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画论试题_第1页
自考中国画论试题_第2页
自考中国画论试题_第3页
自考中国画论试题_第4页
自考中国画论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画论试题 1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中记载的 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 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 会作用 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 A A 左传 B 史记 C 庄子 D 淮南子 2 东晋杰出的画家 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 论画 画云台山记 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B A 述画论 B 魏晋胜流画赞 C 古画品录 D 图画见闻志 继谢赫后 南陈的 写了 续画品录 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 心师造化 论 D A 宗炳 B 张文通 C 黄休复 D 姚最 的 画山水序 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A A 宗炳 B 张墨 C 谢赫 D 王微 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 中对谢赫提出的 六法 作了最早的解释 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 即关于立意问题 B A 历代书画录 B 历代名画记 C 图画见闻志 D 益州名画录 论画不提六法 四格 而提出 常理 在绘画上提倡诗情画意 他曾评论王维 的画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D A 沈括 B 欧阳修 C 吴道子 D 苏轼 谚云 黄家 徐熙野逸 不唯各言其志 盖亦耳目所习 得之于心而应之于 手也 其中黄家指的是黄筌 C A 高古 B 秀丽 C 富贵 D 亮丽 8 明万历年间 莫是龙 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 这是中国绘画史 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 B A 王安道 B 董其昌 2 C 徐渭 D 文征明 9 画坛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创作中提出 我用我法 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 宜 其不能一出头地也 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录在其著作 苦瓜和尚画语录 A A 明末年 B 清中期 C 清初 D 明中期 10 近代花鸟画家 先生曾讲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D A 潘天寿 B 吴昌硕 C 黄宾虹 D 齐白石 11 宗炳在论山水画功能时 首先谈的就是 D A 金石之乐 B 仁智之乐 C 天伦之乐 D 心悦之乐 12 两宋代花鸟画的风格主要以 为主 D A 大写意 B 小写意 C 水墨画 D 院体工笔 13 代王履提出 庶免马首之络 的绘画见解 C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14 笔墨本无情 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 作画在摄情 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是清代 画家 所提出 A A 恽南田 B 朱耷 C 石涛 D 金农 二 填空题 15 胸无成竹 是清代画家 郑 板 桥 提出的绘画观点 16 笔法记 的作者是 五代 时期山水画家 荆浩 17 南北宗论中 北宗 的宗主是 李思训 18 潘天寿主张 中西绘画要 拉开距离 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 19 郭熙提出的 三远 论是 高远 平远 深远 20 图画见闻志 的作者是 宋 时期理论家 郭若虚 21 顾恺之在 论画 中提到了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 的美学思想 22 以 四王 为代表的绘画仿古思想 成为清代初期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 术观 三 名词解释 3 25 解衣般礴 106 页 26 笔墨当随时代 438 页 27 心师造化姚最 公元 535 602 年 是南梁至陈时的画评家 在他的作品 续画品录 中提 到 学穷性表 心师造化 性 指的是 本质 表 指的是 现象 意指 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澈的认识 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 这里的 造化 除了指自然风景外 多少含有精神层面的 大自然运行的法则 之义 28 六要 161 页 四 简答题 29 关于谢赫中国画六法的内容及影响 156 页 30 如何理解中国画作品中的借物寓意抒情 五 论述题 本大题 17 分 31 从中国画品评的角度论述 气韵生动 229 页 中国画论试题 2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4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近代花鸟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讲 作画妙在 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D A 巧与不巧之间B 具象与抽象之间 C 浓与淡之间D 似与不似之间 2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 在创作中提出 我用我法 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 宜 其不能一出头地也 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录在其著作 苦瓜和尚画语录 A A 石涛B 朱耷 C 弘仁D 髡残 3 明万历年间 莫是龙 董其昌 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 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 C A 文人画论B 绘事微言 C 南北宗论D 宗派分论 4 谚云 黄家富贵 徐熙 不唯各言其志 盖亦耳目所习 得之于心而应之于 手也 其中黄家指的是黄筌 B A 古朴B 野逸 C 空灵D 雅致 5 苏轼论画不提六法 四格 而提出 在绘画上提倡诗情画意 他曾评论王维 的画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B 4 A 知理B 常理 C 尚意D 尚品 6 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 历代名画记 中对谢赫提出的 六法 作了最早 的解释 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 即关于 B A 笔法问题B 立意问题 C 构图问题D 设色问题 7 继谢赫后 南陈的姚最写了 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 心师造化 论 D A 古画品录 B 图画见闻志 C 画山水序 D 续画品录 8 宗炳的 画山水序 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 美术文献 A A 山水画论B 画论著作 C 山水诗集D 绘画技法书 9 东晋杰出的画家 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 魏晋胜流画赞 画云 台山记 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C A 图画见闻志 B 古画品录 C 论画 D 续论画 10 左传 中记载的 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 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 会作用 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 D A 存形莫善于画B 则解衣般礴 C 美而不可悦D 使民知神奸 11 宗炳在论山水画功能时 首先谈的就是 D A 金石之乐B 仁智之乐 C 天伦之乐D 心悦之乐 12 宋代花鸟画的风格主要以 为主 D A 大写意B 小写意 C 水墨画D 院体工笔 13 代王履提出 庶免马首之络 的绘画见解 C A 宋B 元 C 明D 清 14 笔墨本无情 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 作画在摄情 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是清代 画家 所提出 A A 恽南田B 朱耷 C 石涛D 金农 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 9 小题 每空 1 分 共 15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 不填均无分 15 张彦远在谈 画体 时又立下了 自 然 神 妙 精 谨细 五等 5 16 畅神 的山水画功能论是宗炳在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后提出的 17 郭熙提出的 三远 论是 平远 高远 深远 18 南齐谢赫提出的绘事 六法 中第二法有关用笔的正确说法是 骨法 用笔 19 南北宗论中根据董其昌的论述 南宗的宗主是 王维 董源为实际领袖 20 宋初黄休复在 益州名画录 中将 四格 重新排列为 逸品 神品 妙品 能品 21 笔墨当随时代 是清四僧中 石涛 的艺术主张 22 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家 潘天寿 提出 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微的山水画论著作是 叙画 三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24 谨毛失貌 188 页 25 中得心源 109 页 26 解衣般礴 106 页 27 气韵生动 229 页 四 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28 简要说明一下谢赫六法中 经营位置 的意味 156 页 29 简要陈述荆浩笔法记中 六要 的内容及释义 161 页 五 论述题 本大题 17 分 30 简要论述你对董其昌的 南北宗论 的看法 298 300 页 中国画论试题中国画论试题 3 3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 1 君形 及 谨毛失貌 出自 D A 韩非子 B 庄子 C 左传 D 淮南子 2 赵孟頫 作画贵有古意 的古意指绘画要取法 D A 唐人 B 宋人 C 汉代 D 魏晋 6 3 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是 D A 图画见闻录 B 王微 叙画 C 林泉高致 D 笔法记 4 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是 A A 使民知神奸 B 以形写神 C 存形莫善于画 D 迁想妙得 5 逸笔 说出自 C A 钱选 B 王世贞 C 倪瓒 D 刘道醇 6 成竹于胸 出自 D A 画楷序 B 竹懒论画 C 林泉高致 D 竹谱 7 将画竹过程分为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的画家是 B A 文同 B 郑燮 C 苏轼 D 石涛 8 南宗画系宗主是 C A 苏轼 B 米芾 C 王维 D 董源 9 庶免马首之络 出自明代画家 B A 董其昌 B 王履 C 王维 D 徐渭 10 宗炳在其绘画理论中提出 D 的山水画功能论 7 A 使民知神奸 B 士气 C 存形莫善于画 D 畅神 11 魏晋圣流画赞 出自 B 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A 王微 B 顾恺之 C 蔡邕 D 谢赫 12 钱选与赵孟頫认为绘画要具备士气必须具有 作画以书法用笔 以及 C A 形似 B 作画要有寓意 C 古意 D 画家要有清高的品格 13 自然 神 妙 精 谨细 五等评画标准的提出者是 A A 张彦远 B 董其昌 C 莫是龙 D 陈继儒 14 若要笑 眉弯嘴挠 若要哭 眉锁额蹙 出自唐五代的民间绘画经验总 结 D A 画断 B 画论 C 历代名画记 D 世说新语 15 胸无成竹 提出者是 C A 石涛 B 文同 C 郑燮 D 倪瓒 二 填空题 每空 1 分 共 13 分 16 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 曰 犬马最难 孰易者 曰 鬼魅最易 此段话出自 韩非子 这是中国美术理 论发展过程中最早提出的关于 形神论 的问题 8 18 南陈姚最写了 续画品录 作为 古画品录 的续篇 提出了前人所 未提的 心师造化 19 元代画家赵孟頫绘画上的主张主要有 以书法入画 古意论 这两点集 中体现了他的艺术观 20 唐代画家在继承东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风格之外 又开创了水墨山水画 代表人物是 王维 张璪 21 唐开元年间 张怀瑾 朱景玄提出评画的新标准 神 妙 能 逸四格 三 名词解释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22 解衣般礴 106 页 23 荆浩山水画论 六要 161 页 24 谢赫绘画 六法 156 页 25 摄情 说 笔墨本无情 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 作画在摄情 不可使鉴画者不生 情 四 简答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26 简述黄宾虹对邪 甜 俗 赖的解释 374 页 27 简述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五 论述题 17 分 28 用中国画作品论述 迁想妙得 论与生活的关系 107 页 古画论试题古画论试题 4 4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4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8 分分 1 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 在其著作 历代名画记 中对谢赫提出的 六法 作 了最早的解释 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 即关于立意问题 C 9 A 郭若虚 B 郭如虚 C 张彦远 D 张颜远 2 明万历年间 莫是龙 董其昌 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 这是中国绘画史 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 D A 文人画的理论 B 表现手法的问题 C 画家的风格说 D 画派的理论 3 东晋杰出的画家 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 魏晋胜流画赞 论画 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A A 画云台山记 B 林泉高致 C 古画品录 D 图画见闻录 4 近代花鸟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讲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 C A 惑众 B 下能 C 欺世 D 无法 5 左传 中记载的 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 阐明了青铜器图纹 的社会作用 这是中国绘画理论 B A 最早的品评说 B 最早的功能说 C 最早的技法说 D 较早的功能说 6 谚云 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不唯各言其志 盖亦耳目所习 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 也 其中黄家指的是 D A 黄修复 B 黄道周 C 黄庭坚 D 黄筌 7 继谢赫后 南陈的姚最写了 续画品录 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 A 论 A 心师造化 B 中得心源 C 书画同源 D 外师造化 8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创作中提出 我用我法 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 宜 其不能一出头地也 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录在其著作 C A 小山画谱 B 山水画诀 C 苦瓜和尚画语录 D 西庐画跋 9 苏轼论画不提六法 四格 而提出 常理 在绘画上提倡 D 他曾评论 王维的画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A 书画相合 B 以书入画 C 诗文入画 D 诗情画意 10 10 宗炳的 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A A 画山水序 B 叙画 C 林泉高致 D 画品断 11 笔法记 的作者是五代山水画家 C A 徐熙 B 郭熙 C 荆浩 D 范宽 12 元代山水画家 提出 作画大要 去邪 甜 俗 赖四字 B A 王蒙 B 黄公望 C 倪瓒 D 吴镇 13 画家 主张作画要中西结合 我们把他的理论称 中西绘画调和论 C A 高剑父 B 林风眠 C 徐悲鸿 D 潘天寿 14 不求形似求生韵 根拔皆吾五指栽 是明代画家 的题画诗 C A 陈淳 B 沈周 C 徐渭 D 王履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空小题 每空 1 分 共分 共 15 分分 15 宋初 黄休复 在 益州名画录 中将 四格 重新排列为 逸品 神品 妙品 能品 16 南北宗论中 南宗 的宗主是 王维 17 张彦远在谈 画体 时提出了 自然 神 妙 精 谨细 18 宋代 郭熙 郭思 所撰写的理论著作 林泉高致 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进入了成 熟期 19 陆机 在论绘画特点时提出 存形莫善于画 20 顾恺之在 论画 中提到了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 的美学思想 21 以四王为代表的绘画 仿古 思想 成为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 22 图画见闻志 是北宋理论家 郭若虚 的代表著作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微的山水画论著作是 叙画 24 胸无成竹 是清代画家 郑板桥 的绘画观 三 名词解释三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分 共 20 分分 25 南北宗论 298 300 页 26 庶兔马首之络 11 27 心师造化 28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143 页 四 简答题四 简答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分 共 20 分分 29 简要说明谢赫六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56 页 30 荆浩 六要 的内容及其释义 161 页 五 论述题五 论述题 本大题本大题 17 分分 31 请对黄宾虹提出的 所谓师古人不若师造化 造化无穷 取之不尽 的观点 谈谈 你的看法 中国画论试题中国画论试题 5 5 一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5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15 分 1 顾恺之提出 迁想妙得 思想的含义 是提倡画家与 以形写神 之间主与客的互相联系 2 谢赫说 六法者何 一 气音员生动是也 二 骨法用笔是也 三 应物象形是也 四 随类赋彩是也 五 经营位置是也 六 传移模写 是也 3 张彦远说 图画者 所以鉴戒贤愚 怡悦性情 若非穷玄妙于意表 安能合神变乎天机 4 宗炳在 画山水序 中 提出作山水画透视的规律是 近大远小 5 张彦远总结用笔理论 一 书画用笔同法 二 笔法不同 风格各异 三 意存 笔先 画尽意在 6 传为王维的 山水论 中说 远水 无波 高与云齐 7 郭若虚提出用笔三病为 版 刻 结 8 郭熙说 山 近看如此 远数里看又如此 远数十里看又如此 每远每异 所谓 山形 步步移 也 9 自山下仰望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窥山后谓之 深远 自近山望远山谓之平远 10 赵孟云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 须知书画本来同 11 李衎结合自己实践 系统叙述画竹规则 编写的一本书叫 竹谱 12 郑绩指出 中国画题款要注意两点 一是款字与画的顶边保持一定距离 二是不要写成 方块 要有 12 13 石涛云 予脱胎于山川也 搜尽奇峰 打草稿也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所以 终归之于大涤也 14 郑板桥说 石涛和尚客吾扬州数十年 见其兰幅极妙 亦极好 学一半 撇一半 未尝全学 15 画家黄宾虹生于 安徽歙县 地区 二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1 四格 2 我用我法 3 士气 4 积墨 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什么叫意境 252 页 2 齐白石说的 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是什么意思 143 页 四 论述题 本大题 15 分 你认为石涛提出的 笔墨当随时代 的观点对不对 为什么 469 页 中国画论试题中国画论试题 6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 1 宣物莫大于言 存形莫善于画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对绘画特点的认识 A A 陆机 B 顾恺之 C 谢赫 D 姚最 2 作画贵有古意论出自 D A 钱选 B 倪瓒 C 郭若虚 D 赵孟頫 3 邪 甜 俗 赖出自 B A 王履 B 黄公望 C 徐渭 D 郑绩 13 4 学一半 撇一半 出自 D A 黄宾虹 B 石涛 C 齐白石 D 郑燮 5 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是 A A 使民知神奸 B 士气 C 传神 D 存形莫善于画 6 借用画画的故事讲道家 任自然 返质朴 的思想的理论出自 C A 畅神 B 似与不似 C 心师造化 D 解衣般礴 7 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是 B A 图画见闻录 B 叙画 C 林泉高致 D 笔法记 8 在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的代表者是 B A 浙派 B 四王 C 四僧 D 吴派 9 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提出绘画功能论的主要内容是 C A 使民知神奸 B 逸气 C 成教化 助人伦与怡悦情性 D 传神 10 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关于画派的理论是在 C A 明代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