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时练D卷.doc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时练D卷.doc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时练D卷.doc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时练D卷.doc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时练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时练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7分)1. (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问女/何所思B . 关山/度若/飞C . 壮士/十年/归D . 可汗/问/所欲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B . 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C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D . 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3. (3分)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 )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 . 酒逢知己千杯少。C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 . 君向潇湘我二、 字词书写 (共2题;共10分)4. (6分)给划线字注音。 _翡翠飞沫胆怯呻吟掠起苍茫5.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印象西湖以西湖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借助高科技手法、(xin)_熟的表演来反映西湖的自然神韵,重现古老的民间传说、神话热心的观众都(qio)_首以待。观看时一个个看得眼花(lio)_乱,时间就这样(qio)_然而过。三、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0分)6. (5分)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选自_,作者_,原名_,号_,诗人。代表作_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7. (5分)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烟”,如本文就出现了“大漠孤烟直”、“墟里上孤烟”、“依依墟里烟”这些诗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句含“烟”的古诗句。 四、 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39分)8. (6分)文言重点字词解释。陈太丘与友期行_即更刮目相待_渔人甚异之_吴广素爱人_长跪而谢之曰_公输盘诎_9. (4分)填空。满井游记是一篇_(体裁),全文以_为线索组织材料。作者采用_的表现手法使文章起伏多姿,还采用了_等描写手法,使语言生动鲜活。10. (4分)解释下面划线字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善_释_但_颔_11.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即:到,到达。优游而无为于上: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夷狄:泛指少数民族。(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丰乐亭落成后,欧阳修亲自作记;醒心亭落成后,他让曾巩作记。B . 醒心亭的“醒心”二字取自韩愈的北湖一诗。C . 欧阳公和宾客们喜欢到丰乐亭游玩喝酒,喝醉了就在丰乐亭看群山环绕。D . 欧阳公的“乐”不只在山泉之边,他是把“乐”寄托在山水林泉之中。(2)细读选文,简要分析欧阳修给亭子取名“醒心亭”的原因。 (3)醉翁亭记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醒心亭记说“公之乐,吾能言之”,结合两文相关内容阐述欧阳修“乐”的内涵。 12. (13分)课外文言文湖之鱼(清)林纾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藪,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注释:林子:林纾(sh)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肆:指茶馆。会:汇聚。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葑(fng)草:水生植物。寻:长度单位,八尺。薮(su) :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盛:多,频频。(1)请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啜(_) 故(_) 乃(_)(2)用“/”为下面的句子准确断句。 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3)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7分)1-1、2-1、3-1、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