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1)D卷.doc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1)D卷.doc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1)D卷.doc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1)D卷.doc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1)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1)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 .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C . 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 .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2. (2分)对饮酒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 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 . 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 . 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D .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3. (2分)读沁园春雪,上阕不属于“望”统领内容的是( )。A .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B .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C . 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D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 (2分)下列诗句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B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C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D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5. (2分)下列对敕勒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B . 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C . 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D . 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6.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B .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C . 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D .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二、 按要求默写。 (共8题;共12分)7. (2分)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阙写景,描写了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的豪情壮志。8. (4分)“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了_的_中的诗句,原句为_,_。 9. (1分)古诗 饮酒(其五)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_。 10. (1分)古诗 饮酒(其五)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_。 11. (1分)古诗 饮酒(其五)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 12. (1分)古诗 饮酒(其五)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_。 13. (1分) 饮酒(其五)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_”(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14. (1分) 饮酒(其五)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_。 三、 赏析 (共11题;共60分)15. (5分)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山 气 日 夕 佳,飞 鸟 相 与 还。此 中 有 真 意,欲 辨 已 忘 言。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角 声 满 天 秋 色 里,塞 上 燕 脂 凝 夜 紫。16. (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随意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B .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C . 诗中的“长夜”既指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因安史之乱造成的动荡艰难的时局。D . 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7.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划线字词。黑云压城城欲摧半卷红旗临易水(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B . 全诗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衬托了悲壮的英雄气概。C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句从听觉的角度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半句从视觉上表现边塞风光的秀美。D . 尾联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宛然在目,表现了主将不惜为国捐躯的志气。18.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读山海经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注】精卫:事见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比堙于东海。”刑天:传说中的炎帝的大臣。干:盾;戚:大斧。事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乃帝斧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比乳为目,比脐为口,操干戚而舞。”猛志:勇猛的斗志。同物:精卫、刑天活着时,乃是有生命之物。在昔心:昔日壮志。讵j:表示反问,岂。(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句中,“微木”与“沧海”形成强烈对照。突出精卫复仇的艰难和不易,也突出了精卫的决心之大,直盖过沧海。B . “刑天舞干戚”句中的“舞”字,是十分传神的,它写出刑天对着天跳舞时遒劲有力,欢快激烈的动作和神态。C . “猛志固常在”与“猛志逸四海”(陶渊明杂诗)中的“猛志”含义相同,都表现了陶渊明的个性。“猛志逸四海”是自述少壮之志,“猛志固常在”是借托精卫、刑天、自道晚年抱负。D .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上句吾其生时,下句吾其死后,精卫,刑天生前无所慎畏,死后也无所后悔,“既无虑”与“不复悔”实为对举。(2)对本诗的思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诗中,诗人称叹了精卫、刑天之事,赞扬他们虽死无悔,猛志常在的反抗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B . 诗中写精卫、刑天原本同是有生命之物,死后化为异物,仍为复仇而斗争,具有神话故事浪漫主义色彩。C . 全诗重在一个“读”字,诗人由读神话故事,联想到现实社会而发出的感慨,从中显示了诗人的个性。D . 诗的结尾,诗人叹惋精卫、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然而复仇雪恨的时机终末等待得到,反映了诗人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19. (7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B . 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C . 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D .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20. (5分)古诗 饮酒(其五)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21. (5分) 饮酒(其五)全诗朴素而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22. (5分)前人评论 饮酒(其五)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23. (5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24. (5分)阅读古诗 饮酒(其五),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 25. (5分)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第 9 页 共 9 页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