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精华版必修1-2_第1页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精华版必修1-2_第2页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精华版必修1-2_第3页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精华版必修1-2_第4页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精华版必修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必修一必修一 1 1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一 知识回顾 一 知识回顾 1 1 看课本必修看课本必修 1 1 第一章画组织结构图第一章画组织结构图 2 2 重点知识回顾 重点知识回顾 集合的性质 常见数集的表示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复数集 AB AB 设 U 为全集 U AU C A n 个元素的子集有 个 真子集有 个非空真子集 3 小练习小练习 1 已知集合 1 2 3 4 5 6 7 U 则 2 4 5 7 3 4 5 AB UU C AC B 2 若 那么 2 M x y x1 y x1Nx y MN 3 若那么 2 M x y y x1 y x1Nx y MN 二 典型例题 二 典型例题 考点一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考点一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例 1 已知集合 2 2 25 123 AaaaAa 且求实数 练习 1 设集合 M N P 若 则一定有 2 x xn nZ 21 x xkkZ 41 x xkkZ aM bN A B C D 以上均可abM abN abP 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 2 集合 15 121AxxBx mxm 1 若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BA 2 当时 求 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 xZ 练习 2 已知集合 且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 Ax xxR Bx xa AB a 考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考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2 U 7 A 9 0 24 1 1ABAC2URACBC x x xBxCx x x 例3 已知 求及 若 2 练习 3 已知 2 2 log 58 1 Axxx 2 28 21 xx Bx AB求 IB A 三 随堂练习 三 随堂练习 1 则 21 10UR Ax xxBxx 已知全集或 U AC B A B C D 20 x xx 或 10 x xx 或 10 x xx 或 10 x xx 或 2 集合 0 2 Aa 2 1 Ba 若 0 1 2 4 16AB 则a的值为 A 0 B 1 C 2 D 4 3 设集合 M 则 1 24 k x xkZ 1 42 k Nx xkZ A M N B MN C NM D MN 4 集合 A x 0 x 3 且 x N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A 16 B 8 C 7 D 4 5 设集合对任意实数 x 恒成立 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10 Pmm 2 440QmR mxmx A P QB Q P C P Q D PQ Q 6 定义集合运算 设 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Bz zxy xA yB 1 2 0 2AB A B A 0 B 2 C 3 D 6 7 已知集合 且 A 中至少含有一个奇数 则这样的集合 A 的个数是 A 1 2 3 8 22 lg 4423x yxy yx I 9 已知集合 A 2 320 x axxaR 1 若 A 为空集 求的取值范围 a 2 若 A 中只有一个元素 求的值 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 a 3 必修一必修一 2 2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看课本必修 1 第二章 2 重点知识回顾 函数的定义 函数三要素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二 典型例题二 典型例题 例 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2 21 log 1 x f x x 2 0 54 lg 43 x yx x 例例 2 求解析式 求解析式 代入法 换元法 待定系数法 代入法 换元法 待定系数法 1 设函数 则 23 2 f xxg xf x g x 2 已知 f x 是二次函数 且 f 0 0 f x 1 f x x 1 则 f x 例例 3 求值域 求值域 2 123yxx 求函数在下列条件下的值域 23 232 1xRxx 1 例例 4 4 单调性 知二求一 单调性 知二求一 用定义证明函数是上增函数 yx 0 例例 5 奇偶性 知二求一 奇偶性 知二求一 1 是奇函数 且定义域为 则 a b 2 21 x f xa 1 2 bb 2 2 lg 1 f xxxf x 已知函数判断的奇偶性 4 例题例题 6 函数图象函数图象 已知函数 22 x f x 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yfx 例例 7 函数零点函数零点 函数 23 x f xx 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2 1 1 0 0 1 1 2 三 巩固练习 三 巩固练习 1 若函数 则 2 34 0 0 0 0 xx f xx x 0 f f 2 已知函数定义域是 则的定义域是 xfy 23 yfx 21 3 53 8ff xxaxbx 已知 且 2 10 那么f 2 1 y 6 1 4 已知映射f x 2x y xy 点 的原象是 6 5 已知 那么 0 1 21 2 2 x x x xgfxxg 2 1 f 6 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 2 441 431 xx f x xxx 2 logg xx A 4 B 3 C 2 D 1 7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2 35 f xxxx 2 1 1 2 1 f xx x 3 4 1 2 1 0 1 2 xx x xx xf 2 1 22 x f x x 8 函数的零点是 2 6yxx 9 函数 y x 的值域是 x 1 函数的值域是 2 1 x y x 10 若函数在上是单调增函数 则的取值范围是 2 48f xxkx 5 k 5 必修一必修一 3 3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 预习案预习案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有理数指数幂 1 幂的有关概念 正整数指数幂 an n N 零指数幂 a0 a 0 负整数指数幂 a p a 0 p N 正分数指数幂 m n a 负分数指数幂 a 0 m n N 且 n 1 m n a 0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 0 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 有理数指数幂的性质 aras a 0 r s Q ar s a 0 r s Q ab r a 0 b 0 r Q 2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y axa 10 a 1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单调性 过定点 当x 0 时 y y 当 x 0 时 y y 思考 如上图所示四个指数函数图像 如何比较底数思考 如上图所示四个指数函数图像 如何比较底数的大小 的大小 1234 a a a a 二 典型例题二 典型例题 考向一考向一 指数幂的化简与求值指数幂的化简与求值 例 1 化简 其中 a b 都为正数 1211 1 3322 65 a ba b ab 6 考向二考向二 比较大小比较大小 例 2 1 0 90 481 5 123 1 4 8 2 yyy 设则 312 Ayyy 213 Byyy 123 Cyyy 132 Dyyy 2 已知 44 77 ab a b比比较较的的大大小小 考向三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向三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 0 3 1 4 1 3 4 1 x f xaPP ABCD 例3 已知 3的图象恒过定点则点的坐标为 例 4 已知函数为奇函数 21 21 x x aa f x 1 求函数的定义域 2 确定 a 的值 3 求函数的值域 必修一必修一 3 3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 课堂案课堂案 一 例题变式一 例题变式 例 1 84 4 0 0 16xyx y 已知化简 例 2 比较大小 111 232 123 122 555 yyy 例 3 010 1 x abyab 若且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象限 7 141 4 012 29 1 xx f xaaaa f x 例 函数且的图象经过点 求的解析式 2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二 当堂练习二 当堂练习 1 若点 a 9 在函数 y 3x的图象上 则 tan的值为 a 6 A 0 B C 1 D 3 33 2 函数 f x 的图象是 1 2 x 3 若函数 f x 则该函数在 上是 1 2x 1 A 单调递减无最小值 B 单调递减有最小值 C 单调递增无最大值 D 单调递增有最大值 4 已知函数 那么 f 5 的值为 4 1 4 2 xxf x xf x 1 2 2 x a f xaa 5 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则 8 必修一必修一 4 4 对数函数 预习案 对数函数 预习案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对数的概念 对数的概念 1 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 对于指数式 ab N 我们把 以 a 为底 N 的对数 b 记作 即 a 0 且 a 1 logaN 其中 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真数 2 几种常见对数 对数形式特点记法 一般对数底数为 a a 0 且 a 1 常用对数底数为 10 自然对数底数为 e 2 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 1 对数的性质 logaaN a 0 且 a 1 logaN a 2 对数的重要公式 换底公式 logbN a b 均大于零且不等于 1 推广 logab logbc logcd loglog ab ba 3 对数的运算法则 如果 a 0 且 a 1 M 0 N 0 那么 loga MN loga M N logaMn n R log m n a M 3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y axa 10 a 1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单调性 过定点 当 02 的解集 1 2 3 2 2 log 1 2 x ex xx 例 4 对于函数 2 1 2 log 43 f xaxax 1 若函数的定义域为 R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2 若函数定义域为 则实数 a 的值为 1 3 3 若对 函数的值域为 则实数 a 的值为 xR 1 必修一必修一 4 4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 课堂案课堂案 一 例题变式一 例题变式 例 1 计算 2 log 32 lg2 lg20lg54 例 2 设 323 log log3 log2abc 则 A abc B acb C bac D bca 例 3 设函数若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 1 2 0 0 log log xx f x xx f afa a 10 1 00 1 U 11 U 1 01 U 10 1 U 二 当堂练习二 当堂练习 1 设 1 2 3 2 2 2 log 1 2 x ex f xf f xx 则的值为 A 0 B 1 C 2 D 3 1 2 log21 11 1 1 1 22 yx ABCD 2 函数的定义域为 1 log1 2 1111 0 B 1 01 2222 a a AaaCaDaa 3 已知 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或 4 设 函数有最大值 则不等式 0 的解集为 01 aa 2 23 log a f xxx 3log a x 2 1 2 log 23 1 f xxaxa 5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求的范围 11 必修一必修一 5 5 幂幂 函函 数数 一 一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1 幂函数的概念 形如 R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其中 x 是自变量 为常数 aa 2 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 所有的幂函数在都有定义 并且图像都过定点 如果 0 0a 则幂函数的图像过原点 并且在为单调 函数 如果 则幂函数 0 0a 在为单调 函数 0 2 在 0 1 上 幂函数中指数愈大 函数图象愈靠近 轴 简记为 指 大图低 在 1 上 幂函数中指数越大 函数图象越远离 x 轴 3 幂函数的图象一定会出现在第一象限内 一定不会出现在第四象限内 至 于是否出现在第二 三象限内 要看函数的奇偶性 幂函数的图象最多只能同时出现在两个象限内 如果幂函数图象 与坐标轴相交 则交点一定是原点 函数 yx 2 yx 3 yx 1 2 yx 1 yx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单调性 定点 4 作幂函数的图象要联系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单调性 奇偶性等 只要作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 然后 根据它的奇偶性就可作出幂函数在定义域内完整的图象 二 二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一 一 概念加深概念加深 例 1 已知函数 f x m2 m 1 x 5m 3 m 为何值时 f x 为 1 是正比例函数 2 是反比例函数 3 是二次函数 4 是幂函数 二 比较大小 二 比较大小 例 2 设 则 1 3 1 0 4y 1 3 2 0 5y 1 4 2 0 5y 12 A y3 y2 y1B y1 y2 y3 C y2 y3 y1 D y 1 y3 y2 三 图像与性质应用 三 图像与性质应用 例 3 点在幂函数 f x 的图象上 点在幂函数 g x 的图象上 问当 x 为何值时 有 2 2 1 2 4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例 4 已知幂函数 m N 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且在 0 上是减函数 2 23 mm f xx 求满足的取值范围 33 1 32 mm aa a 13 必修一综合测试必修一综合测试 一 选择题 每题一 选择题 每题 5 5 分 分 1 下列关系式中 正确的是 A B C D 2 Q a bb a 2 1 2 0 2 下列函数中 定义域为的是 0 A B C D 1 y x 1yx 2 1 y x 2xy 3 已知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 则点的坐标是 1 0 1 x f xaaa 且 PP A B C D 0 1 1 0 2 1 1 1 4 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与是同一函数 B 是函数 2 x f x x g xx 32f xxx C 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D 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映射2 yx x N 5 已知 且 则 0 f xkxb k 41ff xx f x A B C D 21x 21x 1x 1 2 2 x 6 如果二次函数不存在零点 则的取值范围是 2 3 yxmxm m A B C D 2 6 2 6 2 6 2 6 7 某列火车从潍坊站开往北京站 火车出发 10 分钟开出 13 千米后 以 120 千米 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 则火车行驶 的路程 S 千米 与匀速行驶时间 t 小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 B 120St 0 t 13 120St 0 t C D 13 120 10 St 0 t 1 13 120 6 St 0 t 8 设奇函数的定义域为 若当时 的图象如右图 则不 xf 5 5 0 5 x xf 等式的解集为 0f x A B 5 22 5 2 02 5 C D 2 2 5 20 2 9 函数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2 x f xex A B C D 2 1 1 0 0 1 1 2 10 对于任意实数 设函数是和的较小者 则的最大值是x f x2x x f x 14 A 2 B 1 C 1 D 2 11 当时 函数和的图象只可能是0a yaxb ax yb 12 对于集合 定义 设 M N MNx xMxN 且 MNMNNM 则 2 4 My yxx x R 2 x Ny yx RMN A 04 B 04 C D 4 0 4 0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每题 每题 5 分 分 13 点 ba在映射f的作用下的象是 baba 则f的作用下点 1 3 的原象为 14 设函数 若 则实数 2 0 2 0 x xx f x x 8f 15 已知 则的大小关系为 用 号连接 2 42 3 11 3 33 abc a b c 16 已知函数 xf满足 对任意实数 12 xx 都有 12 f xf x 且 2121 xfxfxxf 请写出一个满足 条件的函数 xf 注 只需写出一个函数即可 三 解答题三 解答题 每题 每题 10 分 分 17 17 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 2 1 xb f x x 1 1 I 求函数的解析式 f x II 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f x 0 1 15 1818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 且当时 f xR0 x 2 4f xxx I 求函数的解析式 II 画出函数的大致图像 并求出函数的值 f x 域 19 已知函数 其中为常数且 的图象经过点 x f xb a a b0 1aa 1 6 3 24 AB I 求的解析式 f x II 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x a m b 1x m 20 如图 有一块矩形空地 要在这块空地上开辟一个内接四边形为绿地 使其四个顶点分别落在矩形的四条边上 已知 且 2 ABa a 2BC AEAHCFCG 设 绿地面积为 AEx y I 写出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yx II 当为何值时 绿地面积最大 AEy D A EB F C G H 16 必修二必修二 1 1 直线直线 一 知识梳理 1 倾斜角的范围 倾斜角 斜率 0 90 k 已知直线经过 两点 则直线的斜率为 11 x y 22 xy 2 直线的方程 1 点斜式 已知直线过点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 不包括垂直于 11 x yk 轴的直线 x 2 斜截式 已知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 则直线方程为 它不包括 ybk 3 两点式 已知直线经过 两点 则直线方程为 它不包括 11 x y 22 xy 4 截距式 已知直线在 轴和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则直线方程为 不包括 xy a b 5 一般式 任何直线均可写成 A B 不同时为 0 的形式 11112222 12 12 12 12 0 0 lAxB yClA xB yC ll ll ll ll 3 则与相交 与平行或 与重合或 与垂直 12111222 1212 1212 lllyk xb lyk xb llll llll 4 若直线和 则与相交与平行 与重合 与垂直 5 1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00 P xy0AxByC 2 两平行线与的距离为 11 0lAxByC 22 0lAxByC 二 典型例题 考点一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 例 1 1 直线的倾斜角是 x 3y 3 0 A 300 B 450 C 600 D 900 2 已知点 P 1 2 A 2 3 B 3 0 经过点 P 的直线 与线段 AB 有公共点时 求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llk 17 考点二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例 2 已知直线过点 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5 4P 1 倾斜角的正弦值为 2 横截距纵截距相等 4 5 3 过直线的交点2402320 xyxy 与 考点三 位置关系 例 3 已知直线与 1 260laxy 2 2 1 10lxaya 1 试判断是否平行 2 时 求的值 12 l l 12 ll a 考点四 距离问题 1 点 1 1 到直线x y 1 0 的距离是 d 18 2 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 3450 xy 6850 xy d 例 4已知直线 求与直线 平行且距离 的直线方程 220l xy ll 2 5 5 必修二必修二 2 2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 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轨迹是圆 2 确定一个圆最基本的要素是 和 3 圆的标准方程 其中 为圆心 为半径 4 圆的一般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其中圆心为 半径 r 22 0 xyDxEyF 5 确定圆的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大致步骤为 1 根据题意 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2 根据条件列出关于 a b r 或 D E F 的方程组 3 解出 a b r 或 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6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圆的标准方程 点 22 2 0 xaybrr 00 M xy 1 点在圆上 2 点在圆外 3 点在圆内 二 典型例题二 典型例题 题型一题型一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例 1 1 已知一个圆的圆心坐标为 1 2 且过点 P 2 2 求这个圆的标准方程 2 求过点 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方程 1 1 3 5 AB 220 xy 3 圆心在直线上 且与直线切于点的圆的方程 40 xy 10l xy 3 2 P 19 题型二题型二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 2 已知实数满足方程 x y 22 410 xyx 1 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y x 2 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yx 3 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2xyx 练习 练习 1 已知点 A 1 1 B 1 1 则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A x2 y2 2 B x2 y2 C x2 y2 1 D x2 y2 4 2 2 若直线 l ax by 4 0 a 0 b 0 始终平分圆 C x2 y2 8x 2y 1 0 则 ab 的最大值为 A 4 B 2 C 1 D 1 4 3 已知 C 则 F E 0 且 D 0 是 C 与 y 轴相切于原点的 22 0 xyDxEyF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圆心在直线 y 2x 上 且与 x 轴相切与点 1 0 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5 以直线 3x 4y 12 0 夹在两坐标轴间的线段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必修二必修二 3 3 直线和圆直线和圆 一 基础知识 1 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判断方法有两种 代数法 判别式法 几何法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a b0AxByC 2 弦长求法一般采用几何法 弦心距 d 圆半径 r 弦长 l 则三个量的关系为 20 二 典型例题 例 1 已知直线 l x y 4 0 与圆 C x 1 2 y 1 2 2 求圆 C 上各点到 l 的距离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例 2 已知点 M 3 2 直线及圆 求 40axy 22 1 1 4xy 1 求过 M 点的圆的切线方程 2 若直线与圆相交于 A B 两点 且弦 的长为 求的值40axy 2 3a 三 课堂练习 1 过原点且倾斜角为60 的直线被圆学 22 40 xyy 所截得的弦长为 A 3 B 2 C 6 D 23 2 圆 22 40 1 3 xyxP 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320A xy 340B xy 340C xy 320D xy 3 直线1yx 与圆 22 1xy 的位置关系为 A 相切 B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C 直线过圆心D 相离 22 42240 xyy 求斜率为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 22 522 0k1xxyxk 已知圆 y和直线交于P Q 两点 且O PO Q O 为坐标原点 求的值 21 必修二必修二 4 4 简单几何体简单几何体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 上下底面是 且 多边形 侧棱都 且 2 棱锥 底面是 侧面是有一个 的三角形 3 棱台 可由 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 上下底面 2 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1 圆柱 可由 绕其 旋转得到 2 圆锥 可由 绕其 旋转得到 3 圆台 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 4 球 可由 绕其 旋转得到 3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他们分别是从 观察画出的图形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 长对正 宽相等 高平齐 4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直观图 现在常用的是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 5 柱 锥 台 球的侧面积和体积 面积体积 圆柱 S 侧 V 直棱柱 S 侧 V 圆锥 S 侧 V 球 S 球面 V 注意 注意 1 正棱柱正棱柱 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反之 正棱柱的底面 是正多边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侧面是矩形 2 正棱锥正棱锥 底面是正多边形 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特别地 各棱均相等的正 三棱锥叫正四面体 反过来 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 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二 直观图二 直观图 1 已知正的边长为 它的直观图的面积为 ABC aABC 2 3 4 a 2 3 8 a 2 6 8 a 2 6 16 a 三 三视图三 三视图 2 若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 俯视图是圆 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圆柱 三棱柱 圆锥 球体 俯视图 22 3 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 4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2 3 B 42 3 C 2 3 2 3 D 2 3 4 3 四 表面积和体积四 表面积和体积 5 已知棱长均为 6 的正四棱锥 求它的侧面积 表面积 体积 SABCD 6 棱长为 1 的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是 体积为 1111 ABCDABC D 内切球的半径为 体积为 必修二必修二 5 5 空间中的平行 垂直关系空间中的平行 垂直关系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一一 平行 平行 1 1 平行直线 平行直线 1 过直线外一点 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2 公理 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 又叫做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 2 2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 1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共有如下三种 俯视图 2 2 2 正 主 视 图 左视图主视图 23 如果一条直线 m 和一个平面有 公共点 那么这条直线就在这个平面内 记作 直线 a 和一个平面只有 公共点 A 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相交 记作 直线 a 和平面 公共点 叫作直线和平面平行 记作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 的一条直线和 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 用符号表示为 ab ab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 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 符号语言 3 3 平面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 1 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即 和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称这两个平面 这条公共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那么这两个平面 平面平行于平面 记作 2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 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个平面 符号语言 推论 如果一个平面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则这两个平面 符号语言 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 那么它们的交线 符号语言 4 三种平行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种平行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定定理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性质定理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二二 垂直 垂直 1 线线垂直定义 线线垂直定义 2 线面垂直 线面垂直 1 定义 2 判定方法 定义判定定理 符号语言 1 2 其他方法 3 ab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