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1.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他的身后是三件瓦房,坐北朝南。靠西的一间向东折出半个庇间。严格地说,这是三间半屋子。只是屋顶上的瓦棱全都碎碎斜斜的,棱槽间塞满了树枝飘零的枯腐败叶,显然已是有些年头没有修葺打理了。屋后,隔着一片鳞次节比的人家,是云遮雾嶂中的大禹陵,山体依然绵延高耸,直指苍qing,透着一股不屈不no的峭拔之势。而山色却不再苍翠丰y,而是寒瘦枯go,一如当下的自己。(1)根据拼音写汉字。 qingnoygo苍_不屈不_丰_枯_(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改为_;_改为_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2. (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 (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 . 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 . “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 . 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3)第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4)第段画线句中划线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5)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6)积累链接: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开篇的“_,_”既以醉态表现了将军之威,又以角声描写了军容之壮,可谓英武刚烈,场景恢弘。 三、 诗歌鉴赏 (共2题;共9分)3. (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权花明驿墙。因恩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 (6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搜句:作诗。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9分)5. (15分)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 林冲觉得身上暖和了,便买了一葫芦酒和一些牛肉,冒着风雪,飞也似的向草料场奔去。林冲来到草料场,只见两间草房已被大雪压倒,这时天色已黑,林冲想到买酒时路上见到的古庙,便想去那里暂宿一夜。林冲来到古庙,只见墙壁破败不堪,他用一块石头顶住门,然后坐下来,慢慢饮酒吃肉。忽然,听得外面噼里啪啦地爆响。林冲从门缝向外观看,只见草料场起了大火。他拿了花枪,正要出去救火,忽听门外有人说话,便伏在门边倾听。林冲听出原来是高太尉派陆谦、富安和差拨来陷害他,不由得心头怒火万丈,大喝一声,冲出门外。三人见是林冲,慌忙逃走,林冲紧赶几步,一枪刺倒差拨,又一枪结果了富安,翻过身来,抓住陆谦丢在地上,直取他的性命。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_,连环画讲述的_的情节,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_的主题。6. (4分)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简述“杨志卖刀”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7. (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2019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之年。日前,一则名为“空间站真的要来了”的话题登上了网络热搜,在某网站“千秋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以下为部分帖子帖一【转发中国青年报张柏楠答记者问(20190415)】(南山)记者: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作用呢?张柏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哪总设计师):空间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国家未来的空间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长期在空间飞行的关键技术。除此以外,空间站的技术应用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要将航天技术服务于经济社会。依靠新的科学发现,航天技术或许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空间站积累探索太空的经验。记者:为什么现在人类还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样在太空中长期飞行?张柏楠:这是因为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城需要探索。目前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的纪录是俄罗斯人创造的437天。对一名航天员来说,这个时间比较长。但是 , 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空间站后续还担负很多重要的任务。记者: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张柏楠: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我国载人航天飞船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指航天员安全是第一位的。中国航天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规模。我们一直坚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实事求是。【网友跟帖】千秋客:我觉得中国航天人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了。大家都知道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月兔”。而且你看,“嫦娥4号”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背顺利软着落的探测器,向全世界传回了第一张近距高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而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真是浪漫得不像话啊!帖二【原创: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阿饼)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再退一步说,即使人类顺利进入“太空大航海时代”、实现星际开拓大业,也要面对一个大问题:时间。试想,你坐上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奥德赛之旅,在漆黑寂静的太空中飞向一个遥远的目标。出发时,它花了2000年时间加速;路途中,它保持巡航速度行驶了3000年;快到目标星球时,它再用2000年减速。飞船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又死去,地球成为上古时代虚无缥缈的梦幻。而你星辰宇宙中的蜉蝣,当年对地球投以最后一瞥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并非什么高维度的造物主?你一辈子80100年的寿命,还不够大陆漂移一米。与蜂等相比更为不幸的是,你现在就能想象到自己“朝生暮死”的图景。那么,人类为何总想着逃离地球呢?“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人们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远征19号”任务的巴拉特称,俯瞰地球时让他颇感震撼。他说:“毫无疑问,当你从这里俯视地球时,你就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有两件事你会立刻醒悟,一件是你曾对它有多忽略,另一件是你多么希望能是最大努力阿护它。”现在,请重新认识一下地球给予我们的种种特权一一磁场和天气层对太阳的双层防御、适温气候、一倍的大气压强、重力、食物遍地这些因素全部都刚刚好,你才能够不穿宇航服普普通通地过着每一天。当然,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会将这些恩惠忘得一干二净。【网友跟帖】风行:是啊,地球上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西部要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还有贫困人口问题没解决到太空靠折腾什么?实际一点好不好。(1)以上材料均来自某网站“千秋论坛”,根据帖子内容,你觉得最有可能出自哪个版块?( ) A . 书林一叶B . 影画苑C . 文化茶座D . 家园(2)张柏楠在回答记者第二问时提到:“对于去火星来讲,400多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研究、解决很多科学问题。”根据阿饼的帖子,你认为可能是哪些问题? (3)两到中国的法国留学生苏菲对网友千秋客所说的“中国航天人的浪漫”不太理解,请你以“中继通信卫星”的取名为例,向她作出解释。 (4)在张柏楠眼里,太空探索是一项充满梦想、非常伟大的事业;而在阿饼看来,这是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人类不要总想着逃离地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浙江的感兴王佐良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有时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这次虽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白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描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那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B . 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C . 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D . 文章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2)你是如何理解第一段划线句“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 (3)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多一点了解了。”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4)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具体阐述。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9. (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如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干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遗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现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 , 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注】涓(jun)人:近传之臣。反:酒“返”,返回。买:花费,期(q)年:满一年。(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策之不以其道_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_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3)【甲】文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寄寓怎样的情感? (4)【乙】文“涓人”千金买马首给你怎样的启示?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