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pdf科研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小毕业论文模板范文_第1页
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pdf科研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小毕业论文模板范文_第2页
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pdf科研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小毕业论文模板范文_第3页
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pdf科研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小毕业论文模板范文_第4页
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pdf科研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小毕业论文模板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pdfpdf科研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科研本科硕士博士研究 生大小毕业论文模板范文生大小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化 工 环 保 xx年8月ENVIRONMEN TALPROTECTION OFCHEMICAL INDUSTRY第22卷第4期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王奕 杨凤林 张兴文 杨卫身 周延军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大 连116012 摘要 介绍了有机化学物质生物降解性的测定方法及其预 测方法研究概况 并讨论了生物降解性评价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评价 预测 生物降解性 化学品 X327 A 100621878 xx 0420209204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 大量的人工合成物质进入环境 其中有些物质 是有毒的 甚至有致癌 致畸 致突变作用 这类物质中有些能够在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较快降解 但有相当一 部分 由于其化学结构与天然有机物相差较大 在自然条件下较难降 解 由此造成这类物质在环境中长期滞留及积累 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构成 巨大威胁 这类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评价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倡导绿色化学的今天 一个科学有效的化学品生物降解性测评体系 对评价其环境友好性 开发生物降解技术 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具 有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日本等国家就对多种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 了测定 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近年来 已建立了多种测定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方法 有些学者利用定量结构 活性关系 QSAR 或定量结构 生物降解性 QSBR 预测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生物降解性测定方法 生物降解是有机物通过生物代谢作用而被分解的现象 物质的生物降解受多种因素影响 除了其自身结构的影响外 温度 p H 受试物浓度 其他物质的作用以及生物源 生物量等生物条件都 有影响 按降解程度的不同 生物降解分为使物质丧失其特性的初级生物降解 使物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性质消失的环境可接受的生物降解 物质 被降解成二氧化碳 水及无机盐 或分解成为参与微生物代谢过程的 物质的极限生物降解 1 2 判断物质生物降解性的试验方法取决于生物降解所需达到的程度 目前 对于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试验已建立了较多方法 主要有 基质去除率法 微生物指标法 综合评估法 1 1 基质去除率法用特性指标 受试物的浓度 和综合指标 COD TOC DO C BOD COD BOD TOC等 来确定物质的生物降解性 测定受试物的浓度虽然比较直观 但只能了解其表观降解程度 即初 级生物降解性 BOD COD COD是常规测定法 受浓度 pH 重金属盐类等的影响 有 时误差较大 1 2 微生物指标法利用能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的微生物群体存活 的细胞量 生物群体的构成以及生物细胞的构成物质 化学组成 等 来评价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 1 2 1 细菌计数法通过考察有机物对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影响 评价有机物 的生物降解性 20世纪60年代 科研人员采用细菌的标准平板计数法研究了20种人工 合成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和生物降解性 得出在不同化学物质中细菌数 随培养时间的增殖变化曲线 以此评价有机物对微生物的毒性及抑制 作用 细菌计数法分为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直接测定法虽然测定快速 但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 间接测定法虽然 测定所需时间较长 但可以测出活细胞的数量 xx205212 修订日期 xx206226 作者简介 王奕 1971 女 辽宁省大连市人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 从事 环境污染与控制的研究 1 2 2 CO2生成量法用CO2生成量作为生物降解性的测试指标 可以测定有机 物的极限生物降解 且测定不受硝化作用和细胞吸附作用的影响 Sturm 3 采用测BOD用的稀释水作为生物介质 驯化的生活污水作接 种物 用CO2最终生成百分率来评价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 蒋展鹏等 4 用CO2生成量法测试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性 并通过 对其测试结果的分析 提出评价生物降解性的标准 生物降解性指数IB IB 受试物生化曲线与反应时间组成的面积 100 接种物内源曲线与反应时间组成的面积 用CO2生成量法测定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时 被菌体吸收的部分不能 变成CO2 所以不能测出 1 2 3 耗氧量法利用好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CO2与H2O 绘制微 生物的耗氧特性曲线 以此评价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和生物降解性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可测知有机物氧化降解的速度和程度 但测定的 耗氧量有可能包括无机物被氧化所需的氧量 影响测定结果 1 2 4 特定微生物降解法微生物体内特定物质的量能够反映微生物的活性 特定物质如脱氢酶 DHA 三磷酸腺苷 ATP 蛋白质等 可以把生物细胞的DHA和ATP值作为评价有机物生物毒性和生物降解 性的指标 研究有机物降解特性 但DHA与ATP不同 它表示特殊微生物种群的活性 而不是所有微生物 的活性 只用于特殊菌种降解有机物的试验 ATP反映的是所有活细胞的活性 孙立新等 5 用ATP法绘制生物降解2反应时间曲线 把峰值时间 峰 高指数 IA IA 峰高指数 峰值时间 100 指数作为定量评价指标 评价了46种有机物和7种废水的好氧生物降解性 近年来 有些学者 6 7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 核糖核酸 RNA 测 定活性污泥中菌体的生物量 由于某一定生物群体内的DNA或RNA的总量是一定的 当有机物降解时 生物群体的DNA或RNA的总量将发生变化 据此可以通过考察生物量 的变化来评价受试物的生物降解性 根据受试物和测试条件的不同 选择微生物体内特定物质作为测试指 标测定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此外 还有测定有机物厌氧生物降解性的产气量和挥发酸测定法 挥 发性悬浮固体测定法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测定法等 1 3 综合评估法由于各种单一方法不能全面 准确地确定受试物的降解 性 目前常使用2种以上的方法评价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 Schober和Trosch 8 用白腐菌等菌种对好氧 厌氧 好氧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残渣进行生物处理 通过测定生物量的变化 DOC CO2产量来考察污染物的降解情况 U Kaluza等 9 使用CO2 DOC 方法研究了工业废水中的微生物降解EDTA的情况 蒋展鹏等 10 提出把降解产物CO 2 BOD COD及微生物生理指标ATP作为评估因子 用模糊聚类法和加 权评估法综合评价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 上述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但一般来说 对于不同的物质 根据其特性的不同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 法评价其生物降解性 如对于聚酯类物质的降解性研究多采用称重法及耗氧量法 塑料的降 解性研究多采用土埋法 堆肥法 CO2生成量法及特定微生物降解法 等 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性研究可采用综合评价法 如测定CO2或耗氧量 蛋白质及底物的浓度 Chi Wu等 11 采用激光和纳米技术研究聚乳酸 聚乙醇酸等化合物的生 物降解性 为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2 生物降解性预测 有些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不易由试验得出 对于较难测定的化合物可以预测其生物降解性 1982年 Scow 12 总结了定性预测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经验 并 指出取代基的增加会阻止氧化作用 妨碍烷基链的断裂 据报道 有些功能团可以提高或降低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 见表1 无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由其链长 支链数 碳链的饱和度及末端 基团的氧化态决定 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由其取代基的种类 数量和位置决定 12 13 近年来 对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研究日益深入 有些学者采用定量结 构模型来预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 其中 大部分模型是建立在参数上或仅限于某类化合物而不具有普遍 适用性 目前比较认可的是用基团 012 化 工 环 保 xx年 第22卷 贡献法预测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 即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与其基本结 构和功能团有关 并由此证明可以由骨架结构和功能团以及受制于一 定骨架结构的子结构来预测有机物生物降解性 其方法有非线性神经网络法 NN 14 人工智能法 AI 15 计算 机自动结构评估法 CASE 16 17 偏最小二乘法 PLS 18 多元 线性回归法 MLR 19 B Kompare 15 在人工智能法的基础上用机器学习法建立了QSAR或QS BR模型 并提出用回归树表示的模型 氢原子位于该回归树的最高位 置 Loonen等 18 用PLS法分析结构片段在生物降解中的作用 结构片段 CH2 n或CH3 CH2 n 1中的n大于或等于10或n为3 9有利于生物降解 结构片段苯环不利 于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非环形化合物比单环的苯易降解 Hiromatsu等 20 用经验流程图法预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 该流程图由化合物某一特定骨架结构中功能团数和基本结构与其生 物降解性的关系的经验得出 与日本通产省 MITI 测试中177种单一苯系物和168种无环化合物数 据对比 其准确率分别达到94 和88 B Basu等 2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 ANN 根据原油的化学组成 粘 度和粘度系数建立预测原油生物降解性的数学模型 其中一些数据还采用反向传播ANN法预测 以减少预测值与期望值之 间的总均方误差 表1 不同基团对化合物降解性的影响化合物阻碍降解的基团中性基团加 速降解的基团单一苯系物卤素 NO2 SO3H CF3 4个碳原子 3 6个取 代基 叔胺基 2个取代基 间位 CH3 NH2 OCH3 醚 醛 2个取代基 邻 位 2个取代基 对位 COOH OH 酯 酰胺环状化合物NO2 SO3H 卤素 C F3 4个碳原子 多取代基CH3 OCH3 2 醚 叔胺基COOH OH 酯 酰胺 醛 其他脂肪醚酯 醛 CH2 CH2 CH2 CH2 3 生物降解性评价的发展前景 作为21世纪化学 化工的前沿学科和重要研究方向的绿色化学 其目 标是开发对人类健康与环境无害的可持续产品 生产技术和过程 显然 如何评价一个产品 生产技术或过程的可持续性 即可持续性 分析 这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可生物降解性评价将成为可持续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测试和对化学品化学结构与其生物降解 性及毒性关系的研究 可以设计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 为进一步改进 和优化设计环境友好产品及全面评定一个产品 生产技术在资源利 用 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 随着对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必将涉及多种学 科 如生物 医药 计算机等 这些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可为化学品的生物降解性研究提供新的思 路 目前一些专用化学品 如医药 农药 包装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也引起 了人们的关注 22 23 同时 计算机 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为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 研究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测试与研究手段 参考文献1 M Mausner J H Benedict J J Am Oil Chem Soc 1969 46 4322 Standard MethodsCommittee onBiodegradability J J Water PollutionControl Federation 1967 39 12323 Sturm R N Biodegradability ofNonionic Surfactants J J Am Oil Chem Soc 1973 50 5 1594 蒋展鹏1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生成量测法的研究 J 环境 科学 1996 17 3 11 145 孙立新1ATP法测定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研究 J 环境科学 1996 17 1 1 46 Jean2Jacques Perdelle Effectiveness ofOligonucleotideProbes TargetedAgainst ThiothrixNivea andType021n16s Rrnafor insitu Identificationand PopulationMonitoringin ActivatedSludges J Wat Sci Tech 1998 112 第4期 王奕等 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的评价与预测37 4 5 431 4407 Debbie Bradford Molecular BiologicalMethods toDetect Microthrix Parvicella and toDetermine itsAbundance inActivatedSludge J Wat Sci Tech 1998 37 4 5 37 458 Schober Degradation ofDigestion Residuesby DignolyticFungi J Wat Res 1997 4 13 3424 34309 U Kaluza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EDTAin anIndustrialWastewater TreatmentPlant J Wat Res 1998 32 9 2843 284510 蒋展鹏1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综合测试评价方法 J 环境科学 1 999 20 6 10 1311 Chi Wu Polymer CommunicationsA NovelMethod ofStudyingPolymer Biodegradation J Polymer 1998 39 18 4429 443112 Scow K M Rate ofBiodegration In Lyman W J Ree hl W F Rosenblatt D H Eds Handbook ofChemicalProperty EstimationMethods EnvironmentalBehavior ofOrganic Compounds McGraw2Hill NewYork 198213 Alexander M Biodegradation andBioremediation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1994 159 17614 Tabak H H Govind R Prediction ofBiodegradationKiics Usinga NonlinearGroup ContributionMethod J Environ Toxicol Chem 1993 12 251 26 015 Kompare B Estimating EnvironmentalPollution byXenobioricChemicals UsingQSAR QSBR Models Based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 Wat Sci Technol 1998 37 8 916 Klopman G Application ofthe Computer2AutomatedStructure Evaluation CASE Program tothe StudyofStructure2Biodegradation Relationshipsof MiscellaneousChemicals J Enuiron Toxicool Chem 1993 12 23 1 24017 Klopman G Tu M Structure2Biodegradability StudyandComputer AutomatedPrediction ofAerobicBiodegradation ofChemicals J Environ Toxicol Chem 1997 16 1829 183518 Loonen H Prediction ofBiodegradability from ChemicalStructure Modeling ofReady BiodegradationTest Data J Environ Toxicol Chem 1999 18 1763 176819 Niemi G J Structural FeaturesAssociated withDegradableand PersistentChemicals Environ Toxicol Chem 1987 6 515 52720 Hiromatsu Prediction forBiodegradability ofChemicals byanEmpirical Flowchart J Chemosphere 2000 41 1749 175421 Basu B Prediction ofBiodegradability ofMineral BaseOilsfromChemicalComposition UsingArtificial NeuralNetworks 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1998 31 4 159 16822 Lutnick H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