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 真是心旷神怡!B .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C .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D . 今天的班会课上,小明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让老师也忍俊不禁地笑了。2.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留守儿童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与家人的团聚。B . 一旦人群密集区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C . 本来是出于好意,但没想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D . 深圳市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1分)3. (11分)古诗文名句默写。(1)_,病树前头万木春。(2)欲渡黄河冰塞川,_。(3)_,终岁常端正。(4)最是一年春好处,_。(5)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7)而或_,皓月千里,_,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8)_,_,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n f_了诺贝尔奖。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ku tu_,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这是八干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ng x lin shng_的一刹那。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 yang dn cu_的话来。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 (2分)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 , 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 , 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 (13分)(2015湖南娄底)文言文阅读,回答1-5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影布石上 B . 无丝竹之乱耳C . 盖竹柏影也D . 余因得遍观群书(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隶而从者(随从)B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酒)C . 乃记之而去(代词,指这里的情景)D . 以其境过清(因为)(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第段用“青树翠蔓”,写潭四周树木的色彩,“青”“翠”都有“绿”的意思,有重复啰嗦之嫌。B . 选文第段巧妙设喻,写了小石潭源头远、岸势曲折的特点。C . 选文第段描绘了小石潭寂静寥落的环境,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其遭贬后忧伤心情的流露。D . 选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5)选文第段写了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7. (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 . 与儿女讲/论文义C . 即公大兄无/奕女D . 公/大笑/乐(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公欣然曰 其子曰B . 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C . 兄子胡儿 对子骂父D . 与儿女讲论文义 君与家君期日中(3)选出对这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段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人物、时间、事件等要素。B . 本文通过寒雪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C . 本文可以看出谢太傅是个神情镇定、临危不乱的人。D . 谢太傅对这两个答案不做评价,只是“大笑”,耐人寻味。(4)翻译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5)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姥姥的端午王瀛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脚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 , 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1)第节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2)第节和第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的第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9. (20分)阅读母亲和树,完成小题。母亲和树张亚凌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我攀扯的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19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人,就要学得像树一样皮实”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以至于在母亲已经走了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复绿复枯萎。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母亲离去了,纵然心里装满悲伤,我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选自时光深处的柔软,有删改)(1)本文写到了哪些树?它们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2)请根据句后括号内的提示,分析其表达效果。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3)请分析第、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内容,请你说出第段中划线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根据要求作文。轻倚时光的路口,听风滑过的声音。记忆中,那一段少年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苦涩忧伤在多彩多味的匆匆流年里,我们慢慢长大。剪一节青春片断,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11. (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必须承认他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凉起来,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途中,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我后来了解他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的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资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节选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1)选文中说他有“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请写出他的姓名,并结合书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他的品质。真实姓名:_;品质:_。(2)选文中说他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谈谈这些中国青年为什么投奔红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咖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 水利水电工程节能技术试题及答案
- 亮化设计方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形式与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实习报告写作试题及答案
- 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网络教育平台运营管理规范
- 个体简易劳动协议年
-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问题研究
- 航空器结构与力学原理题库
- 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版) 第一单元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d
- 《新闻传播学》课件
- Unit 3 The world of Science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
- 延边大学《物联网技术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吉林省延边州事业单位【综合岗】考前冲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刷单合同范例
- 2025年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四渡赤水(课件)
- 2025年中国成都市酒店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高等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