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3)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鞭挞(d) 和煦 广袤无垠(yn) 苍海桑田B . 干涸(h) 凛洌 深恶痛疾(w) 翻来覆去C . 媲美(p) 萧瑟 孤陋寡闻(lu) 囊萤映雪D . 淳朴(chn) 籍贯 粗制烂造(ln) 任劳任怨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sng)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B . 他总是把无穷的忧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zu)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zhu)的心亲自带向远方。C . 这不是害怕自己会束手无策(c)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在饥饿还没有耗(ho)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之前,他已经被凶残地摧毁了。D .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漆黑起伏的连山,仿佛(f)是涌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那是一个寒风料峭的严冬日子,那间屋子冷若冰窖,我们身体上穿着大衣,还冷得头皮发麻。B . 电影无极上映以后,郭敬明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C . 一个人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否浮躁,关键在于他的使命感、理想志趣及品格修养强不强。D .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的最终裁决,中国态度非常明确: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并敦促菲律宾尽快回到谈判桌前。B . 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老是埋怨别人,推托责任。C . 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D . 这次来中国参加G20峰会,各国领导人在工作之余,又走马观花地游览了美丽的杭州。5. (2分)在语段空缺处填补还原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A . B . C . D . 6. (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五行即水火木金土。B . 雨说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出师表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莫泊桑、施耐庵、罗贯中。C . 我国古典名著中许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雨;诸葛亮-卧龙;孙悟空-弼马温。D .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二、 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早春景色的句子,请写出三句。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请你参加“大自然的风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活动一:写一写】收集含有“风”和“雨”的词汇和俗语。(每项1个) (2)【活动二:赏一赏】大自然的风雨,浸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所以它们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当中。请你写一句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 (3)【活动三:猜一猜】猜下列谜语,各打一自然现象。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家在湖泊海洋,常在高空飘荡,春夏来到人间,滋润草木生长。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西楼(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箔:是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1)诗歌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风云变化的高潮顷刻,第二句从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两字十足显示了北风狂飙的威力。(2)按照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却要敞开四面窗户,从中你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10. (2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一)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拄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胃,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二)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吾尝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其义,即为灭火。【注】集:栖息。居:停留。濡,沾湿。足:值得。嘉:赞许,夸奖。(1)下面哪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不相同?A . 甚恐 呀然惊恐(幼时记趣)B . 觉无异能者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 后数月 上植果子松数棵(于园)D . 皆为兄弟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为且噬己也。然吾尝居是山。(3)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分别表现了老虎和鹦鹉怎样的心理。因跳踉大,断其喂,尽其肉,乃去。鹦鹉遥见,遂入水濡羽,飞而洒之。(4)天神为什么认为鹦鹉不值得去救火?鹦鹉为什么明知不能救,还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5)故事(二)以“天神嘉其义,即为灭火”结局,有什么妙处?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11. (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三种诸葛亮 (邓 拓)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不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和小说、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并且由此推论,凡是有先见之明者,都可以称之为诸葛亮。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的。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刻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能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发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1962年3月(选自邓拓散文选集,有删改)(1)阅读全文,分别概括作者对三种诸葛亮的态度。事前诸葛亮:事后诸葛亮:带汁的诸葛亮: (2)阅读文章第五小节,回答问题。概括“这些”指代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小节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B .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C . 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D . “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4)同样是 “三顾茅庐”的故事,作者身份、立场不同,文体不同,处理就不同。请以下面三个材料为例,简要分析他们写法不同的各自缘由。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时之事。出师表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用数千字记叙描写“三顾”的具体过程,这数千字中大量的笔墨是写刘备在探访诸葛亮的过程中,不停地遇到诸葛亮的朋友亲戚,并误将他们当做诸葛亮本人。)三国演义陈寿的隆中对 :诸葛亮的出师表: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 12. (17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搭车记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向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看我的母亲。你母亲一个人在家?是的。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男人再也没有说话。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搭车经过心理变化第一次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姑且试试_第二次_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2)按要求回答问题。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句中划线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