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检测B卷.doc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检测B卷.doc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检测B卷.doc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检测B卷.doc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检测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检测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共8题;共35分)1. (2分)王选,是_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_”。 2. (2分)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B .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C .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喜欢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D .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3.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河曲智叟/亡以应。B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C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D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 (8分)名句默写。(1)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无可奈何花落去,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_,_”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4)杜甫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句子是:_,_。(5)李白行路难中“_,_”两句,以姜子牙、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业。5. (3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_佳肴兑命学学半6. (6分)文言重点字词解释横柯上蔽_同舍生皆被绮绣_媵人持汤沃灌_俶尔远逝_滕子京谪守巴陵郡_饮少辄醉_7.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C . 行拂乱其所为D . 入则无法家拂士8. (1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30分)9.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目似瞑_ 一狼洞其中_将啮其喉_ 乃伪睡以俟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 . 久之 , 目似瞑/犬阻之 , 不使前也C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乃杀而取其革。D . 竟忘其为狼/及其家穿井(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10.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B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C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D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引领(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 . 久之 , 目似瞑,意暇甚。B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D . 呼尔而与之 , 行道之人弗受。(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欧阳修归田录)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共8题;共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