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和教育.ppt_第1页
0~3岁儿童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和教育.ppt_第2页
0~3岁儿童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和教育.ppt_第3页
0~3岁儿童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和教育.ppt_第4页
0~3岁儿童生活照料、保健护理和教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3岁儿童生活照料 保健护理和教育 护理学院杨晓 livecare healthcareandeducation 第一章育婴师 一 概念育婴师 专门从事0 3岁婴儿生活照料 护理和教育的人员 国家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1月23日颁布的 第五批国家职业标准目录 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职业名称 二 职业等级 育婴员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了解0 3岁儿童生活照料 护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 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0 3岁儿童的饮食 睡眠 动作技能 智力开发 社会行为等进行训练 育婴师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全面了解0 3岁儿童生活照料 护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设计 选择和制定教育训练方案 高级育婴师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掌握0 3岁儿童科学评价的方法 提出个别化教育的建议 为婴儿全面发展设计成长方案并提供全面咨询和服务 定位 注重实操 兼顾家政服务 入户服务为主 定位 技能实操和理论知识平衡 入户和个别指导兼顾 定位 偏重理论知识 入户为辅 个性化为主 自主创业 三 职业的规范性 2002年7月开始组织国内婴幼儿卫生保健 营养 教育 心理专家 制定了 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 编写了 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鉴定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 闭卷笔试 技能操作考核 现场实际操作 婴儿抱法 1 2个月内 3个月后 第二章生活照料 第一节保暖与衣着第二节母乳喂养第三节混合喂养第四节人工喂养第五节添加辅食 第一节保暖与衣着 足月儿最适室温 22 24度 C 婴儿头部易出汗 应戴吸汗的纯棉帽 衣物宜浅色 质地以纯棉为好 上身可以穿和尚服且开襟 盖住肚脐 便于穿戴 裤不要用紧的松紧带束系 以防影响胸廓发育 袜子松软舒适 松紧合适 反面无线头 第二节母乳喂养 一 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好处 一 各种营养供应充足 如果母亲膳食丰富而均衡 可以供0 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二 促进免疫功能成熟 抵抗疾病 母乳中含有针对细菌和病毒的抗体 二 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 一 帮助母亲做好喂哺的心理准备 婴儿行为受母亲哺乳行为及乳汁成分的影响 婴儿的性格塑造 气质和潜能与母婴间通过母乳喂养时的心理交流 情绪传递和行为渗透有密切关系 二 掌握母乳喂养的时间 次数和数量 1 尽早开奶 婴儿出生后立即开始母乳喂养 2 按需哺乳 婴儿有吃奶的愿望可以随时喂哺 3 喂哺时间 最好选择在母婴双方都是精神饱满 愉快的时候 满月时90 的婴儿可以建立起适合自己规律的 基本稳定的喂养习惯和时间 三 指导母亲做好哺乳准备 一 乳头准备 母亲在哺乳前应先洗净双手 用毛巾蘸清水擦净乳头及乳晕 保持乳头清洁 干燥 二 正确的哺乳姿势 三 正确的含乳方式 二 正确的哺乳姿势 母亲倚靠着软垫或墙壁等 感到放松和舒适 母亲与婴儿腹部紧密相贴 婴儿的耳朵 肩膀和后腰形成一条直线 面向母亲的乳房 用单手托起整个乳房 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张开呈 八字形 贴于右侧乳头乳晕的上 下方使其成圆锥样向前挺 1 怀抱式传统的哺乳姿势 婴儿的头部依靠在母亲右侧上肢屈曲的肘窝内 右手掌搂住婴儿的腰臀或大腿上部 婴儿左侧肢体夹在母亲臂下大约平腰部 婴儿腹部与母亲的腹部相贴 母亲的左手指呈 八字形 扶托右侧乳房 以母亲用右侧乳房哺乳为例 2 侧卧式母亲身体侧卧 头下垫枕头 婴儿侧身与母亲正面相对 母婴腹部相贴 婴儿小嘴与母亲乳头处在同一平面 母亲的左手指呈 八字形 扶托右侧乳房 夜晚或者需要休息时哺乳的最佳选择 3 交叉怀抱式左手从下面握住婴儿的头枕部 手腕放在婴儿两肩胛之间 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张开分别贴放在头部两侧的耳后 母亲的右手指呈 八字形 扶托右侧乳房 适合于 吮吸困难的婴儿和出生低体重的婴儿 当婴儿能顺利喝上母乳后 就可以转换成其它常用姿势 4 橄榄球抱式用枕头适当垫高婴儿达乳头水平 右手臂支撑婴儿的头部和身体 右手掌托于婴儿头枕部 婴儿上身呈半坐卧位姿势正对母亲胸前 婴儿双腿向后夹于右侧腋下 母亲的左手指呈 八字形 扶托右侧乳房 适合于 不能正确吮吸的婴儿 体弱的婴儿 或母亲乳头疼痛 剖腹产等 三 正确的含乳方式 1 2 3 母乳成分的变化 一次哺乳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前乳 母乳喂养时 婴儿先吸出的乳汁叫做前乳 外观比较清淡 稀薄 带蓝色 水的含量比较大 另外 含有丰富的蛋白 糖份 维生素和抗癌免疫球蛋白等 因其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 因而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来说不需要补充额外的水份 后乳 前乳以后的乳汁叫做后乳 外观呈白色 比较浓稠 含有大量的脂肪 蛋白质和乳糖 提供婴儿发育所必须的能量 根据产后日数母乳成分发生变化初乳 母亲产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 初乳颜色发黄 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质 如乳铁蛋白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成熟乳 是产后10天后分泌的母乳 与初乳相比 成熟乳呈乳白色 蛋白质成分含量较低 乳糖和脂肪成分含量较高 因此热量较高 第三节混合喂养 在母乳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 增加一些代乳品的喂养方式称之为混合喂养 一 判断母乳是否充足1 婴儿在24小时内至少吃8次母乳 2 在喂母乳期间 听到下咽的声音 3 婴儿很有活力 肌肉的弹性正常 肤色健康 4 两次喂奶之间婴儿显得很满足 5 婴儿在24小时内尿湿6片或更多尿布 尿色浅淡 6 婴儿将在24小时内大便3到8次 7 婴儿的体重持续增加 平均每天增加18 30克 8 母亲可能在喂奶之前感到乳房胀满 在喂奶之后感到乳房柔软 二 混合喂养注意事项 一 坚持母乳优先的原则 先给孩子喂母乳 让孩子充分吸空乳房 若不足再喂些牛奶或其它代乳品 二 最好要用小匙或滴管给孩子喂奶 尽量不要用奶瓶喂孩子 保留孩子对吸吮乳头的好感 因为一旦造成孩子的奶头错觉 反而不愿意吸母亲的奶头了 三 牛奶和奶粉都是较好的代乳品 羊奶缺少叶酸 喂羊奶时要注意补充叶酸 第四节人工喂养 由于多种因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使用配方奶粉 牛奶和其他奶或奶制品进行喂养的方式称之为人工喂养 0 2周约是60 80ml 2周以上可达到80 140ml 一 配方奶的配制1 将水煮沸1 2min 晾至适当的温度 将水滴至手腕内侧 感觉与体温差不多即可 取2 3量倒入奶瓶中 2 用配方奶粉加带的刻度勺取精确份量的配方奶粉 加入奶瓶中晃动 让配方奶粉充分溶化 不要结块 然后将剩余1 3的热水加入奶瓶中 最后盖上奶瓶盖后再轻轻晃动一次 直至配方奶粉彻底溶化 二 牛奶中含蛋白质和盐较多 所以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在两顿奶间喂一些水 每日2 3次即可 补充代谢的需要 一般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要120 150ml水 包括喂奶量在内 以白开水为主 可辅助一些自制饮料 尽量少喝或不喝饮料 白开水的温度在35 40度左右 天冷时喝温白开水 天热时可饮用凉白开水 但不要喝冰水 玻璃奶瓶为首选 喂哺前 将奶滴在手腕内侧 测试温度适中后再喂 喂哺时 奶瓶腰成垂直位 防止婴儿吞咽空气 喂哺后 将婴儿竖起 轻拍背部 待其 打嗝 排出吞咽的空气 注意观察婴儿精神 睡眠 大小便情况 逐步摸索适合婴儿的喂养方式 次数和配奶比例 参与 使用奶瓶喂哺婴儿 第五节添加辅食 4 6月为味觉发育关键期 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 婴儿早期的味觉经历的变化对以后接受食物有特殊作用 一 添加辅食的原则 从少到多 吃蛋黄由1 8到1 4再到1 2 从稀到稠 喝米汤 吃稀饭 吃软饭 从细到粗 蔬菜汁 蔬菜泥 碎菜 二 添加的食物 蛋黄 米糊 菜泥 水果泥 鱼泥等 三 添加食物的顺序 2 3个月 可加菜汁 果汁 米汤 4 5个月 可加鸡蛋黄 米粉 菜泥 鱼泥 水果泥 8 10个月 可加鸡蛋 稀粥 烂面条 肝泥 瘦肉末 豆腐 饼干 馒头片等 11 12个月 可加软饭 小饺子或馄饨 碎肉 碎菜等 1 2岁 每天保证喝奶300 500ml 2 3岁 每天保证喝奶250ml 第三章日常保健与护理 第一节生长检测第二节保健与护理第三节预防接种第四节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识别 一 生理发展变化的特征 一 大小的变化1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 1 3个月 周 4 6个月 3个月 6 12个月 半年 1 3岁 年 2 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 不能越级发展 二 比例的变化 三 旧特征的消失 四 新特征的获得 二 定期健康检查 频度 出生后第1年4次 出生后第2 3年2次 3岁以后1次 视力 听力 牙齿每半年1次 内容 1 体格测量与评价 身高 体重 头围囟门 前囟门在生后18个月内闭合 后囟门在生后3个月内闭合 脊柱发育2 全身各系统检查3 常见病的定期实验室检查 体重 频度 5次 生后一年即生后1 3 5 8 12个月3次 第二年即生后15 20 24个月2次 第三年即生后30 36个月内容 定期 连续的为儿童测量体重 记录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 脊柱发育 第二节保健与护理 一 新生儿疾病筛查二 三浴锻炼三 护理 一 新生儿筛查 一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1 苯丙酮尿症吃足6次奶后进行 在未哺乳 无蛋白负荷的情况下易出现苯丙酮尿症筛查阴性 2 先天性甲状腺低下避开生理性血促甲状腺激素上升期 减少了先天性甲状腺低下筛查的假阳性机会 二 新生儿听力筛查 筛查仪器 筛查型耳声发射仪 筛查环境 房间15平米以上 噪声低于45分贝 筛查方法 将新生儿的耳廓向后上方拉 使耳道伸直 避免探头触及耳道壁 初次筛查 出院前n次 时间为出生后3 7天 复筛 初筛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在42天内要进行两耳复筛 诊断 时间为婴儿2 3月龄 如果检查有问题5月龄前再次诊断 干预 如果发现孩子有先天性听力障碍 可以及时给孩子放置耳蜗 筛查结果的解释 耳声发射的筛查方法只能筛查耳蜗病变造成的听力损失 筛查报告只能反映通过或未通过 不能写正常或异常 筛查结果不等于诊断结果 筛查未通过 只能表明没有通设置标准 可能的原因有多种 筛查的时间 环境 筛查时婴儿的状况 婴儿的发育情况 听力损伤等 新生儿家庭访视 二 三浴锻炼 一 水浴通过水温和水的机械作用对身体进行刺激 达到锻炼的目的 婴儿洗澡 洗脸 洗脚的水温均可在35 40度 1 3个月的婴儿洗澡时的室温应在24 26度 有条件的可以一天洗两次 二 日光浴在暖和无风的日子里进行 夏天要带上帽子防止阳光直射婴儿的眼睛 夏季日光浴可选择在上午9 11点 下午3 5点进行 冬季可选择在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以前 每次从3 5分钟 逐渐增加到8 10分钟 日光浴后要给婴儿喂些果汁或白开水等 三 空气浴1 室外空气浴 新鲜空气中氧含量高 能促进婴儿新陈代谢 婴儿到户外受到冷空气刺激 可使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锻炼 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 室内裸体空气浴 开窗30分钟 室温升到20 左右 活动的方法可以由婴儿的兴趣而定 三 护理 一 头面部护理1 乳痂 较轻的乳痂不处理也可以 一般在4 6个月后会逐渐消退 将植物油加热消毒 放凉 涂在乳痂表面 滞留数小时或1天 乳痂被浸泡松软 薄的乳痂会自然脱落 比较厚的乳痂可用婴儿专用梳慢慢地轻轻地梳 然后用婴儿皂和温水洗净头部的油污 2 眼睛 用消毒棉球蘸温开水从眼内角向外轻擦拭 3 耳 婴儿的耳屎呈浅黄色片状或油膏状 这些耳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在婴儿吃奶时 一般会随着面颊的活动而松动 并会自行移到外耳道 洗完澡后 可用棉签擦拭一下耳道口 4 鼻 用消毒棉球沾温水或母乳浅浅探入鼻孔 轻轻旋转将分泌物带出 若分泌物较干燥且硬 需先用1滴温水湿润泡软 5 口 0 6个月 孩子的乳牙还没有萌出 喂完奶后 可以喂些清水 定期用纱布给孩子擦嘴 擦牙床 6个月 1岁 孩子的第一颗乳牙萌出后 家长可以手戴指套为他清洁牙齿 1 3岁 家长可以使用软毛牙刷帮孩子刷牙 但不能使用含氟牙膏 3 6岁 教孩子学习自己刷牙 二 脐部护理 第一阶段 脐带脱落之前 保证脐部干燥 可用75 酒精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以保证脐部清洁干燥 第二阶段 脐带脱落之后 每日用75 酒精棉棒擦拭3次左右 保持脐部干燥 清洁即可 三 指 趾 护理 新生儿指甲长得很快 10天就能长1mm 脚趾甲慢些 在婴儿洗完澡后或婴儿睡觉时用婴儿专用指甲剪或指甲钳修剪的短而圆润 四 皮肤护理 1 婴儿游泳 2 婴儿洗澡 3 婴儿抚触 1 婴儿游泳 水对婴儿胸廓的压力会促使使肺活量增加 水压对皮肤的拍击 还能对外周血管和皮肤起到按摩作用 同时使心脏得到更好的锻炼 孩子的身体为了在晃动的水中保持平衡 会做出各种动作 不仅对身体的灵活性 协调性和平衡感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且还可提高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 应激能力 促进大脑的发育 提高智力 能提高婴儿的机体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 增强食欲 改善睡眠质量 减少哭闹 消除消极不安情绪 帮助建立开朗 乐观 活泼的情绪 2 婴儿抚触 头部按摩能刺激头皮肌肉 促进血液循环 增长智力 使婴儿开朗活泼 面部按摩促进面部肌肉和五官发育 使婴儿愉快 减轻不安 胸 腹 背按摩可增强肺功能 帮助早期发现和预防佝偻病 增强机体免疫力 减少疾病 四肢按摩不仅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肌群发育 还有增高助长 刺激大脑发育的作用 婴儿游泳 操 抚触 3 婴儿洗澡 第三节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通过注射或者口服药物使婴儿获得对一些疾病的特殊抵抗力 儿童出生后1月内 监护人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户籍在外地的7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 由寄居地的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 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第四节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识别 1 毒虫咬伤仔细检查被毒虫咬伤部位有无毒刺 并予以拔除 蜜蜂 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