电流同时流过 列写方程时应该把各网孔电流引起的电压降都考虑进去 通常 选取回路的绕行方向与网孔电流的正方向一致 于是 对于图1 17所示的电路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并整理可得 即 式中I1前面的系数 R1十R5十R2 是第一个网孔内所有电阻的总和 我们称为第一网孔的自电阻 用符号R11表示 I 前面的系数为 R2 R2为第一网孔与第二网孔之间公有电阻 我们令R12 R2称为第一网孔与第二网孔的互电阻 由于通过公有电阻的两网孔电流的方向相反 互电阻取公有电阻的负值 同理第一网孔与第三网孔的互电阻为R13 R5 经过这样表示后 式 的左边可改写为 R11I R12I R13I 这是第一网孔全部电阻的电压降 式的右边 网孔电流正方向与电动势方向一致时 电动势前断取正 反之取负号 因此 式可概括成普遍形式 则为该网孔中全部电动势的代数和 用符号E11表示且当 同理式 和 可分别概括为 其中R22 R33分别为第二 第三网孔的自电阻 R21 R23 R31 R32分别为其下标数字所示网孔间的互电阻 E22 E33分别为第二 第三网孔中电动势的代数和 在 般情况下 若网络有m个网孔 则网孔电流方程组的普遍形式为 这种形式的方程组排列整齐而有规律 便于记忆和掌握 通过以上的讨论 可归纳出运用上述公式计算电路的步骤如下 1 按顺时针 或逆时针 方向统一规定每一网孔电流的正方向 2 根据电路结构及元件参数 算出电路中所有的自电阻和互电阻的值 且自电阻取正号 互电阻取负号 3 计算出电路中每个网孔的电动势之和 且当网孔电流正方向与电动势方向一致时电动势前取正号 反之取负号 4 将2 3 的值代入公式联立求解方程 得出各网孔电流 5 选取各支路电流的正方向 根据网孔电流 可求出各支路电流 必须指出 网孔电流法是以网孔电流为待求变量的 因此 网孔电流法只适用于平面电路 所谓平面电路是指可以画在同一平面上而不出现支路交叉的电路 对于非平面电路问题 可以利用回路电流法和下面将介绍的节点电压法来求解 1 13 例1 5图1 l6所示的电路中 已知E1 50V E2 20V E3 10V R1 20 R2 10 R3 5 R4 50 R5 10 R6 40 用网孔法求各支路电流 解 电路如图所示 有三个网孔 设网孔电流分别为I I I 并选顺时针方向为网孔电流的正方向 由电路图可知 将上面的参数代人公式 1 13 可得 解方程组可得 设各支路电流方向如图1 16所示 则有 例l 6 图1 l8所示的电路中 已知E 12 5V R1 10 R2 2 5 R3 5 R 14 用网孔法求R中电流I 解 电路如图l 18所示 该电路有三个网孔 设三个网孔电流分别为I I I 并选取顺时针方向为网孔电流的正方向 由图可知 将上面参数代入公式 1 13 可得 即 1 4 3节点电压法 节点电压法是以电路中的节点电压为独立变量分析电路的方法 现以图1 19所示的电路为例 说明怎样以节点电压为独立变量求解电路 然后在此基础上导出节点电压方程组的普遍形式 此电路有三个节点 设以节点0为参考节点 即令U0 0 余下的两个节点1 2称为独立节点 独立节点1与参考点0之间的节点电压用U1表示 独立节点2与参考点0之间的节点电压为U2表示 假定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的正方a图中所示的正方向 可以写出各支路电流与节点电压的关系式如下 以上各式中 G1 G2 G3 G4 G5分别为各支路电阻元件的电导 其单位为西门子 S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节点1和节点2可列方程为 将上面各关系式代入方程 可得 经整理可得 可以看出 式中U1的前面的系数 G1 G3 G4 是与节点l所连接的各支路电导的总和我们称之为节点1自电导 用符号G11表示 U2前面的系数为 G3 G3为连接在节点1和节点2之间的公有电导 我们令G12 G3称为节点1 2间的互电导 在节点方程中 自电导总是正值而互电导总是负值 等式右边E1G1为节点1所连接的各电源支路的电动势与其所对应的电导乘积之和 且电源正极连接到节点1 电动势前取正号 反之取负号 因此 式 可概括成普遍形式 如果电路只有 n 1 个节点 根据上述原则可列出n个节点电压方程的普遍形式为 通过以上的讨论 可归纳出运用公式 1 14 计算电路的步骤如下 1 选取电路某一节点为参考点 其余节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是节点电压 为方便起见 通常选取一个连接较多支路的节点为参考点 2 根据电路结构及元件参数 计算出电路中所有的自电导和互电导的值 且自电导取正号 互电导取负号 3 计算出电路中与每个独立节点所连接的各电源支路的电动势与其电导的乘积之和 且电源的正极连接节点的 电动势前面取正 反之取负 4 将2 3 的代入公式 l 14 联立求解方程 得出各节点电压 5 选取各支路电流正方向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电流 应当指出 节点电压法不仅适用于平面电路 也适用于非平面电路 因此 节点电压法更具有普遍意义 例1 7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 已知电动势El 130V 内阻Rl 1 电动势E2 117V 内阻R2 0 6 负载电阻R3 24 用节点法求 1 各支流电路I1 I2 I3 2 a b两点间的电压 解 选取节点O为参考点 设U1为节点1与参考点的节点电压 由图可知 根据公式 1 14 有 将已知条件代人上式可得 设支路电流的正方向如图所示 则 由此可见 对于两个节点两个网孔的电路 用节点电压法分析只需列出一个方程 而网孔法则要列出两个方程 如果连接在两节点之间的支路数越多 节点法的优越性越突出 对于有b条支路并联的电路 设两个节点为1利0 令0点为参考点 则节点1的节点电压U1的一般形式为 此式称为弥尔曼定理 至此 已经介绍了支路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 这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三个分析方法 其中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由于网孔电流法只需建立m个方程 节点电压法只需建立 n 1 个方程 相对支路电流法来讲 它们的优点显而易见 通常网孔电流法适合于网孔数少而节点数多的网络 而节点电压法则适合于节点数少而网孔数多的网络 小结 作业 电工学 行小帅主编 P411 91 101 12 1 5电路的等效变换 1 5 1电压源 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的电源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电路模型来表示 即 电压源和电流源 1 电压源用一个恒定电动势E与一内阻R0串联表示电源的电路模型叫电压源 用如图1 22a所示 电压源是以输出电压的形式向负载供电的 输出电压的大小为 电压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 22b所示 由于式中E R0 均为常数 所以输出电压随着电流I的变化而变化 当电流I增加时 内阻R0上的电压降也随之增加 输出电压随之减少 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 总希望电压源的内阻R0越小越好 当R0 0时 不管负载如何变动 输出电压始终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即U E 把内阻从R0 0的电压源叫做理想电压源 其符号如图1 23a所示 当然 理想电压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因为电源总是有内阻的 但只要一个电源的内阻R0远小于负载电阻R 该电源可看作是理想电压源 通常用的稳压电源可近似看作是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 23b所示 可以看出理想电压源的电流与电压值无关 由外电路决定 流过理想电压源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 所以电压源既可以作为电源向外电路提供电能 又可以作为负载从电源吸收电能 我们知道充电的电池就具有这两种工作状态 2 电流源 用一个恒定电流源与一内阻R0并联来表示电源的电路模型叫电流源 如图1 24a所示 电流源是以输出电流的形式向负载供电的 当电流源与外电路相连 电源的开路电压为U时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的大小为 因此 电流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 24b所示 显然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总小于恒定电流Is 电流源的内阻越大 分流越小 输出电流也越大 把内阻时的电流源叫理想电流源 其符号如图1 25a所示 其伏安特性如图1 25b所示 可以看出电流源的伏安特性是一条与电压轴平行的直线 光电池就是一种电流源 在一定照度的光线照射下 光电池将产生一定值的电流 电流的大小只与照度有关且成正比 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是指 当电压源变换为电流源或当电流源变换为电压源之后 除电源本身之外的其他部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方向和数值均与未进行变换之前完全相同 在这一原则的前提下 结合图l 26来寻找电源等效变换时所满足的条件 对图1 26来讲 其输出电压为 或 根据等效变换的要求 上面两式中对应项应该相等 于是得 式 1 20 是已知电压源的模型等效变换成电流源模型时满足的条件 而式 1 21 则是已知电流源的模型等效变换成电压源模型时满足的条件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 1 两种电源模型之间的变换仅对外电路等效 对其内部是不等效的 2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不能进行等效变换 3 电压源中的电动势E和电流源中的IS在变换时方向应保持一致 利用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的等效变换 可使某些复杂电路得以简化 例 试用电压源和电流源变换的方法计算下图中1 电阻上的电流 下一步 下一步 下一步 下一步 下一步 例l 9在图1 27a的电路中 已知E1 12V E2 15V R1 6 R2 3 R3 3 试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出R3的电流 解 首先把图1 27a的两个电压源分别等效变换为电流源如图1 27b所示 然后再把图b的两个电流源合并起来 由于Is1与Is2方向相反 故 IS的方向与IS2方向相同 其内阻R1和R2并联 得到 根据图c 利用分流公式可求得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 可将将1 28a的电路简化成图d的单一回路 变换过程如图b c d所示 由图d的电路可得 1 6电路定理 由线性元件和电源组成的电路叫线性电路 这里所讨论的线件元件主要指线性电阻 线性电阻是指伏安特性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阻元件 本节主要介绍线性电路中的基本定理包括 叠加定理 替代定理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1 6 1叠加定理 它是线性电路的一个基本定理 体现了线性电路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叠加性 叠加定理的内容可表述如下 在线性电路中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作用时 则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 意味着其他独立电源不作用 不作用的电压源的电压为零 可用短路代替 不作用的电流源的电流为零 可用开路代替 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讲解叠加原理的应用及解题步骤 例1 12如图1 35a所示 巳知El 18V E2 15V Rl 12 R2 10 R3 15 试用叠加原理求各支路电流 解 1 设El单独作用时 由于E2是电压源则短路 如图1 35b所时 则 2 设E2单独作用时 则E1短路 如图1 35c所示 则 3 将各支路电流进行叠加由图知 例1 13如图1 36所示 巳知E 8V I3 12A Rl 4 R2 1 R3 3 试用叠加原理求通过Rl R2 R3的电流 图1 36例1 13的图 解 1 设理想电压源E单独作用时 恒流源Is用开路代替 如图l 36b所示 则 2 没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电动势E用短路代替 如图1 36c所示 则 3 将各电流进行叠加 由图可知 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分别作出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的分图 其余电源置零 电压源短路 电流源开路 但保留其内阻 2 按电阻串 并联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各个分图中每支路电流 或电压 的大小和方向 3 求出所有电源在各条支路中产生的电流 或电压 的代数和 注意 最后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2 叠加定律只适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而功率的计算一般不能叠加 3 应用叠加定理计算电压和电流时 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参考方向 1 6 2替代定理 替代定理的内容可叙述如下 设电路有一个线性二端电路N1和一个二端电路N2组成 如图1 37a所示 若已知端口电压U或端口电流I 则可用电流源I或电压源U代替N2 如图b或c所示 替代后 电路N1中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均保持不变 通过一个例子说明替代定理 电路如图1 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耐磨球段项目商业计划书
- 通辽市人民医院交叉配血技术考核
- 中国冶金级氧化铝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玻璃清洁剂项目创业计划书
- 绥化市人民医院言语治疗师资格认证考核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头颈部血管介入治疗考核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脊柱支具配置指导考核
- 中国香蜡项目商业计划书
- 齐齐哈尔市人民医院脑动静脉畸形栓塞考核
- 2025年中国塑料购物袋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江苏防雷考试试题及答案
- 蜜雪冰城创始人的创业故事
- 艾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 《商务接待礼仪》课件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古文”阅读理解训练82篇附参考答案
- 中心静脉压团体标准2024标准解读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膝关节病的常规护理
- GB/T 44761-2024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术要求
- 中央空调系统维保服务报价清单
-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二)试卷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