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及原因探析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及原因探析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及原因探析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及原因探析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及原因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一 引言 5 二 相关基础理论 5 一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5 1 权衡理论 5 2 MM理论 6 3 代理理论 7 4 优序融资理论 7 5 啄食顺序理论 8 二 企业融资方式类型 8 1 按资金来源范围 8 2 按融资是否借助金融机构 9 三 企业融资分析评分标准 10 1 企业能力财务分析 10 2 企业财务结构分析 12 三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12 四 我国上司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分析 15 一 内源融资困难 15 二 股权结构不合理是根本原因 15 三 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是直接根源 16 四 股权融资的低风险是间接根源 16 五 市场运作机制的不规范是外在根源 16 五 对策和建议 17 一 积极挖掘上市公司内部融资能力 17 1 提高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 17 2 培养核心竞争力 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17 二 完善治理结构 18 1 构建以股权集中为主的治理模式 18 2 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员选聘 内部激励制度 18 三 健全完善资本市场 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1 8 1 完善债券市场的品种结构 18 2 规范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标准 18 六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及原因探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及原因探析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但是不同的筹资 方式会有不同的筹资成本产生 筹资可能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但也可能会引 发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以及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一直以 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领域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期望能够通过对上 市公司融资倾向的研究找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低的问题和社会资源配 置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与发达国家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这 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国情不同 也因此 拿西方融资理论来生搬硬套解释我国 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是行不通的 本文首先梳理了融资的相关理论 然后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 分析得出 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比重大于内源融资 间接融资比重大于直接 融资比重 股权融资比重大于债券融资 接着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形 成的原因 最后 本文就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积极挖掘上市公司内源融资 健全完善资本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偏向 治理对策 Abstract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 need to raise funds financing is to meet its need for capital and the economic behavior of raising funds the different financing behavior will lead to different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capital structure the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tend to be a hot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Our country the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tend to have very big differenc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y western finance theory cannot explain our country s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ng tendency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preference of equity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cause a series of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the capital allocation efficiency is low the configur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s unreasonable and so on At first this paper has sorted out the related theory of financing and then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s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ng analysis and the proportion of external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larg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endogenous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is great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direct financing equity financing is more than debt financing then analyzes the forming causes of the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finally in this paper the perfect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ctively develop endogenous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perfect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capital market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Counter measures 一 引言一 引言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 没有资金的支持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可 以说是举步维艰的 充足的资金可以使企业投入研发研制新产品 也可以使企 业扩大生产规模 还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营销的推广和品牌的塑造 可以说企业的很多行为都是要以充足的资金为前提的 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是 为了满足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但是不同的筹资方式会有不同的筹资成本产 生 筹资可能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但也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的融 资结构和资本结构以及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 的重点领域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期望能够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倾向的研究找出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低的问题和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上市 公司的融资倾向与发达国家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国情不 同 也因此 拿西方融资理论来生搬硬套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是行不 通的 因此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倾向和原因展开研究 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政府希望利用资本市场 为 企业提供一个筹集资金的平台 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加 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从侧面上可以推动我国企业的现代化治理制度 的改造 改善资源 资本配置的不合理问题 为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二 相关理论基础二 相关理论基础 一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一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1 1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主要是对一个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加以研究 实际上也可以说是 最佳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 该理论认为 这是一种权衡 再之 后 该理论延伸到研究最佳资本结构 财务风险和企业市场价值三者之间的关 系 权衡理论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 1 权衡理论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罗比切克 Robichek 1967 梅耶斯 Mayers 19 84 考斯 Kraus 1973 鲁宾斯坦 Rubinmstein 1973 和斯科特 Scott 1976 等人 他们认为 债务是可以扩大企业价值的 但是随着债务的增加 企业的 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最坏的情况就是破产倒闭 所以企业在举债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由此还带来的财务风险 必须加以权衡 权衡理论的公式如下 Vl Vu Tc B FPV 在公式中 Vl代表企业价值 Vu代表企业在没有负债的时候的企业价值 Tc B代表节税利益 FPV代表预期财务危机成本的现值 包括由于债务过高引起 的直接或间接的财务危机成本 那么当Vl最大的时候就是最佳的平衡点 从该 公式也可以看出 没有负债的企业Vl值不一定是最大的 2 后权衡理论 后权衡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迪安吉罗 Diamond 1984 和梅耶斯 Mayers 1 984 等人 他们对权衡理论做了扩展 主要是对FPV做了扩展 他们认为FPV还 应该包括代理成本 财务困境成本和非负债税收利益损失等方面 同时 Tc B 也不仅仅代表节税利益 而是从负债收益引申到非负债税收收益方面 实际上 成本和收益都做了扩大 这样计算结果就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后权衡理论的公式如下 V a Vu TB a C a 其中 V代表企业价值 Vu代表企业在没有负债的时候的企业价值 TB代表 负债企业的税收利益 C代表破产成本 a是举债企业的负债权益比资本结构 这个公式对比权衡理论还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于Vu仍然是不变的常量 而T B和C都不是常量了 而是a的函数 当a较小时 TB的增量速度高于C的增量速度 这个时候举债对企业来说就是有利的 但当a增加都一个临界点 也就是 TB的增量速度和C的增量速度相等的时候 企业价值最大 2 2 MMMM理论理论 MM理论是现代融资理论的基础理论 MM理论是美国学者Modigliani和Mille r提出的 最初MM理论认为 企业价值与企业负债是没有关系的 也就是资本总 成本和企业总价值都没有改变 显然这并不够合理 之后 MM理论做出了改进 改进之后的MM理论认为债务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这是因为债务融资所 带来的利息是免税的支出 债务融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 是可以增加企业价值 的 MM模型没有考虑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由此 米勒在l976年召开的美国金融 学会上提出了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负债杠杆模型 米勒认为 如果企业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那么MM理论对负债的好处是高估 的 这是因为个人所得税会抵销个人从投资中所获得的利息收入 如果个人所 得税的损失与减少公司所得税的优惠大致相等 企业负债就没有价值了 3 3 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来自于契约理论 20世纪60年代契约理论发展很快 由此产生了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是对信息不 对称问题的深入研究 投资者是资金的提供者 而企业则是资金的使用者 由 此产生了契约关系 代理理论的观点认为企业的经营者就是代理人 如果企业经营者就是企业 的所有者 他自然会对企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不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 的矛盾 但是当企业发行股票或者债务融资之后 情况就会不一样 工作的积 极程度也会不同 这就会产生所谓的代理问题 代理是有成本的 比如对代理 人的监督成本 还有代理人定期汇报产生的守约成本等等 代理理论认为委托 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代理人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信息 由此就会 产生矛盾 债务融资比例的提高会提高代理人的股权比例 代理成本就会相应降低 而股权代理成本则是相反的 那么代理人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经营企业 比如更激进或者更保守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考虑股权代理成本与债券 代理成本的平衡 以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 4 4 优序融资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 很多学者对 MM定理 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修正和改进 由此产生了权衡理 论 之后的优序融资理论也是对MM理论的改进 权衡理论在上文已经介绍过 优序理论充分考虑了权衡理论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新的扩展 优序融资理论认 为 企业的融资应考虑顺序 内源融资是应该最先考虑的 之后是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包含很多种 无风险或者风险程度较低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又应该 优先考虑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内源融资来自于企业的净利润 在使用上没有什 么限制 也没有融资成本 这是当然的最优融资方式 如果一个企业有足够的 现金流 就会较少采用外源融资 而低盈利的企业就是相反的情况 外源融资 程度通常会较高 5 5 啄食顺序理论 啄食顺序理论 啄食顺序理论是在优序融资理论之后做出的更全面总结 是由美国经济学 家梅耶 Mayer 提出的 他认为企业融资的啄食顺序应该是 1 内源融资 2 外源融资 3 间接融资 4 直接融资 5 债券融资 6 股票融资 在这 个顺序中 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都是属于外源融资的 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又 都是属于直接融资的 所以实际的顺序应该是 1 内源融资 2 间接融资 3 债券融资 4 股票融资 总之 啄食理论认为 一个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一定是存在的 上面的顺 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的环境下 不同的国家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进行 排序 从而找到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融资方式 二 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二 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1 1 按资金来源范围 按资金来源范围 企业融资方式按照资金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如表2 1所示 表2 1 融资方式分类表 资金性质融资渠道来源 资本金 折旧基金 留存利润 自有资金 发行股票 内源融资 发行债券 其他企业资金 民间资金 外商资金 直接融资 银行信贷资金 非银行金融机构 借入资金 商业信用 间接融资 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企业用自己的储蓄进行投资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外部来筹 集资金 外源融资还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优 缺点比较如表2 2所示 表2 2 融资方式优缺点比较 内源融资外源融资 优 点 1 没有到期日 也不用归还 可以保证公 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 2 无偿使用 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筹资风 险较小 不需考虑筹资费用 1 来源广泛 方式 多样 具有高效 灵活的 特点 2 促进金融市场发 展 缺 点 1 留存收益的融资成本高 2 留存收益不能抵税 需支付融资成本 具有融资风险 必须符合 条件才能融资 2 2 按融资是否借助金融机构 按融资是否借助金融机构 企业融资方式按照是否借助金融机构等媒介来获取资金可以分为直接源融 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通过直接协议的方式进行资金的融 通 其特点是 在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之间没有其他的金融信用媒介 间 接融资则需要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缺点比较 具体详见表2 3 表2 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优缺点比较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优 点 1 融资规模 期限 利率等方面 直接 灵活 减少企业的利息负担 改 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2 完善金融结构 使金融工具和 融资方式多样化 1 资金集中 资金融通规模巨 大 2 资金投向方向性强 3 资金融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资金运用更为合理 有效 易取得 较好的经济收益 缺 点 1 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 期限 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 使得资金 不能很有效地进行利用 2 流通性弱一些 兑现能力较低 风险较大 1 降低投资者对筹资者对使用 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 2 增加了筹资的成本和负担 三 企业融资分析评价指标 三 企业融资分析评价指标 从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出发 如果对企业进行投资或借债 必须对 企业整体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目标企业的偿债能力里 盈利能力 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能力 这就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细致的财务分析 财 务分析是企业实际的财务资料为依据 系统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运作情况 包 括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 这主要反映在资金来源 资金占用 流通费用 税金 利润等财务指标上 通过财务分析 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 检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实绩 判断 企业是否值得投资 因此 企业要想获得融资 必须对公司自身状况进行剖析和研究 通过财 务指标进行分析 可以使得公司领导对公司运作方面的不足进行及时调整和改 善 进而改善公司财务质量 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进而才能较为容易的获得投 资者和债权人的资金 1 1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财务能力分析是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类指标汇总分析 财 务能力分析可以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 展 现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 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偿债能力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灵活性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 实际上 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 企业要健康发展 首先要保 证拥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也是投资者 债权人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非常关心的 问题 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 融资 投资以及经营等均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表2 4 偿债能力指标 指标名称公式指标介绍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 可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 流动负债 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 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现金比率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的余额与流动负 债的比率 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 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 资产 表示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 的 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 权益乘数资产 所有者权益 指资产总额相当于所有者权益的倍数 权益 乘数越大表明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占全部资 产的比重越小 企业负债的程度越高 产权比率负债 所有者权益 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它是企 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 利息保障倍 数 息税前利润 利息费 用 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用 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长期负债权 益比率 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 益 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 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 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 2 运营能力指标分析 营运能力是社会生产力在企业中的微观表现 有足够的营运能力才能有足 够的偿债能力 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 与效益 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金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 而效益则是产 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 3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率越高 则表示盈利能力越强 反之盈利能力越差 盈利能力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盈利能 力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持续稳定地发展才能获取利润 也只 有不断地获取利润 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4 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现金流是企业日常运作的血液 足够现金流星的获得是公司成功实现经营 业绩的保证 同时也能够保证足够的偿债能力 对现金流量指标加以分析 可 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2 2 企业财务结构分析 企业财务结构分析 财务结构分析又称资本结构分析 就是诊断企业体质健全与否的根据 故 为评估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财务结构分析是以会 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作为100 然后计算每一个组成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 并 对这个百分比加以分析 如果把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叫做纵向比较的话 那么这种比较方式就属于横向比较 有利于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完整全 面的分析 三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分析三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自从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 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不断进步 然而 我国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 政府政策与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不完善的市场制度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 当研究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时 往往有两个方向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或者 国有企业的融资决策偏好 在我国 上市公司多是由原大型国企股份制改革而 成 改制后的上市公司与原国企的融资结构存在较大差别 并且由于信息不对 称 有限理性等问题的存在 对于融资结构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上市公司的 融资决策偏好一般取决于股权融资成本与债权融资成本的高低 本文选取了我 国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考察在我国特殊国情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的融 资决策偏好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内源融资 一种是外源融资 原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向国家银行贷款来筹措资金 有着较高的负债 率水平 主要通过外源融资来获取资金 股份制改革后发展为上市公司 进入 市场 发行股票融资成为新主流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 国企改革 仍然存留一些问题 同时受到企业规模和财务运营状况的制约 都使得上市公 司内源融资比例较低 而股权融资成为外源融资的主要部分 因此 上市公司 长期负债率下降 更加偏好于短期流动负债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种类繁多 而且相对较为复杂 并且有些股 票像国家股 法人股等都不能在股票市场上自由转让 我国的股市于1992年才 初步建立 股权融资效率比较低 相应的负债融资比例还比较高 自1992年之 后 股票市场逐步发展 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上市发行股票融资 相应的债券 发行量减少 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 融资比例也逐渐降低 1995 1998年期间 国家放宽要求 上市公司可以自由配股 股市呈现快速发展 上 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 投资热情高涨 更进一步推进了股权融资方式的发展 1997年 政府加大了对 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开始限制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和比率 因此 1999 2003年期间 资产负债率水平有所上升 股市发展速度降低 股权融资的发展 遇到了瓶颈 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亏损 面临着即将破产的危机 2005年5月 我 国上市公司开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 改制之后所有股票可以自由流通 股票市 场得以进一步发展 成熟 如表3 1所示 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表3 1 1996 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单位 外源融资备注 年份内源融资 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公司数 单位 家 199617 7352 6029 34312 199717 0652 5930 12529 199820 3154 1625 20734 199920 3755 1924 21840 200018 4855 2826 01938 200117 0857 0925 601077 200217 1955 6927 011159 200317 2453 4129 021213 200418 7948 3532 631276 200515 8145 2338 631366 200617 0143 0239 041370 200716 4244 3939 061423 200813 7256 1129 441549 200913 5856 7829 311614 201015 3068 2116 161707 201117 7360 7921 252052 201216 1163 0020 562331 201319 2051 0629 412483 平均17 1754 0228 43 注 表中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网统计数据 WIND资讯金融终端中的上市公 司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1 从表3 1中的数据也可以明显看到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是明显偏好于股权融 资的 如图3 1中可以有更为直观的展现 1 者贵昌 郑曦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6 157 160 图3 1 1996年 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通过这个柱状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到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占比明显大于债权 融资占比 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柱状图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 资比例基本处于50 左右的水平 而债权融资的比例基本只处于30 左右的水平 从1995年 2003年的数据可以看出 股权融资比例明显高于债权融资比例 而且两者之间 的比例差距基本是逐年加剧 而2004年 2006年这三年二者的差距较小 债权融资比例有较为明显的升高 但仍不及股 权融资占比高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之间的比例差距于2007年开始再次拉开 由此可见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倾向进一步加剧 四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分析四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分析 一 内源融资困难 一 内源融资困难 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会出现内源融资困难 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因 一是利润增长幅度较低 2010年之后 原材料 劳动力成本一直在持续上 升 但是商品价格却不断下跌 再加上还有人民币升值压力 导致我国上市公 司经营利润率增幅较慢 这也就造成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不足以成为自筹资金 的来源 二是公司财税负担较重 2011年至2013年 我国上市公司支付的各项 税费增幅均在40 以上 远远高于同期销售的增幅 这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无 疑是较为沉重的负担 三是在公司的发展步入正轨之后 公司存在着 重消费 轻积累 的短期化倾向 在进行利润分配时 把大部分利润通过各种渠道转 到了私人名下用于消费 而真正留存于企业用于未来发展的资金却经常不足 由于不重视自身积累的加强 使得使公司必须通过负债进行经营 然后再还债 的循环之中 四是我国上市公司一直以来都实行低折旧制度 结果导致所提折 旧不能满足当期对固定资产等设备进行维护及更新改造的要求 由于资产折旧 率低 折旧基金少 使得企业利用折旧基金进行内源融资的可能性也很小 二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是根本原因 二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是根本原因 我国股市设立之初是为国有企业募集资金服务的 因而人为地将企业股份分 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其中非流通股占据了绝对的控股地位 这虽然保证了国家 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但也无情地剥夺了流通股东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 众所周知 非流通股份往往以面值发行 流通股份则采取溢价发行方式 其结果使非流通 股东的持股成本远远低于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再融资会使非流 通股获得股权增值 非流通股股东放弃配股不仅不会受到损失 还会提升每股的 净资产 而流通股股东如果放弃配股或增发 往往因除权而形成损失 所以 由非 流通股股东控制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是不会轻易作出放弃股权再融资的安排的 而大股东的绝对控股使中小股东无力抗衡董事会的决议 难以对公司决策施加有 效影响 三 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是直接根源 三 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是直接根源 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是有成本的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 债 权的资金成本低 股权的资金成本高 因为利息费用在税前列支 债权融资具有 税收挡板的功能 其成本一般要低于股权融资的成本 然而我们发现 在中国证 券市场上利用股权融资的成本反而较低 股权融资的成本主要包括股利 股票 发行的交易成本和股利支付的税收成本 其中 在这三大成本中 向股东发放 的红利占最大的比重 但是中国的股票市场缺乏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上市公司的 分红 导致了大部分公司不分红或者分红极低 结果 受到软约束的股票融资 成本就因此变得 微不足道 四 股权融资的低风险是间接根源 四 股权融资的低风险是间接根源 一般来说 债权融资面临着固定的还本付息的压力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当 企业经营不善时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 由此带来的损失和破产风险不仅 是十分直接的 而且很有可能直接影响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 与债权融资相比 股权融资是以股权为代价 不存在强制偿还的风险 这使得企业拥有一笔永不到 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 尤其是在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兼并破产机制的情况 下 上市公司一般不用过分考虑被摘牌和被兼并的风险 由于股权融资的成本低 于债权融资 风险又小于债权融资 使国内企业对资金似乎有无尽的需求 上市 之后的配股 增发等也接连不断 一些公司大量现金在银行中沉积 尚无用处 却 依然继续融资 五 市场运作机制的不规范是外在根源 五 市场运作机制的不规范是外在根源 股权融资是一种投资方 融资方与市场中介三方参与的行为 而市场三方由 于利益驱使而纵容本不合格的融资行为频频发生于证券市场 投资者看重的是 股市的波动给他带来的投机收益 而不在乎股利的多少甚至将上市公司发放股 利视为利空消息 这样 股票成了相对稀缺的商品 上市 成为一种稀缺的资 源 五 对策和建议五 对策和建议 一 积极挖掘上市公司内部融资能力 一 积极挖掘上市公司内部融资能力 1 1 提高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 提高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 以优序融资理论指导 上市公司要以发掘自身内源融资能力为中心 切实 改变倾向于外源融资的状况 为了朝着这个方向过度 上市公司需以发展主营 业务为主导 提高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抢占市场先机 从而为 提高公司的内源融资能力 提升企业业绩和盈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盈利留存 应留有余地 不能过高 否则不能帮助企业更好的监督和激励企业经理人 更 容易出现投资混乱的行为 所以 为了明确企业利润的留存份额 既符合本企 业的情况 又能获得最大利润 企业的股东与经理人要事先进行必要的谈判 明确留存利润比例才能确保证企业的资金充足 符合投资者的分红要求 提高 企业经理人的工作效率 此外 只有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能力不断提升 才能 增加对外源融资的需求 2 2 培育核心竞争力 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培育核心竞争力 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一些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受体制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所以在治理 结构 运作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 例如 盈利额度低 对投资者的回报关注少 投资者信心不高等 为了促进资本市场合理有效的发展 应做到以下几个方 面 一要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提高公司的质量和业绩 二 获得最大的企业 价值 三 增强公司的治理和管理能力 四 公开透明 诚信度高 五 保证 公司后续发展的能力 培养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即是增强公司成长性 核 心竞争力是上市公司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 才能促进公 司的成长 核心竞争力具有其特殊性 它独一无二 是企业发展的空间 能超 越对手 同时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上市公司的质量资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潜力 尽管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 如果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也缺乏对投 资者的吸引力 所以 要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必须从提高质量入手 这样才能 赢得投资者的信赖 获得更多的投资者 同时保证了公司资金的充足 二 完善治理结构 二 完善治理结构 1 1 构建以股权集中为主的治理模式 构建以股权集中为主的治理模式 上市公司的目标应该以股权集中模式为核心 积极吸纳有较强风险承担能 力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公司管理 与大股东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同 股权集 中治理需要企业或个人能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 要以企业财产 增值为目标 换言之 必须以保持大小股东的利益为原则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要鼓励独立经营的机构投资者或是富有的私人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 或对业 绩好的管理层给予股份奖励 使能力强的经营者逐步向实施管理层过渡 2 2 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员选聘 内部激励制度 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员选聘 内部激励制度 商业利益激励机制和经理人员选拔制度是公司管理层在管理企业激励机制 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经理人的选拔可以说是一种间接性的激励 而他相应 工资 报酬的增加可以看做是直接的物质奖励 此外 也可给与经营者股票或 股票期权进行利益激励 随着当前股票全流通时代的到来 上市公司的公司市 值管理越来越成为管理层 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股票全流通也有利于经理人关 心与企业价值相关很高的股价 使得经理层 投资者的目标趋向一致 所以 业绩奖励是更能激励员工的最直接的方式 股权激励 三 健全完善资本市场 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三 健全完善资本市场 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1 1 完善债券市场的品种结构 完善债券市场的品种结构 只有债券市场产品设计相对成熟和合理 才会不断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此 外 为了引导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关注证券市场 政府应培育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这是实现我国企业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断提高企 业的直接融资比重 壮大我国债券市场的力量 增强债券市场促进实体经济 分散金融风险等方面 能力 通过债券市场使市场融资功能得到发挥 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2 规范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标准 规范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标准 债券信用评级是一个对公司债券的风险高低 偿债能力强弱等进行评估的 系统 它可以消减公司投资者和公司之间获取信息存在的矛盾 实现上市公司 融资成本能的合理化 信用等级高则筹集资本的成本低 反之则需支付更多的 利息来承担风险 但是 我国现在的公司债券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甚至没有 独立性 有时还与上市公司联合制造一些虚假信息 所以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 机构应该认真履行其职责 要承担 风险连带责任 要对评级机构的造假行 为 与企业合作时的欺骗行为以及因此给投资者带来损害的行为进行严厉地惩 处 对于情节严重者 国家应取消其评级资格 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对债券 信用评级体系进行整治 修改已成为必然趋势 第一 增加机构及员工业务培 训的投入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有意识的为投资者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第 二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自我反省能力 针对其不规范的行为 企业行会要及 时的指出并纠正 第三 政府应健全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系统的法律法规 并对 其监督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让评价机构避免道德上不必要的风险 通过这 些措施可以让评级机构得到投资者的信赖 此外 国内评级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