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下科学 单元测试.doc_第1页
新七下科学 单元测试.doc_第2页
新七下科学 单元测试.doc_第3页
新七下科学 单元测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七下科学 单元测试 (第二章1-3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D.频率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4.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朵的5.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6.人耳朵结构中,对声音有放大作用的部位是( )A.耳廓 B.外耳道 C.鼓膜 D.听小骨7.2012年6月6日,艺术家们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奏黄河颂时,听众能分辨出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节奏不同 D.音调不同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D.超声波不是声波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A.图a中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图b中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图c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d中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10.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 B C D1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12.如图所示,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13.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14.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15.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最敏感的区域是( )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16.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17.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8.杭州地铁已经建成通车,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19.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声波 听神经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鼓膜 听小骨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 )A. B. C . D .20.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吼”出的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43分):2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23.人体皮肤中,能感受高于皮肤温度的感受器是 ,对这一感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能感觉接触和受压等机械刺激的感受器是 ,对这一感觉敏感的部位是 ;同时,皮肤还有感受器和感受器。24.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产生的。25.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_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来判断的。26.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可以传声;27.嗅觉特点:(1)中考资源网嗅觉的 性,是一种气味持续地作用于嗅觉器官之后,嗅觉感受性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即大脑的 疲劳的缘故;(2)中考资源网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性差异 ,利用警犬侦破是利用了狗异常灵敏的 觉;(3)中考资源网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会逐渐 ;(4)中考资源网动物对不同物质的气味敏感程度 。28.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你 (填“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明 。29.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从该信息可归纳出的结论是:(1) 的发声的频率范围最小(2)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 (3) 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 。30.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口张开,使鼓室通过 和咽部连通,使鼓膜内外的_保持平衡。3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 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32.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三、实验探究题(第35题的第(1)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6分):33.在右图中,小明与小玉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34.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是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35.小明学习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后:(1)小明想到:声呐发出的 碰到水下的物体反射形成回声,可以发现潜艇并测出它的位置。(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小明猜测:声音的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有什么规律? 探究声音的反射实验方法:将小镜子、两个圆纸筒、能发声的手表、几个一次性水杯,按图示放置。调整夹角,直到能够在左端纸筒里通过小镜子看见手表,将耳朵贴近这端纸筒,就能听到手表的“滴答”声。改变左端纸筒与镜子的夹角,纸筒中的“滴答”声明显变小。小明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3)小明联想:其他材料的物体是不是也具有反射的能力呢?于是当能够在左端纸筒里通过小镜子看见手表时,去掉小镜子换上木板,声音明显减弱;当放上泡沫板时,就几乎听不到声音了。这一现象说明 。 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ADABDACDC11121314151617181920BACDBDAAAA二、填空题:21. 350 能 22. 信息 响度 23. 热觉 手背 触觉 指尖 痛觉 冷觉 24. 噪声 振动 25. 振动 音色 26. 固体 27. 适应 嗅觉中枢 很大 嗅 减弱 不同 28. 不能 真空不能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