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持之以恒 胸有成竹B . 妇儒皆知 一气喝成C . 物竟天择 脑羞成怒D . 心旷神宜 门廷若市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奔跑吧,兄弟节目的热播,广大中小学生对它的热衷程度可谓是迫在眉睫。B . 面对眼前的瀑布美景,被他行云流水般的美景深深吸引,真是美不胜收啊!C . “这年头,谈论理想会不会太奢侈?”大学毕业十周年聚会上,有同学感慨于往昔的风华正茂、壮志凌云,如今的摧志屈道、安于现状,不免有了这样的感叹!D . 最近发生了许多的灾害,而我们的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到达救援现场,进行指挥救援,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B .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C .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会隔绝来自外界的纷扰,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精力与才智。D .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倡议书转发到各班家长的微信群,加大了宣传力度,传播了生态文明,没有一个不说这种活动不好的。4.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B .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此句中的“辰牌”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C .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长和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D . 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5.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 蒹葭选自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305篇。B .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美中谈到了美貌与美德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C . 茅盾的百合花是一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安排精巧合理;二是通过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D . 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 (2分)对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 .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 .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 .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三、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7. (5分)根据语境,续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我该学习小草的刚劲:钻出了泥土,就得忍耐着亢旱或阴湿;我该学习树木的倔强:抵抗着风雨,抵抗着冷热的气候和虫害;我该学习;。8. (5分)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9. (10分)古诗文默写。念天地之悠悠,_。登幽州台歌海内存知己,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策之不以其道,_ , _。马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综观我国古今著名诗文,很多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陶渊明引用黔娄之妻的话“_ , _。”明其心志。与朱元思书中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思想的是:_ , _。_ , _。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10. (2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注释】委:抛弃、丢掉。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仕:指做官。媚:取悦、巴结。(1)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辩B . 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曹刿论战)C . 濯清涟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D . 可爱者甚番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2)翻译下列语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1. (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选自做人与处世)(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划线词的表达效果)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12.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非凡的蜻蜓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chi)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剋星。青蛙和鼩鼱(qjng)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幼体。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1)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2)有人认为选文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略的话说说理由。(3)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作文。撇和捺互相支持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学习的困惑需要有人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有人的支撑,是思想的贫乏需要有人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有人的丰富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600字;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