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T 形梁桥设计计算形梁桥设计计算 一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一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一 一 设计资料设计资料 1 桥梁跨径及桥宽 标准跨径 40m 墩中心距离 主梁全长 39 96m 计算跨径 39 00m 桥面净空 净 9m 2 1 0m 人行道 2 0 5m 护栏 12m 2 设计荷载 公路 级 根据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qk 10 5 0 75 8 0kN m 集中荷载根据线性内插应取 Pk 250kN 计算剪力效 应时 上述集中荷载标准值应乘以 1 2 的系数 人群载荷标准值为 3 0kN m2 每侧人行柱防撞栏重力作用分别为 1 52kN m 和 4 99kN m 3 材料及工艺 混凝土 主梁采用 C60 栏杆及桥面铺装用 C30 预应力钢筋采用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 2004 的15 2 钢绞线 每束 6 根 全梁配 7 束 1860Mpa s pk f 普通钢筋直径大于和等于 12mm 的采用 HRB335 钢筋 直径小于 12mm 的均用 R235 钢筋 按后张法施工工艺要求制作主梁 采用内径 70mm 外径 77mm 的预埋波纹管和 夹片锚具 4 设计依据 1 交通部颁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简称 标准 2 交通部颁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 2004 简称 桥规 3 交通部颁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B62 2004 4 基本计算数据见下表 1 基本计算数据 名称项目符号单位数据 立方强度 弹性模量 轴心抗压标准强度 轴心抗拉标准强度 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轴心抗压标准强度 cu k c ck tk cd td f E f f f f a a a a a a MP MP MP MP MP MP 50 3 45 4 10 32 4 2 65 22 4 1 83 短暂 状态 容许 压应力 容许 拉应力 0 7 ck f 0 7 tk f a MP a MP 20 72 1 757 混 凝 土 持久 状态 标准 荷载组合 容许 压应力 容许 主压应力 短期 效应组合 容许 拉应力 容许 主拉应力 0 5 0 6 ck ck f f 0 85 0 6 stpc tk f a MP a MP a MP a MP 16 2 19 44 0 1 59 标准强度 弹性模量 抗拉设计强度 最大控制应力 con 0 75 pk p pd pk f E f f a a a a MP MP MP MP 1860 5 1 95 10 1260 1395 15 2 钢绞线 持久状态应力 标准荷载组合 0 65 pk f a MP 1209 材料重 度 钢筋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钢绞线 1 r 2 r 3 r 3 3 3 KN m KN m KN m 25 0 23 0 78 5 2 钢束与混凝土的弹 性模量比 EP a 无量 纲 5 65 注 考虑混凝土强度达到 C45 时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 和分别表示钢束 ck f tk f 张拉时混凝土的抗压 抗拉标准强度 则 29 6 2 51 ck f a MP tk f a MP 二二 横截面布置横截面布置 1 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主梁间距通常应随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 同时加宽翼板对提高主梁 截面效率指标很有效 故在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加宽 T 梁翼板 上翼缘宽度一般 为 1 6 2 4m 或更宽 本设计拟取翼板宽为 2500mm 考虑桥面宽度 由于 宽度较大 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 因 此主梁的工作截面有两种 预施应力 运输 吊装阶段的小截面 b 1600mm 和 i 运营阶段的大截面 b 2500mm 净 9m 2 1 5m 的桥宽选用五片主梁 如 i 下图所示 200 16009001600900160090016009001600 200 1500 90001500 现浇部分 1 5 1 5 3 2 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1 主梁高度 预应力砖简支梁桥的主梁高度与其跨径之比通常在 1 15 1 25 标准设计中 高跨比约在 1 18 1 19 在一般中等跨径中 可取 1 16 1 18 本设计取用 2300mm 2 主梁截面细部尺寸 T 梁翼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桥面板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 还应考虑能 否满足主梁受弯时上翼板受压的强度要求 本设计预制 T 梁的翼板厚度取用 150mm 由于翼缘板根部厚度宜不小于梁高的 1 12 故翼板根部加厚到 250mm 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 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腹板内主拉应力较小 腹板的厚度一般由布置孔管 的构造决定 同时从腹板本身稳定条件出发 腹板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 1 15 本设计腹板厚度取 200mm 马蹄尺寸基本由布置预应力钢筋束的需要确定 设计表明 马蹄面积占截 面总面积的为合适 马蹄宽为肋厚的 2 4 倍 马蹄宽度为梁高的 10 20 0 15 0 20 倍 本设计考虑到主梁需要布置较多的钢束 将钢束按 三层布置 一层最多 排三束 同时还根据 公预规 对钢束净距的要求 初拟马蹄宽度为 550mm 高度 250mm 马蹄与腹板交接处作三角过渡 高度 150mm 以减 小局部应力 按以上要求就可绘出预制梁跨中截面图 2500 4501600450 150 100 500 150 250 550 2300 175 现浇部分 4 跨中截面尺寸图 尺寸单位 mm 跨中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 分块 面积 i A 2 cm 分块 面积 形心 至上 缘距 离 i y cm 分块面 积对上 缘静距 iii SA y 3 cm 分块面积 的自身惯 矩 i I 4 cm i d si yy cm 分块面 积对截 面形心 的惯矩 2 Xii IAd 4 cm I i I x I 4 cm 分块 名称 1 2 3 1 2 4 5 6 1 5 2 7 4 6 大毛截面 翼板37507 52812570312 575 79 2154046 5 21610778 三角 托 50018 339166 5277864 9621097062112484 腹板380011041800011431667 26 71271101214142678 下三 角 262 5200525003281 116 7135755713578853 马蹄1375217 5 299062 5 71615 134 21 2476694 6 24838560 9687 5 80685466283353 小毛截面 翼板24007 5180004500088 06 1861095 3 18655953 三角 托 50018 339166 5277877 2329820052984783 腹板380011041800011431667 14 4479235212224018 下三 角 262 5200525003281 104 4428632752866556 马蹄1375217 5 299062 5 71615 121 94 2044537 5 20516990 5 8337 5 79672957248299 注 大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 806854 83 29cm 9687 5 i s i S y A 小毛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 796729 95 56cm 8337 5 i s i S y A 3 计算截面几何特性 将主梁跨中截面划分成五个规则图形的小单元 截面几何特性列表计算见 上表 4 检验截面效率指标 希望在 0 5 以上 上核心距 66283353 46 64cm 9687 523083 29 s x I K Ay 下核心距 82 15cm x s I K A y 截面效率指标 46 6482 15 0 560 5 230 sx kk h 表明以上初拟的主梁跨中截面是合理的 三 三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本设计主梁采用等高形式 横截面的 T 梁翼板厚度沿跨长不变 梁端部区 段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较大局部应力 也为布置锚具的需要 在距梁 端 1980mm 范围内将腹板加厚到与马蹄同宽 马蹄部分为配合钢束弯起而从六 分点附近 第一道横梁处 开始向支点逐渐抬高 在马蹄抬高的同时腹板宽度 亦开始变化 四 横隔梁的设置 四 横隔梁的设置 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在荷载作用处的主梁弯矩横向分布 当该处有横隔梁 时比较均匀 否则直线在荷载作用下的主梁弯矩很大 为减小对主梁设计起主 要作用的跨中弯矩 在主梁跨中截面设计一道中横隔梁 当跨度较大时 应该 设置多横隔梁 本设计在桥跨中点和三分点 六分点 支点处设置七道横隔梁 其间距为 6 5m 端横隔梁高度主梁同高 厚度为上部 260mm 下部 240mm 中 横隔梁高度为 2050mm 厚度为上部 180mm 下部 160mm 二 主梁作用效应计算二 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6 一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一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1 永久作用集度 1 预制梁自重 跨中截面段主梁自重 六分点截面至跨中截面 长 13m kN 1 0 83375 25 13270 97G 马蹄抬高与腹板变宽段梁的自重 长 5m kN 2 1 4436250 83375 25 5 2142 34G 支点段梁的自重 长 1 98m 3 1 443625 25 1 9871 46 kNG 边主梁的横隔梁 中横隔梁体积 0 171 9 0 70 5 0 1 0 50 5 0 15 0 1750 2196 3 m 端横隔梁体积 0 252 15 0 5250 5 0 065 0 3250 2795 3 m 故半跨内横梁重力为 kN 4 2 5 0 2196 1 0 2795 2520 71G 预制梁永久作用集度 1 270 97 142 3471 4620 71 19 9825 30kN mg 2 二期永久作用 现浇 T 梁翼板集度 5 0 15 0 9 253 38kN mg 边梁现浇部分横隔梁 一片中横隔梁 现浇部分 体积 3 0 17 0 45 1 90 14535m 一片端横隔梁 现浇部分 体积 3 0 25 0 2 2 150 1075m 6 3 0 145352 0 1075 25 39 960 41kN mg 铺装 8cm 混凝土铺装 0 08 9 2518kN m 5cm 沥青铺装 0 05 9 2310 35kN m 若将桥面铺装均摊给五片主梁 则 7 18 10 35 55 67kN mg 7 栏杆 一侧人行栏 1 52 kN m 一侧防撞栏 kN m99 4 若将两侧人行栏 防撞栏均摊给五片主梁 则 8 1 524 99 2 52 60kN mg 二期永久作用集度 2 3 380 41 5 67 2 6012 06kN mg 如图所示 设为计算截面离左支座的距离 并令 x x l g l 39 00m M V x l 1 l 1 l 1 V影响线 M影响线 永久效应计算图 主梁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2 1 1 2 M l g 1 1 2 2 Q lg 永久作用计算见表 1 号梁永久作用效应 作用效应 跨中 0 5 四分点 0 25 支点 0 0 N7 点 0 03704 弯矩 mkN 4810 163607 670 686 20 一期 剪力 kN 0246 68493 35 456 81 弯矩 mkN 2292 901719 680 327 14 二期 剪力 kN 0117 59235 17 217 75 弯矩 mkN 7103 065327 350 1013 34 8 剪力 kN 0364 27728 52 674 56 二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0 22 3 143 60 100 6628 3 21Hz 22 392468 78 c c EI f lm 由桥规有 当时 Hz14fHz5 1 0157 0 ln1767 0 f 根据本桥的基频 可计算出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为 0 1767ln0 01570 190f 按照 桥规 4 3 1 条 当车道大于两条时 需要进行车道折减 本设计按两车 道设计 因此 在计算可变作用效应时不需进行车道折减 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c m 1 跨中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c m 如前所述 本设计桥跨内设 七道横隔梁 具有可靠的横向联系 且承重 结构的长宽比为 39 00 3 252 12 00 l B 所以可按修正的刚性横梁法来绘制横向影响线和计算横向分布系数 c m 计算主梁抗扭惯性矩 T I 对于跨中截面 翼缘板的换算平均厚度 1 240 150 5 10 100 17 2cm 230 t 马蹄部分的换算平均厚度 3 0 5 35 15 25 32 5cm 35 t 下图为的计算图示 的计算见表 T I T I 2 1 3 t3 325b2 1803 t1 172 b3 550 250150 500 t2 200 b1 2500 175 175 9 计算图示 尺寸单位 mm T I 计算表 T I 分块名称 cm i b cm i t ii b t i C 334 10 m i Tii i ICbt 翼缘板25017 214 53491 34 24037 腹板180 3209 0150 31004 47144 马蹄5532 51 69230 20983 96112 12 67293 计算抗扭修正系数 对于本设计主梁的间距相同 并将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 则得 2 2 1 1 12 i T i ii i GlI Ea I 式中 0 4GE 39 00 ml 4 5 0 012672930 06336465 m i T i I 1 5 0ma 2 2 5 ma m0 3 a 4 2 5 ma 5 5 0 ma 4 1 0 66283353mI 计算得 0 93 按修正的刚性横梁法计算横向影响线竖坐标值 公式 5 2 1 1 i ij i i ae n a 式中 5 n 5 2222 1 2 5 02 50 62 50 m i i a 计算所得的值列于下表 ij 值 ij 梁号 1 i 2i 3i 4i 5i 1 0 5720 3860 20 014 0 172 2 0 3860 2930 20 1080 014 10 3 0 20 20 20 20 2 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 号梁的横向影响线和最不利布载图式如 下图所示 12 3 45 250025002500100010002500 2000250025002000900900 1800 1300180013001800 汽车 500 1号梁 0 6278 0 4976 0 3637 0 2670 0 1148 0 0363 0 0976 0 172 跨中截面的横向分布系数 mc计算图示 尺寸单位 mm 1 1 0 49760 36370 26700 2070 1148 0 6216 2 cq m 0 6278 cr m 2 支点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m0 1 1 0 60 3 2 oq m 1 1 12 or m 12 3 45 250025002500100010002500 2000250025002000900900 1800 500 汽车 1 12 1 0 0 6 180013001800 0 28 1 0 0 48 180013001800 0 4 0 88 0 36 1号梁 2号梁 3号梁 11 支点截面横向分布系数 m 计算图示 尺寸单位 mm 0 3 横向分布系数汇总 横向分布系数汇总 mc 跨中 mo 支点 汽车0 6216汽车0 3 号梁 人群0 6278人群1 12 4 车道荷载取值 根据 桥规 公路 级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qk 8 0kN m 和集中荷载线 性插值 Pk 250kN 在计算剪力作用效应时 集中载荷标准值应乘 1 2 即计 算剪力时 Pk 250 1 2 300kN 5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在可变效应计算中 本设计对于横向分布系数的作如下 考虑 支点处横 向分布系数取 从支点至第一根横梁段 横向分布系数从直线过渡到 0 m 0 m 其余梁段均取 c m c m 求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计算公式为 kk SmqmP y 1 号梁可变作用 汽车 标准效应 max 1 0 6216 8 0 9 75 39 0 3216 6 5 10 5 1 083 2 0 6216 250 9 752421 03kN m M max 11 0 6216 8 0 5 19 5 0 3216 6 5 8 0 0556 22 0 6216 300 0 5118 kN V 1 号梁可变作用 汽车 冲击效应 2421 03 0 19460 kN m max MM max 118 0 1922 42 kNVV 12 l 39 00m 剪力影响线 弯矩影响线 1号梁m汽 1号梁m人 1 083 1 083 9 75 0 5 0 0556 qk q人 qk q人 Pk Pk 0 5 0 6216 0 3 0 6278 1 12 1 12 0 6216 0 6278 0 3 跨中截面作用效应计算图式 1 号梁可变作用 人群 效应 1 15 3 03 45kN mq max 1 0 6278 3 45 9 75 390 4922 6 5 3 45 1 083 2 423 75kN m M max 11 0 6278 3 45 0 5 19 50 4922 6 5 3 45 0 0556 22 10 87kN V 求四分点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1 号梁可变作用 汽车 标准效应 max 11 0 6216 8 7 3125 39 1 6250 54160 3216 6 5 22 8 1 125 0 6216 250 7 31251830kN m M 1 号 max 11 0 6216 8 0 75 29 25 0 3216 6 5 8 0 0556 0 6216 22 300 0 75200kN V 梁可变作用 汽车 冲击效应 0 190 1830347 7 kN m max MM 0 190 20038kN max VV 13 l 39 00m 剪力影响线 弯矩影响线 1号梁m汽 1号梁m人 1 083 1 083 9 75 0 5 0 0556 qk q人 qk q人 Pk Pk 0 5 0 6216 0 3 0 6278 1 12 1 12 0 6216 0 6278 0 3 四分点截面作用效应计算图示 1 号梁可变作用 人群 效应 max 11 0 6278 3 45 7 3125 391 6250 54160 4922 22 6 5 3 45314 82kN m M max 11 0 6278 3 45 0 75 29 250 4922 6 5 3 45 0 0556 22 24 06kN V 求支点截面的最大剪力 1 号梁可变作用 汽车 效应 max 11 0 6216 8 1 390 3216 6 5 80 94440 0556 22 0 8333 300 0 6216244kN V 1 号梁可变作用 汽车 冲击效应 0 190 24446 4kN max VV 1 号梁可变作用 人群 效应 max 11 0 6278 3 45 1 390 4922 6 5 3 450 94440 0556 22 44 99kN V 14 支点截面作用效应计算图示 求 N7 锚固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由于本设计中该处有预应力筋锚固 应力有突变 是控制截面 位置离支座中 心 1 4444m 可变作用 汽车 效应 计算 N7 锚固截面汽车荷载产生的弯矩和剪力时 应特别注意的作用位 k P 置 集中荷载若作用在计算截面 虽然影响线纵坐标最大 但其对应的横向分 布系数较小 向跨中方向移动 就出现相反的情况 因此应对两个截面进行比 较 即影响线纵坐标最大截面 N7 锚固截面 和横向分布系数达到最大值的截 面 第一根横梁处截面 然后取一个最大的作为所求值 通过比较 集中荷载作用在第一根横梁处为最不利情况 l 39 00m 剪力影响线 1号梁m汽 1号梁m人 0 9444 1 000 0 0556 qk q人 Pk 0 6216 0 3 0 6278 1 12 1 12 0 6216 0 6278 0 3 0 8333 15 l 39 00m 剪力影响线 弯矩影响线 1号梁m汽 1号梁m人 0 556 0 9198 1 3285 0 0802 qk q人 qk q人 1 2037 0 6216 0 3 0 6278 1 12 1 12 0 6216 0 6278 0 3 Pk Pk Pk 1 3909 0 9630 Pk 0 8333 N7 锚固截面作用效应计算图式 1 号梁可变作用 汽车 标准效应 max 111 0 6216 8 1 3909 39 0 2978 8 1 444 0 2501 8 222 1 5 0556 1 32858 0 3216 6 5 0 0802 1 2037 250 0 6216 2 348 6kN m M max 11 8 0 6216 0 9630 37 55568 0 2501 5 0556 0 9198 22 1 8 0 3216 6 5 0 0556300 0 8333 0 6216 2 268 5kN V 1 号梁可变作用 汽车 冲击效应 0 190 348 666 3kN m max MM 0 190 268 551 2kN max VV 1 号梁可变作用 人群 效应 max 111 3 45 0 6278 1 3909 391 3909 3 45 1 444 0 4557 222 1 0 3828 3 45 5 0556 1 32853 45 0 4922 6 5 0 0802 2 65 20kN m M 16 max 11 3 45 0 6278 0 9630 37 55563 45 5 0556 0 3828 0 9198 22 1 3 45 0 4922 6 5 0 0556 2 42 54kN V 三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本设计按 桥规 4 1 6 4 1 8 条规定 根据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效应选择 了三种最不利效应组合 短期效应组合 标准效应组合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 本组合 见下表 三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三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一 一 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 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估算钢束数 对于简支梁带马蹄的 T 形截面 当截面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控制时 则 得到钢束数 n 的估算公式 1 K Ppksp M n CAfke 式中 持久状态使用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标准组合值 按 上表取用 k M 与荷载有关的经验系数 对于公路 级 取 0 565 1 C 1 C 一般 715 2 钢绞线截面积 一根钢绞线的截面积是 1 4 P A s cm2 故 9 8cm P A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 成桥后跨中截面截面的几何特性 146 71cm x y 46 64cm s k 初估 15cm 则钢束偏心距为 131 71cm p a p e x y p a 1 号梁 2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钢束数 根据极限状态的应力计算图式 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 应力图 cd f 式呈矩形 同时预应力钢束也达到设计强度 则钢束数的估算公式为 pd f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跨中截面四分点截面支点N7 截面 MmaxVmaxMmaxVmaxVmaxMmaxVmax 序 号 荷载类别 kN m kN kN m kN kN kN m kN 1 第一期永 久作用 4810 1603607 67246 68493 35686 2456 81 3 46 10407 84 10 6 12 0 565 9 8 101860 10 0 4664 1 3171 n 17 2 第二期永 久作用 2292 901719 68117 59235 17327 14217 75 3 总永久作 用 1 2 7103 0605327 35364 27728 521013 34674 56 4 可变作用 汽车 公路 级 2421 031181830200244348 6268 5 5 可变作用 汽车 冲 击 46022 42347 73846 466 351 2 6 可变作用 人群 423 7510 87314 8224 0644 9962 542 54 7 标准组合 3 4 5 6 10407 84151 297819 87626 331063 41508 741036 8 8 短期组合 3 0 7 4 6 9221 53193 476923 17486 33944 311319 86905 05 9 极限组合 1 2 3 1 4 4 5 0 8 1 4 6 13031 71 208 76 2 9794 198 797 27 1 1331 11866 8681304 6 d pdp M n a h fA 式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跨中最大弯矩 按 上表取用 d M 经验系数 一般采用 0 75 0 77 本设计取用 0 76 a 预应力钢绞线的设计强度 为 1260MPa pd f 计算得 18 3 64 13031 71 10 6 04 0 76 2 3 1260 109 8 10 n 根据上两种极限状态 取钢束数 n 7 二二 预预应应力力钢钢束束布布置置 1 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 2500 2300 550 140 140 100 90 167 284 400 150 7 3 1 5 6 4 2 3 1 5 6 7 4 2 400750300450 a 跨中截面 b 锚固截面 钢束布置图 尺寸单位 mm 1 对于跨中截面 在保证布置预留管道构造的前提下 尽可能使钢束群 重心的偏心距大些 本设计采用内径 70mm 外径 77mm 的预埋铁皮波纹管 根据 公预规 9 1 1 条规定 管道至梁底和梁侧净距不小于 3cm 及管道直径 的 1 2 根据 公预规 9 4 9 条规定 水平净距不小于 4cm 及管道直径的 0 6 倍 在竖直方向可叠置 根据以上规定 跨中截面的细部构 造如上图 a 所示 由此可直接得出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 3 9 0 16 7 28 4 15 07cm 7 p a 2 由于主梁预制时为小截面 若钢束全部在预制时张拉完毕 有可能会 在上缘出现较大的拉应力 在下缘出现较大的压应力 考虑到这个原因 本设 计预制时在梁端锚固号钢束 N7 号钢束在成桥后锚固在梁端 1 6NN 对于锚固端截面 钢束布置通常考虑下述两个方面 一是预应力钢束合力 重心尽可能靠近截面形心 使截面均匀受压 二是考虑锚头布置的可能性 以 满足张拉操作方便的要求 按照上述锚头布置的 均匀 分散 原则 锚 固端截面所布置的钢束如上图 b 所示 19 2500 2300 ys 937 7yx 1362 3 ap 1124 3 y 333 0 kx 571 0 ks 393 1 下核心 上核心 325 325 550 2150 钢束群重心位置复核图式 尺寸单位 mm 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 2 4080 155 185 96 67cm 6 p a 为验核上述布置的钢束群重心位置 需计算锚固端截面几何特性 锚固端 截面特性计算见下表所示 钢束锚固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i A i y i S i I isi dyy 2 xii IAd ix III 2 cm cm 3 cm 4 cm cm 4 cm 4 cm 分块名 称 1 2 3 1 2 4 5 6 7 4 6 翼板37507 502812570312 586 2727909423 4 27979735 9 三角承 托 211 2517 173626495 8576 61239522 051240018 腹板11825122 5144856345550885 4 28 739760507 54 55311392 9 15786 25 1480313 96 84531147 其中 1480313 96 93 77cm 15786 25 i s i S y A 23093 77136 23cm xs yhy 故计算得 20 39 31cm x x I k A y 57 10cm s s I k A y 96 67 136 2357 10 17 54cm pxx yayk 说明钢束群重心处于截面的核心范围内 2 钢束起弯角和线形的确定 确定钢束起弯角时 既要照顾到由起弯产生足够的竖向预剪力 又要 考虑到 所引起的摩擦预应力损失不宜过大 为此 本算例将端部锚固端截面分成上 下两个部分 见下图 上部钢束起弯角定为 15 下部钢束起弯角定为 7 度 400400350250450 150300 388 92 120 360 支座中线 310 9 261 8 212 6 293 N1N2 N3N4 N5 N6 15 7 封锚端混凝土块尺寸图 尺寸单位 mm 为简化计算和施工 所有钢束布置的线形均为直线加圆弧 并且整根钢 束都布置在同一个竖直面内 3 钢束计算 1 计算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 锚固点到支座中心的水平距离 见下图 为 xi a 12 3640 tan731 09cm xx aa 34 3680 tan726 18cm xx aa 5 3625 tan1529 30cm x a 6 3655 tan1521 26cm x a 下图是钢束的计算的简化图示 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列表计算在 1 x 下表内 21 锚固点 x5 计算点 弯起结束 计算点 起弯点 x3x2 x1 a1 R 主梁底面线 跨径 中线 y y1 y2 钢束计算图示 尺寸单位 mm 钢筋布置表 钢束号 起弯高度 y cm y1 cm y2 cm L1 cm x3 cm R cm x2 cm x1 cm N1 N2 31 012 1918 8110099 2572523 94307 591574 25 N3 N4 63 312 1951 1110099 2576857 27835 691041 24 N5146 025 88120 1210096 59153525 19912 39970 32 N6168 325 88142 4210096 59154179 651081 8792 90 N7184 4830 90153 5810095 11183137 87969 66740 80 2 控制截面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 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 由图 2 15 所示的几何关系 当计算截面在曲线段时 计算公式为 cos1 0 Raai R x sin 4 当计算截面在近锚固点的直线段时 计算公式为 tan 50 xyaai 式中 钢束在计算截面处钢束重心到梁底的距离 i a 钢束起弯前到梁底的距离 0 a R 钢束弯起半径 见下表 计算钢束群重心到梁底的距离 见下表 p a 各计算截面的钢束位置及钢束群重心位置 22 截面钢束号 x4 cm R cm sin x4 Rcos a0 cm ai cm ap cm N1 N2 未弯起2523 94 9 09 0 N3 N4 未弯起6857 27 16 716 7 N54 683525 190 0013280 9999999 09 0 N6182 104179 650 0435680 9990516 720 67 四分点 N7234 203137 870 0746370 99721128 437 15 16 89 N1 N2 231 122523 940 0916500 9957919 019 62 N3 N4 764 336857 270 1114630 99376916 759 43 N5835 243525 190 2369350 9715269 0109 38 N7 N61012 674179 650 2422860 97020516 7141 23 直线段y 5 x 5tan x a0ai 68 12 N1 N2 31 0731 093 819 036 19 N3 N4 63 3726 183 2116 776 79 N5146 01529 307 859 0147 15 支点 N6168 31521 265 6916 7179 31 92 06 3 钢束长度计算 一根钢束的长度为曲线长度直线长度与两端工作长度之和 其中钢束的曲 线长度可按圆弧半径与弯起角度进行计算 通过每根钢束长度计算 就可得出 一片主梁和一孔桥所需钢束的总长度 以利备料和施工 计算结果见表 备料和施工的钢束总长度 R cm 钢束 弯起 角度 曲线长 度 S 1 80 R 直线长 度 x1 cm 直线 长度 L1 cm 有效长 度 2 S x1 L 1 cm 钢束 预留 长度 cm 钢束长 度 cm钢束号 1 2 3 4 5 6 7 8 6 7 N1 N2 2523 947308 361574 251003965 221404105 22 N3 N4 6857 277837 771041 241003958 021404098 02 N53525 1915922 89970 321003968 421404126 42 N64179 65151094 2792 901003974 241404114 24 N73137 8718985 79740 801003653 181403793 18 四 四 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 一一 持持久久状状况况承承载载能能力力极极限限状状态态承承载载力力验验算算 1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1 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23 根据 公预规 5 2 3 条规定 对于带承托翼缘板的 T 形截面 当成立时 中性轴在翼缘板内 否则在腹板内 pdpcdff fAf b h 本设计的这一判别式 左边 kN pdp fA 1260 68 6 0 18643 6 右边 26 5 250 15 0 19937 5kN cdff f b h 右边 左边 即中性轴在翼板内 设中性轴到截面上缘距离为 则 x 0 1260 68 6 13 05cm0 4 230 15 07 85 97cm 26 5 250 pdP b cdf fA xh f b 说明该截面破坏时属于塑性破坏状态 2 验算正截面承载力 由 公预规 5 2 2 条 正截面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0 2 dcdfo Mf bx hx 式中 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按 公预规 5 1 5 条取用 本设计按二 0 级公路设计 故取 1 0 则上式为 右边 18017 91 左边 kN m 0 13031 71 kN m d M 主梁跨中正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其它截面均可用同样方法验算 3 验算最小配筋率 73943 129448198 34 34MPa 8011 54376281 pp pc nnx NM AW 0 22 385922 1 543 500146 S W 3 0 34 34 1 543 2 85 500146 1019374 43kN m crpctk MfW 由此可见 尚需配置普通钢筋来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1 0 ud cr M M 计算受压区高度 x 00 h 2 dcdf x Mf bx 3 19374 4326 5 102 5 2 30 1507 2 xx 0 0 141m0 86 m b xh 24 计算普通钢筋 s A 4 2 26 5 2 5 0 141 1260 68 6 10 24 9cm 280 cdpdp s sd f bxfA A f 即在梁底部配置 6 根直径 24mm 的 HRB335 钢筋 以满足 2 27 14cm s A 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1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本设计以 N7 锚固截面为例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1454 75 kN d V 0 h2300920 61379 4 mm 2 复核主梁截面尺寸 3 0 0 0 51 10 dcu k Vfbh 右边 3 0 0 51 1060550 1379 42997 08kN 1600 24kN d V 所以本例主梁的 T 形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3 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3 020 0 50 10 dtd Vf bh 右边 3 0 0 50 101 25 1 83 550 1618 81018 33kN 1506 77kN d V 因此本例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计算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 C 0 0 6Cmh 首先假定 计算得 对应 2 64 m i C 1212 91 kN d V 5336 17 kN m d M 0 0 60 6 0 6 5336 17 1212 912 6397 m dd mhMV 与假定的值基本相同 可认为是最不利截面 即最不利截面为距支座 i C 4 0844m 处 箍筋计算 2 2 78 5157 mm sv A 箍筋间距 箍筋抗拉设计强度 箍筋配筋率为 20cm v S280MPa sv f sv 157 0 19 416 200 sv sv v A bS 抗剪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处得的钢束位置及钢束群重心位置 截面钢束号 x4 cm R cm Rx sin 4 p cos 0 a cm i a cm p a cm 25 N1 N2 未弯起2523 94019 09 0 N3 N4 500 326857 270 07296 0 9973316 734 58 N5571 243525 190 162050 986789 055 59 N6548 664179 650 179120 9838316 784 30 N7 锚固 点斜 截面 顶端N7800 763137 870 255190 9668928 4132 29 52 49 0 68 6 0 00924 41 6 178 51 ppb AA bh 1000 924P 157 0 00189 416 200 sv sv v A S b 3 1230 0 45 10 20 6 cscu ksvsv VbhPff 3 1 0 1 25 1 1 0 45 10416 1785 1 20 6 0 924 600 00189 280 1486 84k N m pbp 2 sin 98020 0 07296198 0 16204517 0 17912026 0 25519222 727 44mm A 3 0 75 101206 727 44657 97kN pb V 0 1486 84657 972144 81kN 1334 20kN cspbd VVV 满足要求 说明 N7 钢束锚固处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同时也表明 上述箍筋的配置是合理的 4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由于钢束根数沿梁跨几乎没有变化 可不必进行该项承载 力验算 通过构 造加以保证 二二 持持久久状状况况正正常常使使用用极极限限状状态态抗抗裂裂验验算算 1 正截面抗裂验算 见下表 正截面抗裂验算表 应力部位跨中下缘 四分点下 缘 N7 下缘 支点下 缘 Np 0 1kN 1 73943 1268466 5564026 365148 87 26 Mp N m 2 9448198861076144886204067508 An cm 3 8011 548011 54 14156 8 6 14156 86 Wnx cm 4 376281377531560450567593 Wox cm 5 500146498973634347627460 Mg1 N m 6 481016036076706862000 Ms N m 7 9719410729078013557300 Np An MPa 8 1 3 9 238 554 524 60 Mp Wnx MPa 9 2 4 25 1122 818 017 17 pc MPa 10 8 9 34 3431 3512 5311 77 Mg1 Wnx MPa 11 6 4 12 789 561 220 00 Ms Mg1 Wox MPa 12 7 6 5 9 827 381 060 00 st MPa 13 11 12 22 6016 942 280 00 st 0 85 pc MPa 14 13 0 85 10 6 59 9 71 8 37 10 00 2 斜截面抗裂验算 见下表 计算表 cx 跨中 应力部位 a ao on nb b 27 Np 0 1kN 1 73943 1273943 1273943 1273943 12 Mp N m 2 9448198944819894481989448198 An cm 3 8011 548011 548011 548011 54 In cm4 4 52414892524148925241489252414892 yni cm 5 65 73 410 99 3 Io cm4 6 71378273713782737137827371378273 yoi cm 7 62 290 3 41 102 71 Mg1 N m 8 4810160481016048101604810160 Ms N m 9 9719410971941097194109719410 Np An MPa 10 1 3 9 239 239 239 23 Mpyni In MPa 11 2 5 4 11 840 610 00 17 90 pc MPa 12 10 11 2 618 619 2327 13 Mg1yni In MPa 13 8 5 4 6 030 310 00 9 11 Ms Mg1 yoi Io MPa 14 9 8 7 6 4 280 00 0 23 7 06 s MPa 15 13 14 10 310 31 0 23 16 18 cx pc s MPa 16 12 15 7 708 939 0010 95 四分点 cx pc s MPa5 508 218 3612 68 N7 cx pc s MPa1 104 224 48 支点 cx pc s MPa0 374 234 60 计算表 上梗肋净轴换轴下梗肋 a n o b 项目 荷载 28 MPaMPaMPaMPa 一期荷载0 000 000 000 00 短期荷载0 280 310 310 23 预加力0 000 000 000 00 跨中 短期组合剪力0 280 310 310 23 四分点短期组合剪力1 681 881 881 34 N7 锚固点短期组合剪力0 400 480 48 支点短期组合剪力0 380 450 45 tp计算表 cx MPa MPa tp cx 2 2cx 4 2 MPa 短期组合短期组合短期组合 截面主应力部位 1 3 5 a a7 700 28 0 0102 o o8 930 31 0 0109 n n9 000 31 0 0108 跨中 b b10 950 23 0 0047 a a5 501 68 0 4706 o o8 211 88 0 4111 n n8 361 88 0 4041 四分点 b b12 68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谈判实战攻略:三策略制定离婚调解合同》
- 空调设备采购、安装与能源审计整改合同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支付方式调整补充协议范本
- 《智能电子合同签订与数据安全保密协议书》
- 暑期学校师德培训
- 负面情绪管理培训体系
- 辽宁省就业促进条例课件
- 公文处理标准培训
- 麦田少儿画课件
- 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 张穗鸿教学课件
- 皮肤感染的护理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智能书柜阅读活动方案
-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 简短戒烟干预戒烟成功
- 寿司下周活动方案
- 地面维修液压支架故障排除技术措施
- 降低口腔炎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
- 呼吸专科护士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