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串讲ppt课件.ppt_第1页
宏观经济学串讲ppt课件.ppt_第2页
宏观经济学串讲ppt课件.ppt_第3页
宏观经济学串讲ppt课件.ppt_第4页
宏观经济学串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串讲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部分 宏观经济指标长期增长短期波动 宏观经济指标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三大指标 GDP 国民收入总量CPI 物价总水平失业率 UR 就业总水平 GDP 经济社会 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总和 理解GDP含义需要注意的几点 1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 而非实物核算2最终产品 而不计入中间产品3生产 而非销售 存货也应计入 4流量 而非存量 是期间概念 不是时刻概念 本期生产 而非往期生产 5国土原则 GNP 国民原则 换算6市场活动 不计入非市场活动 家务劳动 自然经济 GNP与GDP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NationalProduct GNP 一国生产要素 本国居民持有 所赚取的总收入 而不管它来自什么地方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内生产要素所赚取的总收入 而不管这一要素是否归本国国民所有 GNP 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GNP与GDP的区别与联系 GNP 国民原则 GDP 国土原则换算 GNP GDP 国外净要素收入 举例说明 中国 GDP A BGNP A DGNP GDP D B 国民收入总量的五大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个人收入 PI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实际与名义GDP GDP是所有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 NominalGDP 是用现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实际GDP RealGDP 是用基期年价格计算的价值 实际GDP控制了通货膨胀 名义GDP的变化由于两个方面 物价的变化最终产品数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化只是由于产品数量的变化引起的因为实际GDP是用基期年不变价格计算的 计算题 PART1 计算每年的名义GDP计算每年的实际GDP 以2002年为基期年 解答 PART1 名义GDP用同一年的价格乘以数量2002 46 200 30 900 100 1922003 51 4002004 58 300实际GDP用2002年的价格乘以每年的数量2002 46 2002003 50 0002004 52 000 30 1050 100 205 GDP平减指数 DEFLATOR 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总体水平上涨的百分比 衡量价格水平的指标之一是GDP平减指数 定义为 练习 PART2 用你先前的答案来计算每年的GDP平减指数 利用GDP平减指数来计算2002年到2003年及2003年到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 练习 PART2 消费物价指数 CPI 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一种方法用于跟踪统计一个典型家庭生活成本的变化 如何计算CPI 调查消费者以决定一个典型消费者的市场篮子由哪些商品构成 每个月 收集市场篮子里所有商品的价格数据 计算市场篮子的成本任何一个月的CPI等于 练习 计算CPI 市场篮子包含20个比萨和10张CDs 价格 pizzaCDs2002 10 152003 11 152004 12 162005 13 15 每一年 计算市场篮子成本CPI 以2002年为基期年 通货膨胀率 解答 商品篮子的通货膨胀率成本CPI2002 350100 0n a 2003370105 75 7 2004400114 38 1 2005410117 12 5 CPI与GDP平减指数 资本价格包含在GDP平减指数中 若是国内生产的 不包含在CPI进口消费品的价格包含在CPI中不包含在GDP平减指数中市场篮子CPI 固定 固定产品 固定数量 GDP平减指数 每年变动 不固定产品 不固定数量 CPI GDP平减指数与物价水平 CPI与GDP平减指数作为一般 总量 价格指数 都可以计算通货膨胀率 CPI会高估通货膨胀率 而GDP平减指数相反 失业率 UNEMPLOYMENTRATE 劳动力 就业者人数 失业者人数失业率 失业者人数 劳动力 100 成人 16岁以上 包括三类人 1 就业者 2 失业者 想寻找工作 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3 非劳动力人口 除了就业者和失业者的其他所有人 比如全日制学生 家务劳动者 退休者 不能工作的残疾人 自愿失业者 宏观经济学两大主题 短期波动 长期增长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增长理论 slide28 索洛模型 将宏观生产函数写为 式中K 总物资资本 L 劳动 E 技术L E 有效劳动数量 提高劳动效率与增加劳动力有相同效果 29 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标记 y Y LE 有效劳动人均产出k K LE 有效劳动人均资本有效劳动的生产函数 y f k 有效劳动的人均储蓄和资本 sy sf k 索洛模型的核心方程与稳态 核心方程 k sf k n g k稳态 k 0或 sf k n g k 31 索洛模型 图示 k sf k n g k slide32 含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的稳态增长率 n g Y y E L 总产出 g Y L y E 人均产出 0 y Y L E 有效劳动人均产出 0 k K L E 有效劳动人均资本 最优储蓄率 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 储蓄率越高 人均收入水平会越高收入的目的毕竟是消费 收入本身不是最终目的从消费最大化角度来确定一个最优储蓄率 相对应的人均资本 就是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 最优储蓄率 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 35 黄金律 为找出黄金律的资本水平 将c 表示为k 的函数 c y i f k n g k c 最大化时要求 MPK n g或者 MPK n g 在稳态时 资本的边际报酬减去折旧率以后等于人口增长率加上技术进步率 slide36 索洛模型的结论 经济增长有稳态 稳态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储蓄率 人口增长率 折旧率 技术进步率 稳态时 经济增长率 人均GDP增长率 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率 人均消费最大的稳态为黄金率 最优储蓄率 动态无效率 储蓄过度 经济距离稳态越远 经济增长率越快 相对收敛 有条件收敛 短期波动 slide38 凯恩斯主义短期波动图 商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 流动偏好理论 IS曲线 LM曲线 IS LM模型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凯恩斯短期波动理论框架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框架 IS LM模型与财政 货币政策 乘数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各种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slide43 IS LM模型 IS曲线 定义 关于导致短期商品市场均衡的所有r和Y的组合 即 总供给 总需求IS曲线的函数是 slide44 LM曲线 LM曲线是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等于供给的所有r和Y的组合 LM曲线的方程是 LM曲线的基础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理论 46 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基础货币 B C R由央行直接控制准备金 存款比率 rr R D取决于银行的经营规程和银行政策通货 存款比率 cr C D取决于家庭对其希望持有的货币形式的偏好 外生变量 47 解货币供给模型 式中 48 货币乘数 如果rr1如果基础货币量变动 B 则 M m Bm是货币乘数货币供给的增加是因为一美元基础货币的增加 式中 49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三个因素 B 取决于中央银行m货币乘数 又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cr 取决于家庭储存财富的意愿和国家的金融体系健全程度rr 取决于中央银行 法定准备金率 和商业银行放贷意愿 超额准备金率 式中 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总结 人们的货币需求 即以多少货币的形式持有自己的财富 与收入正相关 与名义利率负相关 slide51 它们的交点决定了满足在这两个市场均衡的组合Y和r LM曲线代表了货币市场中的均衡 IS LM模型中的均衡 价格黏性 IS曲线代表了商品市场中的均衡 r1 Y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影响IS曲线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增加G 政府购买 Tr 政府转移支付 减少T 政府税收 IS曲线外移 增加国民收入紧缩型的财政政策政府减少G 政府购买 Tr 政府转移支付 增加T 政府税收 IS曲线内移 减少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影响LM曲线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增加M 货币供给量 LM曲线外移 增加国民收入紧缩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减少M 货币供给量 LM曲线内移 减少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工具 财政政策 Fiscalpolicy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进而调整国民收入的政策主要政策工具包括 政府购买 政府税收 税率 政府转移支付货币政策 Monetarypolicy 政府或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量以调节总需求 通过利率调节投资 进而调整国民收入的政策 主要政策工具包括 公开市场操作 法定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三部门 商品市场均衡 总供给 总需求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三部门 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总供给 货币总需求 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 将LM代入IS 整理得 财政政策乘数 以政府购买 G 为自变量取偏微分 财政政策乘数 货币政策乘数 以货币供给量 m 为自变量取偏微分 货币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 从而抑制私人投资 及消费 的现象 LM不变 右移IS 均衡点利率上升 国民收入增加 但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LM的收入增量 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 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 挤出效应 LM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y1 y2 y3 y IS1 IS2 r r 凯恩斯陷阱 流动性陷阱 定义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原因 当利率很低时 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 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 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或者 从机会成本的观点来看 利率极低时 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小 人们会无限制的持有货币 而不会购买证券 不会影响利率 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 刺激投资而增加收入 由于 流动性陷阱 因而 在利率极低时 不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 人们都可以在利率不变时无限地增加货币需求以吸纳货币 所以利率不再下降 投资不会增加 所以货币政策无效 凯恩斯陷阱中 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 因而效果大 AD AS模型 IS LM和总需求 IS LM模型分析了当价格水平固定时的情况但是价格水平P的变化将改变LM曲线并影响Y AD 总需求曲线描述短期内的P和Y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曲线的数学形式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都会影响AD曲线 扩张型财政和货币政策使AD外移 紧缩型使AD内移 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 引起利率同向变动 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向变动的现象 价格水平 利率 总需求量 解释 价格上升 交易需求增加 投机需求减少 利率上升 投资下降 国民收入下降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 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固定货币价值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 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 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现象 价格水平 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和总需求量 外贸效应 价格水平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商品相对 购买 中国出口需求 同时 国内认为外国商品变得相对 购买外国商品 使得进口 两项相加 中国净出口 进而总需求量 实际货币 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量 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 价格水平变化 会影响到实际货币财富 总供给曲线 AD AS模型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AD的移动 需求冲击与宏观经济政策 冲击 AD左移表明 经济萧条 就业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就业 P y AD1 E1 yf AS 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 P1 E2 P2 y2 AD2 政策 AD右移表明 使经济摆脱萧条 就业和价格水平都处于充分就业 AS的移动 供给冲击 由于某种原因 AS左移 如 粮食歉收 石油涨价 P y AD1 E2 yf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P2 AS1 E1 P1 y2 AS2 E2表示滞胀状态 经济停滞 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小型开放经济的IS LM模型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 LM模型 假设 小型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完全流动即 r r 国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