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名校调研系列卷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共4题;共15分)1. (6.0分)古诗文填空。 (1)窈窕淑女,_。(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 (3)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世有伯乐,_。(韩愈马说) (6)无意苦争春,_。(陆游卜算子咏梅) (7)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_,_”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2. (5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天太阳的_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也从那隐b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l从濡湿的地面一致地向高空呼嚷“看我们我们笑得像太阳!”(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l隐_头_(2)划线字“嚷”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rangB . rng(3)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 炫B . 眩3. (2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智取生辰纲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 , 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B . 六月的洋澜湖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 , 其乐融融。C . 桂林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D .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4. (2分)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对于原生家庭教育问题上,引发观众们的热议。(“引发”改为“引起”)B .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737MAX坠毁,机上157人几乎全部遇难。(去掉“几乎”)C . 外交部王超副部长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调)D . 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诚挚的慰问。(“诚挚”的前面加“表示”)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5题;共45分)5. (5.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B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求而不得者也C . 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渔者歌日D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实是欲界之仙都(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不知而不愠B . 万钟于我何加焉 于我如浮云C . 故不为苟得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D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提出论点,以一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主旨。B . 第二段列举“一箪食,一豆羹”,并将它与“万钟”进行对比,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C . 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的是“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的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D . 文中运用了排比句式,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能力。文中很少使用生僻词语,通俗易懂。(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此之谓失其本心。6. (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着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他们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在姥姥身后。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放着纯真的幸福。“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拿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低低地哭泣起来。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清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儿子顽强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接受重力的打击。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微笑阳光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几天后,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亲爱的妈妈一样。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打开信封: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1)本文以“愿望”为中心话题,请说说“哥哥”和“杜鹃”的愿望分别是什么? 哥哥的愿望: _杜鹃的愿望: _(2)最后一段“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在这一句中,女人 “悲痛”是因为: _“温暖”是因为: _(3)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主人公“哥哥”在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但通过侧面多个角度塑造了他的形象,试简要分析。 (5)女人和姥姥在院中轻声细语地谈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文中人物较多,感情丰富,全文洋溢着“爱”的温馨,试分析文中表现出的几种“爱”。 7.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新闻事件】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摘自钱江晚报)【媒体观点】这则新闻背后,可以看出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杭州留下小学科学仰毅明老师告诉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狩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摘自钱江晚报)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我们没有因为BP机、5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70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摘自新浪网)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摘自人民网)【网友评论】网友一: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网友二: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但一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我:作为学生,我认为_。(1)针对“稚子不识白蜡烛”,各方见解不一,请阐述两种主要观点。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内涵。 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有“怀古”之心。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会沦为“套中人”。(3)“新浪网”引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网友引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处古诗句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 (4)请在“网友评论”区添加一条评论,先表明观点,再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 8. (5.0分)名著阅读 走到了地方,他满身是汗。见了那个破大门,好像见了多年未曾回来过的老家;破门,破墙,门楼上的几颗干黄的草,都非常可爱。他进了大门,一直奔了小福子的屋里去。顾不得敲门,顾不得叫一声,他一把拉开了门。一拉开门,他本能的退了回来。炕上坐了个中年的妇人,因屋中没有火,她围着极破的被子。祥子楞在外面,屋里出了声:“怎么啦!报丧哪?怎么能不言语一声就楞往人家屋里走啊?!你找谁?”祥子不想说话,他身上的汗忽然落下去,手扶着那扇破门,他又不敢把希望全部扔弃了:“我找小福子!”(1)祥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找小福子的?他为何去找小福子? (2)小福子的结局如何?小福子的结局对祥子有着怎样的影响? (3)创业史写到的蛤蟆三大能人指的 ( ) A . 梁生宝、梁三老汉、高增福B . 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C . 白占魁、姚土杰、郭世富D . 郭振山、高增富、梁生宝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本文作者柳宗元,_(朝代)文学家。 (2)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 水尤清冽(特别)C . 往来翕忽(疾速的样子)D . 隶而从者(奴隶)(3)文章开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详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4)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5)“兴尽悲来”似乎是多情文人宴游的常态心理,柳宗元也没有逃脱。本文情感先乐后忧,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呢? 三、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10. (10.0分)2019年4月起,重庆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重庆的美最、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为响应此次推介活动,你所在学校报开展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