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_第1页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_第2页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_第3页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_第4页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 6 月 26 日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摘 要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九世纪初 在 百家齐放的唐代诗坛上 李贺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 早熟而短命的浪漫 主义诗人 他的短短一生和他留下来的诗歌 像长空中倏忽飞逝的流星 一样 强烈的光芒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有强烈的 主观色彩 个性特征鲜明 极富新意和独创性 其中大量所使用的通感 手法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李贺 诗歌 通感现象 目 录 一一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1 一 通感手法的特点 2 3 二 通感手法的风格 4 5 二 二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的原因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的原因 5 6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8 致致 谢谢 9 在中唐诗坛 李贺诗风可谓独树一帜 彰显个性 向来受到历代诗评家的 关注 并且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李贺诗一向怪异 其独特的想象力 令人称道 怪诞 幽冷 跳跃的灵动 瑰丽 鲜艳的色彩 天地神鬼 凄风冷雨 皆有其造化 可谓别出心裁 故有人赞叹李贺诗能化腐朽为神奇 化平易为奇 险 且称他为 诗鬼 这是李贺诗歌的成功之处 一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钱钟书先生在 旧文四篇 通感 中指出 在日常经验里 视觉 听觉 触觉 嗅觉和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 眼 耳 舌 鼻 身各官能的领域 可以不分界线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 声音似乎会有形象 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如汉语中的一些表达法 热闹 冷静 冷眼 清净 音色 彩铃 声音刺耳 眼睛尖 口味重 等 小孩会说 妈妈的牛奶面奶闻起来好甜 啊 电视广告也有 听得见的微笑 之说 同样 在文学艺术创作 鉴赏 中通感也是各种感觉 官能的 心灵的 间 的互相沟通 是视觉 听觉 触觉 嗅觉等各种感觉的通联 在通感作用下 色彩可以呈现冷暖的变化 声音可以表现为物体的质感和动感 原有的界限在 心灵中被突破 在我国历代诗人的作品中 通感的运用十分普遍 然李贺较为 突出 李贺是一个强调自我感受的诗人 运用这种表达来塑造形象的的诗句很 多 冷红泣露娇啼色 南山田中行 海绡红文香清浅 秦王饮歌 东关酸风射眸子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松柏愁香涩 王睿墓下作 愁红独自垂 黄头郎 苦风吹朔寒 感讽六首 其二 等等 通感作 为一种常见的的修辞手段 诗人经常会大胆地运用新颖甚至是离奇的通感现象 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感受 有深细的体会 因此推敲出新奇的词句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 通感隐喻十分新奇 捉摸不定 正如在李贺笔下 风有 酸 风 雨有 香雨 箫声可以 吹日色 难忘曲 月光可以 乱寒露 春 坊正字剑子歌 形容夏日之景色 是 老景沉重无惊飞 河南府试十二月 乐词 表现将军之豪勇是 独携大胆出秦门 吕将军歌 借助通感 使抽象有了外形 李贺追求神似 着意 表现 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惊世境界 一 通感手法特点 综观李贺诗的通感手法 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 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 前人有的评 那就是奇诡 李贺字长吉 郑王 后 其诗尚奇诡 以鬼才称 1 浪漫派的文学 总是想象力愈丰富愈奇诡便愈 见精彩 而李贺诗字字句句都经过呕心斟酌 想象力更是千锤百炼 他 凭想象 和他的敏感可以看出不同事物的相互感应 他的写法 确有几分诡道 总在不经 意间将你的想象力引发至极致 通过无声的语言唤醒你的各种官能感受 2 如 弹琴看文君 春风吹鬓影 咏怀 之一 风吹动的是鬓发 不是影子 但 影随鬓动 加一 影 字 细腻地表达出物体运动带来的光和影的变化 石涧冻 波声 鸡叫清寒晨 自昌谷到洛后门 现实中 因天寒而凝冻的只能是水 波 但声随波止 冻波声 更衬托出周围的寂静 及溪流凝固的样子 凭添 几分冷的感觉 云根苔藓山上石 冷红泣露妖啼色 南山田中行 冷 本 是人的感觉 却和表示颜色的 红 放在一起 来代表秋天的花朵 秋风萧 瑟 人为禁起阵阵凉意 娇嫩的小红花独自绽放于这秋日的原野 但亦有冷的 感觉 冷红 二字是触觉与视觉的沟通 花瓣上滚动的露珠 又似人之泪珠点 点 于是仿佛听到啼哭之改朝换代 视觉形象又转化为听觉 而一 娇 字又写 出秋花如女子般柔弱又楚楚动人的状态 这等悲秋可爱可怜之态 又不禁又令 人联想到女子的形象 如果说这些足以体现诗人诗人表现力和词汇的丰富 不如 说是其感觉的细腻 如果说这是诗人语言的生动 不如说是诗人生活体验的真 切 其次 他很善于借助浓郁的色彩和光感将内在的情感视觉化 色彩对视觉 的刺激是十分强烈的 如能将某种情感或心灵的感受以色彩传达出来 那么就 不仅是视觉上的刺激 同时也将心灵的感受 即情感视觉化 形象化了 用色 彩抒情 用色彩状物 是贺诗的一大特点 在他的二百余首诗中 用以表现色 彩的字竟有五百余处 他不但擅长在诗歌中涂抹 点染色块 而且还要努力让 那些静态的视觉意象里的颜色活起来 动起来 人格化 情感化 于是色彩与 触觉 情感相通 色彩在他的诗中已不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的刺激 而是一种情 感的刺激 为此 有人认为李贺以丰富的色彩形象 竭力表现强烈而独特的自 我感受 这种强烈的色彩涂抹使他的诗具有了西洋油画的况味 在 黑云压城 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中 我们看到了情感化 人格化的色彩 云 上 一 黑 字 一方面凸显了形势的紧张严峻 另一方面表现了心理的压抑并具 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之后又有 甲光向日金鳞开 的金光闪烁 在色彩和形 象上与前句形成了强烈对比 再如 什么 日脚淡光红洒洒 薄霜不销桂枝下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十二月 什么 白日下昆仑 发光如舒丝 日出 行 等等 有红有白也有光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在诗人的头脑里 自然界 所引发的具有官能性的意念 情感在综合地发挥着作用 在这里 颜色不仅是 视觉的 同时又是情感的 是诗人心之灵光 它不是语法意义的存在 而是情 感的象征意义的存在 它调动着诗人所有的感觉 包括心的感觉 它是活的 流动的 可见的情感 黑 白 淡 都蕴涵着某种象征义 是情感突破了 心灵的内在抑制 以鲜活的色彩向心外的流泻 是油画的品质和造型艺术的风 格在我们眼前的活现 正如黑格尔所说 艺术家必须是创造者 他必须在他 的想象里把感发他的那种意蕴 对适当形式的知识 以及他的深刻的感觉和基 本的情感都溶于一炉 从这里塑造他所要塑造的形象 看来李贺确实抓住了事 物间 本质 的关系 并把 感觉 与 情感 溶于一炉了 还有 就是多种通感的泛化运用 他的感觉的交互共通可说达到了随心所 欲 的境界 李贺通感的运用 简单的如一种感觉比喻另一种感觉 复杂的如几种 感觉混同在一起使用 即复合通感 在他的诗篇中都很常见 典型的如 烹龙炮 凤玉脂泣 以听觉中 的一个 泣 字 写出了烹饪着的食物的视感 听感 读着这 一句诗 即想见食物的色香味来 羲和敲日玻璃声 也是听觉 视觉 触觉复合 使用 表现力的丰富在这里有很好的说明 超常的感觉是李贺的天生特质 他的 所有感官都像雷达一样敏锐地张开着 各种感觉互相贯通 他凭想象和敏感可 以领会到不同事物的互相感应 而且正因为有想象的介入 使他在通感中所使 用的意象也往往离奇诡谲 意出天外 他甚至用非现实的事物来比拟现实中的 事物或经验 使要传达的感觉更为神秘莫测 如 李凭箜篌引 写的本应是一 种单一的感觉 听觉 可是在富于幻想的诗人笔下 却成为有声有色 有人物 有情节的缤纷绚丽的一篇神话故事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是诗 人对箜篌声音的直接描写 听 乐声是多么激越清脆 就象那昆仑美玉碎裂的 声响 乐声是多么舒缓柔和 就恰似那对舞的凤凰在悠扬鸣唱 乐声又是如此凄 淡哀怨 就象那残荷泣露含着无限忧伤 乐声又是如此明丽而适畅 就象那兰 花吐蕊 解颐开颜 栩栩自得 笑声中送来阵阵芳香 李贺写演奏调动了各种 知觉和联想 这两句诗中运用了听觉 视觉 嗅觉交错变化 新颖贴切 用生 动形象的画面描绘四种声音 适 怨 清 和 兰花吐笑为 适 芙蓉泣露为 怨 昆山玉碎为 清 凤凰欢鸣为 和 这是李贺成功运用以声写声的通感手 法 诗人不仅擅于以声写声 而且擅于以形绘声 以境写声 把对音乐的意境 描绘到了丝丝入微的地步 这样充分调动听觉 视觉 感觉功能 创造了一个 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最后 应该指出的是 李贺诗中的通感 往往是动作中表现感觉 以听觉来 涵盖各种感觉 无论是 银浦流云学水声 还是 石破天惊适秋雨 五音繁汇中 的音乐感始终是强烈的主旋律 二二 李贺诗歌的风格 中唐诗坛产生出李贺的这种具有鲜明风格的诗歌 一方面是诗歌发展的必然 趋势决定的 诗歌到盛唐时题材的广泛 手法的变化 体裁的运用都达到了极 高的境地 他们是丰碑 更是不易跨越的障碍 中唐诗人的境况即是如此 前辈 诗人的辉煌成就可以给他们以借鉴 诗坛的喧嚣过后他们能够在师承之中冷静 地有所扬弃 有所创新 李贺是当中的一束奇葩 他最大的成就也就在于艺术 手法上的创新 以浪漫主义的笔法写出了很多唯美的文章 这其中最应该提出 的也就是李贺诗歌中通感手法的运用 可以说 他把这种艺术技巧运用到登峰 造极的地步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而他更能在色彩感的调动中把比喻 拟 人 夸张各种手法交互使用 浓墨重彩 确实是别人很难达到的成功 这种色彩 感常常通过对冷色彩词的使用 硬基质词的形容而得到加强 看他的 桃花乱落如 红雨 他的 小白长红越女腮 总是觉得像是很高明的青绿国画 而 王浚墓下 作 中 松柏愁香涩 一句甚至还加入情意觉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绪 这种多 种官能感觉的打通 造成了立体的感知 使意象具有一种复合之美 诗歌用语 方面突破了语词的习惯搭配 产生出一种新奇感 所以前人评价李贺诗歌是 语 多独造 往往未经人道 毛泽东称赞李贺的诗 就是 运用形象思维和比 兴两法以反映客观事 物 3 比兴手法 中国古已有之 李贺诗歌的艺术独创就在于使用比兴时 感官感受互为比喻 确切表达自己的感受 更见形象生动 李贺诗歌的比喻是 建立在其对世界的精神性理解上的 它的关联主要是心理感受的相似性 比喻 关系隐秘复杂 本体与喻体之间物质关系的非相似性在主体心理上产生了感受 的相似性 物质属性被注入了强烈的主观心理色彩 这种比喻突破了物质界线 在精神领域或心理空间构成了含义深远的奇异组合 钱钟书云 长吉赋物 使 之坚 使之锐 又好用曲喻 长吉乃往往以一端之相似 推而及之于初不相 似之他端 在 听颖师弹琴歌 中 他写到 别浦云归桂花渚 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 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 谁看浸发题春竹 这些都只能是眼中事物 也就是只能诉诸视觉的事物 但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物的界线不复存在 诗人用它们来比喻听觉才能感觉到的琴声 别浦句 状其幽忽之感 蜀国句 状其声之和缓 芙蓉句状其声之凄切 越王句 状其 声之高卓 暗佩句 状其声之清远 渡海句 状其声之缥缈 说歌声 时而猛 烈如周处之斩蛟 时而纵横如张颠之狂草 假如不是诗题标明听琴 假如诗中 不是有 蜀国弦 之句 乍读这几句诗 几乎要使人认为是在写一个什么神话故 事 诗人没着一笔于音乐本身 而是频繁大胆地运用通感手法 突出表现听乐 时和听乐后不时激起的悠忽激越 缥缈清旷的主观感受 这种主观感受又是通 过众多的能引起类似感觉的视觉形象来表达的 因而有着强烈的出自主观的怪 诞色彩 这种突破了物的界限的奇特比喻 是要求读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 借 助各种奇瑰的想象才能体会到的 在李贺诗中 客观物象无一不被主观化 其 比喻旨在更形象深刻地凸现个性 表现主观感受 二 李贺诗歌通感现象的原因 能够极好地运用通感的人感情极为丰富和敏锐 有着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 能够将生活和思想图画化 再加上很好的文艺素养 才能把这种感觉进行有意 识地艺术加工 产生强烈的艺术通感效果 李贺做到了这几方面的完美集合 陇西李贺字长吉 唐郑王之孙 稚而能文 尤善乐府词句 4 中唐的衰败气 象和他的个人遭遇强烈地撞击着他那颗敏感的心 本为唐宗室郑王后裔 家世却 早已衰落 生活相当贫苦 仕途也难以进入 李贺相貌也很丑陋 贺细瘦 通 眉 巨鼻 长指爪 5 他执著于贵胄身份却没有与之相配的物质待遇 亦因 相貌的丑陋难以享受贵公子应有的生活情调 所以负载了更多的失落与惆怅 社会的衰颓 窒息的生活现实 成了酝酿诗人变态人格的温床 内向孤僻 多 愁善感 理不胜情 他就颇好放纵自己躁动的欲念 惯于沉迷幻觉世界 强化 了他的心灵感受 他的诗歌 是他的心电图 多舛的命运像一阵狂风 吹得他 趔趄不止 那颗被命运揉搓得皱巴巴的心 里面长着一条虫子 咬着他的灵魂 逼迫得他几乎发疯 所以在李贺诗中 我们体会的更多的是情感而非理智 与李贺同时代的另一著名诗人李商隐 曾经根据李贺姐姐的叙述 对 李贺如何进行创作情况作过一个生动的记载 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思量 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驴 骑距驴 背一古破锦囊 遇有所得 即书投 囊中 及暮归 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见所书多 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 尔 上灯 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 指日间所书诗句 研磨叠纸足成之 投他 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 李贺小传 由此可见 李贺 写诗时并不是按照一定题目范围来构思的 思量 指根据题目的要求思考作品 内容 李贺擅长刻画处于瞬间的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 对色彩和声音尤为敏锐 他的诗句全是些生动的形象和巧妙的通感组合 在这个过程当中 正是由于创 作主体李贺骑驴外出体验生活 外界的客观事物在这样一个诗人身上注入了个 体情感体验 开阔的环境更是让诗人想象力任意驰骋 产生了多种意象的幻化 组合并且改变了事物所固有的特质 产生感觉印象上的转换 形成多感性的意 象 而这些意象在美感和诗人的情绪色彩上具有相通之处 李贺诗歌的形象任意组合 奇诡的想象 通感的互用 首先是他灵 秀的家乡福昌昌谷哺育着这个天才的诗人 日本学者森濑寿三先生有深切的体 认 哺育了感觉极其敏锐的天才诗人李贺的这一块天地 背面不员处背负着青 山 洛水从南边流过 眺望前方可见到银屏山 女几山等名山 李贺古里 考 这些秀美山川激起了诗人无穷的遐想 在文化学习上 束发之前的李长 吉 殊少留意儒家经世致用之术 道学和佛典成了他的精神养料 同时又嗜 楚辞 乐府 六朝小说 游仙诗和宫体艳词 李贺性嗜乐府 善雅歌行 堪称妙解律调的行家 在他做奉礼郎一职中 因官品低下 委琐刻板 住处又 极为荒凉 李贺感到沉闷抑郁 孤单凄凉 有时会和临客一起痛饮 或者偶尔 听别人弹奏箜篌 古琴 酒力和音乐的感染会唤起他各种离奇的幻觉 从而放 任自己的情绪流于颠倒的混乱状态 李凭箜篌引 当是一部音乐文学的杰构 其中的通感艺术手法运用的纯妙而惊人 另外 听颖师弹琴歌 秦王饮 酒 等亦不乏魅力 最后 还应当认识到李贺诗歌通感独特美学品质的形成 也是诗歌本 身发展的 必然中的偶然 李贺的时代是 诗家变化已极 的八世纪末 在创作 实践上 反平易 重奇崛 务去陈言 是包括李贺在内的韩孟诗派在中唐诗坛 高举的大旗之一 白居易 韩愈 贾岛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通感手法 李贺 这位 极思苦吟 只字片语 必新必奇 的诗人 只不过比韩愈 孟郊等人走得 更深更远 在使用数量和大胆突兀上都远远地超越了他们 堪称 奇诡 之作 他深入到自我构筑的世界中 吟唱出了两百多首诡激凄艳的诗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